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筑为载体的文化传播研究
——以惠山古镇为例

2022-12-07 08:57袁娩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1期
关键词:惠山古镇建筑

袁娩琳

(无锡太湖学院,江苏无锡 214000)

1 建筑与文化传播的紧密联系

建筑作为人类满足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在历史的发展中呈现出多种形态与特点。建筑物作为当地历史文化积淀具象化的表现形式,以相对固定的形态反映出某一时期或地域的历史文化特点。建筑势必承担着文化传播方面的职能,在传播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传播过程中有必要充分认识到建筑的价值,并加以利用,实现传播方式的多元化。

2 惠山古镇简介

2.1 地理位置

惠山古镇位于无锡市梁溪区宝善街,西起天下第二泉、东至黄埠墩、南抵锡山龙光塔北侧、北界为通惠西路,京杭大运河紧靠其自北流经,背靠惠泉山麓,依山傍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以风景如画、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而闻名。寄畅园、惠山寺等著名景点深受游客好评。

2.2 发展历史

中国人素有兴建宗祠、供奉祖先、举行祭祀的传统。特别是清“康乾盛世”时期,儒家伦理之学深入人心,掀起兴建祠堂的热潮并逐渐形成一种文化。惠山古镇素有“无锡露天历史博物馆”之称,古镇内集中建造了形态各异的祠堂建筑,年代跨度近500年,汇集了自唐代至民国时期的80 个姓氏,180 个历史名人。其数量之大、历史底蕴之深、科学文化价值之高,为国内所罕见。惠山古镇被评估为无锡市现存的唯一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资格条件的项目后,政府对它重新规划重建,将这沉寂了许久的建筑群重新又带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

2.3 建筑特色

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化传统和优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徽派建筑多在山区或临近山地,群体布局为山地建筑群布局。而惠山古镇坐落于平原地区,为平地布局,房屋多顺河而建,沿河流走势而蜿蜒曲折,打破了建筑空间的封闭性,展现了开放包容的吴文化。门楼、照壁等空间视线中心处采用工艺精细、纹样精简的砖木雕刻,门窗扶栏等围合构件更精心装饰[1],使传统庄严肃穆的宗祠建筑增添几分圆润精细,更显江南地区的精致细腻美。惠山古镇将江南地区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与当地吴文化完美结合,造就了这独有一番风味的江南水乡小镇。

3 惠山古镇建筑群对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

建筑是各种复杂信息的载体,是传播的媒介[2]。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仅欣赏具有文化符号意义的物件,也将周遭环境纳入整个观赏游览的整体当中,感受整个文化氛围。惠山古镇以祠堂文化最负盛名,祠堂群与周围山、水、园林、民居宅院融为一体,承载了吴地历史的文化精神和民俗风情,具有很高的历史、人文、艺术价值[3]。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其一砖一瓦上都篆刻岁月打磨过的痕迹,蕴含着厚重的历史底蕴。作为了解历史文化的主要场所之一,古镇建筑对打造城市形象、特色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

3.1 构筑居民共同文化归属

惠山古镇有以惠山寺为代表的寺庙文化,以寄畅园为代表的园林文化,以华孝子祠为代表的祠堂文化,以天下第二泉为代表的茶泉文化,以李绅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碧山吟社、二泉书院为代表的书院文化,以历代文人和乾隆皇帝游惠山为代表的旅游文化,以惠山泥人为代表的泥人文化,以惠山香会和惠山庙会等娱神活动为代表的民俗文化[4]。这些文化共同组成了无锡人的文化记忆,城市文脉也得以传承,在大规模开发前,惠山古镇是聚集上百户原住民的传统社区,社区关系以血缘、文化和地缘特征结成联系纽带[5]。后人通过修缮惠山古镇的众多祠堂园林、民居古迹与行业会所保存了珍贵的地域文化。这不仅是对建筑物本身的保护,同时也是深化当地居民对本文化的了解,增强城市文化自信心,维护了无锡人文化领域的归属感。

3.2 打造优质的文化体验

在当下工业文明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大多生活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当中,对于当代年轻人而言,走进惠山古镇就意味着走进了另一个时空。游客可以在古镇中漫步,观赏极具特色的祠堂群建筑,把玩色彩斑斓的惠山泥人,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玉兰饼,若是恰好赶上农历三月二十八这一天,还可以感受一把惠山庙会的热闹,国庆假期期间更可一览菊花盛会,寻味江南。惠山古镇的建筑群历史最早可追溯至500年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当游客走进惠山古镇之中,游览感受的不仅仅是这其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更是时间与风霜赋予沉淀下的古朴气息。游客仿佛置身于百年前,具有极佳的文化体验感。

3.3 推动文化交流发展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只有在交流当中才能得到发展。在建筑文化传播的过程当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碰撞交织,带来深层次的沟通交流,而新的建筑文化只有不断吸收了其他先进建筑文化的精华部分,批判继承本地区建筑文化的特色,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对于本地区的建筑文化而言,文化交流的过程,也是走出去的过程。惠山古镇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不仅是吴文化的历史文化积淀,更是无锡人民多年来不懈奋斗的见证。基于此,惠山古镇已然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将惠山古镇建筑文化融入世界建筑文化是展示无锡文化的重要途径。

4 惠山古镇文化现状

4.1 文化传播力度不足

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现代文化传播提供了便利,使得信息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以更快速度和更远的距离传播。但就目前而言,惠山古镇信息化程度较低,具体表现为传播范围有限,在全国的影响力不足与传播方式有限,传播面不足。有效传播区域局限于江南地区,广大内陆地区对惠山古镇知之甚少。近年来惠山古镇逐渐搭建起线上传播平台,如公众号、微博、抖音短视频等平台进行宣传,但是实际上这些账号与平台只发挥了信息传播渠道的功能,与受众互动性较少,且观看人数有限,传播效果不佳,并没有达到很好的宣传目的,加之被冠以“江南水乡古镇”等江南地区的古镇数量较多,造成惠山古镇难以在一众古镇传播中脱颖而出。

4.2 过度商业化

商业对于古镇运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支撑着整个古镇的经济发展,为附近居民提供了工作岗位,创造了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游览的旅客提供了便捷,然而商铺商贩泛滥对古镇来说绝不是好事。首先,旅游产品的同质化会给游客带来负面的旅游观感。惠山古镇中与其他古镇高度雷同的手工艺品店、汉服店、饮品店等充斥其间,这些缺乏传统特色、文化附加值的商品毫无疑问会损害游客的体验感,带来负面的宣传效果。其次,商铺的过度建设会破坏古建筑原有的样式,不利于古镇的保护与长远的发展。某些商铺为了经营便利,对商铺及附近的景观进行改造,破坏了原有的风貌,某些不可逆的损害对古镇伤害巨大。最后,商业化推进的同时带来了人流量,随之而来的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商铺、游客制造的生活垃圾、污水对古镇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使得如何保护惠山古镇生态环境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3 传播内容不全面

在惠山古镇目前的宣传内容当中以历史文化、戏曲表演、休闲娱乐等要点为主,甚少关于建筑文化层面的内容。桃坪羌寨作为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筑文化艺术,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的传播方式,制作电影《古堡之吻》,将羌族建筑之美传播到世界各处,进一步扩大了桃坪羌寨的影响力,让世界认识到了羌寨的魅力。惠山古镇坐拥众多建筑文化遗产,以祠堂群、寄畅园、惠山寺等为代表的建筑园林享誉内外,游客对古镇建筑精巧赞叹不绝,而传播层面文化内涵,与惠山古镇拥有丰富的建筑文化资源的现状不符。

4.4 公众传播参与度不足

惠山古镇作为典型的博物馆式开发建筑,曾经历两次大规模维护改造工程,大量原住居民被迫搬迁。由政府、组织等主持改造工程,而作为建筑最大使用主体——民众则处于被支配地位。在目前的开发传播模式中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政府、相关组织位于传播链的顶端,领导管理宣传工作,普通民众参与率少之又少,对于惠山古镇的保护维护工作只能从政府、宣传部门公布的文件信息窥知一二,而信息的公布存在迟滞性与单向性的问题。这使得民众缺乏参与宣传、传播的途径,不能及时了解、参与相关工作,极大地降低了民众参与的热情。

5 建筑为载体视域下的传播策略

5.1 加强建筑的空间叙事性

叙事结构一般应用于文学、戏剧、电影、美术等场景。然而文化建筑作为一种物质层面上的文化表达,其典型的叙事特征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借鉴类似的文学思路,更好地为文化传播服务。建筑空间叙事是通过一定的叙事媒介,借助建筑的空间要素与载体,将空间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场所精神等通过某种语义秩序表达出来,进而有效地建构空间的社会文化意义[6]。在以建筑为载体的视域下空间叙事的概念就不仅考虑建筑空间内部的叙事,同时也要构建建筑本身与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建筑群的背景下,更要在考虑将宣传主题、环境、地域文化等部分纳入建筑构造环节当中,使建筑更好地融入整体环境,展现出独有的特色文化。如此,惠山古镇才能讲好无锡故事,传达无锡精神。

惠山古镇作为展示历史文化的建筑群,寸步之间即有名人展览馆、古建筑等,使人应接不暇。然而具有现代商业气息的店铺商贩也不乏零星穿插其中。城市文化功能区与商业功能区的混杂,固然能让游客享受到便利的服务,同时破坏了空间叙事的完整性。为了满足建筑的空间叙事的设计要求,依据符合共生理念,有必要将功能区进行资源整合,合理规划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运用综合体的设计思路实现功能区的聚集,达到引流游客的目的。这样极大的满足了不同消费需求的游客的要求。从而能重新规划古镇的空间布局,为旅客腾出与建筑的情感互动的空间与体验深度。

5.2 打造文化品牌

建筑能够准确反映出一个地区的地理情况、历史文化、生活习俗。每个地区都有当地独特的建筑文化色彩。提及北京,不可避免地谈起巍峨雄壮的北京故宫;说起苏州,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必定是错落有致的园林建筑。这种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可以带来新奇的文化体验感,通过打造当地独特的地标性建筑,可以强化游客对城市的印象,同时也可以达到提升城市影响力的目的。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惠山古镇的修复与重建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然而现代商业气息的融入,使得文化小镇道路景观呈现千篇一律的单调。特色小镇建设工程层出不穷,古镇旅游的竞争压力也逐渐增大。

惠山古镇要想从重重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打造出本土高质量文化品牌,须避免同质化发展,以创新带动发展。可以抓住惠山“祠堂群”文化作为卖点,深挖文化旅游资源,立足于建筑为载体的人文知识,提升惠山古镇的知名度与品牌价值。可以利用建设特色活动品牌等形式提升古镇人气。例如:在春节、国庆等黄金假期期间,举办惠山古镇文化节,利用益智游戏或知识问答等形式在惠山古镇园区内开展无锡文化大冒险活动,每通过一关,由工作人员盖上印有无锡当地特色物品的印章,集齐印章可获得特色手办、奖金等奖品。利用这种形式不仅提升古镇的人气,增加了人流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游客对文化的认识程度,增加参与率,实现游客与古镇的双向互动。

同时,在古镇内的商铺类型也得重重把关。对于园区内所谓的“特色手工艺品”“特色小吃”等在各类古镇中同质化严重的商铺,压缩他们的生存空间,引进真正代表无锡当地特色的产品、商户入驻,形成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圈,将惠山古镇打造成真正的代表无锡文化的地标性建筑群。

5.3 多维度传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网络通信手段愈加丰富,在“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播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积极探索惠山古镇建筑形象与其他形式相结合,采用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宣传模式。线上宣传可以采用制作以惠山古镇为背景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科普、系列短片等形式拓宽宣传面。线下宣传可以通过惠山古镇建筑形象与文创产品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制作明信片、挂画、日历、印章、相关书籍等方式增加与传统建筑文化的接触方式。以现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传统文化,不断与现代文明相融合,不断与时俱进,传播主体应当用全面的视角认识惠山古镇,认识到建筑文化传播的价值,从而探索更好地惠山古镇的传播途径与内容。传统建筑文化才能在当今网络文明发达的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5.4 提高公众参与度

公众对古镇建设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文化传播过程当中不可缺少的力量,良好的公众参与能使决策运行机制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要发挥公众在传播中的作用,一方面,要秉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建立古镇开发建设保护的监督平台,提高信息的透明度、社会化,保障公众对古镇建设的知情权。另一方面,要拓宽公众参与交流渠道,将公众纳入参与文化传播的建设主体中,由公众根据自身体验提出需求及方案,政府才可能掌握不同居民的现实需求,将民众的意愿作为建设开发的重要参考意见,达到“以人为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目的。这将极大地激发公众参与保护建设的热情,对古镇的建设开发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6 结语

在学术界中,文化传播已经作为一个较为热门的课题,被广泛研究。而古建筑作为地方文化底蕴的典型代表,其在展示本地文化、展现地方特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传播手段和传播媒介日新月异的当下,理清建筑文化和文化传播间的关系,对于讲好新时代下的中国故事,展现新时代下中国社会风貌,传播中国文化具有独特的意义。

该文以惠山古镇这一传统江南水乡为典型代表,细致地阐述了其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内涵和传播价值。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文化传播的策略,立足于惠山镇的文化特色,打造品牌文化,并利用时下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生动形象的讲好“小镇故事”。希望通过对惠山古镇的古建筑与文化传播的研究,为更多的建筑文化传播方式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考。

猜你喜欢
惠山古镇建筑
“侨”见惠山:“云”游桃花源 同筑“根魂梦”
丁林鑫:争当惠山智能制造“创业先锋”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