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 活化课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优化路径探究

2022-12-08 06:15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文苑中学付天增
天津教育 2022年30期
关键词:生活化法治探究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文苑中学 付天增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法律意识、法治素养与道德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包含的生活实际内容、法治素养培育,对学生而言,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发展与成长规律,又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形成素养。由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生活性、实践性较强,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必须渗透生活化教学理念,力求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具体的社会实践自然结合起来,为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法治素养的发展提供有效的途径。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知识、轻学生,忽视生活体验

站在客观角度来说,很多教师自身承受较多的教学任务。因此,他们在教学时将重点放在了课程教学目标与考点中,很少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课堂教学过于强调对知识点的重点教学,导致整个教学过程成了围绕知识点的主要解读、主要教学。教学过后,也往往是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识记本课的重点内容,认为学生能合理运用知识、将题目做对即可。因此,在教学时,教学内容也很少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经验等,忽视了学生的真正学习需求。

(二)重设计、轻参与,忽视实际问题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绝大部分教师在课堂的设计环节也会思考很多。例如,如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但是,在实际教学时,又很难真正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学习过程,即便很多教师安排了较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情景创设、辩论赛等,在实际的教学时候往往又会流于形式,内容无法触及学生、学生的现实生活,导致他们的主动学习与自主探究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加之,即便有学生提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教师也会出于课堂时间紧张或者预设不足而无法正确引导,导致课堂教学草草收场。

(三)重理论、轻实践,忽视社会参与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目标与性质无不决定了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最终价值归属。只有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运用知识,才能突出生活化教学的最终价值,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然而,绝大部分教师的课程教学仅限于课堂教学中,无法引导学生回归到社会实践中,也无法深化学生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导致学科知识的生活化教学也是为了考试服务,忽视了社会参与。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优化路径

(一)挖掘生活素材,以生为本,重视生活体验

1.巧用家庭生活资源

家庭是学生成长、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生活也是学生最熟悉的场景。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效挖掘家庭生活资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亲情,学会如何与家人相处,如何对亲人表达感情。这时,学生会感受到家与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光,感受父母的辛苦劳动,自然也会有一些矛盾滋生。但是,在教学时,通过挖掘家庭生活资源创设更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较为熟悉的场景中理解知识,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爱在家人间”的教学中,在课前,笔者引出三个问题:第一,请你写出父母的身高、体重、生日、兴趣爱好;第二,回忆父母做过的让你最不能接受的事情;第三,回忆父母做的令你感动的事情。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回忆自己与父母相处的点滴,然后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情感。这样一来,能收获每个家庭的不同情感故事,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问题让他们了解如何与父母相处,解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再加以顺势引导,让学生了解如何与父母正确相处。整个课堂教学的知识深化、情感体验都是基于现实生活,学生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利用所学解决问题。

2.重用学校生活资源

诚然,很多学生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知识,与教师、其他同学交往相处,参加更多的课外实践活动学习,这些都是学生在校生活与学习的内容,即如何处理好自身与学习、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校的生活资源也能成为教师教学的有效切入点。同时也要积极尝试运用学校生活资源,为学生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进而让他们能迅速进入课堂,推进教学进度。

例如,在“中学序曲”的教学中,本章内容与学生的校园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对此,在教学时,笔者让学生将自己置于不同的校园场景中:当你在学习时,你是怎样的?当你与其他同学相处时,你在同学眼中是怎样的形象?当你在与教师交流时,在教师眼中你是怎样的形象?你在学校中还发生过什么其他的事,反映了你具有怎样的特点?通过自我解剖,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感受从不同视角、不同的生活体验下,学生对自己形象的剖析。由于抓住了校园生活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学生也能迅速进入课堂。在有趣的校园生活分享中捕捉一些有趣、难忘的瞬间,将校园生活情境自然树立在课堂上,也能够顺利推进教学进度。

3.活用社会生活资源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从这一角度看,在教学时,要尽量整合现实生活中的素材,特别是一些时政热点新闻,让学生感受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也为学生知识学习提供了更有效、更新颖的素材,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社会参与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例如,在“遵守规则”的教学中,笔者呈现了“高铁霸座”的新闻事件,带领学生剖析这一事件,让学生大胆发言。而学生在面对该类素材时也能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有话可说,揭露霸座行为背后人的认知错误、权利与意识问题。更关键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让他们明确规则的重要性。社会实践的不断变化,也为我们的课程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素材,我们必须让学生形成关注热点新闻、关注社会事件的意识。

(二)创新教学方式,自主参与,培养学习能力

1.鼓励自主学习,主动参与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显然,自主学习更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自主性的发挥,有利于促使学生明确自身的课堂主体地位,进而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与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学习能动性。于学生而言,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在他们进入社会后,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必须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机会,让他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进而形成解决的策略,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一味地进行知识的讲解,必须明确学生的主要学习需求。

例如,在“诚实守信”的教学中,本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在课程教学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疏通本课的大致内容,并结合教材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诚实守信的真正含义以及其对人的重要作用。之后,教师让学生以思维导图或知识框架的形式呈现本课内容,让学生对知识形成体系。诚信是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他们并不感到陌生。从教材出发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时,每个学生都能有话可说,这样一来,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内容也进一步加深,明白诚实守信在自己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讨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进而让他们形成自己的方法与策略,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做一个诚实的人。如此一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在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中找到切入点,并自主寻求解决的办法表达交流。显然,这一过程也能锻炼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明白诚实守信于人于己的重要价值。

2.强调探究学习,加深理解

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一定的探究能力,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深化知识,这也是学科教学的主要方向。在生活化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他们更好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意识与参与意识,让整个知识的获取是由自己的主动构建形成。教师应为学生搭建学习活动框架,创建教学情景并指导他们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运用与理解,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教学中,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的现状与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影响,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化解知识教学难度,笔者呈现了我国资源介绍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观看视后回答给人们带来了哪些警示?顺利导入本课的课题,探讨环保问题。接下来,笔者从“发展中的人口”“资源环境面临危机”切入,为学生呈现了我国人口发展现状、我国资源形势材料,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让他们在小组中探讨:①我国人口文化基本素质如何?②人口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③如何认识人口问题?④我国的资源环境形势如何?⑤保护环境对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有何重大影响?⑥从国家、社会、个人角度分别阐释相关做法与策略,以上旨在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环境问题,提高对人口、环境、资源的认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看来,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更要注重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多地为学生创造学习、探究的机会,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帮助,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

3.促进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在整个生活化教学方向下,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师生关系是平等、开放与民主的。整个教学过程既要教师的指导,又要学生的呼应。由此来看,合作学习也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与小组成员之间有更多的情感交流、思维碰撞,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还能集思广益,形成更多的学习新点子。而且,学生也可以与教师交流、讨论问题,分享自己的想法,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例如,在“师生交往”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平等相处的概念、意识,掌握在与教师发生矛盾时如何解决处理,教师让全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本课的学习。然后,让他们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在平时是如何与教师相处的、那些与教师关系好的学生分享自己的方法、在师生矛盾过程中应如何处理等。这样一来,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心理。在小组合作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互相交流与教师的相处心得。学生也能在平等交流的过程中正确看待教师的表扬、批评,学会与教师和谐相处。合作学习给学生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也大大提升。

(三)回归社会实践,走进生活,提升社会参与度

社会参与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因此,这启示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将学科知识的教学仅限于课堂环节,只有真正打通课堂内外,联系实践、联系社会,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生活,才能更好地深化他们的知识体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在社会实践的参与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些符合他们年龄、认知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有所收获。

例如,走进社区居委会,了解居委会的工作流程、运行机制,以及居委会在整个社区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发挥的作用、不足、优势,进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再如,针对当前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现象,走进社会实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该类实践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十分紧密,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发展要求,还有一些具有价值的社会实践内容,如法治讲座、素质能力拓展活动、安全演练等。此外,面对初中生意志力薄弱的现象,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如开展校园文化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带领学生感受红色文化,真正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任何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都必须尊重学生实际,尊重学情,坚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真正彰显社会参与的真正价值与作用,也能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社会参与是初中生的必备素养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引领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参与过程中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社会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三、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囊括了道德、法治、国家建设等各方面的内容,承载着国家的育才目标,这对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活化教学理念给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与目标。作为教师,要尽最大努力让学科回归生活、回归学生,将知识内容以更鲜活、真实的方式呈现出来,立足学生生活,融入学生生活,将整个教学过程寓于生活与实践中,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加深其知识学习,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真正让他们将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效结合起来,领悟知识,形成能力,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生活化法治探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