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中成长 在劳动中体验
——谈大班幼儿种植课程开发与利用的价值

2022-12-08 06:15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平川幼儿园邱丽英
天津教育 2022年30期
关键词:植物幼儿园幼儿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平川幼儿园 邱丽英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当中明确提出,幼儿教育要从五大领域出发,对幼儿的综合素养进行培育。其中科学教育属于重点内容之一,种植课程的开发能够辅助科学教育的开展,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探索精神,促使其健康成长。具体而言,种植课程的开发需要根据幼儿兴趣爱好、发展规律,从大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明确课程开发目标,组织课程实施流程,让幼儿参与活动之后能够增长知识和技能。所以,为了给幼儿营造贴近自然的成长环境,引导幼儿参与劳动实践,教师要高度关注大班幼儿种植课程开发路径的探索,明确课程实施目标,促使幼儿树立科学观念,在劳动过程掌握科学技能,和幼儿之间高效互动,提高其科学素养。

一、幼儿园大班种植课程开发价值

(一)提高幼儿生态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幼儿园要定期组织户外活动,开设饲养、种植和参观等课程,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感知环境,使其对生物有更深刻的认识。种植课程的开设,无疑为幼儿接触自然事物营造了良好的平台。教师可在幼儿园内选择一片空地打造种植园,让幼儿栽培花卉、农作物或者蔬果,使之经历种植过程,养成观察、记录和思考的习惯,能够与他人分享收获喜悦。在参与种植活动期间,幼儿可以掌握植物生长需要紧密联系自然环境,了解生命循环过程,从而形成热爱生命和自然的情感。

(二)提高幼儿综合能力

从生态学视角分析,幼儿园种植课程的开设种类丰富,包括和植物生长相关的种植活动,还包括和植物相关的区域活动、观察活动、写生活动等。在课程实施阶段,教师要合理组织,对幼儿进行及时引导,与幼儿形成有效互动,将多方资源整合其中,鼓励幼儿参与观察探究、动手实践等活动,从而获得学习体验。例如,教师可组织幼儿参与瓜果、蔬菜或者农作物的种植活动,带领幼儿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的变化,分析水分、温度和养分对植物生长会产生哪些影响,从而获得丰富的种植经验。幼儿对新鲜事物具有浓烈的好奇心,在参与种植活动的时候也能积极表现,这对其实践能力的提升有重要影响。

(三)有助于家园共育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开设种植课程,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完成,关注教育环境的营造,注重幼儿身心和能力的全面发展。种植课程可与实践活动相互融合,通过拓展延伸,引领家长参与其中。比如,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对种子生长的过程进行观察;还可由家长和教师共同监督,让幼儿持续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对生命进行探索。通过家园合作,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能让科学教育的覆盖范围更广,为幼儿能力发展提供支持。

二、幼儿园大班种植课程的开发和利用策略

(一)明确课程开发目标

幼儿园种植课程的开发需要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教师应根据《纲要》要求,从幼儿生态意识角度出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让幼儿参与种植活动,体会生命的生长过程,感受植物生长与人类生活存在的紧密关联,从而树立环保观念。为了促进对幼儿生态意识的培养,在课程开发方面,教师要重点考虑幼儿的思维特征,营造和自然环境高度相符的氛围,引导幼儿经历活动过程,体会植物生长规律,在观察过程中感受生命的循环特征,进而形成生命观念。在课程开发目标确认之后,可以划分种植区域,根据大班幼儿的科学教育需求选择植物,供幼儿种植。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可参与植物种植、照料,从而形成责任意识和爱心意识。同时,种植课程实施阶段,幼儿还能全方位地感受自然,走进大自然欣赏各类植物,体会自然之美,树立环保意识。除此之外,还可将课程开发和幼儿园主题活动相互融合,带领幼儿到室外观赏各类植物,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积累学习经验,掌握科学知识,形成生命意识,完成种植课程开发目标。

(二)选择适合的种植作物

植物的种类相对较多,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基础,也是生物不断进化的结果。在种植课程开设阶段,幼儿园要从种植环境营造方面入手,并尽可能地保证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可以选择幼儿生活当中常见的花卉,也可以选择常见的蔬菜,还可以种植树木或者农作物,物体可根据科学教学需求和作物的生长期进行灵活的选择。例如,为了便于幼儿观察,可以选择短期生长类型的油菜、小白菜等作物;可以选择大蒜、小麦等农作物;也可以选择叶类、根茎类和果类农作物;还可以选择水培、土培等作物,为幼儿带来良好的欣赏体验,使之在活动中体会物种多样性特征,针对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体会生命的周期性特点。

(三)整合多方教育资源

在种植课程资源开发方面,需要注重家庭资源、活动资源方面的整合。《纲要》当中明确提出,家长是教师的合作伙伴,教师在育儿过程应该秉承尊重、平等之原则,让家长参与其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为种植课程的实施提供支持。具体而言,幼儿园可以召开家长会,由教师向家长介绍种植课程相关情况,使其了解活动开设的价值,积极做好配合工作。同时,还可邀请具备种植经验的家长共同参与活动实施过程,为幼儿提供支持。种植活动的拓展同样需要家长参与,引领幼儿参与对比、观察,在家长的监督下及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幼儿分享种植经验的过程当中,家长也可参与其中,和孩子共同分享和交流种植心得,参加制作活动,这样既能增进亲子情感,又能体现家园共育的教育特色。

同时,还要做好活动资源的整合,因为种植课程的实施离不开活动资源的引导。具体而言,将种植课程和主题活动相互融合,根据季节变化实施种植活动。比如在春天,可为幼儿设计“春天来了”活动,组织幼儿到种植群参与播种、植树等活动;在秋天,设计“果实收获了”活动,带领幼儿到种植区域收获果实,或者设计观察活动,让幼儿收集植物落叶,观察落叶特点。在主题活动实施阶段,教师可以讲解科学知识,引领幼儿分析植物生长现象差异,思考其中的科学道理,带领幼儿参加种植劳动,将健康知识和种植课程相互融合,让幼儿在参与劳动过程锻炼身体,树立和他人合作的意识,感受合作力量,收获喜悦,提高幼儿的责任感。

为促进种植活动与区域活动融合开展,教师可以在幼儿园设立构建区,并在其中开辟种植区域,组织幼儿观察植物特点,或者手工制作,与幼儿共同分析植物的种植流程,按照植物的生长特点、变化规律制作画册,之后置于图书区;还可利用植物展开艺术创作,将植物标本放在幼儿园的探索区等,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和植物互动。

除此之外,种植活动还能与幼儿的生活之间进行融合,教师可在闲暇时间和幼儿共同走向大自然,带领其观察自然之物;或者在种植园丰收以后,和幼儿共同收获果实,利用蔬菜、水果、谷物制作美食,让幼儿养成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也可以用植物果实或者秸秆制作手工作品,这样既能优化幼儿的学习环境,又能记录幼儿的学习过程。当幼儿看到墙上的手工作品、观察记录时,就能体会种植活动的真正意义。

(四)丰富课程实施流程

1.融合主题课程

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中提出,“要解放孩子的双手和大脑,使之能够自由生活,从生活当中获得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体系中,科学教育为关键一环,通过开发种植课程,可以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空间,满足其健康成长的需求。教师要给予幼儿全面支持,通过观察分析其实际需求,营造和幼儿成长相符的教育环境。开发种植课程对于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在《指南》中,对于科学领域教育要求为“5~6岁幼儿需要利用观察、对比和分析多种方式,对自然事物的变化进行描述。”通过实际教学,笔者发现大部分幼儿对于“观察”概念存在模糊的认识,在参与观察活动的时候条理性相对缺乏,可能难以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征。

观察能力培养的常用方法就是对比,教师设计种植活动,以“芹菜和水芹”的对比作为活动主题,要求幼儿在观察过程中重点对植物的根、茎、叶进行观察,通过对比掌握不同植物的特点,能够准确地说出不同植物的名称,了解两种植物都属于蔬菜,且植物的根、茎、叶都具备营养,能够食用。因为植物生长过程漫长,所以幼儿需要形成持续观察的习惯。通过对比观察、持续观察,还能满足幼儿的科学探索需求。在种植植物活动期间,教师组织幼儿参与芹菜写生活动,但是活动中部分幼儿难以找到切入点。对此,教师及时分析原因,发现主要是幼儿对有序观察的习惯尚未形成。所以,在写生活动期间,教师引领幼儿先观察物体的整体结构,再观察物体局部结构,从下到上有序地观察。当幼儿掌握观察方法以后,就能更好地参与写生活动。可见,种植课程的开发和主题活动的相互融合,对幼儿观察能力的提升有重要影响。

种植课程的开发和运用,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在《指南》当中明确提出,“科学学习是在具体事物、解决问题等环境当中,引导幼儿尝试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异同”。为了完成以上目标,笔者通过种植活动设计,开发种植课程,融合主题活动,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某次教师组织“过家家”户外游戏,由于游戏是混龄游戏,所以中班的幼儿也参与其中,一个中班幼儿向大班幼儿的汤中放“三叶草”,此时大班幼儿持有反对意见,认为“草不能吃”,这时中班幼儿反驳“家里就有这种草,可以吃”。可见,幼儿将能够食用的“苜宿草”和“三叶草”混淆,所以出现了以上争议。为了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为其制定解题思路,指导幼儿分三个步骤解决问题:第1步,向询问两种草的相关信息;第2步,请教老师帮忙查阅资料;第3步,通过仔细区分辨认两种植物。有了解决问题的框架之后,教师再指导幼儿展开实践行动。经过资料收集,幼儿发现“苜宿草”“三叶草”都属于可食用野草,此时教师及时引导“怎样才能记住这些草的名字?”幼儿经过观察,总结两种草特点:苜蓿草颜色深绿,每根草上有三个爱心状的叶子,叶子的边缘呈锯齿状;三叶草颜色浅绿,一根茎上同样由三颗爱心状的叶子组成,但是叶子的边缘呈光滑状。在幼儿观察后,教师还设计了主题活动,并将“探寻苜宿草”和“春天挖野菜”等户外活动有机结合,通过系列活动,从幼儿参与的活动表现中挖掘教育资源,通过种植类活动的组织,强化幼儿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2.融合游戏课程

种植活动的组织,旨在让幼儿手脑并用,通过劳动探索创新之路。所以,种植活动的开发固然重要,但是,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收获劳动体验更为重要。教师可利用各类植物展开创造性游戏,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学习体验,增强其学习自信心。

比如,在某次田园写生类活动中,发现一个幼儿在观察芹菜时十分认真,且画的作品也生动形象,教师及时予以表扬。后来,在参加混龄户外活动的时候,这名幼儿也能够积极参与独自写生,甚至还会邀请中班和小班的幼儿欣赏他的作品。再如,某次种植活动组织阶段,大班幼儿为了准确控制两株植物之间的距离,使用硬纸板完成测量过程,有效解决植物栽植过程遇到的测量难题。对此,教师及时鼓励,提出表扬,有效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后期种植活动参与阶段,幼儿也能够积极参与,动脑思考,寻求解决问题有效途径。在种植活动参与阶段,幼儿的兴趣是其参与的动力,幼儿的好奇心对于其参与活动兴趣可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幼儿兴趣还有助于其观察能力的发展。从种植活动之初,经历植物的生长过程,收获果实,最后利用植物制作食物,幼儿全程参与,可以感受到种植活动的参与乐趣,细心照料植物的快乐。例如,“谷子随遇记”活动组织阶段,教师要求幼儿种植谷子,从播种到浇水、施肥,最终收获,利用植物果实制作美食,与他人分享。幼儿在收获小米之后,将其煮成小米粥,与同伴分享,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社会化能力得到了培养,情感也得到了发展。

三、结语

综上分析,幼儿园开发种植课程,并对幼儿合理实施科学教育,不但有利于幼儿生态意识的形成,还有利于其综合能力的成长。因此,在大班幼儿种植课程开发阶段,教师要保证课程目标制定的完善性,丰富种植内容的选择,整合家校资源,关注幼儿综合发展,将种植课程和主题活动、游戏活动深度融合,以种植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带领幼儿和自然之间展开对话,使其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受到熏陶。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支持,培养幼儿观察、探究、动手等方面的能力,让种植课、主题活动课程深入融合,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体现种植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猜你喜欢
植物幼儿园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