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书院办学理念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2022-12-07 16:52苏天从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化身心书院

苏天从

(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1 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1.1 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努力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近年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从未放弃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颠覆,加上我们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存在单向度灌输等问题,使得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面临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1]。因此,大力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高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途径。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有效促进社会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对党和国家的认同,能够有效推动党和国家的政策得到最大限度的拥护和执行,从而有效地凝聚价值认同和社会共识。

1.2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困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和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不同的观念、意识在开放多元的现代环境下发生激烈碰撞和深刻交融,对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否坚定“四个自信”,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2]。在这种大背景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使之形成 “四个正确认识”,显得尤为重要且迫切。但是,由于互联网技术空前发达和各种价值观念交流空前扩大的现状,大学生在价值观念选择上出现更多随意性和自主性。这当中既吸收了外国文明的精华部分,也无可避免地受到本应摒弃的糟粕影响,导致整个社会在价值观念层面出现了激烈的冲突和碰撞,进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2 南宋书院办学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在关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的相似性、相容性、相依性等内在密切联系,这些密切联系是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 “四个讲清楚”,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联系和历史继承;也深刻回答了在中华文化灿烂文明发展历程中为什么最终形成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是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等其他价值观。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下逐渐形成、发展和成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最新形态,需要中华传统文化肥沃土壤的灌溉与滋养,二者虽然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更多的是相互联系、相互借鉴、相互融通的有机整体。因此,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2.2 南宋书院办学模式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意义

南宋时期,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南宋文化的发展,重新焕发了中华文化的活力,从而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接下来八百年的文化发展进程。南宋时期文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标识就是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继承了北宋时期的“天理”学说,并不断丰富和完善,成为当时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并被当时的社会士人、普通老百姓所接受和认同。因此,南宋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价值理念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途径等方面都具有经典性的意义。通过研究当时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我们可以发现,书院是南宋“核心价值观”教育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正是依托于书院这个载体,南宋的“核心价值观”才逐渐传播出去并最终被国家和社会所接受和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当下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汲取养分,而作为过去两千多年最为成功的一次“核心价值观”教育,南宋书院办学模式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重要对象。

3 南宋书院办学模式的三维结构

南宋时期,书院“修炼—认同—传承”的三维结构办学模式具有较强的优越性,为理学思想提供了坚实的实践载体,从而影响了接下来一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官方民间一致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深入探究其办学模式对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3.1 南宋书院办学注重“核心价值观”中身心修炼的熏陶作用

南宋书院办学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其注重德行的养成,重视生命的教育。也就是说,书院办学之首要目的并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更为强调如何把知识所表达的精神气魄化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及日常行为中,从而塑造学生的心灵。注重身心的修炼是南宋书院办学的精髓所在,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启迪颇多。南宋社会,百病积弱,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核心价值观来重塑士人学子的价值观,从而力挽社会主流价值思想的偏差。南宋书院办学的理想目标是改变传统的求学目的,扭转士人学子为了功名利禄而仅仅满足于了解知识性层面的俗学之风,并通过书院教化让学子修身养性,从而实现境界的升华。这种“身心的修炼”的本质是通过新的“核心价值观”来扭转世风学风,把新的“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社会的生活方式。

3.2 南宋书院办学注重“核心价值观”中价值认同的规范作用

南宋书院办学非常重视核心价值的作用,通过核心价值去引导、感染和影响士人学子的价值取向。这个作用的产生过程与先秦儒家的“仁内义外”在逻辑上有着内在一致性,即南宋书院的办学精神并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强调通过内在的努力与书院倡导的精神产生共鸣,形成价值认同,再通过内部自发的价值认同去约束和规范外在言行。南宋书院办学初期,就读学生人数实际上并不多,但就是这为数不多的学生却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钱穆先生分析其原因,认为尽管其人数不多,但这些愿意来学的士子都是有理想追求的,都对当时社会流行的世俗之学强烈不满,故能够在书院内部形成价值认同[3]。这种价值认同既有助于教与学之间的交流,也有助于价值认同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吸引越来越多的学子放弃科场考试,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社会积弱的现状。这种行为选择方式是一种自发性的内在道德认知行为,对激发人类群体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有着重大作用。

3.3 南宋书院办学注重“核心价值观”中学统传承的导向作用

南宋书院办学,有一极为鲜明的特色,就是非常注重学统传承。学统的有机传承使“社会核心价值观”能够保有长期的发展性与影响性。南宋书院办学多以德高望重的大学者为山长,并以此为中心开展学术的教育与传承。在办学教育的过程中,书院始终秉持“倡明道学”这一理念引导书院的发展,并将此道学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实现对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引导,“盖欲造就人才,将以传斯道而济斯民也”正是此意思。需要指出的是,南宋书院教育尽管强调山长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性,但它不是一种单向度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教学相长的模式,它重视师生的相互问难和共同切磋的思想交锋,在此过程中,知识层面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那些未能阐明的个人知识(如对生命和道统的体悟、对圣人心法的心领神会等)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承传”[4],从而使“核心价值观”能够在辩论争锋过程中越辩越明,越辩越受到认同和拥护。

4 高校以“身心教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选择

南宋书院的身心修炼、价值认同和学统传承所注重的都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教育途径。这种途径注重内在潜移默化的作用,强调心灵深处的内在感受与书院办学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同频共振,从而由心至身,实现内心的认知感受和外在待人接物礼仪的一致性。因此,南宋书院办学倡导的“身心教化”对于高校深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4.1 “身心教化”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进程中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方向、规范秩序和熏养大众。对于即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尤其迫切和必要。高校必须牢牢把握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这个主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得成功与否,不但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办学质量,也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关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及其产生的认同才是最关键的内因所在。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发展全过程的一个重点即在于要培养一种感染力,这种感染力不但是知识层面的口口相传,也是心灵层面的心心相惜。广大师生在传授、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通过自由的学术辩论和激烈的思想交锋迸发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点的向心力[5],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成为中心点的同时,能够产生思想辐射,对大学生及社会大众产生化学反应,使大学生不仅在知识方面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同时在他们内心深处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真正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自觉性。

4.2 “身心教化”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作用的发挥

南宋时期,书院是新知识、新价值观的诞生地,同时通过传播新知识和新价值观来推进大众观念的革新和社会的变迁。南宋书院主要通过 “身心教化”完成对学生的人格塑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对理学价值观的认同,然后“推己以及人”,以塑造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是出于同样的目标导向。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否取得预期成效,关键就在于当代大学生是否能够真正自觉地达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这种认同不仅在于知识层面的认知、理解或阐释,也在于言行层面能够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规范自己[6],能够真正自觉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达到心灵层面的真正契合。因此,高校要主动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实践等有机结合,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身心教化”作用。

4.3 以“身心教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南宋书院办学实际上就是“核心价值观”逐步建立完善的过程,也是“身心教化”逐步深入推进的过程。在“天理”未成为和未完全成为主流核心价值观之前,南宋社会大部分的士人热衷的是词章之学、科举之学。而正是在朱熹等人通过书院办学的努力下,“天理”作为南宋社会核心价值观才逐渐被士人自觉接受和认同。换言之,“身心教化”就是南宋时期“天理”核心价值观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关键所在。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积极培育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能否有效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能否得到巩固。而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高校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从南宋书院办学的“身心教化”中获取有益经验。

综上所述,“身心教化”在理论层面注重内心深处的认同和共鸣,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应基于这一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群体、大学生个人的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牢固的基础,确保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不动摇;“身心教化”在实践层面强调的不是外在灌输和强制性规范,而是一种由内及外的行动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局限于内心的认同和接受,要从更深层次激发大学生群体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动准则和检验标准,使其既在内心深处认同,又在行动准则上自觉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充分调动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确保大学生在自由全面健康发展过程中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7]。

猜你喜欢
教化身心书院
乘教化之风,行自主之路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朵云书院黄岩店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江南书院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给身心降个温
身心八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