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冬秀,雷小勇,喻翠云,刘 阳,刘 琳
(南华大学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随着“健康中国2030”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国家对高层次药学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明确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要“大力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同年教育部等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强调“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1]。基于此,本校药学专业学位授权点教师通过文献研究和对部分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调查,分析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与问题,并探索构建“实践为主、质量为先”的药学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着重培养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生质量,以期为医药企事业单位提供更合适的药学人才。
药学专业硕士教育在药学应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截至2018年,我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收人数达到11 526人[2],然而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在扩张的同时也存在某些问题。
1.1教育观念有待转变 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是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2种学位,没有高低之分,但在社会上甚至少部分导师的传统思想里仍保留着“专业学位比学术学位低”的片面认识,专业学位存在普遍认可程度不高的问题[3-4]。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沿袭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2种药学学位研究生几乎同堂上课或者经常同堂上课,同样从事相关药学科学研究,发表科研论文,这显然与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一致。
1.2培养体系有待完善 作者结合文献研究与自身调查发现,目前我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并未很好地契合培养目标定位,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5],理论课程与实践脱节,专业实践场地缺乏[6],专业实践管理不规范,评价指标不能体现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专业学位教育环境有待改善[7-10]。这些问题均会直接影响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1.3专业学位导师队伍相对薄弱、校内外导师协调不佳 作者调查发现,可能是因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需要校外实践1年及不能直接攻博等原因,部分资历较深的硕士导师或可同时带博士和硕士的研究生导师不太愿意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导致年轻或者资历较浅的导师成为指导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要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专业学位导师队伍的整体质量。2010年《关于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实施双导师制”,但双导师制中校内外导师职责不够明确,缺少有效沟通,研究生外派实践常常流于形式[11-12],最终大大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本校药学专业学位授权点从分析目前药学专业硕士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出发,吸收借鉴国内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经验,对适合地方医药院校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如下探索。
2.1采取“四同合作”,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 以“实践创新力与职业胜任力培养”为核心,学校、企事业单位、医药专家多主体协同参与,采用“四同合作”措施,即学校、医药企业、医院等机构同步调研、同步设计、同步论证、同步优化,形成“实践为主、质量为先”的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2推行“四引联动”,构建“实践为主”的课程体系 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药物转化、生产、流通等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人才。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结合药学专业技术岗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本校药学学位授权点推行“四引联动”(引医药前沿关键技术入课堂、引医药行业标准入课堂、引医药科研成果入课堂、引医药产业需求入课堂),加快教学内容迭代,推动课程内容衔接医药关键技术发展,课程设置契合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教学实践过程对接药品研发生产流程,将“实践为主”作为基础,构建“药物设计研发基础课程+药物生产课程+临床药物试验课程+药物临床使用监管课程”医药产业链全涵盖的课程体系。
2.3坚持“四化”运作,打造高标准的实践基地 本校药学院坚持“四化”运作(合作领域多样化、合作模式多形式化、运行保障科学化、基地目标多功能化),打造高标准的研究生实践基地。合作领域多样化:学院整合湖南省分子靶标新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湖南新合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浙江省奥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华纳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衡阳市检测检验中心及湖南省6家三甲医院等多家不同性质的企事业单位优势要素和资源,就药物生产、成果转化、药学监督以及药学服务等不同领域开展合作,联合培养高层次药学应用人才。合作模式多形式化:学院导师积极探索完善“项目任务式、课程嵌入式、培养学生订单式、顾问指导式”等多形式的校内外专业实践合作模式。运行保障科学化:健全科学的运行管理是发挥实践基地效能的重要保障。学院根据学校的文件精神出台了学院和实践基地中的校外各合作单位的职责规定、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运行管理规定、实践基地建设经费管理与保障规定、研究生利用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教学规定等一系列规定。这些规定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外企事业单位实践提供重要保障。基地目标多功能化:学院拟经过多年建设,将实践基地构建成集高层次专门型药学人才培养、医药关键技术创新、“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等多功能的医药创新实践基地。
2.4探索分类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学院导师积极探索符合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律的分类教学方法:以专业应用为导向,采用案例教学与分组讨论,着力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医药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采用案例分析与现场直观教学相结合,强调关键技术、方法应用,强化专业实践技能培养;以创新实训项目为导向,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文献查阅、分组讨论汇报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新技术、新进展的介绍,拓宽学生视野,强化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2.5实施“一改革两完善”,提升导师队伍质量 “一改革两完善”,即改革导师遴选和考评制度,完善双导师指导制度、导师培训和校企双向流动机制。改革导师遴选和考评制度:本校校内外专业学位导师的遴选条件不仅包括学历、年龄、课题、论文和在账经费等,还特别关注思想政治素质,且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学院取消研究生导师终身制,一年一考核,未达标则当年就不能招收研究生。完善导师组指导制度:由2名及以上的导师组成导师组协同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时,其中必须有1名导师是校外合作企事业单位导师。导师组协同参与流程包括研究生招生选拔、课程选修、课题选题设计、专业实践、中期考核、论文送审和毕业答辩等。完善导师培训和校企双向流动机制:采用“走出去,引进来”措施,完善导师培训和校企双向流动机制,鼓励校内导师定期到企业、政府机构等合作单位并就实际药物研发、生产和转化进行交流学习,同时邀请校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也欢迎合作单位的导师来学校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并为校内师生举行实践讲座等。
2.6多主体协同,构建分阶段、多形式研究生培养监测评价体系 学院研究生管理办联合学位授权点多名导师深入调查了校内外导师、专家和用人单位等多个主体有关构建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监测评价体系的意见和建议,综合各方意见和建议后,构建了多主体协同、分阶段、多形式的研究生培养监测评价体系。学院研究生辅导员、校内外导师、部分用人单位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研究生培养监测评价。分阶段评价是指考察研究生初期的选题设计、中期考核、后期专业实践与毕业答辩等。多形式评价是指不仅对研究生课程成绩、论文、基础理论、科研能力等进行考核,而且注重考察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及具体操作技能,关注研究生思想政治、体育等方面的评价。
3.1药学专业硕士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表现优良 “实践为主、质量为先”药学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实施3年以来,学生实践创新欲得到增强,药学专业硕士学生的知识转化应用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项目申报及科技竞赛,其中主持获得省级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4项,市级及以上科技竞赛获奖5项,近20人次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申请专利10项,授权专利1项。与本校的药学学术硕士相比,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同样受到用人单位青睐,一次性就业率高于95%。
3.2促进药学专业硕士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基地实现新提升 近3年本学位点牵头成功获批“肿瘤微环境响应药物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南华大学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学院及湖南省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等省级科研平台与实践基地,搭建多个市级、校级研究生实践平台,并与多家制药企业开展了深层次产学协同融合,有力促进了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
3.3支撑药学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师资取得新发展 通过新晋药学硕士导师的岗前培训、硕士导师不定期教育培训和交流、教学沙龙等形式宣传,药学硕士导师的教育理念已发生改变,某些资深的学术硕士导师开始参加专业硕士导师遴选,并积极与企业联合指导专业硕士研究生。通过学位点及校外实践基地定期举行讲座、培训及会议等多种形式活动,大大促进了校内外专业硕士导师的交流互动。近3年学位点从湖南新合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湖南天地恒一制药有限公司、湖南省肿瘤医院、长沙市中心医院等单位遴选国家级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刘喜荣等10多位优秀人才加入药学专业硕士导师队伍,师资结构更加合理。近3年校内外导师申报研究生相关教改项目超20人次,立项10余项,其中省级教研教改课题5项。导师主持的《药理学》获批湖南省精品课程、湖南省名师空间课堂;获批校级研究生优质课程2门。专业学位硕士导师承担科研课题50多项,授权专利近10项。师资质量有所提升,为“实践为主、质量为先”药学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与持续推进提供了重要的师资力量支撑。
3.4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本学位点在浙江新建的研究生实践基地与学校之间距离较远,导师某些时候不能及时参加讲座、培训和会议,交流互动的效果有所降低;(2)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实践基地建设经费管理与保障、研究生利用实践基地进行实践的具体细节等方面都需要学位点和实践基地之间进一步协调,明晰各自职责。
随着全日制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在药学硕士中占比不断提高,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会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目前,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中虽然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与实践脱节、专业学位教育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但一定会在政府、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协同努力下,随着医药事业和药学教育的不断发展而逐步解决,进而培养出符合行业要求、社会认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