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视阈下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

2022-12-07 16:52陈晓东刘增富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邻里居民社区

陈晓东 刘增富

(沈阳化工大学 人文与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1 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党的十九大指出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而,社区文化作为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设好社区文化、建设什么样的社区文化来满足人民大众的生活需求成了不可避免的课题。

城市社区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区域与一定的条件下由社区成员为适应环境在实践活动中共同创造的、具有本社区特色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其在本质上是一种家园文化,主要是充实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加强并改善社区邻里关系,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与生活幸福感。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汪路[1]认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相比存在严重的滞后现象,当前的城市生活压力较大,居民的文化观念出现分化,只有将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社区管理相结合才能集中居民的价值观念,提高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孙禾等[2]认为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核心与灵魂,在当前时代,社区文化建设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寻求特色创新路径,寻求文化建设转型。杜雨霏等[3]认为我国目前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体制与城市文化建设体系比较落后,且建设模式仍然处于传统模式,没有形成有序的社区文化管理体系,社区文化缺乏生机与活力。付敏[4]认为,我国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热情有限,大多数居民忙于自身的工作,没有时间与精力再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事业中来,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增多,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与安全感有待提升。关于社区文化建设路径的研究,胡俊等[5]认为应该确立居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完善基层社区管理机制,积极促进政府、社区和居民的有效联动,共建社区文化。李子田[6]认为建设社区文化需要努力打造社区文化品牌,按照“一社区一特色”的原则,保证文化建设机制的长效性与有效性。新时代、新矛盾,只有不断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打破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促进基层社区以及城市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2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在一致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更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在当代城市社区中,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的以“邻里和睦、敦亲睦邻”来营造德业相劝、过失相规、患难相恤的社区秩序已经逐渐消失,不复存在。如今,即使是住在相同社区同一楼层户对户的两家人平常也很少来往,更无法培养社区归属感与认同感,冷漠的邻里关系已经成为现代社区的一个符号与叹息[7]。新时代“两邻理论”具有非常深厚的人文关怀性,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培育邻里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结合不同社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努力构建起睦邻友爱、守望相助、充满亲情的社区文化与和谐的社区关系。“两邻理论”的核心思想与社区文化建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为中心,打造一个出入相友、文化氛围浓厚的熟人社会的目标相契合。讲仁爱、求大同、尚和合、亲邻里的优秀邻里文化是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源泉。新时代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离不开“两邻文化”的支撑,它是社区文化建设最深厚的历史根基与文化源泉。《孟子》言:“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邻,犹亲也。德不孤立,必以类应。”处理邻里关系的关键在于“以善为先”“以邻为伴”,逐步将其发展成整个社区的共识与公义,形成固有的社区文化品质。因此,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要以“以邻为善,与邻为伴”的理念为方向,重塑“以邻为伴”的新型邻里文化,通过社区“四互”(互动、互信、互爱、互助),营造社区“四合”(邻里和睦、环境和美、文化和融、社区和谐)的新氛围,打造“社区有温暖、有内涵,居民有尊严、有认同、有希望”的幸福家园,形成独具特色的“两邻”社区文化。

3 当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行政化色彩浓厚,民主化意识薄弱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公民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所遵循的由各级政府直接管理与运行的政府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无法匹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需要,缺乏民众参与机制。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政府是主要的决策者,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政策的执行者,其本身仍然处于一种承担过多政府行政职能的状态,在拥有很大工作量的同时并没有很好地减轻政府的负担,也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履行自身的管理职能,没有深层次地提高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除此之外,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政策的服从者,其自身的自主性与自治性完全被“分剥”开来,逐渐成为街道办事处的行政执行机构,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街道的命令与任务,致力于完成行政性任务而非提供文化服务,社区居民也是在被动与受限制的情况下参与社区文化活动,这使得行政化与民主化处于一种对立的局面,与社区居委会建立的初衷背道而驰。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主体与客体的错位导致主体缺乏自主性,丧失了功能,远远达不到理想的文化建设效果。

3.2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服务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与管理

我国现阶段的城市社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是通过以党建为引领、以政府为向导、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方式进行。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各主体发挥合力、共同推进。第一,由于管理机制存在缺陷,政府机构对于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缺乏法律条文以及相关的明文规定,社区文化建设的组织、人员配备、管理以及实施的具体细则和规章制度仍然处于一种“真空”状态,导致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与布置,工作机制不健全。第二,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社区内的机关单位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微妙、各自为战,合作与交流并不顺畅,遇事相互推诿、敷衍了事,没有形成社区文化建设的合力。社区文化设施的兴建,由于缺乏建设经验,往往都是按照上级的指令办事,并没有考虑到社区居民真正的文化需求,项目建设都是根据文件里面的评比指标被动施工,建成之后只是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实际作用。第三,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缺乏社区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社区应该引入更多的社区党员、居民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特别是德艺双馨的社区能人,能起到带头与示范作用,形成联动效应,为文化活动提供专业性的指导,提高社区文化建设的整体质量。

3.3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居民缺乏认同感,认知度和参与度比较低

社区认同感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与前提。然而,由于社会的转型与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只关注物质利益,很少注重培养与其他社区居民之间的情感氛围,而且由于城市社区人员流动性大、人员结构复杂,许多居民从安全角度考虑,不愿意与陌生人打交道,社区居民之间缺少互动性,缺少情感联系。这样一来,社区邻里间互帮互助、相互照应的关系就显得无足轻重,虽然社区人数不断增加,但是人与人心灵之间的距离在逐渐拉远,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也逐步降低。除此之外,社区居民对于社区文化建设并不关心,把自己当作局外人,即使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也是被动式参加,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加之社区文化活动类型较少,缺乏新意、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没有与当前现代化、网络化的生活相接轨,很难吸引社区居民参与,虽然花费了人力、物力与财力,但是很难达到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的目的。

3.4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差异化明显,发展不平衡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差异性十分明显,而这种差异化使得社区文化发展极其不平衡。首先,城市中心社区文化建设与城市边缘社区文化建设迥然不同。城市中心社区位于城市中心地带,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文化建设经费充足,经济实力较强,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比较迅速;而处于城乡接合部位置的城市边缘社区由于资金支持力度有限、社区工作人员管理能力不足、居住人员结构复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责任意识不强,社区文化建设难度非常大。其次,新老社区文化发展不平衡。一些新的社区在规划建设之初往往会以所管辖社区居民的文化活动需求来建设文化活动场地与提供文化配套设施,为其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但是一些老旧社区的文化配套设施等级低、老化现象严重,而且缺乏相应的活动场所,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社区文化活动难以为继。

3.5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面对外来人口的冲击,出现“文化分裂”现象

城市建设与社区建设离不开外来人口的辛勤努力,但是,越来越多外来人口的涌入,也给城市社区建设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外来人口属于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人员社会道德意识薄弱,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比如随意“打地铺”、乱扔烟头等,这会对城市道德建设与城市整体形象带来消极的影响,而且长期的生活压力会使他们忽视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这加大了社区文化建设难度;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推行城乡二元结构,这种政策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城乡之间物质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外来人想要彻底融入已经成型的文化环境中更是难上加难。不同地区文化异质性的存在会造成“文化分裂”,如果这种现象长期存在,会严重影响城市形象,阻滞文化融合与扩展。

4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视阈下城市社区文化的建设路径

4.1 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由“行政化”向“管理型”与“服务型”转变

社区文化建设要遵循“办公空间最小化、文化服务最大化”原则,打造开放共享的社区文化交流空间,打造政府、街道、社区一站式文化管理平台,推广“三全”服务模式,即“全天候接待、全方位受理、全过程负责”的文化建设服务模式,广泛吸纳社区内的社会组织、社区服务企业信息资源,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社会性的群众运动,要突出政府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政治引领作用,确立“小政府、大共建”的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模式,着重关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宏观管理方面的问题。政府工作模式的转型并不是政府退出社区文化建设工作,而是政府应该适当“放权”,发挥其他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增强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自治能力;在居委会内设立“两邻”文化建设专项工作小组,下设群团组织与相关部门,促进社区文化建设与践行“两邻”理念深度融合;做好监督工作,自觉接受政府与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引导,以适应现代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需要。

4.2 汇聚多元力量,形成社区文化建设新格局

激发社会组织、志愿者、驻地单位等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社区工作者的素质能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奉献精神,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充足力量。实施社会组织“安家”工程,引进社会力量,建立“两邻”社区文化建设专项支持基金;与高校合作共同设立“两邻学院”,培育社区文化建设人才,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者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工作者文化服务能力;以“两邻”学院作为培训基地,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全面的培训,充分发挥优秀工作者的示范引领作用,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多样的文化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建立“三联合”社区文化建设机制,即“社社联合、社校联合、社企联合”,倡导资源共享。引导社区居委会、居民、物业服务企业、共建单位等各方形成合力,完善社区文化建设体系,拓展新型组织形式,让居民群众走出“小家”,融入“大家”,丰富文化活动形式。此外,加强对外宣传,呼吁社会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组织团体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捐款或其他人力与物力的支持,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文化投资体系,保证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4.3 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协商共治,确保居民主体地位

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是社区居民,通过走访入户、填写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公开联系电话以及社区论坛等现代信息化手段,征求社区居民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意见,设计“邻里”文化项目,由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以及居民骨干共同承接并且开展相关活动。在社区内推广“五民”工作法,即“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和民事民评”,实现协商善治,共建和谐社区文化。在社区中设立“邻里文化议事厅”,打造以劳模为榜样、党员为引领,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文化共享与交流建设队伍,逐渐形成“文化建设大家议、文化决策大家定、文化实务大家办”的自治氛围;尊重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事业的意见,培养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作为社区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与此同时,还应完善社区的各项制度化建设,为居民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充分挖掘社区居民个人的潜力和潜能,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提升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境界,培养社区认同感。

4.4 建立多渠道社区文化建设投资体系,打破发展不平衡的僵局

“两邻理论”指出社区建设要有经费投入,建设基础的硬件设施是做好社区建设的前提条件。社区文化建设同样如此,需要相应的物质条件和资金投入。因此,需要建立多渠道的社区文化建设投资体系来推动社区文化平衡发展。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老旧社区文化建设的财政投资力度,对于那些处于城市边缘以及城乡接合部的老旧社区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帮助其建设高层次、高标准、高质量的文化基础设施,避免出现“民有求而供应难”的尴尬局面,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其次,将社区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通过良好的市场运作来发展社区文化产业,鼓励社区内的个体工商户投资并且经营社区文化项目,并由政府相应地进行扶持,包括设置专项资金、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推动社区文化产业良好发展,进而带动社区文化建设。

4.5 培育“两邻文化”,打造社区居民相亲相敬新氛围

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培育社区文化,结合社区实际努力构建睦邻友爱、守望互助、充满亲情的社区和谐关系。首先,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两邻”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睦邻爱邻之道,要深入挖掘基层民俗文化与“两邻”理念的契合点,通过“家文化”凝聚邻里温情,讲好家风故事,让社区充满人情味,有烟火气。在居民公约的基础上,以小区、楼道等为单位制订邻里公约,塑造睦邻和谐、共享互助的社区氛围。其次,积极培育社区文化,开展“邻里守望一家亲——幸福敲门”活动,以邻里节、邻里日等活动为契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邻里相聚、相识、相乐的文体活动,缔结邻里情谊,建立友爱关系。最后,打造邻里文化品牌,结合历史人文、地理环境等因素打造社区邻里文化品牌。在外籍人士集中居住区域建设国际社区,推进外籍人员与本地人员在文化、艺术、体育等领域交流互融,营造开放包容的社区文化环境;在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区域建设民族特色社区,促进多民族和谐共融;在劳模集中居住区域建设劳模精神传承社区,宣讲劳动模范背后的奋斗故事,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奉献精神,引导居民树立新时代家国情怀,切实让每一位居民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提升归属感。

5 结语

城市社区文化反映了城市社区居民的精神风貌与城市品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不仅对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关系到整个社区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国新时代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只有以“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重要精神理念为方向,才能将我国的社区文化建设升级到一个新阶段,促进文化发展与创新。

猜你喜欢
邻里居民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影像社区
“邻里党建”增强居民幸福感
影像社区
你为邻里理发,我为你倒茶
高台居民
养猪致富不忘乡亲邻里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