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立勇
(安徽公安职业学院,安徽·合肥 230031)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宏观上属于意识形态引导工作,是青年学生对国家、社会、历史个体的认识及学校对其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培育。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虽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还存在教育形式不够多样、不能满足大学生需求、教学效果有待提高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当前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行方法创新并注入新的活力,思考和探究如何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讲道理”与“讲心理”融合应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培养新时代合格的预备警官。
将心理教育融入思政教育源于心理与思想的内在联系。我国出版了很多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的教材和著作,如刘达临著《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学》(1985)、王树茂著《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1986)、杨芷英著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机制研究》(2005)、《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2014)等(1)严桂泉、罗香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化的内涵与对策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1).。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获得了快速发展。遵循教育对象的个性心理活动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极大地提高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能够融合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建立心理与思想意识之间相互联系,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单纯说理模式,触动人的内心世界。因此,澄清心理、意识、思想三个概念间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融合的逻辑起点。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性格、能力等心理现象的总称。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高级反映形式,是个体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心理。心理是意识产生的基础,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意识是个体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是心理的高级形式,动物和婴儿有心理而没有意识。心理活动包括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两大部分,意识是被感觉到的高级心理活动。思想也称“观念”,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的结果,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思想是人所特有的,动物无思想而有心理,心理表现为感觉、意志、性格等,而思想的形式是观念,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心理对于行为的支配是具体的、即时性的,而思想对行为的支配作用是持久的、整体性的。
心理与思想均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均来源于客观现实,均有人的认识活动参与。心理和思想都是人的精神现象,它们都以人脑为器官,都是人脑的机能,都以客观现实为源泉和内容,都以实践活动为场所。思想是心理的高级形式,支配其方向和内容,而心理又制约着思想的发展,心理过程和思想过程相伴而行、互相影响。思想是思维的结果,而思维是心理反应的重要过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心理就没有思想,思想一经形成又反作用于心理。
长期以来,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太理想。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取决于道德内化程度,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有其固有的心理规律,只有大学生心理结构要素培育良好,才能实现对思想政治品德的塑造。心理健康教育是大思政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大思政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定位开展育人工作,心理过程受制于思想观念,公安院校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是其优良心理品质培育的保障。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立足于大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成长与发展,以造就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认识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为了禁锢人,让人变得片面,而是为了解放人,让人变得更加丰富和全面,其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创新和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内涵和方法,以实现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都有机统一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工作的相同点都是以人为服务对象,通过多种互动方式调整对方的认知。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从科学关联性上来看,具有内在的联系。1879年冯特建立的以实证为基础的心理学,目的是促进心理健康,达到人格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形成的价值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也是被实证检验过的,属于社会科学的一部分,具体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认识论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人的学说中,马克思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因此,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也是明确为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会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谈心谈话交流促进大学生达到健康的心理状态,而思想政治教育也运用心理技巧来达到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表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互相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引导青年学生认识世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培养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而且要培养精神健康的青年学子。与之相同的是,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还要培养青年学生适应社会、调适心理的能力,成为能够正确认识世界并能改造世界的全面发展的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方法上相互影响,思想政治问题和心理问题相互交叉。虽然心理健康教育侧重感性和潜意识层面影响,而思想政治教育则侧重理性和显意识层面教育,但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人文关怀,具有明显的人文精神内涵。它越来越多地用于通过理论灌输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侧重对大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施加影响,从而引导大学生学会调适心理和培育高尚的思想政治品质。当有些学生不能客观真实地认识事物,也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时,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纠正理解的误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学会客观的自我评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也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拥有身心健康、良好人际能力、较强控制能力以及积极追求的同学更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并能够增强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能结合学生心理状态和特征导正其心理发展方向,保持学生拥有稳定积极的心理状态。只有学生保持稳定客观的心理状态,其思想政治教育才可能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认知。如果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就会影响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当一个人有心理问题时很难培养良好的价值观,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很难想象会去很好地爱这个社会,不能很好调适自己的人很难想象能拥有健康的道德观。缺失善的教育很可能将心灵的良田变成感染苦恶的沃土。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培育思想自由、学识饱满、爱心满怀的灵魂,而不是一颗空荡荡的、虚无的心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解决,一切教育都将被拒之门外。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完成与拓展,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和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相对较多的负面因素以及错误的信息内容,它们对大学生的思想认知状态和方向都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侵蚀学生的健康心理。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从思想认知、价值观念等方面引导教育学生,帮助大学生找到正确的价值观念。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及塑造完整人格上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两者各有相互不可替代的功能,它们可以建立互惠共生关系,并在互惠共生中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2)毛茂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优势互补探析 [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1(02).。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通常是理论灌输,但是理论灌输要和心理疏导相结合,单纯的理论灌输会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产生抵触心理。心理疏导关键在于对心理的疏通和引导。当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时,容易遇到知识、感情和意志等心结问题,而疏导就是打通心理存有的各种“结”。心理疏导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又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关注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困惑,做到理论教育与学生心理需求紧密结合,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现实性和实效性。心理疏导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3)吴杰.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J].教育现代化,2019(98).,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拓宽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视野(4)简福平,钟歆.当前大学生心理疏导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8(6).。
心理疏导要明确疏导的客体是什么,理清阻滞学生的心理症结。心理疏导具有多样复杂性,不同心理咨询理论对心理症结与疏导作用方式的解释不同。学习掌握心理咨询理论,充分认识心理症结与作用方式,能更好地将心理疏导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下是具有代表性的四大经典心理咨询理论:一是精神分析理论关于人是被无意识决定的和本能欲望是人的主要内驱力的观点。人的心理症结是没有满足并被压抑到无意识中的欲望,它由早年内在心理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使个体无意识中的心理症结意识化,领悟心理症结与心理症状的关系,遵循现实原则加以纠正和消除,疏导心理阻滞。二是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由环境决定,环境塑造心理,心理症结源于不适当条件反射学习的不良行为,矫正不良行为,练习良好行为以消除人的不良行为习惯。三是人本主义理论关于人的本性是好的观点,认为人天生具有积极乐观的潜在力量。人的心理症结是自我发展本性被阻碍的结果。帮助个体重新认识自我,认识自身价值,发现真正自我,这样他们就能朝着积极的自我实现的目标迈进。四是认知理论关于人是被理性决定的和人的认知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观点。不合理的认知是造成人的心理症结的根源,改变人的认知思维方式,就能减少因不良认知导致的心理困惑以及情绪及行为问题(5)王丽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模式的建构[J].现代教育科学,2021(04).。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主要途径有。
1.加强心理知识宣传,打破传统观念。用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在教学课堂上合理融入相关知识,在宣传栏开心理知识专栏,宣讲出现心理问题的症状,鼓励学生不要惧怕心理问题,主动进行交流沟通。
2.打造和谐校园文化,加强德情教育。在和谐文化氛围中,学生能感受到友情,体会到同学情,出现心理问题时就会主动倾诉,与其他同学畅谈。打造生态校园,构建环境文化。学生置身于充满人文气息的温馨环境中,心情自然豁然开朗,无形中发挥出心理疏导的作用。
3.运用身心关系理论发现学生的日常问题。一是通过衣、食、住、睡来发现日常问题,如:穿着打扮另类极力要求调整宿舍,总是睡眠不好、白天无精打采等。二是通过言谈举止来识别学生的日常问题,如“我再也受不了了”“我的生活毫无意义”“将来爱咋咋地”,频繁迟到和早退,回避与人交往等。三是通过躯体“疾病”来识别日常问题。以各种身体不适为由不上课或不参加活动,长时间不明原因地出现懒、呆等身体不适症状。经常厌食、恶心、腹胀或腹泻或出现胃痛等。四是通过人格突变来识别学生的日常问题。外向的人突然变得内向,内向的人突然变得外向,一向温和的人,突然爱发脾气或反之等。
4.运用心理技术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化解学生的各种困惑、不合理信念、不良情绪等,接纳、倾听能够使学生有被关注感和被接纳感,从而促进自我表达、自我开放,同时获取同学的相关信息;共情技术能够从对方的角度理解他,与其感同身受;具体化技术能够协助学生更清楚、更具体地描述细节,澄清问题,学生表述模糊的部分往往是他想逃避的部分。例如一个同学说:“我经常躲在房间里一个人哭,趁他们都没有注意到的时候。”老师可以说:“能告诉我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哭吗?通常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会这么做?哭完了你有什么感受?”等等。
5.集体与个人疏导结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分析该困扰属于共性的还是个性的,对于共性心理困扰,应该采用讲座、演讲及报告会等集体疏导模式;如果心理困扰问题涉及学生的个人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及个人经历等方面,则属于个性,就需要采用个别疏导的模式。通过集体与个人疏导途径,可以解决具体的思想问题,让学生转变自身思维,能够看清并直面现实生活。
6.心理与社会综合疏导。结合心理、社会等因素分析大学生心理困境和焦虑,帮助大学生疏泄不良情绪的同时,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增强大学生内在心理平衡和外在社会适应能力。社会综合疏导就是要强调把学生放到一定的社会情境中,来考察其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改善其生活的人际关系系统和社会系统。
思想政治教育分显性和隐性两种教育,显性教育是利用各种公开手段和场所,通过专题教育、主题报告等形式开展的系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显性教育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厌烦心理和逆反心理,导致心理阻抗,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隐性教育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者宏观主导下,通过间接、生动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两者作用互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一种显性教育,开会、学文件、听报告的惯用方式容易引起教育对象的心理阻抗。团体心理辅导发挥着隐性教育的功能,在团体情境中给予帮助和指导。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形式是参与体验,即体验式学习;基本原理是“催化”,即由行导知,发挥团体动力,减少心理阻力。团体辅导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活动情境,创造了一种信任、温暖、支持的团体氛围。在团体活动中,团体领导者运用倾听、共情、支持、引导、尝试等策略,使成员在参与活动中通过体验-体认-升华的路径,由行导知,以行促知,获得自我成长。此外,在团体辅导中,团队成员还可以以他人为镜,反省自己,认识他人,成为他人的社会支持力量,同时也从团队获得心理支持和情感抚慰。团体心理辅导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广泛运用于学校、企业、军队、医院、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方法,团体心理辅导的独特优势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团体心理辅导产生团体动力,提供心理支持;倡导榜样示范,促进行为学习;鼓励参与体验,获得感受感悟;注重讨论分享,深化自我反思;提供训练情境,便于迁移巩固;形式寓教于乐,消除心理阻抗。
执行思政团辅时的注意事项。
1.认识到大学生群体存在多样性,因材施教。要针对不同群体施以合适主题的思政教育团体辅导,要注意将思政团辅目的与群体特征相结合。
2.关注到心理学团体辅导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并在工作中严格把控。对带领者的专业要求,从最初方案设计到团体活动的开展,再到最后的引导群体分享感受,带领者控制着团体辅导的发展方向,要具有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和心理学团体辅导的技术。注意团体辅导活动指导语的设计,不要泄露团辅目的,这也是思政教育为目的的团辅方案需要注意的地方。
3.正确看待思政心理学团体辅导的目标,分清主次。其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传播先进文化思想,培育德育知识。而心理学团体辅导的技术、理念、方法和形式等只是思政教育的载体和手段,要重视引导学生互相表达自我、分析感受,在互相交流和学习中提升思想政治觉悟,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