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第一小学 沈慧娴
小学科学课程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科学素质培养需要拓展教学维度。对科学教材进行深度挖掘、关注学生校园生活、搜索与社会生活相关的资源信息、围绕家庭生活展开探索、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全面提升学习效度,对打造学生过硬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帮助。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其特点,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的生活角度进行突破,这也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尝试。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感知和体验中学习科学知识,必然可以获得更为深刻的学习认知。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进行相关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因此,要想优化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需要制定新型的教学目标。从传播学理论视角来看,要想获得有效的信息传递效率,信息的传播者需要对学习者的学习态度以及准备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其中也涵盖学习者的学科预习知识以及预备技能、自身经验、年龄以及性格特点等多方面内容。因此,对学生的知识预习情况、准备状态以及学习态度等进行了解与分析,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知识讲解,也要充分利用学校内容的教学资源。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对章节题目进行了解,这样有助于为学生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制定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教学目标偏低或者超纲的情况,力求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对小学科学“地球上的水资源”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准备状态、学校的教学资源以及该课程的教学主题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以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如:第一,了解水资源的用途,对水资源的影响进行学习与分析,当地球出现缺水问题时,对其影响进行相关分析。第二,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第三,让学生体验淡水资源供不应求的过程。第四,学习节约用水的方法。通过上述案例分析,教师可以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以及人生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质量,让学生对淡水资源进行有效的认识以及了解。与此同时,通过制定教学目标增加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识,对获得高效的教学效率也有促进作用。
教师在明确科学学科的教学目标之后,需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性格、学习情况等多种因素策划整体的教学思路。与此同时,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准备情况,通过学生的能力、技能、经验等策划教学思路。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相关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以及学习,对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通过阅读课文实际知识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解决问题。
例如,针对科学教材中“地球上的水资源”内容,教师可以将该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指导小学生对水资源的重要性进行学习与掌握。第二,对淡水资源的缺少原因进行了解。第三,学生通过对淡水资源缺乏的亲身体会,学习并掌握节约淡水资源的有效方法。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到学生对淡水资源等相关内容的认识情况。虽然学生认识到淡水资源的重要性,但不了解我国淡水资源的紧缺情况。对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新课标的要求,策划该课程的教学思路,如根据实验流程进行探究,第一,提出问题,第二,实验使用淡水资源的过程,第三,掌握淡水资源的重要性,第四,对节约用水的方法进行相关探究,第五,掌握有效节水的方法与重要性。教师在课堂根据教学思路进行知识讲解时,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关于水资源使用的游戏,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兴趣,并且根据这一游戏提出相关问题,如对生活中使用的水资源,洗手时水的使用量,擦桌子以及拖地等水的使用量需要进行了解。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相关了解,通过课文内容了解地球水系统的具体构成情况,以及水资源系统中淡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教学材料可以作为科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在学习科学知识时,教材与活动材料都是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教学材料。在对教学材料进行处理时,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阅读,这样才能更好地选择教学材料,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为学生发放教学材料,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地球上的水资源”知识点时,学生要根据教学内容了解水资源的组成,对水体的概念进行了解,同时也可以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根据教材内容掌握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明确工业与水之间的关系,城市与水以及农业与水之间的关系;通过学习这章知识知道水资源的重要性,了解无论什么领域都与水资源有着重要的联系,了解地球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对于这一课程的不同学习领域,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展开知识讲解,有助于学生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并提高学习质量。
小学科学教材内容非常广泛,包含众多的生活元素。教师要对教材内涵进行深度挖掘,经过细致比对、筛选、整理、优化,形成学生熟悉的生活认知。小学生生活经历虽然不够丰富,但对有限的生活经历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学生思维和教材文本思维的契合点,创设适宜教学环境,就能自然而然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调动一切教学手段,通过实物展示、生动讲解、生活案例解析、多媒体展示等方法,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激发其学习兴趣。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学习效率也会大幅度提升。
例如,对科学知识“人的呼吸与消化”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时,教师让学生先阅读文本,掌握呼吸频率等名词,然后组织学生展开小组活动∶给每一个同学测量呼吸频率,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以及消化器官,并了解其作用。因此,教师可以组织成员进行实验,并记录每一个学生的呼吸频率指数,组织学生对测量结果进行讨论分析,找到其内在规律,并将讨论结果在全班进行展示。因为呼吸频率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水平,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课堂学习气氛异常活跃。教师让学生先学习专业名词,然后展开实际操作活动,这样课堂会呈现出热烈的气氛。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堂也可以通过生活化观念将知识呈现出来,因此需要关注学生生活,这也是新课改要求中所提出以及倡导的精神。小学生的生活范围比较固定,学校、家庭是学生的主要生活领域,并且社会生活学生也有涉及,但学生介入的深度不足。学校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感知最为深刻的领域,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科学意识,并根据课程所学内容,寻找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科学因素,对生活中存在的事物、现象、情景等展开深入分析,再运用导入问题的相关方法,培养并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发散自身的思维提供有效途径。
例如,在讲解“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产品为学生展示地球的平面图,帮助小学生认识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将自身所处的位置进行固定,了解太阳的变化。此外,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班级作为目标,通过上学与放学时太阳的变化,了解地球的运动情况,有助于明白地球运动等基本概念。又如,学生可以对“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进行学习。随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校园花园中,对花草树木进行了解,掌握白天时植物的情况。当课程结束之后让学生对校园中植物的变化进行观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对植物变化进行观察。通过对早上与夜晚家中植物进行观察,有助于学生了解昼夜对植物的变化。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将一些昼夜明显的植物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将知识点直观化,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质量。
在学校生活中也存在一系列的科学元素,这些元素对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有一定的帮助。随着日常生活运用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学校触及的科学知识与技术也呈现出了多种不同的特点。与此同时,对学校以及社会生活给予关注,也是科学学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并且在学校内学生也具有很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在节假日中学生可以有效利用网络、报刊、广播、电视、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以及进行旅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生活进行了解。也可以与社会人员进行相关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科学知识进行了解,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此外,学校也可以为学生开展探索科学知识的活动,主要目的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随着小学生的年纪不断增加,自身的社会生活经验不断丰富,自身掌握的科学知识以及科学意识也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科学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总结、归类,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例如,对科学教材中“声音的奥秘”的有关知识点进行讲授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声音的产生,让学生对声音的概念进行认识与学习。并向学生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学习声音传播知识点,感受声音传播的介质。随后,可以组织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热烈探讨,可以从生活中探求出诸多的案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到操场对声音的传播进行实践,将一个学生位于操场一端,另一个学生位于另一端,让其中一个学生说话,声音逐渐传播到另一个学生耳朵中,由此可知,声音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一根长管,让学生在管子的两端说话,通过实践发现固体传播速度比空气快。教师通过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情况,有效认识声音的产生以及传播,有助于学生对社会生活产生探索兴趣。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生不断提高自身对社会的认识,进而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
小学生在家中生活的时间比较长,与父母之间的交流也是最多的,因此家庭教育极为重要。因此,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让家长辅助学生完成科学作业,这有助于学生有效完成作业内容。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类现象进行科学、合理的认识,通常都是由家长给予指导以及教诲。所以,学校、家庭生活都是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主要平台。学校、家庭生活的条件不尽相同,因此所获得的科学知识也存在诸多不同,这也为学校的科学课堂教学创造了一系列极为重要的教学资源,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与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交换家庭生活学习的知识与心得,不但能补充学校教材内容的不足,也有助于学生在其他同学身上学习相关经验,并将自身的学习效率进行有效提高。
例如,在学习“昆虫”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时可以为学生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收集关于各种昆虫的名字以及生活习惯,同时收集这些昆虫的运动方法。这就需要家长的帮助,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去收集关于昆虫的特点,并且向孩子介绍昆虫的习惯,让孩子在课堂上有效完成自己的任务。在课堂上,学生将自身收集的资料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对于收集蝴蝶生活习惯以及特点的学生可以进行相关发言,如蝴蝶在开始飞行之前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从结茧中突破出来,并且还要学会飞行。与之不同的是,蚂蚁通常都是团队作战,通过团队的形式建筑巢穴,寻找食物。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所收集到的资料内容进行分享,这样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家长也可以辅助孩子查阅各种昆虫的相关资料,引导孩子对生活中遇到的昆虫进行观察,进而提高孩子的实践能力,丰富其知识。学生通过学习这章知识,可以掌握昆虫的形态以及名称,同时也可以掌握昆虫的品种,对有害的昆虫与无害昆虫进行学习,有助于加深对昆虫的理解。
总而言之,小学生由于自身年龄较小,思维极其活跃,并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互联系,让小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的实际情况来学习科学知识。此种方法不仅可以给小学生带来极强的学习感知,也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良好学习意识,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重要作用。对此,教师要对小学生的生活体验给予高度重视,并且为小学生构建一个轻松、和谐以及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生活等多个角度出发,开拓自身的学习思维,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从而获得高效的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