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以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

2022-12-10 09:45陈金娥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医学类医学思政

陈金娥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合肥 230601)

1 背景分析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多项政策,推动了医学类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传统的医学类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主要以职业技术为导向,往往忽视学生的人文教育及职业素质教育。为解决这一问题,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改革过程中仍存在学生思想教育、人文教育被专业知识训练、校企合作实践及以职业技术为导向的教学所取代的问题。以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如何培养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如何在课堂中贯穿人文思政教学内容的问题亟待解决。

1.1 医学类高职院校学生现状

医学类高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具备本学科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与专业能力,从而成为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因其特殊的医学专业背景,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决定了今后的医德医风[1]。而与医学类本科在校生相比,医学类高职在校生普遍存在医学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动机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1.1 医学基础知识薄弱 医学专业知识的掌握,需要牢固的理论基础、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能,而高职院校学生的入学基础相对较差。随着全国高职高专学校招生录取分数线的逐渐下降,低分学生的入校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这类学生大多缺乏良好学习方法,难以消化和吸收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1.1.2 学习动力不足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刷微博、聊微信、玩游戏上,对课堂知识没有兴趣。许多学生仅将学医作为谋生或就业的手段,对医学专业缺乏强烈的求知欲。

1.2 计算机课堂现状

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专门面向医学类高职院校大一所有在校生开设的基础必修课程,是学生掌握基础电脑操作技能的基础课程,其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电脑基本操作及操作系统、办公应用软件等电脑应用软件方面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其良好的信息获取、数据处理能力。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至关重要,医学计算机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思政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教书育人相融合,让课程教学的立德树人功能更具针对性。

在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重视思政教育的开展,通过将知识传递与价值导向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更有效地推动思政教学内容和计算机应用知识的融合,在实现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推动高职院校其他领域课程教育的改革。

2 课程思政走进课堂的意义

鉴于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众多专业和班级开设,为达成人生价值塑造、能力训练、专业知识传递的目标,要求学生具备敬业精神、诚实友善的基本职业道德,教学设计中融入爱国主义、敬业、诚实、友善的思政内容,达到人生价值塑造和立德树人的目的,使显性教学和隐性德育融会贯通。

2.1 课程教学影响力

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充分发挥了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通过思政改革,将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形成协同效应。在教育理念上,为适应医学人才培养特色与学科特点,有机整合了思政元素。在教学内容上,课程所涉及的计算机文化教学素材或诠释历史的恢宏发展,或启迪民众的爱国热情,或展现细腻感人的民风民俗,这是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之一。课程组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引领学生说出好文学中的“仁义德”,讲好文化中的“真善美”,大大加强了思政教学的亲和力与有效性,把知识点和时事、政治、文化热点紧密结合并融入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进而形成有效的思政教学课堂。通过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建设,为医学类高职院校其他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借鉴,进一步落实了专业课程德育的价值。

2.2 立德树人影响力

在教学中运用了启迪式、研讨式、翻转教学等全新的教学模式,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益。教学团队坚持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科研能力。通过努力,在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荣获全省一、二、三等奖的优异成绩,为学校其他教师团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这些立德树人成果,为同类课程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3 社会宣传影响力

教学团队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积极参与学校网站、网络平台建设,努力扩大课程辐射效应。课程组多次组织团队成员参与各种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研讨会及计算机行业人才培训,重点加强对计算机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活动中展示了高校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风貌,赢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为计算机课程和其他高校相关学科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3.1 构建团结合作新格局 在高职院校,教师讲授课程并不是一种个人教育,而是一种学校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在党的领导下,高校教职工都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是全体教师初步尝试全方位介入的“大教育”新模式。

2.3.2 促进校、师、生一体化 高校教学思想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求政府部门的统筹领导、高校的具体规划,也要求教师参与。思政教学既要关注国家战略交叉点和高校特色,也要高度重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体验。

2.3.3 搭建“三全育人”教育平台 全员育人,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成为育人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所以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自身素质都对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全程育人,育人无时不有;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全方位育人,育人无处不在;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全方位覆盖。不仅如此,高校更应强化教育管理,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并提供教育培训平台,以强化对教师素质能力的培养。

3 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

3.1 建设思路

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Internet基础与应用、Windows 10操作系统等[2]。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活动中,思政教育常常被作为辅助内容,为此,需要提升思政教学在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中的比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掌握、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要细化思政课堂教学目标,并纳入每单元教学设计中。把德育贯彻整体教学大纲中,和专业教育一同开展,彼此融合,相互指导,逐步完善(见图1)。在各章节教学内容中切实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不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与基本操作,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

图1 课程建设思路

3.2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围绕培育具有思想觉悟、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总体目标。在理论内容设计过程中,以计算机综合运用理论知识为基点,通过深度挖掘能自然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法制意志、文化自信、人文情怀、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的切入点(见表1)。

表1 教学设计安排

3.3 融合路径

3.3.1 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既是教书育人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我的课堂我做主”是教师主体责任的宣告。课程思政建设要靠教师去实施,主要考察教师的育德意识和综合育德能力,更具体来讲,教师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养。(1)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关注国内外发生的重要大事,并主动参加不同的政治会议,学习国家重要的政策文件精神;(2)积极发掘学校教材中的思政素材,将思政素材恰当地融入教学中;(3)通过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包括个案教育、启发性课堂教学、比较法教学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能主动投身于学习中。

3.3.2 挖掘思政元素 授课教师在备课时要聚焦知识内容,寻找切入点,关注社会热点,遴选着力点。认真发掘学校教材中具有思政性质的知识点和素材,关注社会热点,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拓展延伸学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体现课程思政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要求。跟紧时代需求,瞄准对接点,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爱国、团结及具备工匠精神、奉献精神等也是当今时代对国人的要求。如授课教师在讲授计算机发展史及有关常识时,介绍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由美国研发的[5],使学生了解过去我国计算机技术水平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产生危机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及爱国主义精神(见图2)。

图2 挖掘思政元素的方法

3.3.3 进行“三观”教育 在开展WPS文字的图文混排实践动手操作时,拓展贺卡、请战书等的制作方法,学生利用网页查找素材自己完成作业,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延伸到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制贺卡、请战书展现学生的能力,在假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用邮寄的方式赠予亲戚朋友时,学生不仅复习了专业知识,而且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 思政教育走进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4.1 课程思政课堂实践

以点带面,全面融入,将德育渗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即制定课程标准—设计课程教案—走进教学课堂—融入课后作业—嵌入章节试题,做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互引导、相互融合、逐步完善[6]。

4.1.1 制定课程标准 根据教育部在2021年制定的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技术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增设了思政教育目标,使学生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并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课程目标,逐步明确课程教学的认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7],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达成思政教育目标。

4.1.2 设计课程教案 教案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教案中的教学方法和效果都要体现思政教育内容,如在讲授第一章中的巨型机内容时,可讲解中国巨型机的诞生与发展,以此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4.1.3 走进教学课堂 课堂是思政教育的良好载体,在教师采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时,可积极介绍融入思政元素的具体案例,也可根据特定思政话题组织学生开展集体辩论和分组讨论,以此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4.1.4 融入课后作业 将时事新闻、中央最新政策等内容融入课后作业中,让学生关注国际、国内时事。

4.1.5 嵌入章节试题 在章节试题中嵌入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从而延伸出文明上网、遵纪守法等网络安全教育。

4.2 课程思政课堂目标

通过把思政元素融入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增强学生道路自信、文化认同的理念,并践行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2.1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讲解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等理论性较强的章节内容时,通过讲述我国计算机技术研究发展历程和成果,使学生清楚认识到我国计算机技术事业起步时间较晚、发展时期较短、过程较艰苦曲折,并了解到我国巨型计算机研究技术水平现在走在世界前列,借此让学生学习我国计算机领域技术人员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精神,从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荣誉感。因此,经过介绍“天河二号”“神威·太湖之光”等超级计算机,让学生目睹我国科研创造的光辉成果与跨越式发展,从而对我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针对WPS文字、表格、演示等实践性较强的章节,应选择与思政教学相关的素材入手。如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请战书图片文字等作为WPS文字素材进行实训编排、图文混排;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产生的各种数据等作为表格实训数据素材;将大国工匠中的模范典型等,作为WPS演示实训素材[8]。这种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学内容,既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又巩固了学生知识,而且也让学生在努力完成实习各项任务的过程中,认识了我国在人文、经济、国际政治等领域所取得的新成绩,在教学实践中深切体会祖国的强大繁荣,使学生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4.2.2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多数时间都在机房进行教学,但机房教学环境相对于正常课堂的约束较小,学生集体意识明显降低,出现在机房吃东西、乱丢废弃物、玩游戏、不按时开关机等一系列恶劣现象。通过轮换值日,锻炼了学生自律自理的基本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环保、节约减排等意识。本着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安全纪律意识、团结合作意识,课堂上讲解规范条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第三章Windows 10操作系统的教学可培养学生划分管理文档、将文件以标准方式命名、及时清除计算机垃圾、节约用电等的良好习惯。

4.2.3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鉴别力 网络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而学生自控能力不足,无法辨别信息的好坏与真伪。因此,在讲解第二章Internet基础与应用时,把网络安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以此教导学生规范上网,建设文明网络。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安全常识,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鉴别能力和网络安全意识。

5 课堂教学评价

测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传统教学测评方法以学生最后考试成绩为准,缺乏对学生素养、思维、情感的评估。因此,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根据结果导向理念设计了评估系统,可让学校思政教学效果得到直接体现。

医学高职教育教学中更多的是对学生技术操作的训练,所以在实训中融入思政教育也较为恰当。在实训过程中,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如从学生实际操作中考查其的规则、安全、协作、沟通意识及认知表达情况、思维状态。

为了让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实训,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采取了过程性评估和结果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各占50%。其中,过程性评价由课件学习、课堂活动、作业、考试4部分组成(见表2)。

表2 课程评价指标

6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培养了学生在未来医疗工作中应具备的综合素养,为今后能更好地适应医药等卫生行业工作提供了条件。根据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特色,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在课程目标、课堂设计、教学流程等中全面融入思政元素,以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医学类医学思政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医疗体育功能在医学类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大数据医学类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探析
——以莆田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例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