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性结构理论的表服饰类名词构词研究
——以“X+衣/服/装”为例

2022-12-08 08:00李家琦
现代语文 2022年11期
关键词:构词语素物性

李家琦

(北京大学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 100871)

一、引言

在现代汉语中,“衣”“服”“装”三个语素在“衣服”这一语素义上具有同义关系。三者可以两两组合,构成“衣服”“服装”“衣装”等词语作为服饰的通称;也可以参与构词,进入“X+衣/服/装”这一词法模式,构成“X 衣”“X 服”“X 装”等表服饰的名词。

就语义而言,“X+衣”“X+服”“X+装”是处于同义义场中的词法模式,可以构成“军衣、军服、军装”“泳衣、泳服、泳装”“工衣、工服、工装”“运动衣、运动服、运动装”等一一对应的、所指相同的复合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以下简称《现汉》)在对“泳衣”“救生服”“休闲服”“工装”等词语进行解释时,也采用了同义对释的方式:

【泳衣】泳装。[1](P1579)【工装】工作服。[1](P449)

【戏衣】戏服。[1](P1407)【军装】军服。[1](P717)

【救生服】救生衣。[1](P700)【上装】上衣。[1](P1148)

【休闲服】休闲装。[1](P1473)【西装】西服。[1](P1397)

值得注意的是,在参与构成表服饰类名词时,同义语素“衣/服/装”也存在一定差异,在构词上各有一定的限制。例如:可以说“毛衣”,不能说“毛服”“毛装”;可以说“羽绒衣”“羽绒服”,不能说“羽绒装”;可以说“童装”,不能说“童服”,较少说“童衣”等。这些现象为母语者所习焉不察,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这些词的过程中则可能会产生一定困惑,找不到其中的规律和差异。施光亨、王绍新在《汉语教与学词典·前言》中指出,通行的汉语词典的释义很少说明其差别,释义内容最后都落在“衣服”上[2](P9),却没有对“衣/服/装”的区别做出说明。

实际上,现代汉语同义语素“衣”“服”“装”之间的区别,已引起学界的注意。施光亨、王绍新指出,“衣”有“表示制作的材料”“表示穿在身上的部位”“表示功能”三种用法;“服”一般是穿在外面的;“装”则表示一种风格、身份[2](P13)。杨晓黎在提出“传承语素”①传承语素是指从上古汉语时期的词发展而来,在现代汉语中作为构词成分而存在的语素。。这一概念时,也对“衣”和“服”进行了比较,作者指出,“上衣、毛衣、线衣、大衣、风衣”等词中的“衣”不能用“服”进行替换,而“军衣、便衣、潜水衣”等词中的“衣”可以替换为“服”,其原因是受古代汉语语义的影响,凡是含有“上衣”之义的词语不能用“服”来替换,表示全身穿的服饰时则可以替换[3]。张志毅指出,“‘衣’构成的词一般指穿在上身的或具有特定功能的衣服,‘装’构成的词多指有某种身份的人穿的或有某种风格的衣服,‘服’构成的词多指穿在外面的衣服。”[4](P183)

这些解释为我们区分同义语素“衣”“服”“装”提供了参考,即可以通过同义语素“衣”“服”“装”参与构成的表服饰类名词的语义,对三者进行区分。我们认为,对它们的语义分析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和优化。比如,施光亨、王绍新指出,“睡衣、浴衣、球衣、雨衣、风衣、游泳衣”表示功能[2](P13);我们认为,“睡衣、浴衣、游泳衣”表现的是衣服适用的场景而非功能,即适合在睡觉、沐浴、游泳等场景下穿着的衣服,而不是像“雨衣、风衣”一样具有挡雨、挡风的功能。有鉴于此,我们将借助物性结构理论,对《现汉》中表服饰类名词“X 衣”“X 服”“X 装”的语义进行分析,并对其构词规则进行探究。

王力指出:“要了解一个合成词的意义,单就这个词的整体去理解它还不够,还必须把这个词的构成部分(一般是两个字)拆分开来分别解释,然后合起来解释其整体,才算彻底理解这个词的意义了。”[5](序,P1)因此,在将“X 衣”“X 服”“X 装”作为整体对其语义进行分析的同时,我们还将对其进行拆分,从“衣”“服”“装”的语素义和“X 衣”“X 服”“X 装”的内部结构两方面,对其构成进行探究,以期在阐述表服饰类名词“X 衣”“X 服”“X 装”的构词规则的同时,兼及对表服饰类同义语素“衣”“服”“装”的辨析。

二、“X 衣”“X 服”“X 装”的构成

“X 衣”“X 服”“X 装”是由词法模式“X+衣/服/装”构成的表服饰类名词,其构成部分包括“X”和“衣/服/装”两部分。下面,我们将对“衣”“服”“装”的语素义及“X 衣”“X 服”“X 装”的内部结构进行探究。

(一)“衣”“服”“装”的语素义

在现代汉语中,根据《现汉》的释义,除了用作姓氏外,“衣”有三个义项,“服”有八个义项,“装”有五个义项,三者在“衣服”“服装”义上构成同义关系。

衣:衣服。【衣服】穿在身上遮蔽身体和御寒的东西。[1](P1541)①本文对《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内容进行了摘录,只选取与本文研究相关的部分,其他的义项、词性、注音、例证等部分,则根据论述需要予以选取。下同。

服:衣服;衣裳。【衣裳】〈口〉衣服。[1](P400)

装:服装。【服装】衣服鞋帽的总称,一般专指衣服。[1](P1724)

施光亨、王绍新在对“装”用作名词语素表“衣服”义时进行了补充说明:“多指具有某种风格的。”[2](P1413)对“衣”“服”相关用法的释义则与《现汉》相同,均为“衣服”。可见,从词典释义来看,“衣”“服”和“装”的意义十分接近,除了“装”的指称范围更广,可以用作衣服鞋帽的总称外,三者在语义上不易区分。

从三者的本义来看,“衣”的本义为“上衣”,又泛指“衣服”。《说文解字·衣部》:“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段玉裁注:“叠韵为训。依者,倚也。衣者,人所倚以蔽体者也。”[6](P388)“衣”在上古汉语中已经出现[7](P14),并且可以独立成词。《诗经·周南·葛覃》:“薄污我私,薄澣我衣。”《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服”的本义为“做事,从事”。《说文解字·舟部》:“服,用也。”[6](P404)引申指“穿用,佩带”。《广韵·芍韵》:“著,服衣于身。”在“服”用作名词时,古代泛指“穿戴、使用的衣裳、宫室、车马、旗帜、器物等”[8](P680)。《道德经·第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装”的本义为“包裹,行囊”。《说文解字·衣部》:“装,裹也。从衣壮声。”[6](P396)引申泛指“衣物”。《晋书·列女传·皮京妻龙氏》:“怜货其嫁时资装,躬自纺织。”

可以看出,在“衣”“服”“装”中,只有“衣”的本义与“衣服”相关,“服”和“装”皆为引申后而泛指衣物。也就是说,单凭“衣”“服”“装”的本义和语素义,我们无法对其构词上的限制进行说明。因此,我们将继续对“X 衣”“X 服”“X 装”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以发现三者在内部结构上的差别。

(二)“X 衣”“X 服”“X 装”的内部结构

为兼顾用法固定、使用频率高的词语和词典未收录的、在现代汉语词汇体系中复现率还不够高的临时新造词,我们将从词典和语料库两个途径来提取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取自《实用解字组词词典》《同义词词林》《汉语教与学词典》《新编同义词词林》《现代汉语词典》《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等六部词典和《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2)、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和北京语言大学BCC 语料库等三个语料库。

我们从词典和语料库中提取了由词法模式“X+衣/服/装”构成的表服饰类名词,并从中剔除了两类词语:一是不能由其他知识推知、只能靠记忆方式来处理的词库词,如“鹑衣”“衮服”“红装”等;二是不指称某一具体种类服饰的词语,如“被服”“血衣”“脏衣”“样衣”“成衣”“成服”等。这样一来,共提取研究对象226 个,其中,“X 衣”有117 个,“X服”有62 个,“X 装”有47 个。

经过分析和统计,在“X 衣”中,“X”多为谓词性成分,如“睡衣”“摔跤衣”“游泳衣”“束身衣”“防寒衣”等;在“X 服”中,“X”多为体词性成分,如“病号服”“战士服”“棉服”“迷彩服”等;在“X 装”中,“X”大部分为体词性成分,如“女装”“春装”“舞台装”“宴会装”“亲子装”等。“X+衣/服/装”的内部结构统计情况,具体如表1—表3所示:

表1 “X+衣”结构统计

表2 “X+服”结构统计

表3 “X+装”结构统计

总之,从内部结构来看,语素“装”更倾向于与体词性成分搭配,构成表服饰的词语;语素“衣”和“服”的倾向性则不够明显,但相比而言,“衣”更倾向于与谓词性成分搭配,“服”更倾向于与体词性成分搭配。

三、“X 衣”“X 服”“X 装”的语义分析

下面,我们将借助物性结构理论,对“X 衣”“X 服”“X 装”的语义进行分析,以探究三者更倾向于体现何种语义角色。

物性结构是一种语言知识的表达平面,其哲学渊源为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9]。在此基础上,Pustejovsky 提出了四种物性角色:形式角色(formal role)、构成角色(constitutive role)、功用角色(telic role)和施成角色(agentive role)[10](P76)。袁毓林先生则采用生成词库论的物性结构描写框架,对汉语名词的语义进行分析,在Pustejovsky 提出的四种物性结构基础上又提出了十种物性角色:形式、构成、单位、评价、施成、材料、功用、行为、处置、定位[11]。

衣服是人们穿在身上遮蔽身体和御寒的东西,可以根据其颜色、大小、穿着的场合、适合的群体等进行分类。我们根据“X 衣”“X 服”“X 装”的语义,从袁毓林所提出的十种物性角色中提取了与表服饰类名词语义相关性较大的三种物性角色:构成、材料、功用,并根据实际状况增加了两种物性角色:群体和场景,总共形成了五种服饰类物性角色。各物性角色所体现的内容如下所示:

1.构成:用以反映某类服饰的结构属性。根据衣服的大小、颜色、特性、厚薄、穿着的位置等属性,可以进一步细化为构成大小、构成颜色、构成特性、构成厚薄、构成位置等。例如:“上衣”是指通常穿在上身的衣服,它凸显的物性角色为“构成位置”,即这类服饰穿着的位置;“素服”的本义是指“本色或白色的衣服”,它凸显的物性角色为“构成颜色”,即这类服饰的颜色;“燕尾服”是指前短后长,下端分开像燕子尾巴的衣服,它凸显的物性角色为“构成特性”,即这类服饰形似燕尾的突出特点。

2.材料:用以反映制成某类服饰所必需的原材料,即其语义主要体现衣服的材质、面料、填充物等。例如:“毛衣”是指用毛线织成的衣服;“线衣”是指用粗棉线织成的衣服;“鸭绒服”是指内里填充鸭绒的衣服;“咔叽服”是指用咔叽布料制成的衣服等,其语义体现的均为制作这些衣物所需要的材料。

3.功用:用以反映某类服饰所具有的功能和用途。例如:“防护衣”是指具有防备和保护功能的衣服;“防晒衣”是指能够防止日晒的衣服;“保暖衣”是指具有保温功能的衣服;“防寒服”是指具有防寒功能的衣服等,其语义分别体现了衣服所具有的防护、防晒、保暖、防寒等功能。

4.群体:用以反映某类服饰的主要穿着群体或适用人群。例如:“囚衣”的语义主要体现这类服装的穿着群体是囚犯;“童衣”的语义主要体现这类服饰适合儿童穿着;“教衣”是指供教徒穿着的衣物;“伴娘服”是指给伴娘穿的衣服;“病号服”是指给病人穿的衣服;“孕妇装”是指宽松、舒适,适合孕妇穿的衣服;“情侣装”是指款式相似或一样,专供情侣双方穿的衣服等。

5.场景:用以反映某类服饰所适用的场景或环境。例如:“登山服”是指适合在登山场景穿着的衣服;“骑行服”是指在骑自行车或者摩托车时适合穿着的专业服饰;“演出服”是指上台演出时穿的衣服;“朝服”是指上朝时穿的衣服;“正装”是指在正式场合穿的服装;“泳装”是指在游泳时穿的衣服等。

基于这五种服饰类物性角色,我们结合语料库和词典释义,对226 个研究对象的语义进行了分析,并提取了其核心物性角色。所谓“核心物性角色”,是指与其他物性角色相比更为明显,能够从“X 衣”“X服”“X 装”的构词语素中直接获知的物性角色。这里以《现汉》中所收录的76 个表服饰类的“X 衣”“X 服”“X 装”为例,将其语义分析结果予以呈现,当该词条具有多个物性角色时,带下划线的即为核心物性角色。具体如表4—表6所示:

表4 《现汉》中“X 衣”的语义分析

②对于采取同义对释的词条,这里对其对释词的释义进行语义分析。下同。

表5 《现汉》中“X 服”的语义分析

常服日常穿的服装(对礼服而言)场景朝服封建时代君臣上朝时所穿的礼服群体、场景和服传统的日本式服装群体警服警察穿的制服群体军服军人穿的制服群体礼服在庄重的场合或举行仪式时穿的服装场景裙服下身为裙子的女式套装构成特性、群体、构成特性丧服为哀悼死者而穿的服装功用素服本色或白色的衣服,多指丧服构成颜色套服套装(【套装】上下身配套设计、用同一面料制作的服装,也有用不同面料搭配制作的)构成特性西服西洋式的服装,有时特指男子穿的西式上衣、背心和裤子构成特性群体、场景校服学校规定的统一式样的学生服装戏服戏曲演员演出时穿的衣服构成特性、群体制服军人、机关工作者、学生等穿戴的有规定式样的正式服装群体、构成特性①群体、场景、功用②功用、场景工作服 为工作需要而特制的服装场景登山服①登山运动员登山时穿的一种特制防寒服装②一种防寒冬装航天服供航天员航天飞行时穿的封闭服装,可使人体与外界隔绝群体、场景、构成特性救生服救生衣(【救生衣】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是用布包裹软木等轻质材料做成的背心)场景、功用、材料、构成特性迷彩服 采用迷彩面料制成的服装(多用于军队和警察)构成特性太空服航天服(【航天服】供航天员航天飞行时穿的封闭服装,可使人体与外界隔绝)群体、场景、构成特性休闲服休闲装(【休闲装】适合休闲时穿的比较宽松、随意的服装,区别于正装)场景、构成特性燕尾服男子西式晚礼服的一种,黑色,前身较短,后身较长而下端分开像燕子尾巴群体、构成特性、场景、构成特性

表6 《现汉》中“X 装”的语义分析

对于从其他词典和语料库中提取的研究对象,我们也采取了同样的方法,对其物性角色进行分析,对其所指和语义的确定主要是借助于语料库、词典及笔者的归纳。

四、“X 衣”“X 服”“X 装”的构词规则

在对226 个“X 衣”“X 服”“X 装”的语义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对其中的服饰类核心物性角色的数量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7所示:

表7 “X 衣”“X 服”“X 装”的核心物性角色统计

从表7可以看出,“X 衣”“X 服”的语义均包含五种物性角色,即“X 衣”“X 服”既可以在凸显衣服的大小、颜色、特性等结构属性时使用,也可以在凸显衣服的材质、功能、适用的群体和场景时使用;“X 装”的语义只包含构成、群体、场景三种物性角色,而不包含材料和功用两种物性角色。

通过纵向对比,可以看出,“X 衣”中核心物性角色为材料的词语占比最多,“X 服”“X 装”中核心物性角色为场景的词语占比最多。因此,“X 衣”更倾向于体现衣服的材质,其次是场景、构成、功用、群体;“X服”更倾向于体现衣服所适用的场景,其次是适合的群体、功用和构成以及制作的材料;“X 装”也是更倾向于体现衣服所适用的场景,其次是适用的群体,再次是衣服的大小、颜色、特性等。

通过横向对比,可以看出,在核心物性角色为构成的词语中,“X 装”的占比最多,“X 衣”次之;在核心物性角色为材料的词语中,“X 衣”的占比最多,远超“X 服”;在核心物性角色为功用的词语中,“X 衣”的占比最多,其次为“X 服”;在核心物性角色为群体的词语中,“X 装”的占比最多,“X 服”次之;在核心物性角色为场景的词语中,“X 服”和“X 装”的占比都较多,并且两者相差不大。因此,在凸显衣服适用的场景时,选择“X 服”“X 装”都可以接受。

在上文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条构词规则:

1.当需要凸显衣服的材质和功用时,不能选用“X装”。从“X 衣”“X 服”“X 装”所包含的物性角色来看,“X 装”只能在凸显衣服的大小、颜色、特性等结构属性以及适用的群体和场景时使用。因此,我们可以说“棉衣”“棉服”,而不能说“棉装”;可以说“羽绒衣”“羽绒服”,而不能说“羽绒装”。

2.当需要体现衣服的大小、颜色、特性等属性时,我们更倾向于选用“X 装”,有时也可以选用“X 衣”,但一般不选用“X 服”。比如,在想要指称某类适合未成年女子穿着的、具有青春可爱等特性的衣服时,我们更倾向于使用“少女装”而非“少女衣”和“少女服”。又如,我们可以说“超短装”,也可以说“超短衣”,但一般不会说“超短服”。

3.在将衣服的面料或功用作为分类标准、凸显其材质与功能时,我们倾向于选用“X 衣”。例如,可以说“毛线衣”,以凸显衣服的主要制作材料是毛线而不是其他材料,但是却不可以说“毛线服”“毛线装”。

4.当需要凸显衣服的功能时,我们倾向于选用“X 衣”,也可以使用“X 服”。例如,可以说“防晒衣、防寒衣、防护衣、隐身衣、雨衣”,也可以说“防晒服、防寒服、防护服”,但不可以说“防晒装、防寒装、防护装、隐身装、雨装”。

5.在指称某种适合于某一群体穿着的衣服时,我们更倾向于选用“X 装”。例如,一般说“医师装、亲子装、闺蜜装、萝莉装、男装、女装、童装”等。

6.在指称某种适合于某一场合穿着或在某一场景穿着的衣服时,我们通常会选择“X 服”和“X 装”,而不选用“X 衣”。例如,可以说“家居服、晨练服、运动服”,也可以说“家居装、晨练装、运动装”,但一般不说“家居衣、晨练衣、运动衣”。

7.根据前人的研究,当指称穿在上身的衣服时,通常会使用“X 衣”;当指称穿在外面的衣服时,通常会使用“X 服”。例如,我们一般会说“毛衣”“西服/西装”,而不会说“毛服”“西衣”。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物性结构理论现有物性角色的基础上,归纳、构建了五种服饰类物性角色,主要包括构成、材料、功用、群体和场景,并通过对“X 衣”“X服”“X 装”语义和内部结构的分析,探究了各自的构词规则。同时,也在探究构词规则的过程中,从语素义、参构词内部结构、构词倾向性等方面,对同义语素“衣”“服”“装”进行了辨析。张博指出,语素是汉语词汇认知与习得的关键,语素教学的要义是在于帮助学习者发展基于规则的词汇能力[12]。吕文华亦指出,解决词汇量以及提高正确运用词语能力的办法之一是掌握一定数量的语素和构词法[13]。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而言,掌握相关语素及其构词规则,既可以帮助他们更合理地构词,从而避免生造词,也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快地扩大词汇量。就此而言,对同义语素“衣”“服”“装”参构的表服饰类名词的构词规则进行归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习者区分同义语素“衣”“服”“装”的细微差异,也能够为词典的释义修订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构词语素物性
中日文化词汇在英语中的构词体系对比及利弊分析
R1234ze PVTx热物性模拟计算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中韩天气预报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LKP状态方程在天然气热物性参数计算的应用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因果复合词
认知视野下“好”、“坏”构词的对称性研究
低孔低渗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及其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