王传锋
(新疆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伊市 835000)
作为畜牧养殖的常见病,布病在牛羊养殖中频繁出现,若在养殖期间防治工作未全面、高效开展,轻则因疫病大范围传播影响到养殖户效益创造,重则对养殖户身体健康造成威胁。随着我国畜牧养殖的持续发展,我国对布病防治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并要求各地区严格依照文件要求,通过检疫、消毒、检测等手段的综合应用做到对布病的全面防治。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布病防治工作开展期间隐藏些许问题,致使布病防治无法满足牛羊养殖实际需求。正因此,探讨如何借助科学对策来提升布病防治水平,对促进牛羊养殖事业的规模化开展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已知布鲁氏菌类型包括牛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犬布鲁氏菌、羊布鲁氏菌、沙林鼠布鲁氏菌、绵羊布鲁氏菌等,其中危害性相对较高的则是牛、猪、羊布鲁氏菌病[1]。在牛养殖期间,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牛布鲁氏菌的感染,易感染牛群包括奶牛、黄牛、水牛等;羊养殖期间布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是羊布鲁氏菌,易感染羊群包括绵阳、山羊等。同时,牛、羊布鲁氏菌除对牛羊健康发育造成影响外,还会威胁到人体健康。
1.2.1 传染源
携带细菌或患病牛羊是养殖期间布病传播的主要传人员,若出现母牛、母羊感染布病的情况,极易出现细菌存在于羊水、乳汁等体液中。若出现公羊、公牛感染现象,精液则会成为布病的传染源[2]。同时,经病理试验发现,病菌还可存在于牛羊的粪便、尿液等排泄物中。若牛羊患病病程达到一定时间,其病菌可能会存在于内脏中。布病感染后,患病牛羊会出现淋巴腺、关节肿胀的明显症状。
1.2.2 传播途径
通常情况下,牛羊养殖期间布病传播途径主要有:(1)以粘膜皮肤接触为途径传播,牛羊感染布病后,尿液、皮屑、流产物、被毛、乳汁等均可能成为布病传播的载体,增大牛羊群大范围布病感染率。若健康牛羊存在皮肤、粘膜创伤,布病经创伤位置进入牛羊体内,其感染性明显提升,甚至出现在极短时间内大范围传播的现象。(2)以呼吸系统为传播途径,牛羊养殖期间病菌可能存在于空气或扬尘中,并以呼吸道为载体进入到健康牛羊体内[3]。(3)以消化系统为传播途径。即感染牛羊进食后剩下的饲料、水源等均可能存在病菌,当健康牛羊进食后会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体内。
尽管现阶段我国对布病防治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但受到部分养殖户认知不足、防治意识缺失等方面的,导致在牛羊养殖期间布病防治开展形同虚设,相关防控措施的实施存在不到位、不全面问题,对布病防控的实施造成一定限制[4]。因部分养殖户未正确认知布病防治的重要性,认为患病牛羊的扑杀影响到自身利益创造,所以在实际养殖期间对于疫病检验存在排斥的态度,甚至在检验过程中频繁出现逃检、拒检等情况,导致养殖户无法在及时、准确判断牛羊是否感染布病,增大布病大规模传播的概率。
布病防治效果受到当地检疫机制构建与落实的直接影响,但纵观现阶段牛羊养殖事业开展,仍有部分地区尚未做到对检疫机制的全面落实,牛羊在市场流通过程中未接受系统、规范、全面的检疫检查,导致布病传播的几率增大[5]。同时,部分部门受到认知不到位、资金能力限制等方面的影响,对于检疫机制的落实呈现出表面化、形式化的状态,导致在养殖期间无法对牛羊定期进行检疫与接种,对布病的有效防控产生负面影响。
为避免布病大肆传播,相关制度规定中明确提出,对感染布病的牛羊第一时间进行隔离,依据患病严重程度予以治疗或无害化处理。但部分养殖户对于病畜管理规定未加以重视,使得牛羊养殖期间病畜无法得到规范且及时的处理。同时,部门地区存在相关部门监管不重视的现象,未对患病牛羊的处理予以全过程监督管控,导致部分养殖户违反规定要求,出于利益获取的目的选择将患病牛羊低价出售,因市场内流通患病牛羊肉制品对民众身体健康造成危害[6]。
纵观当前牛羊养殖事业开展,其中外来牛羊携带病菌已然成为牛羊感染布病的主要因素。通常情况下,要求当地相关部门在外来牛羊引进时需做到按照相关制度规定进行全面检疫,牛羊需通过检疫后方可在引进至当地养殖场[7]。但受到检疫工作开展不到位等方面的影响,导致部分地区存在感染布病牛羊被引进至养殖场的现象,极易因布病大肆传播导致养殖场出现巨大损失。
为避免因养殖户防治意识的缺失影响到布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当地相关部门需重视对宣传教育活动的积极开展,以帮助养殖户认知布病防治的重要性,并掌握布病防治的有效手段与措施,进而主动参与到患病牛羊隔离与无害化处理中。在实际牛羊养殖过程中,需结合养殖户认知水平、素质基础的前提下,借助广播、宣传车、下乡演讲、宣传册发放、短视频发布等方式来拓展布病防治宣传途径,并引导养殖户积极参与到宣传教育中,全面掌握布病的成因、传染源、传播途径、防治方法等知识[8]。同时,可针对当地养殖户情况开展专项宣传教育,即通过宣传教育帮助养殖户学会如何识别病畜以及病畜处理方法等,避免因防治不到位影响到牛羊群的健康发育。另外,当地政府部门可以宣传教育活动为媒介,引导养殖户认知患病牛羊流入市场的严重性,了解患病牛羊隔离治疗与无害化处理的必要性。
牛羊感染布病后,不仅会对健康牛羊造成危害,狗、猪等哺乳动物同样存在感染布病的可能,甚至会威胁到人体健康。为避免因布病的规模化传播导致养殖户出现经济损失,需加大对牛羊检疫工作的开展力度,在明确掌握检疫核心要点的前提下,做到对检疫工作的全面监督与管控[9]。同时,当地政府部门需结合检疫现状的分析,制定契合检疫要求的管理制度,以促进牛羊检疫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开展。检疫部门需结合当地养殖情况确定检疫目标,并按照相关政策制度进行检疫流程的完善,加大对养殖户工作行为的监管力度,通过对监管控制工作的全面化、全过程化实施,进一步提升养殖户对牛羊检疫工作的配合性。在实际检疫防治期间,当地检疫站需及时通知养殖户并要求其积极配合,定期在指定地方开展规范化的检疫工作,禁止出现拒检、逃检等现象。另外,需重视对检疫频次的严控,即以年为周期,要求养殖户最少检疫1次。对于具体检疫次数的控制,应取决于检疫站对当地牛羊养殖情况的分析。
为避免出现外来牛羊携带病菌的现象,需在引进牛羊期间重视对检疫工作开展,要求相关部门对于外来牛羊的引进加强监管,依托于相关制度、规定的落实,做到对引进牛羊的全过程监管[10]。在实际牛羊引进过程中,要求相关部门对引进信息的全面记录,明确掌握外来牛羊流向、数量、来源等情况。对外来牛羊的运输,需对牛羊活动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且养殖场在引入前需按照要求进行隔离养殖,观察隔离期内牛羊是否存在异常,确保牛羊未携带病毒后方可与健康牛羊共同饲养。另外,为保证牛羊引种科学开展,需在引进前重视对引种方案的科学规划,务必保证牛羊来源符合标准。为避免因来源不明确导致牛羊携带病菌的可能性增大,可在引进前详细了解引进地的情况,并以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为合作对象,确保引进牛羊符合预期标准。
政府监管工作的大力开展是提升当地牛羊布病防治水平的关键性举措,为此需在养殖期间以综合性的形式做到对养殖户的全面监管。在定期检疫检测期间,要求检疫站做到对患病牛羊的及时处理并上报,禁止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为确保养殖户能够积极参与到布病防治工作中,政府部门可结合当地情况的分析,对养殖户免疫费用进行减免。针对患病牛羊的无害化处理,当地政府部门需视情况予以相应补偿,以避免养殖户经济损失过大对布病防治工作产生排斥态度。而为避免出现补偿不到位的现象,政府部门需对患病牛羊捕杀情况的全面统计,并将布病纳入到免疫项目补贴中,通过增大对布病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为加强当地布病全面防治效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免疫接种工作的高效开展一方面可为牛羊健康发育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则在布病防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养殖户需认知定期免疫接种的重要性,结合对养殖情况的分析来加强免疫接种开展。通常情况下,可采用布鲁使病菌活疫苗(A19株)来提升牛免疫接种效果,成年牛的接种剂量控制在5头份/头;采用布鲁氏病菌活疫苗(M5株、M5-90株)来保证疫苗接种效果,成年羊接种剂量控制在1头份/头。针对羔羊、犊牛疫苗接种,需将一次、二次免疫接种的间隔控制在1个月左右,为进一步强化免疫接种的效果,养殖户尽可能避免在接种前后3 d时间内使用抗生素。口服弱毒疫苗的使用,养殖户在疫苗稀释时禁止使用自来水,需结合对灭菌性生理盐水的应用来提升稀释效果。稀释后疫苗使用时间需控制在120 min内,若口服疫苗使用处于冬季阶段,则需将使用时间控制在360 min内。
为避免出现人员感染布病现象,需在养殖期间强化开展预防控制。在保证养殖人员注射疫苗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对牛羊排泄物的远离。若出现人员与患病牛羊接触情况,需及时口服盐酸多西环素等药物来加强疾病预防,药物服用周期控制在7~14 d左右。养殖期间要求人员做到定期清洁衣物、清理空腔、勤洗手等,牛羊圈舍的清理需重视对防护服的齐全佩戴,避免出现皮肤感染现象。结合布病防治要求的分析,做到定期进行圈舍的消毒,加强个人防护,避免因布病感染威胁到人员身体健康。
强化疾病监测水平有助于提升布病防治效果,所以养殖场需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强化开展布病监测工作。在日常养殖过程中,若养殖场羊饲养数量超过70头,或牛养殖数量超过50头,需以10%为基准定期进行抽检监测,并将抽检数量控制在100头以下。同时,养殖场需结合牛羊饲养情况来合理确定抽检时间。如成年牛羊监测,需将抽检频次控制在2次/年。怀孕母羊抽检时间控制在第一胎生产后15~30 d范围内。另外,为进一步加强对牛羊发育情况的监测,要求养殖人员加大5~8月的监测力度,进一步加强牛羊布病的防治效果。
若牛羊发病后需及时隔离与治疗处理,当前对布病治疗尚未提出特效治疗手段,所以在发病后需结合牛羊实际身体情况予以针对性治疗。采取科学治疗方法来处理不同发病阶段的患病牛羊[11]。如怀孕牛羊感染布病,若出现流产先兆但胎儿处于存活状态,可对病牛进行孕酮注射,肌肉注射剂量控制在50~100 mg,病羊进行孕酮注射,肌肉注射剂量控制在30 mg左右。若患病母牛羊流产症状较为明显或胎儿死亡,则需在胎儿产出后予以治疗,若情况必要,可通过药物注射来帮助病牛羊堕胎或催产。病牛肌肉注射催产素剂量控制在100单位左右,病羊催产素肌肉注射剂量控制在30~50单位。另外,可借助中药治疗手段来治疗患病牛羊,如病牛治疗组方为当归60 g、党参60 g、牛膝25 g、益母草45 g、熟地30 g、桃仁25 g、白芍20 g、红花20 g等,熬制后开水冲服。病羊治疗则需根据病情变化进行药物剂量的适当减少。若病牛羊流产,则可利用益母草50 g、当归25 g、黄芩30 g、熟地25 g、白术25 g等组方熬制开水冲服,1剂/d,以帮助病牛羊活血解毒。
布病防治工作水平与养殖户效益创造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为避免因防治不到位导致布病大规模传播,养殖户需在明确掌握布病流行特点与成因的前提下,认识到布病防治工作开展的必要性,结合对当前布病防治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布病防治知识学习、强化牛羊检疫控制、加大外来牛羊检疫管控力度、重视牛羊免疫接种、加强人员布病防治、积极开展布病监测与治疗等措施实施来促进牛羊养殖事业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