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26例

2022-12-09 10:55钱福文郑炜贞
中医外治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阳陵泉艾灸针刺

钱福文,张 雄,郑炜贞

(1.江苏省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2.四川省广元市中医医院,四川 广元 628000;3.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1]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对称性、进行性、慢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病,其病理改变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本病是造成人类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西医主要以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及生物制剂等,但由于长期服用易出现较严重的副反应,使患者依从性降低,进而治疗效果不甚理想。RA以关节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外治法如针刺、艾灸等可直接作用于患处,从而快速消肿止痛,改善关节功能,且安全无毒副作用,为大多患者所接受。有研究认为[2],针刺配合艾灸可直接作用于病灶,同西医治疗结合,不仅能取得显著短期疗效,也能获得满意的远期效果。RA多以疼痛为主苦,痛者寒气多也。《景岳全书》指出:“然痹本阴邪,故惟寒者多而热者少也。”寒主收引凝滞,痹痛多以寒邪为主因,寒与风湿相合而成风寒湿痹。故笔者采用针刺+艾灸为主治疗寒湿型RA,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广元市中医院针灸科住院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男9例,女17例;平均年龄45.15岁;平均病程6.27 a。对照组26例,男8例,女18例;平均年龄45.73岁;平均病程6.13 a。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2009年ACR及EULAR中RA分类标准[3];②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的寒湿痹阻证诊断标准[4];③能坚持行针刺及艾灸治疗者;④心、肝、肾功能无严重异常,可耐受治疗者;⑤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受试。

1.3 排除标准

①RA晚期,残疾,生活不能自理者;②合并其他风湿病及严重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者;③近1个月使用其他药物对本研究有干预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治疗期间均给予西医治疗。塞来昔布胶囊(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40072)200 mg口服,每日2次;甲氨蝶呤片(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0644)10 mg口服,每周1次;次日口服叶酸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2020215)5 mg;羟氯喹片(上海上药中西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0263)0.2 g口服,每日2次。

2.1 对照组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主穴选双侧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血海,且按照发病部位针刺相关配穴,如上肢关节严重者针肩髃、臂臑、外关、合谷等;下肢关节严重者针鹤顶、梁丘、犊鼻、太溪、昆仑等。对穴位消毒后,施平补平泻治疗,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连续8周。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灸治疗。取穴:双侧足三里、关元、肾俞穴。用清艾条对准穴位施灸,每日1次,每穴1次灸20 min左右,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周5次,连续治疗8周。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关节肿胀数(SJC 28)、关节压痛数(TJC 28)、患者对疼痛的VAS评分、HAQ量表评分[4]及CRP、ESR、RF。并于治疗前后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以评价治疗的安全性。

3.2 疗效标准[5]

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标准ACR 20、ACR 50、ACR 70,即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及下列5项中至少有3项有20 %改善为ACR 20;ACR 50、ACR 70同理类推。包括:①疼痛VAS评分;②患者对疾病总体状况评估;③医生对患者的总体评估;④HAQ;⑤ESR或CRP水平。未达到ACR20者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达到ACR 20、ACR 50、ACR 70的总和。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88.46 %,高于对照组的73.0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SJC 28、TJC 28、VAS、HAQ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SJC 28、TJC 28、VAS、H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SJC 28、TJC 28、VAS、HAQ均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SJC 28、TJC 28、VAS、HAQ减少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2 两组SJC 28、TJC 28评分比较

表3 两组VAS评分、HAQ量表评分比较

3.4.3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CRP、ESR、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CRP、ESR、RF均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CRP、ESR、RF减少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3.4.4 安全性指标评价

52例患者治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治疗2周后,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经保肝治疗后恢复。其余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

4 讨 论

RA属中医学“尪痹”范畴,由全国名老中医焦树德首先提出。焦老认为[5],尪痹不仅属“痹病”范畴,有“风寒湿三气杂致,合而为痹”的病机特点,更重要的是尪痹还具有寒湿深侵入肾的特点。因肝主筋、肾主骨,肾旺于冬,寒为冬季之主气,冬季感寒,伤肾入骨,则骨重不举、疼痛彻骨[6];肝肾同源,筋骨失养,日久则关节变形;病程日久[7],寒湿、贼风、痰浊、瘀血,互为胶结、凝聚不散,使病情不断加重。故RA多以肝肾不足为本,风寒湿邪侵袭为标,痰瘀互结为重要的病理因素。因此,RA的治疗应调补肝肾以扶正治本,并注意祛风、散寒、化瘀、通络以快速缓解症状,截断病情传变进展。

针灸治疗RA,可有效缓解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且对神经内分泌免疫具有明显调节作用[8]。本研究针灸处方中,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可调理脾胃,健脾化湿,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针刺并艾灸足三里可扶正祛湿,进而补益气血、加强抗病能力。现代动物实验研究亦证明[9],针刺足三里可调节术后大鼠的免疫功能。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之合穴,且“筋会阳陵”,《针灸资生经》言:“阳陵泉主足痹痛”,针刺阳陵泉可舒利关节,且可通过疏肝理气而化瘀。范薇等[10]研究表明,艾灸阳陵泉穴可显著降低RA大鼠血清TNF-α、IL-6、NO的含量,抑制滑膜组织TNF-αmRNA表达,从而减轻炎性反应,抑制滑膜炎症。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为健脾、利水、祛湿的要穴,且可缓解膝关节疼痛;张银娟等[11]认为,阴陵泉、阳陵泉是最常用的一组“相对穴”,对膝关节、踝关节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血海属足太阴脾经,又称十二经之海,为气血输注出入的重要穴位,可生血及活血化瘀;张玮等[12]研究发现,针刺血海穴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以上穴位合用,可扶助正气,祛湿化瘀、通络止痛,调节免疫、降低炎症介质,从而快速缓解关节肿痛,延缓病情进展。并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据发病部位及辨证分型,选取相关配穴,如上肢关节严重者针肩髃、臂臑、外关、合谷等;下肢关节严重者针鹤顶、梁丘、犊鼻、太溪、昆仑等,以加强舒筋活血、祛瘀消肿、通络止痛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疗效。

对于RA,尤其是寒湿型RA的治疗,需强调驱寒温阳的重要性,而艾灸为温经散寒、温阳扶正的重要治疗方法。《扁鹊心书》言“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并指出“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需薪”。李观荣教授曾指出[13],灸法具有温经通络、温阳补虚、祛湿逐寒、行气活血、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及防病保健的作用。所选艾灸穴位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灵枢·五味》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故艾灸足三里可调理脾胃,进而益气养血、扶助正气。关元又名下丹田,为冲脉、督脉、任脉所起之所,且为一身元气之所在,是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会,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之功效,长期施灸则元气充足,虚损可复[14]。肾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且为背俞穴之一,为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腧穴,有调理其相应脏腑的作用;而肾主骨,关节疾患多责之于肾虚,故艾灸肾俞穴可补肾健骨、温肾散寒,扶正以减少RA反复。现代研究也发现,HPA轴是艾灸作用中一条重要的神经体液调节途径,且可通过抑制TNF、IL-1、IL-6等炎症因子的释放等途径,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并纠正炎症时自由基代谢的紊乱而缓解疼痛[15~16]。

故笔者采用针刺+艾灸治疗RA,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针刺组,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显示,治疗组SJC 28、TJC 28、VAS、HAQ减少值均高于单纯针刺组,对患者HAQ的改善尤其明显,笔者在临床观察中也发现,艾灸可改善患者精神、食欲等整体状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此外,石珍等学者临床研究显示[17],针刺配合艾灸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减少炎性因子释放,调节自由基代谢及免疫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从而降低RF、ESR及CRP水平,达到治疗风寒湿痹的目的。本临床观察亦证明,治疗组在改善CRP、ESR、RF等实验室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且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嘱患者长期自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可减少西医常规治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低等副作用,从而提高了依从性,具有更好的远期预后,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阳陵泉艾灸针刺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恢刺“阳陵泉”穴对脑卒中大鼠肌痉挛状态和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浅析“肝胆阳陵泉”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温针灸阳陵泉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与对视觉模拟评分法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影响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