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听障儿童的语文教学视频资源的开发策略

2022-12-08 06:15福建省宁德市特殊教育学校陈广斌
天津教育 2022年30期
关键词:读音资料儿童

■福建省宁德市特殊教育学校 陈广斌

在教学全面改革的背景下,听障学校的教师也在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寻求更多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以此满足听障儿童的发展需求,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资源早已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借助视频资源开展语文教学能有效降低听障儿童的学习难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此弥补自身缺陷,有效提升语言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学生的习惯养成和认知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对听障儿童而言也是如此。据了解,我国听障儿童数量庞大,小学初期正是帮助他们进行言语引导和专业矫治的重要阶段,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对于聋生语言的发展,思维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观念,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主张“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视频资源在语文课中的重要价值,有效优化教学策略,促进听障儿童的思维全面发展。

一、视频资源在听障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助——重要信息传播

人类主要的信息感知包括触觉、味觉、听觉、视觉和嗅觉等,这些信息器官具有接收信息的功能,帮助人们进行针对性的信息判断。视觉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具有听力障碍的儿童来说,借助视频资源冲击视觉感受,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作出信息判断,使其心理得到体验获取资讯,更好地获取到社会上的新闻,实现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从而避免自身的缺陷与信息社会产生隔离。因此,视频资源在听障教学中的主要应用优势便是助力信息的传播。

(二)促——表达能力提升

对于大部分的听障儿童来说,开口说话十分困难,但是这并不完全意味着他们不具备说话的能力,因此在听障教学中,语言水平的发展应该分为两个方面:口语方面和书面文字方面。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将教学的重心放在解释词语、分析句子上,学生的思维认知停留在基础层次,再加上他们本身有听力障碍,最终得到的教学效果更是微乎其微。视频资料的应用能够实现知识的形式转化,通过画面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内容,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在具体的影像中完成语文知识学习,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化,以此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感——理解思维发展

视频资料中具备丰富的素材文化,展示知识的形式也各式各样,在听障儿童的思维认知中,难以对陌生的事物直接构建起形象的思维联想,都需要教师进行反复引导,才能使其真正认识并掌握语文知识,有效提升个人的思维水平。视觉上的变化是吸引听障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方法,借助鲜艳的画面和动态的影像能使学生对视频中出现的情境产生深刻的印象,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面向听障儿童的语文教学视频资源开发原则

(一)坚持全面发展的参与性原则

听障儿童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他们各项身体机能均处于完善的阶段,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深度贯彻全面发展理念,尽快弥补他们的语言、听力发展不足,把握好听力语言康复的“抢救期”,以此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避免其身体发展的滞后性影响。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案也应该根据听障儿童的实际情况设计,每个孩子的听力障碍程度、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不同,一成不变的学习计划会严重影响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只有精准把握语文内容、教学目标和实际学情才能选择出更加恰当的视频资源,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

(二)强调学以致用的发展性原则

对听障儿童来说,掌握语文词汇的读音、写法并不是学习的关键,教师更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其学以致用的能力上,深度贯彻学以致用的发展性原则,避免其出现逻辑混乱、混淆概念和反应迟缓等情况,能利用所学知识更好地完成生活活动,积极融入正常的生活,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包容,以此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同时,教师在视频资源的选择上也应该具备一定的标准,尽量选择流畅、清晰、主题明确的资料,配有一定的字幕和手语的解说,视频主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此达到针对性的教育目的。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学生也能感受到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以此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主动表达的思想,结合视频资料展开联想,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三、面向听障儿童的语文教学视频资源应用途径

(一)以生为本,初步确定目标导向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简单的字词发音,教师经常简单带过,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讲解文章技巧、分析文章内涵等深层次的知识学习中,这样的教学手段仅仅适用于普通的小学生。对于听障儿童而言,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以生为本,遵循他们的身心发展需求设计教学方案,确定目标导向,将重心放在字、词的读音和分析上,选择恰当的视频资源,以此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在进行《早上好》的知识学习时,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带领学生学习词语“太阳”“小鸟”“起床”“穿衣”“刷牙”等,使学生回顾自己每天起床之后的动作流程,了解这些常用的词语,丰富个人语言储备。首先,教师应该结合本节课的任务制订教学计划,目的是帮助听障儿童在掌握词语的同时,完成生字书写,使其具备应用词语造句的能力。其次,选择恰当的视频资料,反复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字词读音、用法,借助视频使这些字词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通过视频播放出如下场景:一轮太阳缓缓地从东方上升,整个世界变得明亮起来,小鸟站在树梢上发出“吱吱”的叫声,视频的主角在听到闹钟的声音之后赶紧起床,穿好自己的衣服,将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向爸爸妈妈说“早上好!”随后来到了学校开启一天的生活。最后,当视频当中出现本节课的重点词汇时,教师应该及时暂停,反复强调词语的读音,注意将自己的口型表现得尽量夸张,以此帮助听障儿童找到发音的感觉,在视频资料的引导下把握好整节课的教学节奏,贯彻“以生为本”教学理念,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环节,做学习的主人。

(二)以情助教,创设有效情境课堂

想要充分发挥出语文教学视频资料的教学作用,需要教师创新资料的应用途径,借助资料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全面引领听障儿童的感官思维,使其深度投入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发挥个人价值。应用到实际教学环节当中的视频资料不能是单一的画面和情境,需要教师进行适当地创新和改进,加强字幕的设计,掌握镜头节奏的变化,完成内容的审核,以此确保视频资源的使用与实际的教学内容相辅相成,实现视听元素的巧妙运用。

比如,在进行《我的房间》知识学习时,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带领学生掌握“窗户”“衣柜”“枕头”“被子”等常见生活用品的读音和写法,鼓励他们就“我的房间”展开对话,巩固课上所学知识。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中融入语文视频资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视频资料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设计有趣的学习情境,以此避免学生产生抗拒的情绪,更加主动参与语文的知识的学习,将听障的影响降到最低。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平台展示以下视频:视线的范围从卧室的门口逐渐向屋内移动,主角小明想要带领大家看看他的卧室。当操作系统指向“窗户”时,小明便重复“窗户”的读音,指向“衣柜”时,便会重复“衣柜”的读音。其中“窗户”的“窗”字声母为“ch”,听障儿童在发出这个声音的时候较为困难,教师则可以再次借助视频资料展示出发出“ch”音时,嘴唇与舌头的位置变化,从而帮助他们掌握多种复杂的读音,完成正常的交流。其次,在学习完“我的房间”之后,学生已经对房间里面的物品有了大概的了解,教师同样可以运用视频资料构建起真实的情境,引导大家将自己当作“小明”,学习小明将视频当中房间里的物品准确介绍出来,针对他们咬字不准的词语,也要反复强调,在有效的情境中完成教学引导,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其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以评促引,构建师生沟通桥梁

在进行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意识到,每个听障儿童的缺陷程度不同,具备的语言能力也有所区别,想要确保视频资料的选材精准,贴合实际的语文知识内容,需要深度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思维发展情况和潜在能力都有所掌握,以此实现针对性的引导。积极参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结合实际表现给出掐恰当的评价和鼓励,以此搭建起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强化他们的语文素养,促进其表达能力的不断提升。

比如,在进行《在家里》的知识学习时,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带领听障儿童学习家庭相关词汇,掌握“我们”“水果”“欢笑”“苹果”“看报”等词语的正确读音,并完成对应的默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教师可以借助视频资料展示出家庭生活场景,对视频中出现的物品进行文字和拼音的标注,使其对语文知识产生直观的认知和理解,以此实现教学目标。当完成整节课的知识学习之后,教师还可以设计“请你说说晚上放学后的家人都在干什么”的主题探究活动,结合视频资料为背景,引导学生说出:“晚上放学后,爸爸坐在沙发上看报。”“晚上放学后,妈妈在厨房中做饭。”这样的语言练习针对听障程度并不严重的学生十分有效,如果学生的听障程度较为严重,教师则应该将这一环节转换成“请你用手语表达出晚上放学后的家人都在做什么”,并将整个视频资料做好手语的补充与完善,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视频的学习价值。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实施特定的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引导,以此构建起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针对听障程度较高的学生,教师应该适当放宽评价的标准,着力关注学生有进步的方面,采用“连连看”的方法将重点的词语与图像放在一起,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词语记忆,了解这些常见的知识短语。针对听障程度较低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适当激发他们的语言潜能,使其能完成简单的字词发音,能尽量借助简单的发音和手语完成日常的基本交流,从而逐渐消除自卑的情绪和心理,能运用自身的能力有效弥补身体缺陷,提升学习效率。

(四)以活激趣,促进思维多向发展

除了关注听障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情况,教师还应该将教学重心放在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之上,借助视频资源开展恰当的主题活动,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此转变学生看待语文知识的角度,尊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统一心理需求,将更多趣味元素融入语文课堂中,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的主动性,促进思维的多向发展。同时,听障儿童受到自身情况的影响,在每次活动中能接收到的信息量有限,因此教师也要保证活动开展的频率和视频资料的使用效果,有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比如,超市是我们生活当中的常见场所,其中包含琳琅满目的商品,日常用品、水果蔬菜、零食饮品等,学好“超市里”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独立生活,完成物品的采购。为了帮助听障儿童顺利完成语文知识学习,激发潜在的语言能力,教师应该多方面寻求视频资源的应用途径,利用视频资源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引导,促进学生的思维多向发展。首先,教师应该重点强调的是词语的读音,借助视频资料展示手语的同时,放大发音的细节,带领他们逐步学习“西红柿”“面包”“黄瓜”“饼干”等,了解到这些常见物品的读音,为学生独立完成物品的采购打好基础。进而教师应该在视频中展示出“结账”的画面,帮助学生掌握购物的思维,了解超市采购流程,使其能选择恰当的方式询问出物品的价格,完成付款等环节。最后,教师还应该意识到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听障儿童缺乏的便是沟通的机会,仅将知识记忆在脑海中还远远不够,结合所学的语言知识,教师也可以将其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带领他们完成“超市采购”的任务,鼓励他们正确表达出自己想要购买的物品,在能够发音的情况下尽量语言沟通,勇敢地询问售货员各个商品的价格,从而完成真实的实践任务。这样的活动设计将视频资源转化成具体的实践流程,使他们获得学以致用的成就感,从而对后续的语文知识学习充满热情。

综上所述,面向听障儿童的语文教学视频资源开发具有多种实践策略,良好的语言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对于其今后的成长和生活而言都有积极的引导价值。教师应意识到自身的岗位职责,充分发挥出个人的管理和引导作用,帮助听障儿童尽快适应小学语文的课堂学习生活,借助视频资源感受到语文知识的丰富多彩,从而努力弥补自身的身体缺陷,有效提升语言能力和表达水平,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读音资料儿童
“那”与“哪”的读音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字词篇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我是小字典
“箪食”之“食”读音考辨
资料哪去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