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德昌
四川省荣县高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荣县643121
猪蓝耳病作为一种发病率较高且传染性强的疾病,近年来其临床诊断以及防治已经成为养殖场关注的重点内容,对于养殖场综合效益有直接影响。特别是对于四川盆地南部的养殖场而言,规模以中小居多,如何加强对猪蓝耳病的防治是强化养殖场综合管理能力的必由之路,对于生猪养殖总体效益有保障意义。
猪蓝耳病一经发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较多,主要临床表现有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症状,同时伴有明显的食欲不振以及高热现象。其中高热是一个主要表现,因此也作为临床判定猪蓝耳病的一个重要依据。目前,蓝耳病的判定标准包括以下3 条:体温至少在41 ℃以上;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深紫色;食欲下降伴随眼结膜炎与咳嗽哮喘,尸体剖检肺尖叶或心叶出现片状实质病变[1]。此标准为临床判定猪蓝耳病提供了有利依据,为猪蓝耳病的防治创造了条件。
实验室诊断猪蓝耳病主要依据猪病发后存在于肺部及支气管的病毒细胞进行病毒识别。具体的疾病检测中,RC-PCR 方法是猪蓝耳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首先取发病猪的肺脏和淋巴结进行RNA基因提取,然后反转录cDNA[2],进而通过特异性引物实现蓝耳病基因的扩增,更好地显现病毒基因,实现精确诊断。
饲料喂养作为养殖场养猪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对于猪的健康有很大影响,特别是针对猪蓝耳病、非洲猪瘟等可以由饲料传染的猪疫病,管理人员需要加强戒备,把好饲料进场关,以便从根本上控制猪蓝耳病的暴发。对此,养殖场管理人员应加强饲料管理,严控饲料质量,为猪群的健康保驾护航。与此同时,饲料喂养配比应保证合理性,需要根据生猪成长状况以及个体大小进行有针对性地饲料喂养,以便于创造良好的饲养条件,为提高生猪抵抗力创造有利条件。
猪舍的卫生环境也是影响猪蓝耳病传播的一大因素,好的卫生条件有助于提高生猪的抵抗力,有效防止病菌的传播与滋生,这对于猪蓝耳病防疫而言至关重要。因此,在防治猪蓝耳病的过程中,应重视消毒与防疫,以便于创造良好的卫生条件,保障生猪健康成长。如对于四川盆地南部地区的生猪散养户来说,重视卫生条件格外重要,区别于大规模的养殖场,中小规模养殖场在消毒方面做的还不够到位,应加强日常消毒工作,尽量避免疫病发生。可以在日常管理中加入1~2 次/d 的消毒工作,并且在周围有蓝耳病发生的情况下增加消毒频率。同时,养殖户应定期进行生猪免疫,特别是在猪蓝耳病的高发季节,务必落实灭活疫苗的免疫注射,以便于有效预防高致病性的猪蓝耳病,维护生猪健康,保障养殖场的综合效益。
对于已经感染蓝耳病的生猪,管理人员应尽快采取合理措施将病猪与健康猪隔离,尽量避免交叉传染。特别是针对蓝耳病,其传染性较强,可以通过饲料接触等方式传播,传播途径较多,只有立即开展病猪的隔离治疗,才能有效降低传染机率,这对于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有深远意义。如针对感染蓝耳病的猪,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拌料,用复方花青素、泰乐菌素、强力霉素以一定的比例调配好给生猪喂食。同时,可以将利巴韦林和恩诺沙星混合进行注射,缓解猪体温快速升高的病症。而全程治疗时可以采取混感统治针剂和普克针剂混合注射,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药量的基础上有利于猪蓝耳病的治愈。
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中,无害化处理至关重要,是能够有效规避猪蓝耳病传染的关键手段。特别是对于养殖场内出现猪蓝耳疫病时,规范的无害化处理可以发挥实效,有助于开展后续蓝耳病防治工作。如蓝耳病发病区域的病死猪以及其排泄物、被污染的饲料等都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需要对被污染的物品进行严格消毒,无论是交通工具还是养殖场地的其他用品,均需要采取彻底的消毒处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蓝耳病的传播,将经济损失以及蓝耳病的传播机率降到最低,从而发挥猪蓝耳病综合防治的实际价值。
为了有效强化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效果,养殖人员应注重加强饲料的管理以及日常消毒工作的高效落实,以便于从根本上预防猪蓝耳病的发生。而对于已经发病的生猪,养殖管理人员应在第一时间进行隔离治疗以及无害化处理,以此实现对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推动养殖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