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教育视域下职教高考制度内涵价值与实践策略

2022-12-09 05:40张锋利张立锋
职教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高考制度职教职业技能

□张锋利 张立锋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是牵动职业教育改革的“牛鼻子”,是优化类型定位、畅通学生升学通道和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职教高考制度改革是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进行的重大改革[1]。自2019 年以来,国家先后下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文件,对职教高考制度要求从首次确立到加快建立和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2],真正打造地位相同、类型相异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立交桥[3]。目前关于职教高考领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价值取向、制度建设、招生改革、体系构建、试点实施现状及改革对策等方面。加快推进职教高考制度建设既是一项理论突破,也是一次实践创新,对于彰显类型特征、深化职教改革、完善职教体系、推进职普融通、构建职教强国意义深远。

一、职教高考制度的内涵、本质与价值

(一)职教高考制度的内涵

职教高考,全称为职业教育高考,是与普通高考具有同等地位和同等功能的职业教育专门性高考,通过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为高校培养选拔高素质应用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服务于职业教育的人才选拔和接续培养以及技能型社会形成的一种招生考试形式。

《实施方案》中首次明确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而在职教高考提出之前,职业教育考试被定义为高职分类考试,当时中职生升学途径主要有普通高考、三校生(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应届毕业生)高考、自主招生、中高贯通和中本贯通、五年制高职、高职扩招等。随着职教高考的提出、实施以及社会对职教高考宣传力度的加大,部分家长及学生认为职教高考就是中职毕业生参加的高考,如高职院校的高职单独招生、对口升学考试等,这是对职教高考的片面理解。真正意义上的职教高考是在技能型高考基础上进一步改革,扩大了招生高校范围,丰富了招生专业类别,扩大了招收学生对象。职教高考与各类考试形式的具体区别如表1 所示。

(二)职教高考制度的本质

职教高考制度是职业教育实践性的具体体现,实践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技术技能和职业能力必须在实践中养成与发展,也必须在实践中锻炼与提升,这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也是必然规律。国际教育标准理论认为,学术型教育、专业型教育在知识产生、传播、应用方面都不相同;学术型高校以知识本身的发展为目的,知识源于认识,传播知识的方式是学科本位综合课程,招生考试方式采用普通高考;专业型高校以知识应用为目的,知识源于实践,传播知识的方式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课程,招生方式采用职教高考[4]。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以考核技术的产生和应用知识与能力而非学科知识和能力为定位、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为招生考试办法、以招生对象的多元化为特点的职教高考制度,正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应用,旨在实现职业教育人人成才,为建设职教强国选拔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表1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职教高考与以往的升学途径相比,从考生来源到招生专业再到招生院校都在不断扩大,尤其是招生对象和学制多元化、多样化凸显出的复合生源和多元学制;命题单位从国家统一命题到省级统一命题与校级命题结合;考试内容突出职业技能考试,侧重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基本能力的考查,且招生专业和考试具体内容立足职业发展需求和某一岗位(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核心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适应并满足了不同类型与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选拔需要,打破了高职院校招生末端处境和尴尬地位,凸显了职教高考最本质的特征,即面向职业、面向实践、面向人人,服务技能型社会和终身学习,重点考核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生源质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表1 职业教育各类考试形式及具体区别

(三)职教高考制度的价值

1.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创新之举。《实施方案》开宗明义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2]。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5],在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上具有职业性、双向需求性和融合性特征[6]。职教高考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方式选拔学生,避免陷入唯分数的单一评价方式,加大职业技能测试的比例,文化素养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齐抓共进、相得益彰,势必会促使中职学校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和实践教学力度,兼容了职业教育的教育性、人文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等特性。同时,职教高考制度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扩充了高考途径,解决了中职教育学历晋升渠道不畅通的问题,完善各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是我国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2.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关键之举。《行动计划》强调指出,不限制专科高职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适度扩大专升本招生计划,稳步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7]。2021 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明确指出,优化类型定位,完善体系建设,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走上了高质量发展快车道,进入了提质培优发展新阶段[8]。职教高考制度的实施是职业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构建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与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等各层次职业教育相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评方式中,职业技能测试分值不低于总分值的50%,考试形式以操作考试为主[7],改良了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土壤,为职业教育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面向实践、强化能力”“面向人人、因材施教”提供了底气和信心,为实现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3.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战略之举。普通高考是最符合中国国情且公平度和公信力最高的普通高校选拔新生的考试形式,不仅关乎考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更关系到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的进步。作为选拔人才的普通高考制度和运行机制日趋完善,主要以分数从高到低逐层进行选拔,难以对接职业教育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亟需构建一种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选拔机制。职教高考制度是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考,招生考试有其自身特点,即属于技术高考,是与普通高考具有同等功能的考试制度,改革了考试评价方式,打通了学历晋升渠道,破解了职业教育瓶颈。职教高考文化课试题难度要低于普通高考,在有效缓解高考升学压力和教育焦虑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且适合自己的求学发展之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社会环境,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职教高考制度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社会对职教高考认可度偏低,影响职教高考的吸引力

当前,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依然明显,职业教育低人一等、二流教育的观念仍然存在[9],接受职业教育成为家长和考生未成功考取普通本科院校的无奈之选,使得职业教育沦落为落榜生教育。《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的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在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中,70.26%的中职学生和73.48%的高职学生选择了社会认可度,成为排在第一位的困难。虽然大多数调查对象认可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属性,但是他们对职业教育的文凭含金量与就业竞争力缺乏信心,甚至持怀疑态度,最根本的原因是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较低,这也是当前初中毕业生普职分流饱受诟病的重要原因[10]。加之,社会对职业本科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刻板印象,认为职业本科院校比普通本科院校低一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教高考的吸引力。

(二)招录形式、内容等标准尚未统一,制约职教高考的权威性

目前,职教高考制度并未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广东、福建、江苏、山西、甘肃等地开展的高职单招、三校生高考、对口升学等,都可视作对职教高考制度的有益探索与实践。《行动计划》指出,文化素质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统一组织。职业技能测试分值不低于总分值的50%,考试形式以操作考试为主,须充分体现岗位技能、通用技术等内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专业大类统一制定职业适应性测试标准、规定测试方式[7]。目前职教高考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配套制度不够细化健全完善,命题、考试、录取等相关工作基本上是由各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录取的学校为本省具有管辖权限的地方学校为主,加之受生源类型多样化、教育资源不均衡、区域经济差异大、招考种类多元化、招录标准不统一、考试程序复杂、考核内容不确定等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教高考的权威性和实效性,降低了职教高考的含金量。职教高考制度在实际运行中,需破解如何维护考试的公平性与严肃性、保证技能测试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兼顾考试的统一性与个性化三大难题[11],才能真正成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重要抓手。

(三)职业学校办学定位模糊,职业教育职业性特色有所弱化

职教高考制度不能仅仅停留在将各层次职业教育有机衔接、实现职业教育纵向贯通的层面,而应将其置于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完善现代职教体系的大背景下来设计。长期以来,社会大众并未将职业教育视为同普通教育一样的教育类型,而是将职业教育视为普通教育中的专科层次。受生源数量和质量双重下滑的影响,部分职业院校在招生时面临零投档的窘境。为了在招生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有的职业院校将学生升本率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组织专升本辅导班、缩短甚至取消毕业前的教育实习任务等方式提高学生升本率,接受高职教育成为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的曲线救国方式,造成职业院校在课程内容、管理方式、教学方式、办学特色、评价机制等层面对标对表普通教育。近些年升格的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其前身多为民办高职专科院校,受办学惯性和缺乏可参考的办学模式影响,并未摆脱原有的高职专科教育办学模式,将职业本科办成四年制专科[12]。同时,很多地方的中职学校出现了围绕升学组织中职教育的情况,中职普高化、应试化的倾向较为严重[13],一定程度上模糊弱化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等类型特征。

三、职教高考制度建设的实践路径

随着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职教高考制度建设亦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职教高考制度的建设,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需要,更是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创新之举,可以从加强顶层设计、深化考试改革、打通培养路径等方面着力。

(一)加强顶层系统设计,着力提高职教高考的权威性

职教高考制度的建设是彰显我国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征的标志性改革,在考试内容、组织形式、招生录取等方面建立自己独立的制度体系的高考制度。就目前实际运行来看,四川、江苏、重庆、山东、福建、江西、安徽等省市均宣布建立职教高考制度,但对考试方式均是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这一笼统表述,而相关实施细则尚未规范和完善,制度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职教高考是为了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与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有效衔接[14]、促进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一种类型教育而设置的关键性制度[15]。国家应基于谁应考、如何考、考什么等关键性问题,对职教高考进行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形成制度并广泛宣传,综合考量职业教育特征、生源类型特点、专业结构布局、教育资源分布、区域发展水平、教育经费投入、教育评价方式等因素,逐步制定完善职教高考相关配套制度,加强考试制度和相关标准的建设,建设职教高考标准和试题库,完善职业技能考试体系,建立巡回检查督导机制,确保考试公平公正;各省结合自身情况,在借鉴参考试点省份有效经验的基础上,制定职教高考实施细则,优化技能考核办法,让堵点成为制度创新的发力点,使职教高考真正成为同普通高考并行的人才选拔制度,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普通高考与职教高考并行的两类教育、两类高考的双轨制和因材施考、择材录取的发展格局。

(二)深化分类考试改革,切实提升职教高考的科学性

职教高考制度建立的深远意义在于坚持育人导向,立足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优化结构比例和组织方式,将考试制度与教学标准进行有机融合,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实现各层次职业教育人才一体化贯通培养。

考试招生是人才选拔、分流的入口[16]。深化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是建立和完善职教高考制度的关键环节[17],体现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评价体系的独特性[18]。职业教育的生源类型呈现了复杂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19]。在此基础上,2021 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高职院校分类考试中职业技能考试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50%。完善面向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高素质农民等特殊群体的录取办法[20]。分类考试的关键点和难点在于如何有效设计职业技能测试和职业适应性测试[21],即破解职业技能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

《通知》要求职业技能考试包括专业能力测试(以教育部发布的中职专业教学标准中核心专业知识为基本依据,采用笔试考试)和技术技能测试(以教育部发布的中职专业教学标准中核心技术技能为基本依据,以操作考试为主)[20]。职业技能考试应注重真实模拟,真操实做,突出实践能力的考核。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从政策层面做好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统一制定文化素质考试内容、标准和职业技能考评方案,探索构建省级职业技能测评题库,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委员会和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社会督导作用,确保职业技能无缝对接岗位需求[22]。高职院校分类考试能兼顾生源类型差异,为各类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的路径。应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使其真正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选拔培养的重要途径。

(三)打通职教一体化贯通培养路径,充分保障职教高考的职业性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信息,截至2022 年5 月31 日,我国现有职业本科学校32 所(其中民办22 所、公办10 所),本科院校1270 所,高职(专科)院校1489 所[23];2021 年中等职业学校7294 所,招生488.99 万人,在校生1311.81 万人;职业本科招生4.14 万人,高职(专科)招生552.58万人[24]。职业本科学校数占本科院校总数比例仅为2.52%,职业本科招生规模占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总数比例仅为0.74%,距离《意见》提出的到2025 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5]的要求相去甚远。在完善职教高考相关制度的同时,应大力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积极打通职教一体化贯通培养的路径,稳步推进办学历史悠久、教学质量卓越、生源质量优质、师资力量雄厚、培养模式先进的优质高职院校举办职业本科教育,提升现有职业本科教育办学质量,合理扩大职业本科院校招生计划,为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夯实发展根基。

四、职教高考制度建设的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保障

职教高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现实困境,系职教高考的类型定位、改革内容和实施的标准不够细化明确,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构建职教高考制度,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要坚持顶层设计与分层决策相结合[25],构建国家统筹规划+省级系统推进+地市具体实施的自上而下的组织模式,在梳理试点省份有效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并推行全国统一的职教高考测试、培养、管理、招生、录取等制度,为推进全国职教高考制度的改革定标、定则、定向、定心;省级政府应立足自身教育发展实际,将国家相关政策进行分解细化,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实施方案和细则,注重细节性规定、程序性规定,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26],有效推进职教高考工作的落实。

(二)依托教学标准,强化条件保障

专业教学标准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规范文件,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上位概念[27],依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考试大纲,各职业学校依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其中,课程标准开发的关键,是区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容界线[28]。同时,职业技能测试需要大量先进、完备、虚拟仿真的设备设施及场地,政府须加大经费投入,加快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有利于引导中职教育加强技能训练,更有利于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的选拔[29];应高度重视职教高考的文化素质考试试题库和职业技能测试试题库的开发,加强标准化考点的建设,组建多元组合的专业命题团队,强化命题研究,完善考试实施程序等,以保证职教高考的严肃性、公正性、专业性和科学性。

(三)凝聚多元力量,加强协同保障

职教高考制度需要各相关主体构建协同共治机制[30],凝聚政府部门、职业学校、行业企业等多元力量。政府层面根据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加强宏观调控、加大宣传力度、制定相关政策、修订专业目录、完善教学标准、开发相关资源、完善评价体系、打通升学路径、强化督导检查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各省应立足本省实际,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的职责,制定完善职教高考管理办法和配套制度,积极探索本省域职教高考运行机制、考试程序及方法,自上而下确保职教高考的运行有据可依。职业学校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依托自身专业发展优势,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引企入校、搭建实训平台,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教学实训项目,指导学生教学实践,共建、共用教学资源库和实训基地,组织、指导学生职业技能测试和评价,为学生职业技能提升营造良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高考制度职教职业技能
二年制职教本科线性代数课程的几何化教学设计——以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为例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依法推进河南职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新高考 新机遇 新挑战——对福建省推行新高考制度改革的思考与对策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高考新政改变了什么
2017高考拉开帷幕 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50年前的高考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