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生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

2022-12-13 03:56
中兽医学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耳病猪场净化

姜 波

(天津市宁河区大北涧沽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天津宁河 301500)

1 概述

猪蓝耳病具有地方性、季节性,其蓝耳病只会感染到生猪,生猪也是这种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在生猪中母猪与仔猪染病几率较大。猪蓝耳病在发病后死亡率较高,母猪在发病后会出现流产现象,主要的传染源为病猪与带毒猪。传播方式有空气、接触、胎盘垂直感染等。猪蓝耳病可以在长时间存活在感染猪的血清、肺脏、淋巴结等组织中,还可以持续向空气释放病毒,对环境造成污染,在猪体内长期存在该病毒后,会逐步地向外界排毒,其猪场环境因素也是导致猪蓝耳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蓝耳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变异特点呈典型的双向选择性,遇弱则强,遇强则弱。根据这个规律,预防蓝耳病的关键在于猪群自身的免疫力是否合格。根据对猪蓝耳病临床病症的分析表明,其猪蓝耳病会直接侵蚀生猪养殖系统与呼吸系统[1]。

2 临床症状

2.1 临床症状

蓝耳病高致病性特点为“三高一低”,即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体温高、治愈率低。随着养殖户养殖意识和饲养管理的改善,蓝耳病也由急性向慢性化转变,病毒亚型存在,各群免疫力不同,病毒感染源也不同,造成抗体无法同时产生造成水平感染。其一是使种公猪精液品质变差,精液含病毒;母猪繁殖障碍(流产、死胎、弱胎、八字腿、滞产、不发情或返情等)及幼小猪大量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很大。其二是免疫抑制,致使猪体抵抗力下降,各种疫苗免疫接种后效果差或免疫失败,如与猪瘟混合感染,可造成大批死亡。其三是因抵抗力减弱而使呼吸道疫病(喘气病、猪肺疫、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萎缩性鼻炎、流行性感冒等)增加[2]。

2.2 剖检变化

首先,蓝耳病剖检变为淋巴结出血。全部猪均出现了淋巴结出血,部分猪只有少量的肠系膜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出血;有些病猪在心壁上发现了一些出血点,有些甚至出现了片状的血块,还有一些是在心脏冠状沟出现了胶冻样的坏死,如果是长期的实验室感染,那么心脏会变得坚硬。

其次,肝组织无明显改变,部分肝表面可见纤维状渗出,肝表面布满白色或圆形荚膜;部分肝内有针头大小的出血点;部分病猪脾肿大、质脆,部分脾脏边缘有血丝。肾脏肿大,出血,急性死亡,肾脏上遍布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还表现为胃肠出血,结直肠内有出血点、出血块。大多数病猪胃壁出现不同程度的溃疡,部分粘膜完全剥落,在胃粘膜脱落处充血、出血严重,在幽门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干酪样痂样结缔组织。部分猪只的大肠浆膜出血严重,肠系膜出血,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出血。还可表现为,肺膜周围弥漫性出血,与支原体肺炎相似,出现肉变、胰变和出血,肋骨和横膈上出现大量深棕色的出血点,这些出血点各不相同,有的是胡桃大,有的是针头大,有的是萎缩,呈淡黄色,没有弹性,有些肺部有硬疙瘩[3]。

2.3 母猪繁殖异常

在母猪感染上蓝耳病病毒后,其母猪体温会在短时间内提高并表现出异常的亢奋状态,且食欲会逐渐减退并蔓延至全身。在妊娠期间母猪在感染蓝耳病病毒后会直接影响到胎盘,并出现流产、早产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调查显示其仔猪存活率低,死亡率高达85%以上。在母猪出现早产情况后,会出现分娩不顺、泌乳不畅等情况。

生猪养殖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一般母猪(仔猪)补栏到能繁期需要3个月左右;妊娠怀孕期需要120 d;仔猪补栏到育成商品猪100 kg左右需要160 d左右。从怀孕到商品猪出栏合计需要9个月左右。我国现有的防疫体系尚不完备,疫情时有发生。蓝耳病短期危害较大,会直接造成短期供应的极大波动。在养殖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应重点针对蓝耳病进行防治,避免养殖户推迟或提早出栏,导致当期实际供应量或出栏量发生偏差。

2.4 仔猪临床症状

在蓝耳病病毒感染1~2月的仔猪后,其仔猪的死亡率达到90%以上,且大多数的仔猪都会出现呼吸不畅、肌肉萎缩等情况。在蓝耳病病毒发生后,仔猪的体温会明显升高,一般造40℃左右,其发育迟缓、无法行动,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哮喘[4]。

2.5 养育肥猪的问题

由于蓝耳病病毒对肥猪感染率较低,根据对临床调查表明,其肥猪在临床上不易感染。若存在蓝耳病病毒感染,其肥猪会出肿胀、肺炎等情况,在呼吸不断加快时发生哮喘。一般情况下,母猪在双耳后会出现青紫色或蓝色斑块,在用手指按压后不出现褪色的情况。

3 防治对策

在蓝耳病防治中,应实施以下步骤:(1)清除自由基,清除细菌病毒等毒素;(2)增强免疫力,激活机体免疫器官;(3)补气血,改善红细胞携氧能力,改善微循环;(4)改善心肺肝肾功能,促进机体代谢,减少自体中毒;(5)针对蓝耳、圆环、非瘟补充特异性抗体,中和病原体;(6)调理机体代谢能力,强心护胆,减少死亡,快速恢复。

3.1 做好饲养综合管理工作

冬季低温天气过后,畜禽免疫抵抗能力大打折扣,动物疾病将进入易发期。会直接引发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应加强防疫。因此,为防治蓝耳病病毒肆意传播,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应做好饲养管理工作。

首先,不断强化养殖管理力度,确保饲养环境安全,进而有效预防蓝耳病病毒发生。在此过程中,最好是在大栏饲养,直到第一次配种前的最后3周,即统计其发情周期,根据7.5~8个月的配种日龄,转移到限位栏。在限位栏进行短期适应和优饲。如后备母猪在漏缝地面上放养,漏缝之间的间隔不能超过2.5 cm,每只要有3.7 m2的空间,这样才能保证后备母猪的自始至终都能吃到足够的食物。

其次,在养殖场内应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并严格限制猪流动,避免生猪与人员接触,确保猪舍环境清洁。

最后,进行生猪养殖时,应针对猪圈温度湿度进行把控。在夏季高温阶段中,应重视通风降温,在冬季低温中应确保保暖与通风。在开展检疫工作时,不仅需要做好水与饲料的检疫,还应了解当地情况,若发现病猪应及时送往兽医站进行处理,避免猪群感染[5]。

3.2 做好消毒工作

在发挥饲养管理效益时,应强化消毒工作。进行消毒时,应选择消炎与解热的药物加到饲料中,其消毒可以有效切断疾病传播并在生猪服用饲料后直接杀死病原体。由于一般普通的消毒剂无法彻底消灭蓝耳病病毒,在此过程中,应选择效果强、刺激性小的消毒剂。

3.3 科学合理用药

由于蓝耳病与圆环病毒病的重复感染能够构成免疫按捺,使猪只对于肠道病原体的抵抗力降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螺旋体都能够引发顽固性拉肚子。防控顽固性拉肚子,需改进环境与养殖密度,净化蓝耳病,操控圆环病毒,留意养分全部平衡与霉菌按捺。在运用药物医治与微生态调理中,应联合运用敏感药物和肠泰,假如仅仅是细菌性感染,能够在每吨饲猜中增加肠泰1~2 kg;若是回肠炎,一起运用治嗽静和肠泰;若是痢疾,可一起运用治嗽静和肠泰,也能够一起运用痢菌净和肠泰[6]。

3.4 选择疫苗进行防治

目前,蓝耳病的疫苗是活苗,对疫苗运输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要求较高,在合理选择疫苗进行防治时,其疫苗不仅要符合生物安全防控标,饲养人员还需要了解疫苗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问题。例如,蓝耳pc株,该疫苗蓝耳苗在免疫、安全、净化上具有较强优势。蓝耳PC株苗18年获得新兽药证书,是利用反向遗传技术同时包含了经典毒株的非结构蛋白基因和高致病性毒株的主要结构蛋白基因。

防治效果有以下3点:一是嵌合经典和高致病性基因,免疫原性好;二是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安全性优于传统弱毒疫苗,唯一获农业部安全证书的蓝耳活疫苗,免疫猪无体温反应、不排毒不返强、不发生水平传播,不与其它蓝耳毒株发生重组;三是特殊的核酸序列标记,可区分感染源,可用于净化。使用该疫苗后,不会影响到仔猪的正常生长,也容易消化,提高消化道功能,效果良好。

3.5 日常防病措施

首先,避免猪圈舍内潮湿。包括空气、地面、保温箱等;应控制好猪圈温度与湿度。

其次,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发生蓝耳病病毒后,养殖户应告知当地防疫部门并针对生猪存栏、发病、死亡及检出阳性等情况进行报告。如不按要求报告或弄虚作假,将被列为重点监控场户,生猪出栏报检时要加附第三方出具的检测报告;坚持以预防为主进行养殖管理,不断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强免疫档案管理和防疫药品器械管理,确保免疫效果;加强检疫,监督和消毒灭源工作;加强应急管理,认真开展疫情检查;加强宣传和技术培训,严格按照防疫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免疫;做好防疫进度上报工作;加强督促检查。

最后,应提升猪群整体抗病能力,以此有效降低蓝耳病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确保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稳定发展[7]。

3.6 降低风险

其一,应用的种公猪精液不携带蓝耳病病毒。

其二,坚持自繁自养,从同一种猪场引种,如必须引种,那么引入的后备猪需要先进行驯化。

其三,处于蓝耳病感染活跃状态的母猪群需要进行隔离药物控制,压制蓝耳病毒,给予适时有效的药物保健(战蓝+激活+替米考星)。

其四,疫苗免疫。国内外均已研制成弱毒疫苗和灭活苗,一般认为弱毒苗效果更佳,能保护猪不出现临床症状,但不能阻止强毒的感染,而且存在散毒问题和返强性。蓝耳感染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大范围接种蓝耳弱毒疫苗。

其五,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3.7 全体免疫净化

蓝耳的净化对于种猪场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种猪场引入PRRS阳性后备猪具有极高的风险,如果做好了种猪场PRRS的净化可以极大提升种猪群的生产力及种猪的附加值。净化方式包括封群净化和免疫净化。其中,封群净化需同时满足同步感染、大于200 d以上的封闭时间两个条件,期间没有再次感染或异源毒株感染则是净化成功的保证。但是,封群净化转阴后维持阴性很难,易再次感染。目前,有关封群净化的报道很多,但通常难以真正达到净化效果。不同于封群净化,免疫净化是一种更易被大家接受的安全有效的净化方案,可实现一边防控疫病,一边净化猪场。不仅如此,免疫净化非常安全,成本低,不用大量淘汰猪;容易实施,不用再另外修建隔离舍;不耽误生产效率,也不降低生产成绩[8]。

首先,实施净化。要根据猪场实际情况设定目标,要明确自己处于哪个状态,要达到何种净化状态,并根据目前所处感染状态制定净化方案。

其次,实施净化前,养殖户需对本猪场的规模、饲养规律、地形、生产车间如何分布等方面进行评估;了解猪场过去一年生产成绩及发病状况,分析猪场意外感染风险来源。

最后,根据调查,不宜做净化的猪场有:ASFV、CSFV、PRV阳性猪场;生物安全不完善的猪场和正在蓝耳发病的猪场。任何猪场在进行净化前都需要调整稳定并完善猪场内外体系的生物安全,并淘汰高胎龄及病弱种猪,引入至少200 d以上的PRRS阴性或稳定后备种猪,清空保育舍及育肥舍猪群。进而采用“灭,灭,灭”的免疫方案,待猪群生产恢复稳定后6个月开始进行检测,3次免疫后就可以淘汰生产仍不正常的母猪及检测淘汰精液带毒的公猪,剔除持续感染个体。

猜你喜欢
耳病猪场净化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臭屁净化丸(中)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猪蓝耳病临床诊断与综合防治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身心净化
猪蓝耳病发病的特点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