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矩阵法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

2022-12-08 08:00张妍杰
现代语文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学习者矩阵

张妍杰

(天津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天津 300387;北京语言大学 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北京 100083)

一、引言

目标矩阵法是一种系统分析各要素间层级关系的方法[1],由线性代数中矩阵的相关知识发展起来[2],它是在综合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ethod,简称“ISM 分析法”)等分析方法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3]。该研究方法所蕴含的原理是:将一个系统中单个要素间的关系,通过转换成对矩阵的操作后,得到每个要素在整个体系(系统)中的层级关系,其本质是一种系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它不仅是将系统论的思想应用到具体实践中的一种科学、高效的方法,也是一种对体系研究、系统分析十分奏效、值得推广普及的方法。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目标矩阵法在具体应用实例与研究范例等方面,可供参考的相关资料很少[4]。在目标矩阵法尚未普及之际,本文尝试通过全面梳理这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分析它的主要应用场景与适用范围,并以实践性较强的国际中文教育课程设计为例,对目标矩阵法的操作步骤、操作过程做进一步的细化,以期为国际中文教育其他相关主题的教学研究提供参考[5]。

二、目标矩阵法文献综述

本文主要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6],对运用目标矩阵法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评析,以追踪课程和教材分析方法——目标矩阵法这一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7]。

本研究将中国知网(CNKI)作为检索文献数据库,检索条件选择“主题”,检索术语设定为“目标矩阵法”。检索日期为2022年3月31日,文献检索的起止年限是1970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执行检索之后,共得到相关论文95 篇,其中,中文文献有89 篇。接着,对这89 篇中文文献进行质量评估,经过初步筛查与二次精选后,剔除与目标矩阵法这一主题完全不相关的文献76 篇,最终确定文献13 篇。下面,就对这13篇文献中应用目标矩阵法的案例进行评述。

首先,目标矩阵法在基础教育教学中有一定应用。在基础教育中,主要集中在科学、物理、数学、生物、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学中[5]。侯承宇以“水与人类”为例,将目标矩阵法应用于中小学《科学》教材分析[2]。熊小丽、刘志娟和谢伟以“牛顿第二定律”为例[8],朱晓玲以“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为例,基于目标矩阵法,分别对物理学科教学进行分析与优化[5]。贺旭以“弧度制”为例[9],黄丹玲、徐章韬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课题为例[10],分别将目标矩阵法应用于数学学科教学的优化。王骆欣则以“细胞的物质输出与输入”为例,运用目标矩阵法,对《分子与细胞》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得出知识结构层级关系,实现了教材分析的层次化和序列化[11]。陈春映、黄威荣以“卡片制作”活动课题为例[12],王艳伟以“制作个性化的多媒体作品”为例[1],龙琴琴、涂凤娇以“制作生日贺卡”为例[13],将目标矩阵法应用于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其次,目标矩阵法在高等教育教学中也有一定应用。张仲强、王刚以数制及其转换为例,将目标矩阵法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专业教学的优化[14]。王玉娇、唐正明以“一阶电路分析”为例[3],杨乘、韩丽以“组合逻辑电路”为例[15],将目标矩阵法分别应用于《电路分析(第二版)》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教材的分析。冯晟博以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计算机方向)为研究对象[4],魏欣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2018 级智能产品开发专业为例[16],将目标矩阵法应用于课程体系的优化,定量研究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之间先修后续的上下位关系[16],并对现有教学计划提出了修订建议[17]。

从上面的应用实例可以看出,目标矩阵法既可以运用在教材建设的优化设计中,也可以运用在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分析中,还可以运用在课程建设的优化设计中。也就是说,它能够理清教材内容、课程内容、课程体系之间的层次结构,为课程的开设、课程内容的讲授提供明确的开课和讲课顺序[4]。

三、目标矩阵法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

在对上述目标矩阵法文献中的应用案例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尝试对国际中文教育课程设计这一主题进行探讨。下面,我们将严格按照目标矩阵法的五个标准化操作步骤进行推导分析:第一步,制定教学目标;第二步,决定具有形成关系的直接低级目标;第三步,制作目标矩阵;第四步,按目标水平分类;第五步,形成关系图[18](P77-81)。

(一)制定教学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这一步骤是目标矩阵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步,它将直接决定最终研究结论的得出。本文参考了《国际中文教师证书》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分析《〈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大纲》[19]、《〈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大纲解析》的基础上,得到国际中文教育课程设计所给定的教学目标(G):学习者能够合理设计国际中文教育课程并制订有效的课程实施计划,最后能够根据教学要求编写教案[20]。其前提目标有R1、R2、R3、R4、R5 和R6,细化的低级目标有1、2、3、4、5、6、7、8、9、10 和11。国际中文教育课程设计专题的各类教学目标[20](P89-101),可如表1所示:

表1 国际中文教育课程设计各类教学目标

(二)决定具有形成关系的直接低级目标

需要指出的是,目标R4 学习者能够分析教学对象语言水平与学习能力、目标R5 学习者能够分析教学对象学习动机与学习风格和目标R6 学习者能够分析教学对象学习时限与学习需求,是目标3 学习者能够熟悉教学对象的直接低级目标。以此类推,即可获得国际中文教育课程设计各目标的直接低级目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表格主要是参考了陈春映、黄威荣的研究成果[12]。具体可如表2所示:

(三)制作目标矩阵

首先,将制定教学目标步骤中的所有目标编号R1、R2、R3、R4、R5、R6、1、2……G 分别排列在表格的水平横轴与垂直纵轴上[9]。由于目标矩阵是有向(非对称)矩阵,因此,按照惯例,在非对称矩阵中,其方向总是由横行发出指向纵列,横行是有向边的起始,纵列为有向边的终点。比如,若目标1 是目标2的直接低级目标,则将第1 行第2 列交叉位置处置“1”,否则置“0”[21]。

为了达成上述工作目标,在制作目标矩阵这一步骤中,我们可以使用网络分析中最常用的一款软件UCINET(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Irvine NETwork)。借助该软件的DL Editor 编辑器功能,能够快速实现由表2这种列表格式(List formats),到构造出与之相对应的矩阵数据格式(Matrix formats)。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借助Microsoft Office Excel 的“数据>分列”功能,将直接低级目标这一栏进行分列,制作成点表(Nodelist)形式;然后,将Excel 的值复制到UCINET“DL Editor(Data>Data editors >DL Editor)”矩阵编辑器中,在DL Editor 右边的Data format 中,选择“Nodelist1(ego alter 1 alter2…)”选项(如图1所示),并将其保存;接着,使用“Transpose( Transform >Transpose)”功能,将矩阵进行一次转置(如图2所示),由此就可得到表3所显示的目标矩阵(Ⅰ)。在操作娴熟的情况下,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整个目标矩阵制作过程。与人工标注的复杂繁琐相比,这种方法便捷高效,并且不易出错,可以说,这是对目标矩阵法操作提效的改良。制作目标矩阵的步骤、结果,可如图1、图2及表3所示:

表3 目标矩阵(Ⅰ)

图1 UCINET DL Editor 编辑器

图2 UCINET Transpose 操作界面

(四)按目标水平分类

将上面利用UCINET 6.720 软件制作完成的目标矩阵,通过Matrix Editor 矩阵编辑器中的Microsoft Office Excel 来打开数据,并在Excel 表格中对矩阵进行观察,可以发现,目标R1、目标R2、目标R3 和目标R4 所在的整列均无数字“1”出现。这表示上述4 个目标均不存在直接低级目标,它们都处于整个目标体系中的最底层[12]。遵循同样的思路,继续观察经过置“0”操作后新得到的目标矩阵(Ⅱ),进而得到目标水平分类的倒数第二层:目标R5、目标R6 和目标1。以此类推,可以得到目标矩阵(Ⅲ)和目标水平分类的倒数第三层:目标3 和目标4。重复上述操作,直到将整个目标矩阵中的“1”全部清零,最终得到十个层次的目标水平分类。从下向上,依次标定为第10 类目标、第9 类目标、第8 类目标……第2 类目标和第1 类目标,最后,将所有目标按不同层级分类整理成表格,便可得到目标水平分类。

(五)形成关系图

表4 目标矩阵(Ⅱ)

表5 目标矩阵(Ⅲ)

利用流程图制作软件Microsoft Office Visio,将每类目标按照目标体系中所处的层级关系,依次铺陈在标有1—10 层次标尺的画布上,并使用有向箭头将目标之间的直接形成关系连接起来[13],最终制成形成关系图。通过关系图,能够将分析结果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给人以更加直观、一目了然的既视感,便于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顺序时参考使用。需要说明的是,该关系图的制作参考了傅德荣等的《教育信息处理》[18](P81)。国际中文教育课程设计的关系图,可如图3所示:

图3 国际中文教育课程设计的关系图

在形成关系图之后,对外汉语教师就能直观地定位出每个目标在整个教学目标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各类目标之间的上下位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参考上面的形成关系图层级关系的先后顺序来设计、组织教学,并最终实现所给定的教学目标(G)。以本文所讨论的国际中文教育课程设计为例,掌握教学目标7(学习者能够填写包括课型、教学对象、课程标题等内容在内的教案的基本信息),是建立在目标R4(学习者能够分析教学对象语言水平与学习能力)、1(学习者能够了解教学需求)、4(学习者能够依据国际中文教育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和2(学习者能够明确教学内容)等基础之上的;同时,目标7 也是目标8(学习者能够合理分配课时)和目标9(学习者能够填写教学目标)的基础。通过上文的分析,最终得到国际中文教育课程设计的教学活动序列:R1、R3、R4、R2 →R5、R6、1 →3、4 →2 →7 →8、9 →10 →5 →6、11 →G。

四、余论

综上所述,本文梳理了相关文献中目标矩阵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与过程,并将其应用到国际中文教育课程设计中,从而得到该课程教学目标系统的结构,为教师优化教学顺序和其他相关主题的研究提供参考。可以看出,形成关系的直接低级目标是目标矩阵法应用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仅决定着前提目标与低级目标划分标准的确定,也在目标矩阵法的推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与其他分析方法相比,目标矩阵法的主要优势体现在:通过简单的矩阵变换,即可理清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与层级关系,有利于对内容讲解先后次序的把握,这也为教师对教学顺序的安排提供了新的思路。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目标矩阵法的操作步骤进行了细化处理,并对初始目标矩阵的制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良。我们充分利用了UCINET 6.720 软件中的网络数据格式化功能,提高了初始目标矩阵的制作效率,降低了出错率,并取代了人工标注的繁琐操作,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同时,笔者也希望通过这一个案设计,能够为目标矩阵法在更多学科领域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学习者矩阵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初等行变换与初等列变换并用求逆矩阵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矩阵
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