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杰 李雅静 李亚坤 白玫 刘志强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由血栓阻塞视网膜静脉系统引起的疾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眼底血管疾病,临床上根据阻塞部位不同可将其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两种。其发病群体以老年人为主,常为单眼发病,左右眼发病率无差异,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高[1-2]。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因较复杂,常因高血压、高血糖、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多种因素共同致病,主要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部分视野缺损或视物变形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视网膜光凝治疗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若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经过及时、正规的治疗,大部分患者疗效较明显,但一部分患者容易复发,若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可发展至持续性视力降低甚至失明。近年来,中医药在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法是我国中医学里较常用的治疗方法,它贯穿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整个疾病过程的始终,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活血化瘀药物辅助治疗,从整体调节了患者的脏腑气机,使气旺血行,气顺则瘀散,瘀散则目络通,进而改善视力,延缓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发展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4]。为此,文章就以活血化瘀药物离子导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展开分析,现汇报道如下。
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所有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中筛选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70例,就诊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5月,随机分成两组,将本研究纳入的35例患者入组至对照组,其中20例男患者,15例女患者;年龄28~69岁,平均(47.74±2.18)岁;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5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30例。再将本研究纳入的另35例患者入组至观察组,其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27~70岁,平均(47.67±2.27)岁;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6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29例。两组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1 纳入标准 (1)所选患者均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进行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2)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各项常规检查均无异常;(3)知晓并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1.2.2 排除标准 (1)妊娠期及哺乳期者;(2)合并全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系统性疾病者;(3)过敏体质者。
对照组患者口服迈之灵(规格:片芯重260 mg;德国礼达大药厂;批准文号:注册证号Z20140002)。每次3片,每天3次,连续服用1个月。观察组使用活血化瘀药物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郑州卓峰制药有限公司;规格为2 mL∶40 mg;国药准字H20055479)。以电离子导入方式进行给药,电离子导入方法:(1)用实验药液浸湿提前准备的纱布块,以不会滴水为宜,并将纱布置于患者眼眶皮肤表面。于纱布上方放入多功能低频电子治疗仪器中的导入电极衬垫,固定好头部松紧扣。将手心置于另一个导入电极衬垫上;(2)打开多功能低频电子治疗仪,将极性转换开关调整到与实验药液相同的极性;(3)将离导键启动,打开输出,将工作电压调整为10~15 V,电流调整为0.3~0.4 mA,以患者耐受程度为宜;(4)将多功能低频电子治疗仪的温度调至中温;(5)待15 min后,多功能低频电子治疗仪自动关闭电源后,取下患者头部固定仪器、衬垫以及纱布等,对局部皮肤进行清洁,治疗完毕。
(1)临床有效率[5]:显效:视力基本恢复正常,眼底出血基本吸收;有效:视力有明显改善,部分有水肿,眼底出血已基本吸收;无效:以上情况均未改善。临床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对两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进行评测比较。(3)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即对比两组治疗1周后、1个月后和3个月后的视力指数。(4)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主要为球结膜下出血,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并作出比较。(5)满意度:由科室负责人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测,满分100分,9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75~89分为基本满意;60~74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满意率。
文章所涉数据于SPSS 20.0中精准录入,计量资料(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视力恢复情况)应用(±s)予以表示,施以t检验,计数资料(临床有效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满意度)应用n(%)予以表示,施以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评比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有效率对比表 [例(%)]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SV、EDV、RI、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SV和EDV均比治疗前有所提高,但观察组PSV和ED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RI、PI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对比(±s)
表2 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对比(±s)
注:t1/P1值表示治疗前组间比较,t2/P2值表示治疗后组间比较。
组别 PSV(cm/s) EDV(cm/s) RI PI观察组(n=35)治疗前 9.31±1.15 2.18±0.28 0.83±0.07 1.33±0.08治疗后 12.78±1.59 5.88±0.39 0.47±0.05 0.67±0.06 t值 10.462 45.593 24.758 39.046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对照组(n=35)治疗前 9.31±1.14 2.17±0.29 0.84±0.06 1.33±0.09治疗后 10.21±1.23 4.80±0.28 0.62±0.08 0.97±0.07 t值 3.175 38.598 13.015 18.679 P值 0.002 0.000 0.000 0.000 t1值 0.000 0.147 0.642 0.000 P1值 1.000 0.884 0.523 1.000 t2值 7.563 13.308 9.407 19.251 P2值 0.000 0.000 0.000 0.000
治疗前两组视力指数相当,观察组治疗1周后、1个月后和3个月后的视力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视力恢复情况对比表(±s)
表3 视力恢复情况对比表(±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1个月后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n=35) 0.19±0.03 0.26±0.02 0.49±0.03 0.56±0.05对照组(n=35) 0.19±0.02 0.24±0.03 0.46±0.04 0.53±0.07 t值 0.000 3.282 3.550 2.063 P值 1.000 0.002 0.001 0.043
观察组未发生不良事件,对照组有6例球结膜下出血(1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比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满意度对比表 [例(%)]
视网膜静脉阻塞为一种较为棘手的视网膜血管病变,其有较为复杂的病因,病程迁延。所存在的出血、黄斑囊样水肿等问题,可对眼部组织构成进一步损害,使视功能显著下降。现阶段,临床在针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展开治疗时,尚缺乏有效的西医药物,而运用激光光凝治疗,不具备将视力预后完全改变的条件。实施玻璃体切割手术,又受手术设备以及操作技术等限制,故广泛开展难度较大,而新的手术方式尚有改进的空间,其效果及临床并发症仍需探讨。而中医为重要诊疗技术。中医学里视网膜静脉阻塞属于暴盲,是较为严重、复杂的眼部疾病。中医认为气血、精血同源、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滞导致经血运行受阻,血气运行不畅精液则无法正常汽化,会凝而生痰,痰瘀互结导致眼部病理变化[6-7]。
活血化瘀药物主要是以疏通血脉、散寒化瘀、驱除阴寒凝滞之邪,使经脉舒通、血活化瘀。活血化瘀药物的作用为扩张血管,改善局部组织缺氧的状态,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局部的血流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能够降低,从而加快渗出物的吸收以及病变的修复。文章所用的活血化瘀药物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盐酸川芎嗪,对腺苷二磷酸、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对已集聚的血小板也有一定解聚作用。另外还可以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同时还具有活血化瘀和神经保护作用,增加脑血流量。目前在脑血栓、心血管疾病及眼底出血等中已广泛应用[8-9]。
离子导入是直流电疗法的一种特殊治疗方式,主要用于角膜瘢痕、眼底出血以及倒睫等各种眼部炎症的治疗。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直流电将药物离子通过皮肤导入皮肤组织深处,使其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既能对局部病症进行止痛、消炎、消肿,还能疏经通络,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10-12]。因此,将活血化瘀药物进行离子导入眼部皮肤,可使药物在眼部保持较高的浓度,并且延长药物在眼部的时间,从而起到治病祛邪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有所提高,PSV、EDV、RI、PI及视力指数均有明显改善。由此说明川芎嗪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活血化瘀药物离子导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具有较高的辅助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促进患者视力恢复,且不良事件少,本研究结果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后期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