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龙泉青瓷产业创新发展路径探究

2022-12-08 05:06:17林琳徐芳琳齐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龙泉青瓷文化

林琳,徐芳琳,齐杰

(1.中共丽水市委党校,浙江丽水 323000;2.中共龙泉市委宣传部,浙江龙泉 32370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文化印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华和底色,具有重要价值。2021年《中共中央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有利于探索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省域范例,有利于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而共同富裕的战略定位之一便是“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先行区”,“高品质生活”即“美好生活”,其内涵不仅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更加协调,更是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协同共进,为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提供产品与服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唤醒文化记忆,以非遗保护衍生出的系列产品与服务,既是提供高品质生活的实体产品,又能带来精神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和浙江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在战略定位、实施主体、行为策略、系统目标存在一致性,是浙江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应有之义。

共同富裕要物质精神双富裕。在物质基础方面,浙江是我国城乡区域发展最均衡、群众最富裕的省份之一。在精神文化方面,打造江南特色的文化创新高地,深化文化研究工程,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浙江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在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全球唯一的陶瓷类项目[3]。历史上,它是国家强盛与文化繁荣的中国符号,开启了早期的全球化。然而在现代经济社会,其品牌创新和产业发展却出现瓶颈,产值始终没有跨越30 亿关口,与广东佛山、江西景德镇以及福建德化等传统陶瓷产区动辄几百亿的产值无法相提并论。该文以作为非遗传承的龙泉青瓷在当下面临的困境为突破口,分析其存在的商业品牌模式陈旧、经济效益弱等问题,对品牌价值进行创新性重塑。细分龙泉青瓷品牌产业,探讨示范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普遍性困境及相应的策略性思路。

1 龙泉青瓷保护与传承的逻辑必要

一个民族的文明历程由具体的器物记录与封存,龙泉青瓷作为一种非遗艺术,为当代生活提供一种特有的、工业化产品所不能提供的价值,同时,龙泉青瓷也兼具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

1.1 艺术价值:龙泉青瓷的美好意蕴

2006年,“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设立该名录后至今全球唯一入选的陶瓷类项目。

龙泉青瓷的价值和功能还体现在重要的符号价值和内在的文化价值上。对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可以成为一种IP 价值。对于龙泉青瓷而言,过去凝固在时间里的技艺、手法完全“复制”和“还原”,对具体的价值来说并不大,但作为审美创作很有意义。它可以变成当下创作的主题或者元素,如,青瓷艺人周武的系列作品《丘壑》《湖山》《青雨》《炼金》等,无论是主题还是使用的材料,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再思考。

1.2 经济价值:龙泉青瓷非遗传承驱动乡村振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的一笔巨大的文化资源,不仅有丰富的文化价值、深厚的历史认同效益,还拥有高雅的艺术价值、深刻的社会价值,显著的经济价值。从文化市场空间和价值考量,与青瓷相关的文创产业、教育研学行业、非遗旅游产业等业态形成环环相扣的文化产业链条,从而转化为文化生产力。

当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5.00%以上,可被视为区域经济支柱产业。从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看,2020年丽水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营业收入增长率)为6.01%。从2011年的2.63%到2019年的6.01%,从全省末位跃至全省第三位。表明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丽水市的经济支柱产业。“十四五”时期,龙泉以打造世界级经典文化圣地为目标,持续推动青瓷宝剑文化“深化”“物化”“转化”工作,青瓷宝剑产业增加值占文化产业比重超过65.00%,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超过17.00%[5]。

瓷器业作为龙泉的优势产业之一,龙泉市围绕打造“百亿产业”这一目标,出台了《龙泉市剑瓷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拓展青瓷、宝剑两大产业平台。龙泉青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驱动乡村振兴,具有系统集成、整体推进的特征。非遗振兴的过程就是驱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各个要素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是一个彼此联系紧密的耦合系统。

2 龙泉青瓷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中共龙泉市委、中共庆元县委根据《“一带三区”龙庆经典文创区发展合作备忘录》精神,积极用好“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三把金钥匙,聚力共建龙庆聚落发展区块,依托百山祖国家公园和剑瓷、竹木、铅笔等文创特色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文创产业,打造世界级经典文创高地。

2.1 政府主导:制度保障与人才培养

龙泉市成立了青瓷宝剑产业局、青瓷宝剑产业服务中心,剑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健全了“推进剑瓷产业发展若干意见”和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设立了每年不少于1 000 万元的剑瓷扶持政策和1 亿元的文化旅游产业基金。2018年设立丽水学院中国青瓷学院龙泉校区,2019年实现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摘筹”,并入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其中青瓷工艺和刀剑工艺各批次专科和本科招生人数达到215 人,成为龙泉剑瓷人才的“孵化器”。

在开发房地产之前,必须要考虑好供求关系,这对于房价、成本计算以及开发时间和房屋的数量等起到了重要的价值,也可以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城市的建设,在规划当中,还需要控制风险来让规划变得更具有可行性。

2.2 产业提升:日用瓷与艺术瓷分类发展

“十三五”期间,剑瓷产业由传统的艺术品逐步向日用品和艺术品转变,呈7:3 结构;2019年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提升至5.21%,剑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加至2019年的23.25 亿元,同比增长18%;企业数已达900 多家,就业人数近2 万人,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推动圆德青瓷等企业引进自动过釉机、螺旋纹成型机、数字窑炉等,加快数字化转型和工业设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十三五”期间,龙泉市设立了省级青瓷刀剑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创建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 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 家。进一步发挥浙江省青瓷及日用陶瓷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的作用,每年检测样品200 余件,全力推进产品质量检测工作。

2.3 创新宣传:文化宣传与IP 开发结合

在创新宣传方面,在2020年第三届世界青瓷大会中,以“东方本色·观照时代之美”为主题,针对龙泉青瓷进行跨界重塑。邀请青瓷“圈外”知名人士,王澍、阪茂、陈晓卿、张纪中、马岩松等,与本土青瓷艺人合作设计青瓷,借力知名人士顶级流量为青瓷宣传“破圈”,传播青瓷文化品牌。在IP 开发方面,一是开发实体文创产品。通过“文化联姻故宫”,与故宫博物院开展“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特展,联合出版2020年、2021年《故宫龙泉日历》,共同开发“天下龙泉”文创产品。二是进行数字赋能美化城市形象,对龙泉进行文化解码,围绕物化与智慧化,设计青瓷相关的城市形象及符号,对文化墙、展呈空间进行整体活化,打造5G+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活力点。

2.4 电商直播:数字化销售赋能

2020年,进一步加大新经济、新业态培育,积极引进天赐、熹谷等平台公司,鼓励企业自主“直播带货”,促使企业跨界、产品跨域、资本跨入,实现经典变革,催生营销新模式,融入新经济“红海”。据不完全统计,青瓷、宝剑传统网店主要集中在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共计约882 家。同时随着新经济的发展,直播电商成为热门趋势,主要集中在抖音、快手、一件、东家、微拍堂等平台,共计约863 家。2019年7月,“剑瓷商城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到2019年年底,实现销售额1.3 亿元。截至2020年10月31日,2020年“剑瓷商城平台”总销售额约1.93 亿元,纳税约470 余万元;新增分店27 家,合计实现103 家分店平台共建共创。2020年第三届世界青瓷大会期间成功举行线上直播带货活动,直播团队三天累计完成直播销售额1 000 余万元。

3 龙泉青瓷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龙泉青瓷产值至今未超过30 亿,而2019年景德镇陶瓷总产值为423 亿元。与景德镇传统陶瓷产区相比,其整体产值、出口状况、产品创新、商业模式,都较为落后。

3.1 主体困境:传承手艺及团队力量分散

产业层次性不够高。剑瓷文化产业发展没有摆脱单打独斗局面“低小散弱”产业格局尚未完全改变。剑瓷产业存在严重的“三多三少”(“规下”多“规上”少、个体多企业少、艺术瓷多日用瓷少)问题,全市剑瓷领域市场主体(企业、个体工商户)总数超过4 000 家,但“规(限)上”企业数仅8 家,且年产值还不到景德镇、德化等陶瓷产区“规上”企业年产值的1/10。

3.2 模式困境:产业链单一以艺术瓷为主

目前青瓷产品结构仍以艺术瓷为主,日用瓷,特别是礼品及定制类的精品日用瓷产品的开发、生产与营销渠道尚有不足。难以和景德镇陶瓷一样进行大规模量产,能适应工业时代批量化生产的日用瓷器产业发展缓慢,产能与销售力度不足。销售市场良莠不齐的青瓷品质对青瓷区域品牌造成不良印象,大众对传统青瓷工艺品的印象停留在“呆板”“老旧”的印象中,在日用瓷领域竞争力弱。

3.3 创新困境:关键领域科研依旧薄弱

符合日用瓷产业需求的项目,如针对青瓷过重、易碎等问题的技术攻关仍在进行。青瓷相关的科技成果,从2018年至今,共有17 个项目,在关键领域,龙泉青瓷在日用瓷领域尚未突破,也是其日用瓷工业化量产存在的一大瓶颈,难以破解日用瓷在生活便利方面的问题,瓶颈问题尚存。

4 龙泉青瓷产业创新型发展路径分析

龙泉青瓷产业的创新性发展,关键在于强化文化全产业链思维,形成文化企业上下游买卖战略协同与资源共享发展模式。

4.1 推动大文化产业协同创新

全方位开放发展,学习景德镇陶瓷“世界大融合”的开放理念,实现行业整体进步,形成共建共享的文化产业。一是体制推动。构建完善财政投入绩效评价机制。采用绩效评价方式管理文化产业投入的经费使用,明确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边界值,对于公益性、社会性文化产业政府要确保其具有优先发展权。二是政策推动。合理分配政府给予的支持资金。以财政补贴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资本密集、市场化水平高的青瓷文化产业中。对于风险高的创意产业,可由政府出面对其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购买。形成完备的政策规划保障体系。三是行业推动。由政府、企业、行业三方联动,制定龙泉青瓷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自律保护制度,协同创新;制定完善产业发展政策、金融服务,文创企业服务等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区域产业品牌创新补偿机制,提高企业创新动力[6]。

4.2 以“艺术+商业”视角审视青瓷日用瓷行业

青瓷是艺术品,更是商品,对日用瓷与艺术瓷进行细分市场,制定分类发展政策。强化企业现代运营理念,形成规模经济,将青瓷产业按中游、上游、下游来分类指导发展。

4.2.1 从产业链上游看,原料保障及制造标准化

支持龙泉青瓷釉料原料标准化项目研究技术研发,逐步实现原材料生产标准化、系列化、精制化。按片区、成分等划分青瓷原料标准,加快龙泉青瓷原料的勘探和找矿力度,提升青瓷原料保障能力。整合资源,规范建设集青瓷原料开采、加工、配送为一体的青瓷标准化原料龙头企业。

4.2.2 从产业链中游看,青瓷制造智能化标准化

以标准化、专业化方式推动制造青瓷,以规范化方式设计、研发、制造及销售青瓷,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要积极对接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将现代智能信息等技术融入剑瓷产业,加快智能控制、3D 打印、自动化生产线的推广应用,推进“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支持企业引进自动化生产线或研发人员,推广应用自动化、半自动化生产设备。整合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标准实施技术改造,提升剑瓷产品的标准化水平。

4.2.3 从产业链下游看,青瓷销售及品牌塑造创新化

以电商赋能青瓷销售,利用抖音、直播等方式带货。依托“互联网+”,开展传统企业与电商企业“手拉手”活动,引导传统企业全面触网。与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平台合作推出“剑瓷+”计划,探索构建“互联网+剑瓷+金融”发展模式,组建龙泉商城平台,利用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敦煌网等平台开展跨境B2B、B2C 业务,积极拓展“一带一路”等新市场。通过“龙泉青瓷宝剑商城”平台和新经济下的直播模式,积极引进平台公司,为剑瓷企业链接多方位资源,进一步加大在百度搜索、淘宝、京东及自媒体直播等平台的宣传推广力度,在点击率、展现率,转化率的数据积累和分析上提升、优化推广方式、对象、推广时间、地点等要素,引领新一轮发展热潮。

4.3 构建本土“泛青瓷”文化艺术圈

优化青瓷文化产业结构,形成“文化+青瓷+旅游+创意”的新发展模式。

4.3.1 培育年轻青瓷文创品牌

着力打造有特色的青瓷文创品牌,辐射衍生文化产业链,采用集团化发展形势,推动全行业青瓷产业加快发展,重组创新力强的文化企业上市,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加快企业“腾笼换鸟”旧厂房提升改造、选商引资、“机器换人”等措施的力度,着力推动天丰陶瓷、至德青瓷、君德青瓷及一批小微企业投产。

4.3.2 .积极建设龙庆聚落发展区块

推动“青瓷+创意”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青瓷工业地产二期、城市文化客厅、大窑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西街历史文化街区、浙江省级青瓷文化旅游度假区等剑瓷文化产业平台建设。建设青瓷文化创意孵化基地,完善“公司+工作室”经营模式,建设手工制作、工业设计、陶瓷艺术“三位一体”的文创综合体。以文创名家工作室、城市会客厅为抓手,形成由市场运营集办公、娱乐、生活、文化等多重功能业态于一体的国际化文化艺术生活圈。例如:以王澍工作室为范式,以培养感性的“美学乐园”和“精神栖居地”为宗旨,打造全新的“生活方式”,提供美学艺术“附加值”,开设系列专题艺术展,推出文创工艺品,全球限量文创,青瓷周边产品,打造青瓷艺术圈的品牌形象。

4.3.3 .积极向海外宣传龙泉青瓷

抓准外国消费群体心理,以更活泼、易接受的方式讲好“龙泉青瓷的故事”,如邀请海外艺术家与本土艺术家共同合作设计青瓷,邀请专业海外公关公司宣传青瓷大会,与Netflix、Youtube 等主流媒体合作打造海外龙泉青瓷文化标识。

4.4 科技引领,跨界创新

4.4.1 科技层面创新

通过“科创平台+”高等院校等叠加效应,促进行业“核聚变”。一是力争瓷土釉料原料公司形成规模,检测中心、研发中心、交易中心等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制约产业升级的短板得到有效破除,形成较为完善的集生产标准化、自主创新、市场营销等为一体的配套服务体系。二是着力推进与硅酸盐研究所的合作,促成科技瓷的生产。推动沈广隆龙泉宝剑锻造加工技术示范、孙坑窑龙泉青瓷方形器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卫洪龙泉青瓷“百圾碎”瓷器烧制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剑瓷行业难题破解项目的研究,促进剑瓷产业技术提升,助力剑瓷行业发展。三是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进“建模数控化、成型自动化、烧制智能化”,推进天丰、圆德、郑氏等企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改造。

4.4.2 艺术技法创新

青瓷行业要跨界创新、大胆设计。跨界创新,一方面是材料上的融合。比如,大胆采用“青瓷+红木”“青瓷+竹”等不同元素的组合)。“跨界”的目的在于“融合”,材料上的融合、器型上的衍生与创新,需要将青瓷真正作为“生活的容器”来设计,让来源于生活的非遗艺术回归生活,而不仅是束之高阁的巨额艺术品。另一方面是技法上要创新,传统龙泉青瓷追求釉的玉质感,而现代创新应在釉、形、泥间突破边界,重塑自我。如:突破传统形制与细腻的工艺,创新粗犷的风格,打造似方非圆的形体,并结合当代理念,将生活中的树叶、泥点等用作装饰,用现代语言表述对青瓷的理解和创作。

猜你喜欢
龙泉青瓷文化
Effects of drive imbalance on the particle emission from a Bose–Einstein condensate in a one-dimensional lattice
话说齐缘堂龙泉铁壶
金桥(2023年1期)2023-01-13 06:16:34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龙泉青瓷
摄影与摄像(2020年4期)2020-09-10 07:22:44
谁远谁近?
青瓷出越窑
收藏界(2018年3期)2018-10-10 05:33:48
龙泉铁壶 文化传承中的一抹惊艳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龙泉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