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453X”懂医精药的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2-12-10 09:45武喜红刘惠娟邹传宗王红娟李晓青贺艳宁曹馨阳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药学我院专业

武喜红,张 敏,王 芳,刘惠娟,邹传宗,王红娟,马 尧,李晓青,贺艳宁,曹馨阳

(甘肃医学院,甘肃 平凉 74400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改变,社会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呈高质量化、多元化,急需大批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知识面广、有创新意识、综合能力与适应能力强的药学专业人才。药学教育的工作重心也要从传统的“以药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高校急需培养懂医精药的应用型药学人才[1]。

1 我院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我院药学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收大专生,201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主要采取“化学为基础、药品为核心”的“大药学”培养模式,重点培养“会做药”的人[2]。这一培养模式存在课程设置保守,实践内容单一,教学质量不高,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协作能力,缺乏高质量的人文课程,德育效果不佳等缺点,很难满足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导致学生药学技能水平低、竞争能力不强、专业知识不牢固、就业质量不高。

2019年,我院对原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健全支撑与保障等要求,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格健全,掌握药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药学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能够从事药物研发、生产、流通、质量控制与药学服务、药事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人才”。同时,增加临床医学、临床药学相关课程,提高医院见习比例,重视学生临床药学服务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升。

通过6年摸索我们提出“1453X”懂医精药的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基于“1453X”懂医精药的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在2019级本科生中实施“1453X”懂医精药的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即紧扣一个培养目标:懂医精药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人才;依托四大课程群:公共课课程群、专业基础课课程群、专业课课程群、选修课课程群;坚持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医院见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开拓三大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院校合作;实现实习就业多元化(见图1)。

图1 “1453X”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2.1 紧跟“健康中国”战略发展,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大健康”理念,将“健康中国”作为国家战略优先发展。药学人才作为健康产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地位和重要性与日俱增,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新型战略产业,急需职业素质与技术技能水平较高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培养具有服务精神、医学人文关怀能力、同理心等职业素养,具备良好沟通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等职业能力,医学基础扎实,药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熟练,具有岗位胜任力的药学服务人才既是“大健康”时代赋予的责任,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只有顺势而为,紧跟时代步伐,抓住机遇,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需求。

2.2 依托四大课程群调整课程设置,形成懂医精药重人文的培养模式

药学专业综合性极强,涉及医学、化学、人文、社科、管理等多个学科,学生所学知识多而杂、杂而不精,常导致“药不懂医”的尴尬局面。我们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四大课程群重新设置课程模块。

2.2.1 增加医学课程,夯实医学知识基础 增加医学类专业选修课临床医学概论、药物治疗学、药物毒理学、中医学基础,使药学专业学生掌握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明确医学机理,为以后从事药学服务工作打下基础。

2.2.2 调整药学基础课程,够用为重 在保留药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前提下,对部分课程进行了适当调整。适当压缩高等数学、数理统计、物理学基础课程的学时,调整教学内容,学习专业课用到的就讲,而不是简单地学习全部课程内容;调整分析化学授课重点,对化学分析部分讲清楚即可,重点讲授仪器分析部分内容;增加生药学课程学时,本着传承中药文化、传授中药知识、重视中药的目的,在第二课堂设置认识研究平凉道地药材环节,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家乡有好药”的优越感,提升专业认同和学习兴趣;将性质相似的内容进行整合,例如,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两门课程部分内容重复,因此,药物的化学成分在生药学课程中不再讲述,而在学习天然药物化学时专门讲授,这部分学时用于综合性实验,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研究,将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索性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2.3 增加实用性和前沿性课程,提升学生适应能力 以专业选修课为依托,开设波谱解析、药物设计学、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使学生初步具备药物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开设医药商务礼仪、药品市场营销课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商务活动礼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提高学生礼仪素养,满足工作岗位要求。此外,在第一学期设置药学导论课程,由专业负责人授课,打破教材内容的局限性,以中药文化和药学前沿为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药学、向往药学,稳定学生专业思想。

2.2.4 开设人文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在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完全开出的前提下,开设自然科学、健康教育、艺术体育、人文社科、创新创业相关等课程,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创新创业意识、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2.3 构建实验教学、医院见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全过程育人

实验教学突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能力巩固;医院见习强调学生临床药学服务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升;生产实习重点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为就业做好准备;社会实践重点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并利用所学为社会服务的能力;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

2.3.1 实验教学,突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能力巩固 在化学类实验中,重点开展基本方法和操作实验,有机化学实验侧重化学合成和提取方法训练;分析化学实验在学习酸碱滴定的同时,侧重仪器分析,重点介绍各类精密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在专业课实验中,注重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生药学实验除重点介绍性状鉴定、理化鉴定和显微鉴定外,还将前沿学科分子生药学适当引入实验教学,并加大考核力度,在400种中药材中随机抽取40种中药材,要求学生10分钟内写出名称,同时随机选择一种药材粉末,要求学生进行显微鉴别,写出药材名称,学生需通过以上两项考核;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侧重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和分析;药剂学实验侧重片剂、颗粒剂等传统剂型制备方法操作训练,拓展部分乳剂、缓控释制剂的制备;药物分析实验以《中国药典》为基础,侧重高效液相测定法等先进方法的操作训练。通过各种实验训练,学生不但掌握了传统的药物鉴别、制备方法,而且对前沿研究方法也有所了解。

2.3.2 医院见习以临床药学为主,重视学生临床药学服务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升 见习工作由附属医院药剂科承担,从药剂科的行政管理到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从医院制剂的制备到使用,学生都会参与其中。带教教师带领学生查房,及早让学生以药师身份参与临床查房,获得药师参与临床治疗的自豪感,增强专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2.3.3 通过生产实习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就业做好准备 生产实习是药学专业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我院和药学系重视生产实习环节,积极联系医院与知名药企,鼓励学生根据个人意愿和发展方向自主选择实习方向,如医院药剂科、药企生产线、化验室、药品营销等,方便学生实习就业。

2.3.4 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主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利用所学为社会服务 以“药缘”社团为依托,每年举办合理用药知识讲座,开展“清理宿舍小药箱”活动,旨在普及合理用药知识,提高学生安全用药水平;开展“传承中药古韵,珍爱魅力自然”中药识别和绘画活动,使学生热爱中医药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利用假期开展以“药者匠心,心心向党”为主题的“三下乡”活动,2021年8月在张家川县番禺村展开了为期一周“健康人生,从合理用药开始”药学专业社会实践活动,不但有助于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而且使其深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增强了学生专业自信,培养了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

2.3.5 狠抓毕业论文(设计),培养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 制定《甘肃医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从选题、指导教师、学生管理、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规范。要求每人一题,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90%以上的毕业论文为实验性论文。遴选药学、中药学、化学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学生全程进行实验记录,指导教师签字审核,确保论文质量。参与答辩的论文必须查重,文字复制率不能超过30%,否则不准答辩。论文由指导教师给出预评成绩,提交答辩组审核通过后方可答辩。近3年,我院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比较理想,部分论文公开发表,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

2.4 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院校合作

2.4.1 实践教学环节,与当地医药企事业单位深度合作 我院与平凉市药检所、平凉市崆峒区中医院、平凉市新生药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由教师利用2~4学时带领学生参观学习,就药品识别、药品检验、流通、经营等环节进行实践,掌握药品流通相关知识。

2.4.2 生产实习环节,主动联系实习教学基地,寻找合作办学机会 我院选择省内外12家实力雄厚、可以满足药学专业实习要求的单位,组织学生每年12月份开始实习3个月,在对药品研发、生产、流通、监管各环节实践学习的同时满足了学生实习和个人发展需求。

2.4.3 积极与兄弟院校合作 近年来,我院先后邀请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的教授莅临我校为药学专业把脉问诊,开展学术交流,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师进修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帮扶,提升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5 重视“三全育人”,实现多元化育人

2.5.1 制定学风建设管理制度,从制度上确保良好学风的形成 课堂上,教师教育学生要热爱药学专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主题活动,大一主抓入学适应教育,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大二主抓专业思想巩固,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大三主抓专业课教学,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大四主抓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和考研就业。自2019年首届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以来,我院每年的毕业生首次就业率都在90%以上,研究生考试录取人数也大幅度增加,毕业生就业单位多为制药企业、药品销售公司、药检所、医院等经济效益较好的单位,收入可观。

2.5.2 学业指导多样化,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学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由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共同承担,在全院范围选聘高级职称教师担任班主任,辅导员从党员中选拔。班主任负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辅导员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课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重视科技创新,支持学生参加学科竞赛;重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组建专业社团;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理智就业。

2.5.3 就业渠道多元化,提升就业质量 制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方案,推进就业指导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

2.5.4 成立专业社团,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依托学生社团“药缘”,成立百草堂工作坊,组织学生利用生药材制作手工艺品、香包等,指导学生创新创业。

3 改革成果

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实践,我院药学专业学科建设、师资力量、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就业质量逐年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453X”懂医精药的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我院教学特色。

3.1 重基础、强能力、宽口径的培养思路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发展的途径[3]

(1)重基础,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提高基础课程比重,夯实学生医学、化学、生物和人文知识基础,增强学生发展后劲。(2)强能力,使学生上手快。实践教学中坚持五位一体教学,利用第二课堂,鼓励学生自主成立专业社团,参加国家级、省级竞赛,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工作中能力强、上手快。(3)宽口径,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甘肃省周边多为中小型制药企业,需要“下得去搞生产,上得来做研发,出得去跑营销”的多能人才。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设置前沿课程,培养多元化药学人才,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3.2 重视开发当地教学资源,提升师生专业能力

崆峒山、六盘山、关山都在平凉境内,中药材资源丰富,华亭大黄、华亭独活获国家地理标志认定。我院生药学、药用植物学课程组参与了全国中药资源(庄浪、崆峒、静宁)普查工作,师生利用周末、假期跋山涉水,在完成普查任务的同时,采集了大量药用植物标本,充实了我院中药标本馆,同时还申请获批了一系列科研项目。此外,安全用药、中药材栽培、中药真伪鉴别宣传以及向平凉市区中小学生开放标本馆等活动的开展,也使传统药学文化得以宣传和传承。

4 结语

本研究中确立的教学改革整体思路,以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为基础,全方位、全员、全课程参与,涉及面广,影响力大,旨在将学生培养成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格健全,掌握药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药学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与较强创业意识,能够从事药物研发、生产、流通、质量控制、药学服务和药事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人才,为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将逐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升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药学我院专业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