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淑华 刘志国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汲取了中华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治理的思想精华,借鉴了党长期执政的历史经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智慧,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引,也为全球治理贡献了智慧和经验。
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社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全面总结了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宝贵历史经验,努力探索和深刻揭示了社会治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系统回答了社会治理中的重大问题,为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内容丰富、逻辑严谨、思想深邃、主题鲜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贯穿社会发展始终、融入社会各方面内容的鲜明主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我国社会治理大力度、全方位地深入推进,取得了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效[1],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主题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和完善的。
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主题是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治理的视角对时代重大问题高度概括后凝练得出的重要结论,它集中映现了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契合时代主题。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国际格局发生重大调整,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变得更加曲折和不确定;全球问题日益凸显,推动人类的持久和平与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以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因此,社会建设要以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在体制机制、制度政策上系统谋划,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做起[3]130,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任务更加繁重,发展环境更趋复杂。“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4]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主题是立足社会治理领域,从社会治理角度集中概括和精心提炼得出的,与“求和平、谋发展”的时代主题相契合,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相贯通,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由多种要素构成。按照要素构成的横向关系,社会治理体系包括“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五种基本体系”[5];依照要素构成的纵向关系,“社会治理体系是由主体—规则—机制—目标四个要素构成的规范社会行为的一系列制度”[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具备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要素构成和主要特征,但又在领导体制、主体构成、运行保障、治理目标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一制度体系最显著的特征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治共享有机统一起来,正确处理了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三者之中,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以人民为中心是本质特征,共建共治共享是目标,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实践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7]73。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就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做出重要指示:“要继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平安中国。”[3]135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会见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代表时指出:“要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3]137
新时代,制度建设的地位更加突出,制度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制度建设取得了更多的成果,社会治理制度体系更加完备、规范、有效。但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的任务依然艰巨,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做很多艰苦、细致而深入的工作:一是要明确工作重点和总体目标,按照党中央制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二是对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复杂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做好攻坚克难、冲锋陷阵和打持久硬仗的各种准备;三是要善于在危机中检验和完善制度,化险为夷;四是要正确处理制定、实施、完善、巩固的关系,坚持在深化改革和不断创新中完善各种制度;五是要在完善制度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利用各种优势,想方设法激发广大人民群众蕴藏的智慧和潜能。
人是制定和执行制度的主体要素,也是第一要素。社会治理若要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8]。制度和能力终要归结到人这个主体要素上来,因此,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提高治理水平的实质是提升人的能力、提高人的水平。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可以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积蓄能量,为治理体系向治理效能转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9],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核心和关键也与人的因素密不可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3]127因此,社会治理必须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使社会创造的能量充分释放。”[3]119长期来看,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突破治理能力的瓶颈,是我国社会治理工作中的重点。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总的方向和基本策略是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而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又必须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门必修课,旨在为社会治理提供更加完善、更加充分、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然而,再好的制度体系,如果不能转化为治理效能,就会变成不结果实的花朵,终将枯萎。
社会治理的制度优势虽然自在包含着社会治理优势,但是必须经过一个从自在到自为的发展过程,社会治理的优势才能充分显现和发挥,这也是社会治理主体中制度自觉、制度自信、制度执行力逐渐增强的过程,因此,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如果治理能力得不到提升,或者治理能力提升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那么治理能力不足的问题仍然难以解决。只有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能力不足的问题,才能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加快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使社会治理制度优势最终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的主要路径有:一是坚持制度自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二是按照“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的要求,在社会治理实践中提升能力;三是深化社会治理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挖掘治理潜能;四是把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作为主阵地。
我国的社会性质和执政党的宗旨使命决定了必须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首要任务和终极目标。“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10]“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7]213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结了党和人民对秩序、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其基本要求是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两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根本大局。只有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整个社会才会充满获得感、幸福感,人们之间的宽容和互助才会增多,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才能更加牢固,反之,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则会遭到破坏。只有社会和谐稳定,才能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内部条件,这也便于我们从容应对来自外部的威胁和挑战。社会治理得好不好,成效如何,最终要通过民生的保障和改善状况及社会和谐稳定的程度来衡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的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3]7
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高超的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民生的保障改善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三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了完整的统一体。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是基础,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提供制度资源,为创新社会治理保驾护航,具有规范和支撑作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高治理水平是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奇招妙手”,因此,社会治理就成为“镜中之花、水中之月”。有了完善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的强有力支撑,有了高超的治理能力做坚强后盾,才能实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治理目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目的和归宿,是社会治理的终极价值追求,起导向作用。我国社会治理的动机、动力、指归均在于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体系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保障,练就合格的、过硬的、可持续的社会治理本领。
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主题深刻回答了人民需要什么样的社会治理、怎样进行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等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是习近平思考、探求、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问题的思维焦点和问题核心。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思维路线图和一系列问题都是围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展开的。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全部内容归根结底是在回答和解决为什么以及如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如何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之所以聚焦于此,并将其作为核心来思考和解决社会治理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形成独特的关于社会治理的思想体系,主要在于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主题体现了崇高使命担当,凸显坚定价值追求,彰显大国自信,集中体现了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理论创新。
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主题,既是理论的主题,也是实践的主题,为新时代社会治理实践提供行动指南。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理论服务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性是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最显著的理论特征。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主题以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为核心,以社会治理能力建设为重点,将完善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效能作为社会治理实践的切入点,将创新社会治理和着力改善民生作为社会治理实践的发力点,为新时代的社会治理规划了蓝图,是社会治理实践的根本指南,它指引着新时代中国的社会治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道路前进。
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主题,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便于厘清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演进的主体脉络。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主题蕴含着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基本原则,这些既是社会治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治理的行为准则。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主题,是促进社会治理思想发展的推动力量,勾勒出社会治理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社会治理的前进方向。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全方位、全过程创新社会治理,再以理论的形式把创新的成果表达出来,形成科学、系统、完整的关于社会治理的思想体系。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主题,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系的特色。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主题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创新性。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制度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于中华大地,具备深厚优秀传统文化禀赋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充分体现了人民性,具有强大生命力,持续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主题对学习和领会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虽然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但是要探寻其思想的细节,汲取更多的精神养料,还需进行深入具体的思想内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