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2022-12-06 20:55刘明林王丽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胃脘胃炎脾胃

刘明林,王丽娜

(1. 海军军医大学,上海 200433;2.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 200433)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胃黏膜慢性炎症,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可由不同病因引起,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中医学中对于慢性胃炎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为“胃脘痛”“痞满”等范畴[1-2]。现代医学中对慢性胃炎的治疗多采用口服抑酸或制酸剂、胆汁结合剂、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治疗、黏膜保护剂、促动力剂及助消化药等药物治疗[3]。穴位贴敷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中的一部分,避免了口服给药对肝肾功能的损害及个体耐药等情况,具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强、经济适用、操作简便及疗效确切等特点,是常见的中医外治法。其以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结合经络学说为要点,选取患者体表对应腧穴,采用合适的药物进行穴位贴敷治疗,从而达到减缓症状,治疗疾病的目的。其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为慢性胃炎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及优势,既避免了口服药物引起胃肠道不适的反应,又解决了惧针者对针灸的恐惧,延长了治疗时间,对慢性胃炎的治疗具有明显效果,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

1 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基础

《灵枢》云:“经络者,之所以平阴阳、调气血、决生死、处百病,不可不通”。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经络是连接表里、运行气血的通路,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通路的阀门。故而,通过对穴位的药理和物理刺激,调节经络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相应腧穴处贴敷药物的疗法叫穴位贴敷疗法,采用的是药物经皮吸收与穴位刺激相结合的方法,药物贴敷于相应穴位后刺激穴位,通过皮肤的渗透作用进入血液循环抵达脏腑经气失调的部位,从而发挥药物“归经”的功效[4],达到调和阴阳、调理脏腑功能的目的。赵鑫等[5]研究表明,药物可经由角质层进入真皮层再进入血液循环,或者直接经由汗腺、毛囊进入血液循环以发挥药效。刘建平等[6]研究表明,氨茶碱贴剂经背部腧穴皮肤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明显高于背部非穴位给药,说明穴位给药有助于氨茶碱的经皮吸收,验证了穴位贴敷治疗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2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作用机制

慢性胃炎常以胃脘部满闷不适、疼痛为主,其病位在胃,与肝、脾两脏密切相关[7],归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等范畴。其发病因素复杂多样,以脾胃亏虚为本,气滞、血瘀和湿热为标,病机总属脾胃功能失调,中焦气机阻滞。结合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及经络学说,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肝对脾胃有疏泄条达作用,由此可见其发病机制或因脾胃虚弱,功能失调,中焦气机阻滞,或肝气不舒,气机郁滞,气滞则血瘀,或感邪伤食,积滞蕴湿,化湿为热,故而治疗时应以疏肝降逆、和胃消积为基本原则[8]。叶天士曾曰“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醒胃必先制肝,培土必先制木”。《四圣心源》载:“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故而“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穴位贴敷疗法可调节人体脏腑功能、经气运行及阴阳盛衰[9]。如俞穴位于背腰部,又称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募穴位于胸腹部,又称腹募穴,是五脏六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穴位,二者均与相应脏腑相邻,均位于躯体躯干部,且属特定穴,具有调理五脏六腑之气的功效[10]。在贴敷的过程中刺激穴位,进而改善患处经络气血运行,使之通畅,且药物经过穴位皮肤渗透存在一定的放大作用,使穴位、经络、药物三者有机结合,加速相应脏腑对药物的吸收[11]。

3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常用药物

中药具有四气五味及归经等属性,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选择中,药性多以温、微寒为主,药味以辛、苦、平为多,归经以肝、胃、脾经常见。用药多选用一为辛温发散芳香之品,如吴茱萸、木香、丁香等;二为健脾补虚温中之品,如黄芪、生姜、肉桂、炙甘草等;三为活血行气之药,如延胡索、香附、陈皮、郁金等;四为清泻湿热之品,如黄连、栀子等。其中以延胡索的使用频次较多[12],其可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为止痛之良药[13]。

此外,穴位贴敷疗法亦遵循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如脾胃虚寒型多选用黄芪、延胡索、吴茱萸等药物治疗。于娜娜[14]以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观察组有效率(96.43%)明显高于标准三联疗法的对照组(73.21%)。刘淑君等[15]运用延胡索、高良姜、吴茱萸等药物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取得显著疗效。陶源等[16]对108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患者运用生川乌、花椒、白附子等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中药穴位贴敷可有效减轻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气滞血瘀型者多选用延胡索、青皮、香附等。郑琳等[17]应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观察组在对照组口服药物柴胡疏肝散的基础上予以胃痛型穴位贴敷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表明胃痛型穴位贴敷疗法能够有效缓解肝气犯胃之胃脘痛,疗效确切。许珊珊等[18]运用香附、白芍、青皮、元胡、白芷等药物治疗慢性胃炎气滞型患者,结果显示香芍方穴位贴敷对降低气滞型慢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效果显著。潘洋等[19]运用香丹化瘀止痛贴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瘀血停胃证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发现,治疗组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脾胃湿热型多选用黄连、栀子、木香、延胡索等药物治疗。胡晓燕等[20]运用中药黄连、木香、延胡索穴位贴敷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93.4%)明显高于对照组(70.0%),证实中药穴位贴敷疗法能够有效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佘世锋[21]运用中药黄连、栀子、木香、延胡索等药物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效果显著。

4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常用穴位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胃炎以中脘、足三里、胃俞、脾俞及神阙穴为多见[22],其中以中脘穴最为常用。中脘穴位于脘腹正中,乃八会穴之腑会及胃之募穴,是人体正气与邪病必争之地,其以补为主,是治疗脾胃疾病的要穴[23]。足三里穴系“足阳明胃经”合穴,“合治内腑”,具有调理脾胃、扶正培元的功能,是治疗脾胃疾病的常用穴[24]。胃俞穴、脾俞穴均为脾胃之背俞穴,为脾胃之气输注之所,既能够反映也可以用于治疗脾胃疾病[25]。神阙穴位于脐腹中央,上连中焦,中经脾胃,既与十二经脉相联,也与五脏六腑相通,是人体先天之根本后天之气舍也[26]。王钦和等[27]在服用黄芪建中汤的基础上,选取中脘、足三里、神阙穴、胃俞和脾俞等穴位贴敷药物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结果显示黄芪建中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能够有效减缓临床症状及炎性因子影响,提升疗效。此外,气滞血瘀型、脾胃湿热型等实邪导致的慢性胃炎治疗时可在此基础上加内关、合谷、双侧肝俞、章门、期门、太冲、内庭、天枢等穴位[21,28]。内关具有清泻郁热、宽胸理气之效,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是大肠经重要穴位之一,与胃、肠关系密切,肝俞穴为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气之效,可反映相应脏腑疾病,具有“俞穴所在, 主治所及”之作用,应用广泛。郑琳等[29]在口服清中汤加减的中药汤剂基础上予以神阙、中脘、足三里、内关等穴位贴敷治疗湿热中阻型胃脘痛患者效果显著。马瑞卿等[30]选取肝俞、脾俞、胃俞、梁丘、中脘等穴位对 90 例肝胃气滞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穴位贴敷治疗效果显著。

5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注意事项

5.1介质的选择 穴位贴敷疗法在给药方式上一般选用膏剂较多,其次,也可做成散剂、饼剂、泥剂、熨贴剂、浸膏剂、膜剂、粉剂等剂型[31]。在临用前可通过添加介质调和而成,如所需中药药粉用适量生姜汁调和而成。生姜汁调合诸药,既可和胃,又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吸收[32]。此外,亦可选用醋、酒、蜂蜜等介质调和,有研究表明醋具有理气止痛、活血散瘀之效,能够加快药物的溶解度,从而提高疗效。酒具有促进药物药效发挥,“行药势”之效。蜂蜜具有补中润燥之力,可以缓和药性、促进吸收、提高药效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作用[33]。

5.2时间的选择 在时间的选择上,推崇运用子午流注理论及遵循人体生物钟的理论按时辰确定贴敷时机,以此提高疗效[34]。子午流注理论是根据人体十二经脉气血流注顺序配合十二时辰的推移总结的一种时间治疗学。慢性胃炎的病位在胃,与肝、脾两脏密切相关,故而根据天干地支与十二经脉学说可知,辰时(7:00—9:00)为胃所主,丑时(1:00—3:00)为肝所主,巳时(9:00—11:00)为脾所主,此三时胃、肝、脾三经气血运行旺盛,予以穴位贴敷疗法效果更佳。陈慧等[35]选择辰时(7:00—9:00)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择时治疗组症状明显缓解。徐欣[36]择时辰时(7:00—9:00)或巳时(9:00—11:00)进行穴位贴敷治疗胃脘痛患者,研究结果显示,择时组有效率(85%)明显高于非择时组(50%),疗效明显。此外,贴敷药物调配时间应尽量以当日调配,避免药物时间过长,减缓药物疗效。贴敷时间一般以2~4 h为宜[21],依据个人皮肤敏感度,避免时间过短药效吸收减弱及时间过长局部皮肤出现过敏等现象。

5.3注意事项 患者治疗期间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作息规律,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忌食肥甘厚腻、生冷辛辣之品。贴敷后,若出现轻微皮肤瘙痒不适可无需处理,属正常现象,一般可自行消退。若瘙痒严重或出现红肿、小水泡等症状,可予以炉甘石洗剂、氧化锌软膏等药物涂擦,并嘱患者禁止挠抓,避免感染。若出现疼痛及破溃出血等症状时,嘱患者应立即停止贴敷治疗,并予以相应的针对性处理[37]。

6 展 望

穴位贴敷疗法是我国精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传统中医学疗法中占据重要地位。“外治之宗”吴师机《理瀹骈文》中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更是提出了“以膏统治百病”的理论,由此可见穴位贴敷疗法的重要性。其次,与口服给药方式相比,穴位贴敷疗法免除了肝脏及消化道各种酶等对药物成分的吸收及分解破坏,减少药物用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达到穴效及药效的双重效果,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药物组成、穴位选择等方面仍然没有统一标准,研究样本量较少等问题。故而可进一步探究中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作用机制及规范选穴用方标准等,使其更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胃脘胃炎脾胃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中医治疗胃脘痛的方法探究
“四问”慢性胃炎
新年心愿宝宝有个好脾胃!
细嚼慢咽护脾胃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