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职业技能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2022-12-07 16:52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师范生职业技能

张 帆

(滨州学院 乘务学院, 山东 滨州 256603)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颁布为中国师范教育专业认证发展提供了统一的标准,这也意味着国家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持续给予师范院校工作高度关注,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支持力度,职业技能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工作是师范生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的关键所在。基于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师范生职业技能体系构建与完善的研究,不仅顺应了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也是新时期对所有师范院校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各师范院校面临的新教育课题和历史使命[1]。

1 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职业技能体系构建与完善的意义

师范生专业认证对提升国家基础教育师资队伍质量和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师范生职业技能体系的构建不仅是顺应教师专业认证工作的需求,更是促使中国教育教学改革实现预期目标的切实需求。因此,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要想建设专业化的新时代教师队伍,就必须在提高师范生职业技能上下功夫,加强对师范生职业技能体系构建与完善的研究,解决当前“师范教育弱化”的问题。

1.1 顺应教师专业认证工作的顺利推行

师范生专业认证旨在将师范生培育工作分为不同的板块,并针对不同板块区别认证标准,其核心要素在于提升师范生的岗位工作素养,包括基础知识素养、基本技能素养以及自我发展素养等,以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育高质量人才。师范生职业技能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将从育人框架结构的确定以及保障机制的健全方面保障师范生职业能力水平的提升,这与国家推行的教师专业认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致的,不仅与当前中小学教师素质要求统一,而且符合师范生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2]。因此,基于专业认证背景探索师范生职业技能体系构建与完善是顺应教师专业认证工作顺利推行的重要保障和迫切需求。

1.2 适应教育教学改革时代化发展需求

时代的发展不仅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中国教育教学改革也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师范院校以及部分高校的师范类专业没有更新师范生的培育模式,依然以培育知识型教师为主要方向,忽视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使高校师范教师教育质量的提升受到了影响。构建和完善师范生职业技能体系不仅对学生发展提出了要求,而且对高校教师育人理念的更新以及专业素养的提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从专业认证背景出发思考构建与完善师范生职业技能体系,能够满足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专业化要求。

1.3 关乎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实效

高校师范生培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质量,是党和国家一直常抓不放的重要工作。当下,为迎合时代发展变迁,中国教育教学改革迈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受到多方关注。高校师范生就业率较高,但是工作质量与一线教学实践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作为准教师的他们虽然具备了扎实的学科知识,但是不具备实践教学能力,对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并不了解,在工作中存在很多困扰和疑惑,难以保障课堂教学质量[3]。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从构建和完善师范生职业技能体系着手,使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改革方向和当前实际相适应,帮助师范生顺利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过渡,在未来教师岗位上顺利实现育人价值。

2 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职业技能体系构建与完善的动因

为提升师范类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推行了师范类专业认证,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根据当前数据反馈情况来看,师范院校毕业生存在着职业意识缺失、职业理论与工作岗位需求不匹配、职业技能不能满足实践教学多样化需求以及教学内容与基础教育工作内容衔接不畅的普遍性问题。

2.1 师范生职业技能意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扎实的教学及管理技能、自我发展技能等都是师范生特殊的职业技能要求,也是师范生职业技能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生职业技能意识不仅能够有效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提升职业技能,而且对于师范生职业技能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师范生的职业技能意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与学校教学理念陈旧有关。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师范院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以知识体系的传承为主,没有意识到师范生作为学习主体应具备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激发学生的技能意识,使得学生在自我提升方面缺乏科学理念的指导。另一方面,与教师认知偏差有关。部分师范教师对师范教育形成了刻板印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高度关注当前职业技能要求及其与自身职业技能水平的差距,职业技能意识薄弱[4]。

2.2 师范生职业技能教学理论与实际相脱节

师范生职业技能理论教学对职业技能体系的构建能够起到奠基作用,是实践锻炼的基础,理应受到高度重视。然而部分师范院校依然沿袭传统的知识型教师培育,过分看重教师知识体系的拓展,忽略了现实需求,使得师范生职业技能体系理论教学与实际脱节。一方面,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部分师范院校忽视自身的育人特性,在理论知识教学体系中融入很多深层次的理论教学内容,而且涉及面广,占用了学生大量的实践时间,不利于师范生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教学理论缺乏实效性。部分师范院校开设的理论教学课程忽视了师范生育人的特殊性,盲目拓展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同时,理论教学过于枯燥,教学方式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需求无法对接,师范院校职业技能培育的实效性较差。

2.3 师范生职业技能实践教学效果有待提升

师范生的职业属性决定了实践教学关乎个人职业发展,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是师范生职业技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师范生专业认证理念的贯彻落实。但是,当前部分师范院校对理论教学不够重视,实践形式较为单一,影响了师范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一方面,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综观师范类院校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学科专业课程比重过大、实践课程开设不合理的问题。同时,师范院校开设的实践教学与教学实际存在不相符的情况,很多实践教学环节已被淘汰,影响学生毕业后在岗位上的教学表现[5]。另一方面,实践教学方式单一。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在催生线上教学的同时促进了现代化教学的发展。部分师范院校的实践教学没有与时俱进,依然停留在线下教学传统模式中,无法满足新时代师范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与中小学对教师的现代化能力要求相悖。

2.4 师范生职业技能教学内容与时代不同

师范教育的目标在于为基础教育培育更多优秀的教师,而不是单纯按照院校或者高校教师的意愿开展教学和管理工作。“闭门造车”式的师范生职业技能体系不仅不能培育优秀的一线教育工作者,甚至会影响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导致基础教育改革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反观高校师范教学可发现,职业技能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不同步,与中小学实际需求不对接等问题较为严重。一方面,技能培育滞后于时代发展。师范生职业技能培育工作缺乏现代化教学技能方式,部分文科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成为制约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师范院校教学内容更新缓慢,与时代发展对教师的需求差距较大,教学创新思维及实践拓展能力培育没有得到重视。另一方面,技能培育与现实需求脱节。当代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呈现新的特征,专业认证对师范学生的成长提出规范指导。部分师范院校设置的课程及组织安排的实践活动与当前教育教学发展不符。

3 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职业技能体系构建与完善的途径

针对师范生在专业认证背景下职业技能体系构建与完善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现实壁垒,本文提出以下四项具体策略:从思想层面提升师范生从业技能意识,从课程设置层面提升师范生职业技能素养,从岗位实践层面提升师范生职业技能时效,从培育方案层面构建师范生职业技能培育体系。

3.1 以思想教育为引领,培育师范生的从业技能意识

立足专业认证背景,完善师范生职业技能体系的构建,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才能有效增强师范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使学生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去提升从业技能。一方面,以日常教学为抓手。师范院校以及设置了师范专业的其他高校应将职业技能意识培育纳入师范生常规教学,例如积极利用实践活动宣传从业技能意识的重要性,通过对社团活动的支持让学生组织以职业意志和职业能力提升为主题的校内辩论赛,教师在线上或线下进行思想传播和交流等。另一方面,以协同育人为契机。学校可以邀请中小学一线教师或者管理者到学校开展讲座,把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分享给学生;可以邀请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人员举办分享会,将教育教学发展趋势和政策解读传递给学生,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职业热情,而且能够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使其更加专注于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此外,师范院校也可以举办各种技能比拼,例如黑板报、教案、普通话等,将技能比赛成绩与学分直接挂钩,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意识,激励他们提升自己的从业技能[6]。

3.2 以课程设置为框架,提升师范生的职业技能素养

《师范生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师范教育要改变当前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一方面,完善必修课程设置。必须重新设置高校师范生必修课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呼应、共同进步。教师在理论课堂上注重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实践教学内容穿插在理论教学中,使师范生既掌握了理论学习又提升了职业技能素养。另一方面,设置合理的选修课程。高校应顺应新时代师范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设置选修课程。在开设选修课程前,要对学生、教师以及各教育工作者进行调研,通过多角度分析和考察,使选修课程切实发挥提升师范职业技能的作用。例如,部分英语专业师范生的思政素养不足,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为他们开设英语课程思政课。不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的设置都应该围绕专业认证要求,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要为学生提供专业化指导。

3.3 以一线教学为参照,增强师范生的职业技能时效

高校师范生培育的目标在于为基础教育学校培育优质教师。因此,高校在构建师范生职业技能体系时必须与各基础教育学校保持紧密联系,帮助师范生顺利适应工作环境,成为一名真正的优秀教职人员[7]。一方面,规范理论教学。师范院校必须与基础教育学校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获取更多基础教育学校教学信息,并以当前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指导和发展规划等文件为重要参照,健全师范生理论教学体系,以改善当前师范教学理论与基础教育学校现实相脱节的情况,使师范生的理论知识素养能够满足基础教育对教师的新需求。另一方面,规范实践教学。高校应在现有的实践和实习教学环节中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加大管理力度,制订合理的见习和实习政策,便于学生真切了解今后所处的教学环境和岗位职责,准确认知自己的职业能力,对今后如何学习有清晰的认知。高校师范教师要与师范生一同走进基础教育学校,真实感受一线教学环境,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学技能,完善教育教学过程,及时调整教学方向。

3.4 以培养方案为抓手,构建师范生的职业培育体系

师范生专业认证的推行对师范院校教学改革提出了新思路。师范生培育方案作为一种顶层设计框架,对构建师范生职业培育体系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师范院校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构建师范生的职业培育体系,一是确立科学的人才培育目标。师范院校要正确认识自身的育人特色,认识到师范教育与其他高等教育教学的差异,明白自身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师范特色,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师范生的思想引导,保障教学工作的开展符合师范生认证标准,且与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相适应。二是完善教育见习和实习制度。师范院校推行专业认证制度必须以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主要依据,以见习和实习制度的健全为保障。因此,师范院校应积极与地方基础教育学校建立协作式人才培育机制,为学生的见习和实习提供方便,为合作基地定向输送专业化人才。同时,师范院校在与基础教育学校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应规范评价和监督机制,以保障师范生专业认证下学生职业技能培育体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8]。

4 结语

职业技能是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师范生职业技能是师范生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特色能力。立足专业认证,研究如何构建和完善师范生职业技能体系是师范教育质量提升的新契机,不仅有利于积极探索师范教育教学发展新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教学人才,而且对提升国家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质量具有深远影响。当然,师范生职业技能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变化的。因此,提升师范生职业技能素养任重道远,需要教育责任主体形成合力,为培养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师范生职业技能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