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春 艳
(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上海 201100)
2016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方式,大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次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再次强调,结合各学科知识,破解现实中的难题,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2]顾明远教授在解读《“十四五”规划》中指出,中小学教师的主要目标为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个体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3]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亟须中小学教师开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实践。
在小学阶段,由于知识积累不足、实践经验局限、动手能力欠缺等原因,学生表现出更多的是创造性潜能,而非创新能力。相应的小学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而非创造性成就。因此,目前结合学生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是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重点。
创造性潜能由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两部分组成,其中创造性人格可以分为好奇心、冒险性、不畏挑战和情感充沛四个维度,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和精致性共同组成创造性思维。[4]急需开展小学生创造性潜能的调查研究,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课程设计。本研究以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两大维度入手,深入探讨不同年级、性别、户籍、家长学历、最喜欢的课程及任课教师等方面对于创造性潜能的影响。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对象为上海市某小学的中高年级学生(即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每个年级有四个班级,一共有500名学生。一般情况下,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比一二年级的学生更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调查的问题理解更为精准,能结合自身给出准确的选项。此外,根据教学安排,本校三年级以上才提供信息课程,且在问卷的选项中包含了信息课程及信息任课教师。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本次调查对象选择中高年级的学生。调查研究共发放500份问卷,得到有效问卷500份。
2.研究方法
(1)检测工具。本调查问卷一共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自身情况,包括年级、性别、户籍、家长文化程度、最喜欢的课程、最喜欢的任课教师等问题组成。一共7个代表自身情况的单选问题。第二部分为学生创造性潜能问卷,采用学者曹阳编制的“学生创造性潜能自评量表”的内容。该量表主要针对小学生进行开发设计,一个有31个题,共分为8个模块。好奇心、冒险性、不畏挑战和情感充沛组成创造性人格,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和精致性组成创造性思维。8个模块与31题对应关系见表1所示。
表1 调查题目情况
(2)测试实施与评分。利用问卷星工具,把上面两部分问题,做成调查问卷。采用班级维度进行施测,一共有12个班级,每个班级大概42人左右,到电脑教室进行填写问卷。研究对象完成测试的时间为400~800秒之间。其中“学生创造性潜能自评量表”的问题,都分为3个选项,分别为完全不符、部分符合、完全符合,对应的数据量化为1分、2分和3分。
(3)数据处理与有效性分析。本文所有的数据由SPSS26软件进行处理。本次调查研究的克隆巴赫 Alpha系数为0.844,属于高信度范围。效度检测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KMO的值为0.909,属于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的范围,同时其显著性结果Sig.<0.05,说明因子分析有效。
1.总体描述
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总分由好奇心、冒险性、不畏挑战、情感充沛、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和精致性组成,描述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创造性思维方面的独特性均值最小为8.12,精致性均值最大为9.57,说明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独特性方面最有待提高。好奇心维度由4个问题组成,每题的平均分为2.363,冒险性维度由5题组成,其每题获得的均值为2.28,不畏挑战和情感充沛都有3题组成,其每题平均分分别为1.84和2.27。除了不畏挑战处在完全不符到部分符合之间,其他的三个维度都处在部分符合和全部符合之间,说明不畏挑战是最需要提高的部分。
表2 描述统计
2.各个因素与创造性潜能的关系
学生的年级、性别、户籍所在地、父母学历、学生最喜欢的学科和学生最喜欢的任课教师7个变量做差异比较,分析7个变量分别对于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影响,其汇总结果见表3所示。调查对象的性别P值为0.179,户口所在地P值为0.408,这两个因素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而言,没有显著性差异。学生的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学科、最喜欢的任课教师、父亲学历、母亲文化程度这五个因素的P值分别为0.027、0.000、0.049、0.001、0.002。每个变量对于学生创造性潜能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了性别差异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之外,其他因素的差异分析采用方差分析。
表3 各因素差异分析汇总
(1)性别对于创造性潜能的影响。本次调查对象中,男生有263人,占比52.6%;女生有237人,占比为47.4%。总体而言,性别因素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无显著差异,但在各个维度上,性别差异也不尽相同。好奇心、冒险性、不畏挑战、情感充沛、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和精致性对应的P值分别为0.458、0.930、0.028、0.352,0.162、0.573、0.319和0.511。性别差异对于不畏挑战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对于其他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男生在不畏挑战维度上平均分为5.624,大于女生的平均分5.414,说明男生相比于女生更具有不畏挑战的人格。不同性别在创造性潜能各维度上的得分如图1所示。
图1 性别差异在各维度上的得分
(2)年级与创造性潜能的关系。本次调查对象包含3年级、4年级和5年级,其人数(占比)分别为168(33.6%)、163(32.6%)、169(33.8%)。三个年级都有4个班级参与本次调查活动,其年级分布相对均匀。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年龄对于创造性潜能有显著增强,其各年级总分分别为68.214、68.755和70.468。年级因素对于潜能有着显著性差异,其P值为0.027,小于0.05。特别是对于情感充沛和精致性都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两个维度的P值为0.000和0.003,都远远小于0.05。随着年级的增加,情感充沛、精致性都与创造性潜能有着类似的变化,有着明显的增强。对于剩下的六个维度而言,随着年级变化,好奇心、不畏挑战、流畅性和灵活性的得分都是线性变化,但年级的差异对于其分数没有显著的影响。年级的变化对于各维度的影响见图2所示。
图2 年级差异在各维度上的得分
(3)创造性潜能在户籍上的特点。调查对象的户籍基本上是上海户口,一共有443名调查对象为上海户口,占总人数的88.6%;外地户口人数为32人,未知户籍的学生有25人,占比为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户口所在地对于创造性潜能没有显著差异,其P值为0.408。户籍所在地对于潜能的影响类似于性别差异,只在不畏挑战维度有着显著性差异,其P值为0.002,其他维度都没有明显的不同。具体而言,外地户口的不畏挑战分数为6.156,上海户口的分数为5.492,未知户口的学生在不畏挑战维度的分数为5.280。外地户口的不畏挑战分数高于上海户口和未知户口。说明外地户籍的学生更有不畏挑战精神,上海户籍的调查对象在冒险性、情感充沛和灵活性上有着小幅的领先,外地户口的学生在好奇心、流畅性和精致性等维度的分数上领先。户口所在地对于各维度的得分如图3所示。
图3 户籍在各维度上的得分
(4)父母文化程度的差异对于创造性潜能的影响。本次调查对象的父亲文化程度基本上都是本科以上,其中本科学历人数有239人,占比47.8%,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人数为165人,占比33%。本科以下学历的父亲一共有23人,仅仅占比4.6%,还有73人未标注父亲的文化程度。高学历母亲的占比有79.2%,本科学历的母亲一共有248人,本科以上学历的母亲有148人。15.2%的调查对象未标注母亲的学历水平,有28位母亲的文化水平是在本科以下,占比为5.6%。父母的学历分别都能呈现显著差异在创造性潜能方面,但是两者影响各不相同。总体而言,父亲的学历越低,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越高,相反的,母亲的学历越高,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反而越高,但是学历因素与潜能不是线性关系。
(5)学生最喜欢的学科和最喜欢的任课教师对于学生潜能的关系。本次调查选择了小学生基本学习的学科,包括语文、英语、数学、体育、美术、音乐、自然、劳技、信息和其他,一共10个选项。在最喜欢的学科调查中,学生们选择最多的学科为体育学科,占比19.2%;其次为英语学科、数学学科、美术学科,选择的人数分别为75人、69人和61人。最喜欢的任课教师,选择最多的四门为英语学科、语文学科、数学学科和体育学科。选择该四门学科的人数为355人。学生最喜欢的学科和最喜欢的任课教师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潜能都有着显著性差异,对应的P值分别为0.000和0.049。
学生最喜欢的学科对于不畏挑战而言无显著性差异,对于剩下的7个维度,都有着显著性差异。最喜欢信息学科的学生创造性潜能最高,其分值为71.88,最喜欢美术学科的学生创造性潜能分数最低,为65.73。选择英语学科、数学学科和音乐学科的学生潜能也有较高的分数,其分数都超过70分,分别是70.600、71.275和71.133。详细数据见图4所示。
图4 学生最喜欢学科对于潜能各维度的影响
学生最喜欢的任课教师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有显著差异。特别是只在思维的灵活性上有着显著性的差异,其P值为0.025,此外其他的维度都没有显著影响。类似的最喜欢美术任课教师的学生潜能分数最小,其值为65.290,最喜欢其他学科的学生潜能分数最高,其值为72.750。具体的任课教师与各个维度的关系如图5所示。
图5 学生最喜欢的任课教师对于潜能各维度的影响
3.相关性分析
量表的所有问题可以分为8个维度,分别好奇心、冒险性、不畏挑战、情感充沛、灵活性、独特性、精致性、流畅性。前四个维度表征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后四个选项表示学生的创新思维。用八个维度加上总分,做相关性检查,结果见表4所示。总的来说,9个变量基本上两两相互有着显著性影响,有着正向关系。其中不畏挑战与冒险性没有显著影响,人格的不畏挑战与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精致性都没有显著影响。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精致性都对潜能水平有着非常精密的关系,说明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的潜能有着重要的正向联系。
表4 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
本研究主要讨论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与学生自身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了解各种内在的关联,为小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培养提供依据。
1.小学生创造性潜能发展特点
(1)小学生的创造性潜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的创造性潜能随着年级的变大有着明显的提高,呈现一种向上的趋势。本研究结果和蔡笑岳教授调查的中小学生创造性倾向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提高[5],有着相似的观点。具体而言,年级差异在情感充沛维度有着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在思维精致性有着显著差异。好奇心、不畏挑战、流畅性和灵活性的得分都随着年级的变化而呈正向线性变化。其根本原因可能是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极具变化的认知有关。小学生的思维表现出过渡的特性,随着年龄的变化,其内心体验更为复杂、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多元、想像力更为丰富。
(2)小学生的性别差异在创造性潜能上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差异在小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上没有显著性,该结论与众多创造性倾向研究的结果类似。李伟在考察小学、中学和高中学生对于电脑游戏在创造性倾向的影响中提出,性别差异对于创造性倾向无影响。[6]李小平等人在中学生的创造性倾向调查中也表明性别差异不显著的结论。[7]申继亮教授也提出性别差异对于创造性倾向不显著。[8]但是在不畏挑战维度有着显著性,男生的不畏挑战分数高于女生的分数。小学阶段的男生总体而言更为活泼好动,女生表现出更为安静。
2.小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与其户籍的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创造性潜能在户籍上无显著性差异。总体而言,外地户籍学生的创造性潜能高于上海户籍的学生,同时户籍差异对于创造性潜能无显著性影响。与性别差异对于不畏挑战维度的影响类似,户籍差异在不畏挑战方面有着显著性差异。其中外地户口的学生在不畏挑战分数上高于上海户口的学生,更具有不畏挑战精神。在社会文化方面来看,其内在的原因可能是外地户籍的人员在上海打拼想要取得成功,需要更多的尝试,对于不畏挑战提出更高的要求。
3.小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水平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1)父母文化程度影响着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发展。总体而言,父亲的文化程度越低,学生的创造性水平越高,相反的,母亲的学历越高,孩子的创造性分数越高。父母学历水平的差异对学生的创造性潜能都有着显著性影响。
父亲的学历对于创造性思维四个维度都有着显著性的差异。父亲的学历越低在流畅性、独特性、灵活性方面而言,都有着小幅的领先。谷传华教授在小学生的创造性倾向与父母的养育方式研究中提出,父亲的严厉、拒绝和过分干涉都会呈现负显著影响,同时父亲的感情温暖和言传身教对于创造性倾向有着正向的显著性。[9]在社会家庭角度上,父亲在家庭中占据重要的分量,其文化程度越低,越需要活跃的思维,以更多崭新的角度或者更多尝试才能实现成功。因此对于其小孩的影响,体现在更少的约束和干涉、更多的言传身教。低学历父亲的孩子在诸多创造性潜能的维度都有着小幅的领先。
母亲的学历对于情感充沛、灵活性和精致性有着明显的差异。其文化程度越高,学生的好奇心、不畏挑战、流畅性、灵活性和精致性等多维度都有着较高的分数。谷传华等提出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对于创造性倾向有着正向的显著性。在唐光蓉等人的研究中也明确表明,父母鼓励孩子进行探索和发现,并给予鼓励和赞赏,减少惩罚和降低限制,是孩子创造性潜能得以发展的保障。[10]在传统的家庭中,妈妈对于孩子的培养占据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其文化程度越高,培养孩子的方法和手段也越丰富,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更为注重其语言和情绪,不同的教育方式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11]学历越高的母亲,其对于孩子的管理更为宽容、民主和鼓励,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潜能的提高。
(2)学生最喜欢的学科和最喜欢的任课教师与创造性潜能的关系。最喜欢的学科与最喜欢的任课教师对于创造性潜能有着显著的差异性。在最喜欢的任课教师方面,选择其他学科教师的学生潜能分数最高。其原因为,一方面是喜欢该教师的自身品质、素养、人格等因素;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喜欢该学科,学生在某学科上更具有自信心。调查结果显示,最喜欢美术学科的任课教师和最喜欢美术学科,其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均值都是最低。在实践的教学中,临摹法是经常被采纳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小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上是一种有效教学方式[12],但其更为强调机械的模仿,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方面有着欠缺。[13]急需美术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不仅仅传授理性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创造性潜能的培养。最喜欢信息学科的学生创造性潜能最高,在社会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设备、新技术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出现,或多或少都能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潜能。选择信息学科为最喜欢的学科,说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接触信息设备,喜欢新技术,更具有创新潜能。小学生的课堂网络学习对于创造性的影响呈积极倾向,网络班级的学生在创造性思维和倾向性方面都高于非网络班级的学生。[14]其结果与最喜欢信息学科的学生有着最高的创造性潜能结果相似。曹培杰进一步指出,信息技术的支持并非是高创造力表现的直接原因,但其可以为创新教学提供土壤和环境。因此,教学中新技术的使用、教师的信息素养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发展。最为迫切需要小学的教育工作者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结合新技术新设备与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的创新,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