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失事为什么一定要找到黑匣子

2022-12-10 19:37壹读君
青年文摘 2022年9期
关键词:飞行数据黑匣子驾驶舱

壹读君

3月底,东航MU5735的两个黑匣子均已找到,并被送往北京的民航專业机构进行译码。在航空事故调查中,为什么一定要找到黑匣子?

黑匣子是电子飞行记录仪的俗称,可以记录、存储飞机飞行数据及语音信息,但黑匣子的颜色并非黑色,而是醒目的明黄或橘红色。那么,人们为什么非要称其为“黑匣子”呢?

关于该名称的由来,目前存在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早期的飞行记录仪只记录飞行数据,主要应用于军用飞机,且规格都是统一的黑色方盒(以阻挡无线电反射);第二种说法是黑匣子只在发生空难时才被重视,被人们视为灾难的象征,因此被叫作“黑匣子”;第三种说法是黑匣子被发现时,通常会因爆炸燃烧等原因变成黑乎乎的样子,成为名副其实的“黑”匣子。

当然,黑匣子烧得再“黑”,也不会影响到其内部储存的数据。人们为了确保黑匣子的安全,专门为它设计了具有防撞击挤压、耐高温、抗腐蚀、防水等多个保护层构成的坚固外壳,且将其安装在空难事故中保存相对完整的尾翼翼根部位。

现代商用飞机上一般安装两个黑匣子,分别是“驾驶舱语音记录器”和“飞行数据记录器”:前者用来记录驾驶舱和座舱的飞行员、飞行员之间及座舱内乘客的讲话录音及各种可听到的声响,可以保留停止记录前120分钟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后者记录飞行参数,如水平速度、垂直速度、加速情况以及磁角等,记录的时间范围至少是断电前最后25小时。

黑匣子不仅记录了飞机的状态,还记录了飞行员的操作动作,不管是飞机自身原因还是人为操作不当,都可以从黑匣子的数据中找出端倪。

目前,东航MU5735的两个黑匣子都已交由中国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进行解码和数据分析。该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两个黑匣子都损毁严重,译码所需的时间还很难估计,一般一起典型的运输航空事故调查,往往需要长达两年以上。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问,如今科技发达,为什么还要费劲对黑匣子解码,而无法实现数据云同步?

首先,为了抵抗强大的物理冲击,黑匣子不能使用一般的硬盘、SD卡这些大容量存储设备,通常只有1~4G的存储空间,因此无法执行运算等任务;其次,每个黑匣子都配备独立的电源,以确保在飞机发生异常时,记录仪器能够继续工作,比如当飞机坠入大海,黑匣子的电源还要维持水下定位信标工作至少30天,如此一来,要尽可能降低黑匣子内部的能耗,加装一个数据发射模块实在太费电了;最后,同步保存这么关键的数据需要一个非常稳定的网络环境,但目前飞机上的网络还做不到。

所以,保存好数据,是黑匣子目前最主要,也是唯一的任务。

那么,怎么才能找到黑匣子?

坠落在陆地上的飞机,黑匣子主要靠人工寻找。因此,保护事故现场状态很重要,拿走橘红色的盒状物体是绝对禁止的。

失事坠入海中的飞机,黑匣子在它入水的刹那,外部的水下定位信标被激活,自动激发发出37.5千赫兹的脉冲信号,且即使在6000米的水下,信号也能被传递出去。而且,一旦信标开始工作,它就会每秒发射一次信号并持续至少30天。

如果在黑匣子电池耗尽前依然没有锁定强信号,搜寻者就要用侧扫声呐系统探测海底、分析回波,绘制海底图形,再查找海底出现的反常形态。不过在茫茫大海中搜寻,难度非常大。比如,虽然我们仍未放弃搜寻马航MH370的黑匣子,但可惜的是,至今仍未找到它的踪迹。

(摘自“壹读”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改,西米鹿图)

猜你喜欢
飞行数据黑匣子驾驶舱
黑匣子究竟是什么
东航失事客机第二部黑匣子抵京
跟踪导练(三)
GARMIN1000系统维修平台搭建预研究
浅谈飞行数据集中处理流程管理
走进客机驾驶舱
跟踪导练(四)3
快递黑匣子
基于广域信息管理的飞行数据服务设计与实现
解密“黑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