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红梅,陈燕娟,鲁春晓,白启源
(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晋中 030619)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社会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的理念广受青睐。“拳起于易,理成于医”,养生导引术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与实践经验与中医学相互辉映,既是对中医理论的独特应用与创新发展,又是对中医理论科学性的重要佐证[1]。易筋经作为我国的传统保健养生功法之一,讲究内外兼修,除有通常功法的基本特点外,在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和调节脏腑功能等方面更有其独特之处,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刻的养生智慧[2]。本文基于中医理论研究易筋经的养生智慧,向国民进一步普及易筋经,希望能够发扬易筋经在现代社会的养生价值,发扬中医文化,助力健康中国。
“易”者,改变、变化之意;“筋”为连络形骸之物,包括了经络、筋膜、韧带和肌腱等;“经”具有经典、指南之意。易筋经功法是一种立足于中医学的气血、脏腑、经络等基本理论,用整体观念指导运动健身中形、神、气、血、表、里的协调统一,具有调和气血、伸筋拔骨、调节脏腑功能等养生功效的锻炼方法[3]。
易筋经功法共记十二势,每一势动作都与自然呼吸相互配合,这种吐纳呼吸与动形相结合的方式称为“调息”。例如,随着韦驮献杵三势中双掌向上伸举以及九鬼拔马刀势中两臂缓慢后展扩胸,同时肩上、手臂、肘尖充分上领的动作,胸廓会随着双臂的伸举而逐渐扩张,由于胸廓的扩大,胸膜腔负压升高,肺内压低于大气压,此时就要顺应胸廓的扩张动作而被动地自然吸气[4]。通过“调息”,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得以平衡协调。中医理论认为,气机调畅,则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各种生理活动能够正常进行。肺主气司呼吸,气机运行调畅,则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正常,能够吸入自然界清气,呼出体内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新陈代谢;脾胃主消化,气机升降平衡,则脾能够升举清气,胃能够肃降浊气,脾胃受纳、运化、消化、吸收水谷精微功能正常,气血生化有源。另外,经络是全身气血运行之通道,冲、任、督、带以及十二经脉直接或间接汇聚于腹部,摘星换斗势“转身”、倒拽九牛尾势“倒拽牛尾”、出爪亮翅势“推掌”“收掌”、卧虎扑食势“虎尾腿”、打躬势“垂头”等动作均涉及腹部运动,可疏通腹部经络,改善气血运行,进而改善机体功能活动,提高健康素养。经文曰:“无处非筋,无用非筋,无动非筋,连络周身,通行气血,助翼精神,提挈动用……”。通过锻炼易筋经功法,可以调和全身精、气、血、津、液,使气血得到协调统一,达到养生的目的。
《内经》曰:“骨正筋柔,气血以流”。易筋经功法中每一势动作都要求上肢与下肢之间、上下肢与躯干之间、肢体左右两侧有机地整体协调运动。例如,韦陀献杵第一势要求身体两侧动作协调,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韦陀献杵第二势“撑掌”动作必须配合两手平开,上肢与下肢同时动作;韦陀献杵第三势“掌托天门”的两手按上举的路线缓缓下降,同时双脚配合,足踵慢慢落平;等等。每一势动作都要有充分的外展、内收、屈伸、扭转等广角度、多方位的运动,如出爪亮翅势的扩胸展肩和双臂前伸有如排山倒海之势;九鬼拔刀扩胸展肘,肘关节充分上领和含胸、合肘、视足跟等动作,都是在身肢充分外展、内收、屈伸、扭转中发生的[4]。其目的是通过“拔骨”的动作牵拉人体各部位的经脉、筋膜和肌肉,以及身体大大小小关节各处的韧带、肌腱等,能够获得“伸筋”、强身健体的养生作用。
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习练易筋经功法时每一个动作都要求做到意识与动作的和谐与配合,“摄神”存养之“关窍”,即在胸正中之“膻中”,如韦驮献杵势“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3]。练功时摒弃杂念,专注意念,神态安静、安详,如此则“意净心清”“宁心安神”,精神内守于心,以御外邪入侵,护卫机体,预防神志类疾病的产生。
中医“肾主骨”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充实、濡养于骨。若肾精亏虚,骨髓生化无源,骨骼失养,便会痿弱无力.影响骨骼发育。易筋经各式功法通过“拔骨”的动作牵拉人体大大小小的经脉,精、气、血、津、液进一步疏通、畅行,肾精充盈,骨骼得以滋养,则强健有力,骨质坚韧,活动自如。
肝藏血主筋,全身之筋都有赖于肝血的濡养,肝血充足与否和筋的作用能否正常发挥有着密切的联系。肝胆互为表里,青龙探爪势通过“龙探爪”“收肋”动作拉伸足少阳胆经,掉尾势通过“推掌”“按掌”“顿足”等动作牵拉足厥阴肝经,能够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使全身血液在身体静止状态下归蓄于肝脏,在动态时由肝脏借经络的传导作用运行周身,濡养全身之筋。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肌肉要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在水谷精微的滋养下才能壮实。脾主升清,主运化,能够将饮食中的精华物质上输至心肺头目,通过心肺作用化生气血营养全身;胃为水谷之海,饮食物由口入胃,在胃经腐熟后下行至小肠,在小肠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因此胃以降为和。易筋经功法注重“调息”,人体气机升降有序,则脾升胃降功能正常,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与转输,濡养全身,肌肉得以壮实有力,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气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肺为气之主,通过“调息”不断发生气化作用,排出浊气,吸入清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相结合而积于胸中,形成宗气,进而化生一身之气,从而保证了气之生生不息。
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将易筋经作为健身气功之一进行试行推广,在这20年的时间里,健身气功·易筋经已经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但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学校范围内只有一些体育、卫生医学院校有所推广。校园文化是学生激发兴趣、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普通高等院校应着力营造富有浓郁的传统体育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如在学校的规划建设中,设计一些能体现健身气功·易筋经功法的代表性人物雕像、书画展览、招式海报等,让学生在校园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易筋经功法的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中医药院校则发挥自身优势,立足课堂,播撒健身气功·易筋经功法的种子,如在体育课上增设传统体育项目,通过开设中医理论课堂、中医药知识讲座等方式深入挖掘内涵和价值,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健身气功·易筋经的魅力;也可以通过开设协会社团、举行比赛等方式,吸引更多学生了解并积极宣传健身气功·易筋经。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新媒体以其互动性、开放性、高效性等特点,突破了时空局限,譬如漫画、动漫、影视等文化产品成为推广普及易筋经功法的最佳媒介,它能够以声影结合、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受众,提高受众的积极性,从而加深受众对健身气功·易筋经文化底蕴的理解,扩大受众人群,让易筋经功法渗透到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
在疫情防控相当严格的今天,易筋经功法运动简单且易开展,不受限于场地、性别和年龄,可以随时随地在家中、办公室等安全场所进行,适用范围较广。易筋经功法锻炼既能够达到健身强体、养生的效果,又不会给疫情防控造成不良影响,值得在社会上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