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磊
(合肥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大学生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灵魂。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根据地,也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创新体系的核心内涵就是不断的拓展知识新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因此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世界一流大学建立的必经之路。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的重大课题,创新能力是现今社会需要且必须的能力。因此,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创新的重要工作之一。人类思维的不断创新对社会发展实现的重大意义,而人类古今中外的创新活动都离不开作为人类创新活动核心和灵魂的创新思维。因此,作为高等教育的直接对象,大学生肩负着我国跨世纪经济发展的重任,大学生需要在信息时代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从而把自己培养成科学文化知识与科学思维并重的创新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里,如何能通过团队创新为大学生在学习以及以后的工作中创造优势是每个人都必备的能力。团队创新力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即:①团队的创新能力;②团队的团结协作能力。本文主要围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展开,通过研究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来提升大学生创新力,同时通过探讨大学生团队创新力如何培养、提升进一步发展大学生的协作能力,发掘出自身的潜力提高整体创新能力,从而推动我国创新力的整体提升。
有关创新思维与团队创新能力的研究,国内外学术界取得了许多成果,1943年,德国心理学家马克斯·韦特海默出版世界上第一部研究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思维》。1955年以来,日本开始重视创造和创新思维的研究,其后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40多个国家都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进行了研究。西方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更是由来已久,大多数国家将高校看做“一个独立的地方”[1],而斯坦伯格、戴维斯等认为个人创新的决定因素有以下几种,即:①思维、②性格、③动机、④环境、⑤知识等因素。其后Strange C C[2]的观点更是指出为了让成员承担责任并发挥创造性应该通过动态教育环境来鼓励成员的积极参与。
由于我国素质教育的兴起比国外相对较晚,为了尽快与世界接轨,创新能力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张萍[3]认为创新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学是创新的重要基地,大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通过逻辑思维能力的意识层面,提高逻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教学层面,注重逻辑知识基础的夯实与逻辑精神的培养;通过实践层面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际运用逻辑思维的能力;通过就业层面,针对能力型测试中逻辑部分的考试进行专门辅导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等来整体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陈家全[4]认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发展情况,从宏观上来看,我国区域城镇化水平、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交通发展水平等方面为评价指标,得出结论:区域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至关重要,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有较大的影响,区域交通发展水平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姜丽华等[5]认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应具有学科特点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多样化问题相结合的创新实践能力,以及相对稳定并具有个性化的非智力因素构成。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困境主要表现为:教师教育观念标准化;创新教育的针对性不强;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创新类课程比例偏低;缺少培养创新文化的氛围;创新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朱振华[6]认为,高校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校艺术教育可以说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改革,其主要目的就是促进高校建立完善的思想道德建设体系,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提升,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杨秋玲等[7]认为,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其中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力量和创新创业工作的推动者更不容忽视。综上所述,国内外的研究者均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影响与提升等方面,尚缺少详尽系统研究。本文基于我国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团队创新力提升,经过分析与推理,分析对创新行业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研究创新能力,首先要对创新思维进行认真分析,因为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与关键要素。
1.创新思维的内涵与本质分析
英文中创新译为innovation,表示 “更新”之意,译为“更新和改造原有的东西”;《辞海》中对“创新”释义为“对现有事物的更新改造”。吴晓义[8]认为,创新能力具有高度的情境依赖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可以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拓展认知边界,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心智模式,基于物联网和传感技术进行刻意练习,以进一步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创新着重体现“推陈出新”,即旧貌换新颜。创新思维是指人类思维模式、路径、方式等区别于常态化的全新思维形态,是人类创新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创新思维本质来看。创新思维是对传统或日常思维方式的突破,是相对于常规思维的特殊思维方式,在创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创新能力前提、条件及保障分析
创新能力主要反映实践中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水平,所以,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1)创新思维是创新的前提。一般来讲“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思维是创新行为的前提,创新行为效率的高地及行为结果的满意度,取决于创新思维的程度,因此,在创新活动中,创新思维是作为创新实践以及发挥创造力的前提而存在的,决定着创新实践及创新能力的高低。如《泰坦尼克号》中“船造得越大就越不会沉”这一致命的思维错误,导致船体最终沉没,可见创新思维在各项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创新思维是创新的条件。创新能力是一个单位、地区甚至国家竞争力的具体体现,更是国家之间竞争取胜的重要条件。作为创新过程中其决定作用的创新思维,更是现今这个竞争性社会中取得先机的重要法宝。哲学家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都是多元化的,因而需要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螺旋上升性,也就是要学会创新的理解各项事物,培养自身的创造意识和思维,依靠创新思维取得创新的成功。
(3)创新思维是创新的保障。创新活动的全过程,都依赖于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保障,如我国的改革开放正是由于“改革开放”这一思维创新才让我国迄今为止取得经济的腾飞。创新思维贯穿于创新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对创新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创新思维打破思维定势和思维惯性,开发逆向思维和转向思维,打开思维空间,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3.影响创新思维的因素分析
影响创新思维的因素很多,但总的来看,主要影响和决定创新思维的因素主要有创新精神、知识和经验。
(1)创新精神。所谓创新精神是指创新主体对创新认识而产生的创新态度和追求,表现出一种精神状态,是影响创新思维的非智力因素。作为自然人个体,产生创新思维的首要前提就是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可以后天培养与锻炼,锻造创新精神,通过人类的好奇心、求知欲等进行创新精神的催化,拓宽想象空间,训练思维广度,共同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推动创新活动发生的频率。
(2)知识和经验。知识和经验是影响创新思维的又一重要因素,前人或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对前人工作进行“扬弃”,对已有信息再加工,形成创新思维过程。因此,创新思维产生的基础正是知识和经验,对创新思维的水平和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才能更加敏锐,创新思维活动领域的开辟也更为容易。因为知识和经验也会形成人们的思维僵化,所以我们应当辩证认识知识经验对创新思维的双重作用,突破思维僵局,创新性的发挥自身的知识经验。
大学生创新思维是团队创新能力的基础,但团队创新能力不是个体创新思维的简单相加,而是不同创新思维的集合,为达到特定目标、协同完成特定目标任务的集体能力,为此下面分析团队创新能力及其影响机制。
1.团队创新力的内涵分析
团队创新力这一概念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定义,麦肯锡公司的两位资深专家在《团队的智慧》中将团队定义为少数有互补技能、能够负责的承担共同目的、目标和工作方法的群体,团队有六个基本特征,即:①共同的工作方法、②具体的业绩目标、③相互的责任、④互补的技能、⑤有意义的目的、⑥人数不多。同时他们认为团队想要具有高绩效,必须加强团队责任感从而使团队的基本特征得到升华,提升团队整体水平。程建锋等[9]通过对河南省6所不同高校的22个科研团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结构与团队创新力的交互关系,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研究人员在创新产出上有显著差异;但在创新氛围上无显著差异;团队规模与团队成立年限在创新氛围与创新产出上皆存在着差异;团队领导对创新氛围的预测力度最大,角色分配次之,个人能力最小;个人能力对创新产出的预测力度最大,团队领导次之,团队职责最小。可以看出,团队创新力是指拥有共同目标的两人或两人以上集体,协同思维、合力完成某特定目标任务的一种能力,反映了集体的协调力与合作力,追求群体合力最大化,能量内耗最小化,一般来讲,团队创新能力远远大于团队个体创新能力的算术相加,具有几何扩大效应,因此,社会实践中,倡导团队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而不强调个人英雄主义。
2.大学生团队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1)大学生团队创新力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大多进行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建立创新实验班、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科研基金、开展各种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培养与资助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等,为我国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2007年,教育部为了进一步推动培养创新人才工作,开启了人才质量工程,明确指出,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近年来,国家资助了一大批创新实践项目,如表1所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统计。
表1 大学生创新项目资助计划统计表
由表1可见,2017~2021年,教育部资助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项目共达25 100项,总资助经费高达3亿元,近年来,国家加大大学生团队创新能力提升项目资金支持,从国家、学校到班级,形成了综合创新支持体系。据统计,2020~2022上半年,全国各高校由20 000余个创新团队,绝大部分在2人以上,在10~20人的创新团队达1100个。其中,哈工大、清华、中科大、华科大大学生科研团队创新最为活跃,整个双一流大学已超过1 000个科研创新大学生团队;而在近千家三类院校中,创新创业实践团队更是庞大,已超过10 000个。在这些创新团队中,大多以科研团队、实践创新团队为主,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批急需的创新人才队伍。目前,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需求十分旺盛,因此,利用质量工程建设推进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断探索大学生创新团队建设方法,提供更多的创新培养平台,进一步普及与扶持大学生创新团队,完善大学生团队创新机制。
大学生团队创新瓶颈。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信息文明时代的一种常态化趋势,但始终离不开团队的建设,由于大学生团队创业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团队综合素质协同不高,创新机制和创新文化精神远远不足,很难形成创新活动的突破,从而导致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达不到国家预期[10]。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大学生团队创新能力尽管通过多年的培养,取得了很大成就,团队创新能力大大提高,但是,面对新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的现实需要,大学生的团队创新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必须建立更加有效的机制提高团队创新能力,为此,下面分析大学生团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为构建大学生团队创新能力提升机制奠定学理基础。
3.大学生团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分析
借助SWOT分析法,分析影响和决定大学生团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根据上述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建立分析矩阵,从四种象限组合探究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直接影响机制,即:①SO外部影响机制;②WO内部影响机制;③ST不利影响消除机制;④WT劣势克服机制。大学生团队创新能力SWOT分析矩阵如表2所示。
表2 大学生团队创新能力SWOT分析矩阵表
(1)大学生团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直接影响大学生团队创新能力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主要指创新主体本身的优势与劣势,包括国家与高校重视、教育部优待政策、大学生团队自身创新欲及创新环境等优势因素,以及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不完善、创新能力运行机制效率低、评价激励机制不科学、创新机制和创新精神培育不足等劣势因素;而外部因素主要指创新活动的外部机遇与不利因素,即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大学生创新项目支持、双一流建设等机遇因素,以及创新项目资助不够、参与院校范围窄、创新资源竞争激烈等劣势因素,即创新的威胁因素。
(2)大学生团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分析
一是SO外部影响机制,大学生团队创新的外部认知直接影响团队创新力,社会对团队创新的高度重视,并通过培育创新能力提升的校园环境和创新文化,充分利用国家创新激励政策机会,全面打造优良团队创新力外部环境;二是WO内部影响机制,大学生团队自身的创新能力及其培育决定团队创新能力的高低,同时利用各项大学生创新项目培养创新能力、构建公共服务创新平台,增强团队创新能力内部基因;三是ST不利影响消除机制,依靠学校良好创新平台消除团队创新能力提升的不利因素,深化高校创新机制,创造创新氛围,强化团队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机制,发扬开拓进取精神推动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消除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四是WT劣势克服机制,克服影响团队创新能力提升的各种劣势,加大大学生创新项目资金投入、改革高校创新管理体制、通过教师指导等方式培养创新兴趣。
构建大学生团队创新能力提升机制,主要从重要性认知、创新意识培养、团队创新思想和意识以及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机制建设。
创新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着重大影响,脑力支出逐渐成为人类主流劳动方式,智慧型劳动渗透到生产、技术、科学全过程中。因此,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推动创新能力的提升。大学生只有在思想上的高度重视,才能引起大学生在行动上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通过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欲望,促使大学生的创新心理追求,全面提升大学生团队创新能力。
高等院校树立大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良好创新氛围,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按照教育终身化、民主化、个性化原则,确立创新教育价值观、人才观以及学术观,确立大学生的创新目标,推动大学生创新力的培养。为大学生制定创新活动目标,明确创新活动实践机制和效果评价,使创新教育成为具体的行动指南,为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创造良好环境,依据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升大学生自身创新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与求异精神,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发展和创新机会,留足充足自由空间,独立自主学习和开展创新活动,使他们能够充分决定和支配自我意识,通过鼓励手段引导大学生们对创新活动的兴趣,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创新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自主精神。通过营造民主、活泼、轻松的校园氛围,转变大学生被动思维方式,利用多种实际操作或现场参观学习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设想,并提出改进建议,鼓励学生通过团队方式,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化特征和自主意识。
大学生自身潜能的开发以及激励机制建设,加强团队合作与信任,培养集体创新氛围,营造良好的团队创新环境,推动知识拥有者的知识传递意向,加快团队成员之间创新思维、思路交换,整体提升团队创新意识,促进团队自身创新能力提升,加大知识储备。知识创新是高校科研团队创新的本质,而大学生知识储量的升高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创新视角的层次和广度,而且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提供创新实践资源与建设合适的创新载体,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利用配套措施,建立大学生创新团队,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求知欲及创新精神,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及创新载体建设,为大学生创新团队创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团队创新中来,通过有经验的导师和政府专业人员指导,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高校是创新型人才的摇篮,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创新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新发展阶段,创新能力提升使大学生学习工作重要课题。大学生创新思维并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一个知识团体的集体行为。培养与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创新力成为高等院校的时代使命,围绕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展开分析,选取大学生这一知识型团队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通过大学生团队创新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升大学生自身潜力和创新能力,最后分析构建团队创新力提升机制,在思想上认清创新的重要性,在行动上培养创新思维及团队创新力,在行为上强化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