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芝 马天骏 王 典 曾秋华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广东佛山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对我国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进行了整体部署,要求各级财政部门逐步建立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2019年9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省级单位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近些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高职院校发展的利好政策,财政资金投入逐步增长。
科学合理地使用财政专项资金,对高职院校发展至关重要。财政部门一直强调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核,但在执行过程中比较关注财政资金支付进度,其他方面考虑得较少。基于此,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事业单位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仍然以使用合规性和及时性为考核重点,对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不高,影响了高职院校快速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积极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生均财政拨款保障学校基本运行的支出,而财政专项资金是夯实学校办学条件、强化办学特色的重要资金来源。财政部门对高职教育的资金投入不断增长,高职院校财政专项资金的规模不断扩大,用好、用对财政专项资金对高职院校实现战略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以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为抓手,将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于下一阶段的资金分配,能够将有限的财政资金配置到资金使用效益较高、项目执行较好的项目。科学合理地分配财政专项资金,能够有效地缓解高职院校的收支矛盾,引导各部门共同实现战略目标。
按照要求公开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能够提升高职院校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从而提高各工作流程的规范性、绩效评价结果的真实性。相关人员应该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地执行工作流程,主动发现和有效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增强责任感,提升积极性。
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项目负责人的职位职称、下一阶段项目资金分配、年度考核等联系起来,不断提升项目负责人的工作积极性,提高高职院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就是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申报立项、项目执行、资金使用、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等,进行科学、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高职院校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是防范高职院校资金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建立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机制,也是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体现。
虽然以绩效管理为中心的财政资金管理理念已经提出多年,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未转变资金管理理念,甚至认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无关紧要。在工作实践中,高职院校的管理者比较关注项目申报和资金支出进度,对绩效评价工作在保障教育资源有效投入、促进教育成果高效产出、提升高职院校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战略目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高职院校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仍然以完成财政部门要求的绩效自评工作任务为主。
根据职能分工,财务部门对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的合规性进行审核和监督,业务归口部门对项目及业务的真实性、合理性、效益性进行分析,纪检审计部门对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实施负责,一笔财政专项资金由多个部门来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导致绩效评价的实施主体不清晰。财务部门认为绩效评价工作超出了职能范围和专业能力,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存在诸多困难,应由业务归口部门实施绩效评价工作;而业务归口部门认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是落实财政部门的要求,应由财务部门负责,从而造成了实施主体不明确的现象。
为了提高项目预算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预算约束,高职院校制定了完善的财务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办法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但由于高职院校对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也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的绩效评价工作以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项目绩效自评任务为主,由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配合,填报项目绩效自评材料。统一的绩效指标体系无法精准地反映不同类别的财政专项资金的实施效果和产出效益,导致绩效指标的针对性不强、考核重点较为模糊。同时,由于缺乏完善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机制,未能全面覆盖财政资金项目,直接影响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性。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目的,主要是加强对财政资金支出的监管,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财政资金的支出结构。当前,高职院校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尚未建立奖惩制度,当财政资金支出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无法找到相关责任人;而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人员,也没有进行奖励。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过程中,没有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奖惩制度、资金分配等结合起来,难以真正发挥绩效管理的积极作用。
部分项目负责人仍然存在“先要钱后办事”的观念,在进行项目申报时只考虑资金申请的可行性,没有全面考虑项目的目标、进度、实施步骤、进度节点、预期效果等;甚至为了多申请预算资金,夸大项目绩效目标,导致绩效目标难以完成。另外,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责是人才培养,项目绩效目标的实现可能存在滞后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效果难以立竿见影。
在绩效指标体系建设方面,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可比可测的绩效指标体系,项目绩效指标选取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从而导致同类型项目之间无法进行比较。由于项目绩效指标选取不合理,同类项目不具有可比性,导致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平性不足,项目负责人也难以持续改进项目管理流程。
高职院校需要转变财政资金管理理念,重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积极作用,不能仅仅为了完成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任务。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之间的联系,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同时,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宣传,引导教职工了解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相关内容,并督促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与。
首先,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协调,督促各部门参与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实现全覆盖。
其次,明确绩效管理的负责部门,由该部门全面负责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制定绩效目标、绩效指标,明确绩效评价标准、绩效评价流程,选择合适的绩效评价方法。同时,协同各职能部门实时监控和分析绩效信息,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价。
再次,完善绩效评价反馈机制和奖惩制度,按照要求及时公开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绩效评价结果与人员业绩考核、下一年度财政资金分配等挂钩,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激励约束作用。
最后,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繁重而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各业务部门及时准确地提供数据信息。高职院校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信息的及时分享,加强数据汇总和分析,保证绩效评价信息的及时性、完善性、准确性。
由于高职院校财政专项资金的涉及范围较广,资金用途各不相同,每一类专项资金所要达到的绩效目标存在较大差异。高职院校在构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指标体系时,应按照各类专项资金的特定用途,设置有针对性的绩效指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构建绩效指标体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同时考虑绩效指标的可操作性、针对性、全面性,要在充分了解学校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分类进行绩效指标体系建设。目前,高职院校财政专项资金大致可分为教育质量提升类和人才培养类、科技创新能力类、师资队伍建设类、改善办学条件保障类等四大类。
国内外学者在构建高校绩效指标时,常常使用关键业绩指标法和平衡计分卡。关键业绩指标是基于组织战略目标,对职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平衡计分卡是将组织战略目标层层分解为具体的、可以量化考核的指标,基于财务、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客户等四个维度,构建一个相互平衡的绩效指标体系。
笔者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分类构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指标体系。财务维度体现财政专项资金对学校事业产生的经济效益,对财政专项资金来说主要表现为资金使用效率;内部业务流程维度体现财政专项资金创造的价值,包括教学条件、科研水平等;学习与成长维度体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教职工培训、学术交流、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客户维度体现高职院校的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本文将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作为一级指标,结合项目类型设置二级指标,再根据二级指标的内涵设置更为具体的三级指标,详细情况见表1至表4。
表1 教育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类项目
续表
表2 科技创新能力类项目
续表
表4 改善办学条件保障类项目
续表
表3 师资队伍建设项目
高职院校要重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学校发展战略相结合,与人才选拔挂钩。对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方面进行奖励,引领高职院校长远发展,强化学校发展优势;对绩效评价发现的突出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及时纠正偏差,落实整改措施。同时,管理人员需要积极利用绩效评价结果,分析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持续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体系,增强财政资金管理中的风险防范能力,顺利实现战略目标。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当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作为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加强内部控制,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建立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体系。需要注意的是,在构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指标体系时,一定要紧密结合战略目标,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