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
(郓城县党史史志研究中心,山东郓城 274700)
馆藏图书资料是人类文明文化的重要历史遗产,是保存和传承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很多图书资料流传时间较久,经过长时间的贮存,一些纸质图书资料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或者有些重要的资料有所遗失,亦或者因为当前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到了纸质图书的使用,这些都不利于图书资料的长久保护和管理。因此,思考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馆藏图书资料的安全保护和管理,是图书资料工作人员的任务之一。
从当前现实情况来看,我国馆藏图书资料基本以纸质为主,这就会使书籍资料在日常流通过程中出现磨损、损坏等现象,因此,加强对馆藏图书资料的保护和管理十分必要,具有很大现实意义。纸质图书资料一旦破损,修复起来很麻烦,甚至有些无法修复,这就不利于一些资料知识的传承和保护。此外,纸质图书资料一旦损坏,势必需要投入资金去修复或重新购置,从整体上看,会造成资金上的压力,对于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来说非常艰巨。所以,无论从图书使用寿命上考虑,还是从实际资金投入角度去考虑,都要将馆藏图书资料的保护和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
除了一些电子图书资料外,纸质图书资料一旦遭到破坏,修复或印制时,就需要大量纸张。纸张是以树木、化工原料等作为原材料的,如果启动生成纸张的程序,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化学污染,砍伐树木会破坏环境,与绿色发展理念相违背,这些都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实现,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纸质图书资料的保护和管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环境保护,更有利于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强才能民族强才能国强。文化是经过千百年的文明沉淀下来的重要资源财富,在不同的时代能够绽放出不同的色彩,且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定义。而图书资料是承载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馆藏图书资料进行安全保护和管理,就是在传承人类优秀文化,就是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贡献[1]。
与现在的电子图书资料相比,很多馆藏图书资料的年代都很久远,并且还有一些年代更久的古籍。这就出现了一个现实且棘手的问题,在图书资料流传的漫长岁月里,由于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原因,造成了图书资料的破损,尤其一些较珍贵的史料。如馆内藏书存在发霉、 虫蛀等现象; 在流通过程中人为破坏、人为遗失、人为窃取等。有些图书资料是无法修复的,这些都是对文明文化的一种破坏。还有因为工作人员对书籍的重视程度不足,在管理书籍过程中采取不恰当的整理、保存方式,致使书籍纸张遭到损毁破坏。这些都提醒我们,必须要加大力度对馆藏图书资料进行安全保护和管理[2]。
2012年6月,河南图书馆出现大量古籍损坏一案引发社会热议,50 万本古籍中将近一半出现损坏,记者走访时发现,放在书库内的古籍未被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甚至一些古籍被风一吹纸屑哗哗往下掉,网友直称:“这是古籍还是垃圾,如果所有古籍都这样,全部都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历史将记住我们所犯下的罪恶”。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图书馆缺乏专业人士、保护设施落后、政府补贴经费不足。而目前,不只是河南馆这一个古籍损坏案件,全国各地均有古籍遭到破坏的案件发生。图书馆作为一所公共文化设施,在文化传播与扩散上具有重要作用,而古籍作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需要额外的保护。因此,注重古籍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整体和长远来看,尤其从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程度和速度来看,馆藏图书资料的安全保护和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和任务。图书资料不比电子资料,数量庞大类别多,安全性也没有电子资料存档高,这就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增加了难度。想要更好地对馆藏图书资料进行安全保护和管理,就要有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做保障。不过从目前一些实际情况来看,有很多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如图书资料的分类问题、 管理制度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书籍内容完整安全的保护等。这些都影响到了馆藏图书资料的安全保护和管理,需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予以思考和解决[3]。
不同于电子图书资料的分类、 存储等一系列的强大智能功能,馆藏图书资料需要有专业人士对其进行分类和保护。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图书馆、 博物馆或方志馆等馆内的一些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缺失,专业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一些安全性和专业性保护问题做法较欠缺,使得馆藏图书资料的安全保护和管理存在一些不足,严重影响了馆藏图书资料的安全保护和管理,也使得一些文献资料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4]。
对实际馆藏图书资料来说,消防安全最重要,纸质图书一旦遇到消防问题,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很难重新复原,当前一些图书资料安全保护和管理要特别注意消防安全问题[5]。在消防安全问题上,有些馆做的还不到位,主要包括以下具体问题。
首先,图书馆建筑和装修设计不够规范。图书馆、博物馆、方志馆等建筑设计,都要有严格的设计标准和设计规范,但是,一些馆是在老旧建筑物的基础上改造的,所以在建设时存在着一些消防安全隐患。如是否有防火墙设计、耐火等级、灭火系统是否完善、灭火器材配备是否健全等,这些都是影响消防安全的重要因素,一旦出现问题,对于图书资料的安全保护和管理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其次,一些工作人员缺乏消防安全意识。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图书资料的管理人员都应具有消防安全意识、掌握一定的消防安全知识,但有些工作人员,消防意识欠缺,消防知识储备不足。还有一些工作人员认为消防应交给消防员,这些都为图书资料的消防安全埋下了隐患。
最后,现代化电器设备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当今时代是科学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大数据已逐渐深入到图书资料工作中,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现代化电器设备,尤其作为书籍流通中转站的图书馆。现代化的图书馆基本都配备电脑、电子借阅仪器、空调、电器灯具等设备,甚至包括一些日常用的小型电器,这些电器设备的使用都使得电路线的接连变得复杂,用电量也随之增加,有时候甚至超负荷工作,这样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热量,还有电路的老化和损坏,这些都是隐形的消防安全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受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觉得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很简单,没有任何技术含量,这既是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不够重视,又低估了这项工作的技术含量,使得一些馆内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制度也没有及时更新,使得原本专业的工作变得很随意。此外,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奖惩机制,造成很多工作人员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不创新不发展,让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让一些图书资料原本应发挥的价值在无形中流失了。
除专门的藏书外,很多图书资料都是外借流通的,这使得一些书籍在借阅过程中出现人为的损毁。借阅的图书资料属于社会公共资源,不是个人私有物品,要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让人们意识到爱护公共书籍的重要性,借阅后要妥善保管,切不可置之不理[6]。
为加强对馆藏图书资料的安全保护和管理,可将传统纸质图书资料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将图书资料按类别分别登记、存储、备份,重要资料加密,让图书保存更加专业、高效和安全。但现在一些图书资料的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程度还不够,当今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必然,如果不能有效融合,会影响到图书资料的安全保护和管理。
传统观念认为,图书资料管理是一项非常普通又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工作,实则不然,图书资料安全保护和管理是一项专业化很强的工作。图书资料的管理,不是简单的借还书,上架摆放,而是对图书资料的安全保护和文化传承。这就需要对图书馆的设施进行规划建设,尤其做好防潮、防虫、防火等方面的举措,确保图书资料的安全陈列,要注意室内的通风问题,很多重要古籍文献,要有专门的存放空间,同时要加强安全保护,防止损毁和被盗。
在信息技术没有普及之前,对图书资料的安全保护和管理存在很多困难,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深入,图书资料的保护和管理就有了全新的途径和方法。针对图书资料的安全保护和管理,可利用网络建立数字化资源库,这有利于对图书资料类别和数量的统计,省去了很多人工方面的困扰,同时这也是改变服务方式的一个途径。建立图书资料搜索引擎后,人们可通过数字资源库自己查找所需要的资料,节省了时间和人力,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方便。同时,在进行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时,可设置加密程序,防止图书资料的丢失,在最大程度上予以保护。当今社会的发展节奏较快,很少有人能坐下来安静地看书,运用信息技术对图书资料进行管理,既方便了读者阅读,又有效防止了纸质图书资料的破损。
要想对馆藏图书资料进行更好的安全管理和保护,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必不可少,这是基础也是保障,所以,必须结合当前实际工作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确保图书资料的安全保护和科学管理。
首先,建立图书资料保护的协调机制。为实现图书资料的高效安全保护和管理,可将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纳入业绩考核标准中,制定量化考核标准,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为图书资料的保护管理保驾护航。
其次,明确权责,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图书资料管理看似是一个大的概念,其实,这都是由专业性的部门负责,因此要明确管理人工的权责划分,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让每个人都能明确职责、 清楚定位,保护管理好馆藏图书资料。
再次,建立完善的图书资料借阅管理制度。对图书资料的破坏和遗失,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借阅环节出现的。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借阅管理制度,不仅要纸质登记,更重要的是要录入相应电子信息,方便查阅和寻回,对破坏图书或遗失图书的行为,给予一定处罚。同时,对重要的文献古籍资料,要注意其安全性和保密性,在最大限度上保护好古籍资料。
最后,做好图书资料的日常保护和管理。图书资料看似摆放好就可以,但日常管理不可或缺,如及时清扫灰尘,防潮防霉等。这些简单的日常工作,对图书资料的安全保护和管理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从整体和长远来看,馆藏图书资料的安全保护和管理,不仅是馆内的一项工作,更是一项传承和保护人类文明文化的工作,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尤其对一些破损书籍的修复管理工作,更需要专业化的人才进行。这就需要建立一支专业能力较强的图书资料安全保护和管理的队伍,不仅要懂得基本的图书资料相关专业知识,更要掌握图书资料安全管理的专业技能。当前这方面的人才相对缺乏,要注重引入相应的人才,做好与之相适应的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
从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长远来看,一个完整完善的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各方面要予以重视,建立相应的图书资料安全保护和管理体系,将工作做到更好。首先,要充分认识图书资料安全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性,把图书资料的管理看成是一项专业工作和任务。其次,要协调各方,共同建设图书资料保护体系,完整的体系建设不是某个方面的行为,而是由合力共建完成的。最后,要着力解决资金和人员配备问题,这是图书资料安全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方面,也是创造良好图书资料体系的基础保障。
建立古籍数据库,将古籍以图片、数字文字或视频这三种形式表现出来,每一表现形式各有不同。首先,通过图片转化。将古籍通过数字化扫描后转化为图片的形式,将古籍中的内容以图片形式展示,将古籍的内容、损坏程度、印章和字体以图片形式录入到数据库,让专家学者更清楚地对古籍进行研究,更全面地阅读古籍内容。其次,文字转化。文字转化就是将古籍的内容通过数字化分析后,将文字形式转化为电子形式,其主要为记录古籍内容文字的价值。最后,视频转化。通常情况下,使用视频转化的情况较少,视频形式是以附属形式录入数据库中,作为备用资源使用。在对古籍进行转化时,需要根据古籍的不同情况进行转化,让古籍尽可能与原件相符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面对古籍的需求。
图书资料的安全保护和管理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简单地进行形式转换就可完成和实现的,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协同推进。图书资料对经济社会及文明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图书资料安全保护和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图书管理工作的需要。这就需要在面对当前实际工作的前提下,不断思考如何加强对图书资料的安全保护和管理,让文化经久流传,不断为社会经济发展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