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尽在番味中

2022-12-12 15:21忆梦
青年文摘 2022年4期
关键词:沙茶闽南人番薯

忆梦

1271 年8 月25 日,一个叫雅各·德安科纳的犹太商人来到了中国东南沿海的一座港口城市。他看到街道、商铺和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灯笼,整座城市亮如白昼。雅各将这番景象记录在了游记中,称这座城为“光明之城”,它就是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就在这商货流通、游人往来间,不少“舶来品”如咖喱、胡椒、沙茶、芥末等调料也来到了泉州,令泉州饮食逐渐形成了一种以闽味为主体、“番味”为辅的复杂风格。

“番”字专指从外国来的,或者以为是外来的东西。番茄、番薯、番石榴……带着“番”字的植物名词,犹如一种特殊的符号,为我们提供了食材流通的些许证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番薯。据说,番薯是由一位叫陈振龙的闽人从菲律宾引种而来。根据《甘薯杂咏》记载,番薯被引種后不久,泉州一带碰上大旱,五谷歉收,番薯却获得了丰收。这种适应力强、产量又高的作物,至今仍是泉州人钟爱的食物。除了作为日常三餐的主食番薯粥、番薯汤,还会被做成炸薯片和薯粉糊。家乡的亲友出国探亲,所带的礼品中就有番薯粉;华侨回乡来,也要吃番薯粥、番薯汤。食物与人之间的亲密姿态,就这样被长久地维系下来。

除了名中带“番”的食材,还有直接由异国语言音译而来的调味品,例如沙茶。这种色泽金黄、微辣又带有甜味的调料,通常被认为是闽南美食中不可或缺的酱汁,不论是搭配牛肉,还是加入面汤,都能成就最独特的泉州味道。纪录片《风味人间》中,就提到了一家小店“美好生活沙茶面”。在片中,小店夫妇二人都是60 年前生活在南洋的华侨,带着这种盛行于南洋的味道回到故土。泉州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其数——曾有数以万计的闽南人远走南洋,凭借一腔孤勇在凶险的海道上拼出一条生路。下南洋,“过番邦”,这是闽南人内心留下的伤痕,却也成就了一道道美食传奇。

生活在异域的闽南人学会了使用咖喱、沙嗲酱做菜。沙嗲酱是盛行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一种调料。南洋的沙嗲酱,经过闽南人的巧手,成为沙茶酱。沙茶酱的成分更加复杂,融合了花生、椰仁、香草、辣椒、虾米、陈皮、胡椒粉等30多种原料。这些原料被磨碎,加上油、盐熬煮,就成了沙茶。将沙茶加入汤中,与面条同煮,则能做出一碗浓郁鲜香、富有闽地特色的沙茶面。渐渐地,沙嗲酱、沙茶酱也分不清了,外来味道与当地味道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都成了能够代表闽南、代表泉州的饮食符号。当历经沧桑的番仔回到故乡,坐在小档口,点上一碗沙茶面,且把那些奋斗的荣耀与背后的辛酸,爽爽快快吃下去。

(摘自《城市地理》2021 年第7 期,刘昌海图)

猜你喜欢
沙茶闽南人番薯
一碗情深
一碗情深
不只是甜蜜的番薯
番薯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闽南华侨华人移民历史概述以及人文精神探析
从张氏族谱看客家人与闽南人的异同
眠床底下的番薯(节选)
烤番薯
发饼
沙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