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艳,文杰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西 太原 030024)
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力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死亡率占心血管疾病总死亡率的30%左右,每年高达100 余万[1]。唯其如此,全民预防,早期发现,有效控制是目前防治高血压病的主要三原则。
改变饮食、减轻体重、配合锻炼,目前是针对高血压的基础治疗,而血压控制不理想时,则制定相应的药物治疗,降压药物一般是终身服用。与此同时,诸如咳嗽、心悸、头痛等不良反应,降低了部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中医外治法会补其不足。
根据其临床表现,通常把高血压病归属于中医“眩晕”范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称为“眩冒”。《素问》[2]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朱丹溪“无痰不作眩”之说;张景岳“下虚则眩”之语。据此,眩晕有虚实之分。实者,多与“风、火、痰、瘀”等病像因素有关;虚者,则以内伤为主,清窍失养眩晕而发。围绕中医辩证、内外相兼作用给与补虚泻实、平肝潜阳、健脾益肾、阴阳调整等主要治疗措施。
中医外治法,是指不用任何药物,或虽然使用药物但以皮肤给药为主。不口服、静脉、肌肉给药,通过刺激体表穴位,激发相应经络的经气传导,最终达到调节脏腑组织功能的作用。中医适宜技术的继承挖掘和创新,对高血压病的临床应用手段越来越多。中医外治法简单便利、立竿见效的长处,越来越多的患者欣然而受。中医外治法包括:中医非药物外治法,包括针刺、推拿、功法、电针、耳穴按压、耳尖放血、拔罐等;中医药物外治法,包括穴位贴敷治疗、足浴、耳豆疗法、艾灸治疗等。
针刺疗法:高血压病多属肾气亏虚、痰瘀互结、肝火亢盛、肝阳上亢、冲任失调,临床多在其经络穴位上刺激其穴位,以平补肾气、祛痰化浊、清肝泻火、平肝潜阳、调和冲任等以降血压,其优点:操作简单、绿色环保、效率高效且无副作用,并能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随着针刺治疗技术不断创新,除了常规体针以外,发明了电针、平衡针、耳针、揿针等方法。谢波[3]等将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60 例随机分成两组:针刺组、药物组。结果显示,在治疗14 天、21 天后,针刺组在降低舒张压效果上明显优于药物组。曾庆寿[4]等把98 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空白组,其中,治疗组在对照组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平衡针治疗。治疗后研究分析,治疗组的降压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血压降低显著,机体的镇痛效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被提高。韩杰[5]等将120 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对照组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穴位揿针治疗方法。并对不同证型的患者给予不同穴位的揿针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揿针辅助治疗高血压,保持患者血压的稳定,且能减小血压变异性。何琪华[6]观察,电针刺激曲池穴,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电针刺激曲池穴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明显,又可改善血浆中NPY、NT 的含量。
推拿手法:推拿既能辅助降压,又能增加患者舒适度,极易被患者接受,主要有如揉太阳、推坎宫、拿法、推桥已、开天门等方法,综合治疗可以起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调和阴阳的功效。王雅琴[7]等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 人随机分成了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降压药保持患者平时服用的种类和剂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联合运用中医推拿疗法。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改善中医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降低其血压水平临床效果显著。王鸽鸽[8]等观察七味三芎汤结合三步九推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产生的影响。临床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明显降低收缩压及舒张压,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抑制了RASS 活性,改善了患者的睡眠状态,对患者的焦虑也有所改善。
八段锦:规律八段锦锻炼,可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周围小动脉紧张,从而起到降压的功效。梁云花[9]等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 人随机分成了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基本护理常规和基础药物治疗,而对照组结合每天散步运动;试验组结合八段锦运动。结果示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降压疗效显著,降低血脂水平,也改善了临床症状。冯丽娟[10]等观察太极拳疗法对于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结果显示,太极拳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降低;太极拳组的血脂水平较入组时也均有降低。
刮痧疗法和穴位埋线:二者通过刺激其穴位和经络,对高血压均有降低疗效。刘彬[11]等通过观察60 例初诊为1 级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子午流注择时循经刮痧。结果示观察组降低收缩压水平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马界[12]等将高血压病患者71 人分为三组,经治疗后,各组患者的血压值均较前有所下降,但穴位埋线疗法联合降压药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及显效率,都明显高于单纯穴位埋线治疗组与单纯降压药组,且明显降低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
穴位贴敷:药物粉末与姜汁、酒、蜜醋等介质聚合成,以药丸、药饼的形式贴于穴位表面,通过皮肤表面吸收药物的有效成分,结合药物和经络原理,刺激穴位达到其降压的功效作用。此法简便有效,患者接受度高,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的贴敷药物多样,运用最多的当属吴茱萸粉。可单药,也可复方药剂。李传惠[13]等采用吴茱萸穴位贴敷涌泉穴联合刮痧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干预10 后天评定疗效,结果显示,降压效果明显,临床表现较前明显改善,同时降低了证候积分。魏思宁[14]等将60 例老年阴虚阳亢型1 级原发性高血压分患者为对照组和贴敷组。对照组:预以健康教育;贴敷组:在健康教育基础上预以中药巴布剂。贴敷组药用黄连10g、肉桂1g、吴茱萸5g、川芎5g 等,贴敷于神阙穴、涌泉穴、太溪穴。结果示贴敷组优于对照组,降低收缩压明显。马慧哲[15]治疗120 例高血压病患者,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上联合运用穴位贴敷疗法。贴敷药方组成:白芥子、甘遂、元胡、细辛等,贴于双侧涌泉穴。结果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更高,同时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明显。
基于中医经脉与脏腑属络理论。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阴肾经,三条阴经均起于足。因此,足浴也可以起到温通经脉、活血化淤、散寒除湿、调控血压的功效,足浴舒适度也高,患者易接受。李和珍[16]等观察60 例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足浴治疗,同时使用吴茱萸贴敷足底涌泉穴。结果回报,经治疗1 周后,观察组的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戴玉[17]等人观察研究中药足浴与常规西药治疗对收缩压水平高患者的影响时,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中药足浴。结果回报,中药足浴观察组显著降低患者收缩压水平,炎症反应也减轻。李云[18]运用中药足浴 (足浴方:牛膝、夏枯草、吴茱萸等),观察其对2级高血压的辅助干预效果。结果示辅助运用中药足浴疗法对于2 级高血压干预效果明显。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穴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其病变可以通过压痛点、结节、变色等反映内在脏腑。耳背沟位于耳廓背面,由对耳轮上、下脚及对耳轮主干构成,呈“丫”字形分布。耳背沟又名降压沟,是降压特效穴。刘必文[19]观察电刺激耳穴降压沟、降压点对1~2 级高血压病患者治疗效果,在5-15min 期间随着时间的延长,降压疗效也愈显著。蒋彦[20]等将高血压患者108 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运用耳穴压豆疗法,结果显示耳穴组的降压效果更明显,还有效减轻头晕、头痛等症状。任玉汝[21]等以针刺及针刺联合耳尖放血后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观察。结果发现治疗5min 后,针刺配合耳尖放血的即刻降压效果更显著。
艾灸:利用艾叶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人体腧穴或病变部位,达到温经通络,活血行气,利水祛湿等已达到降压的作用。李嫦红[22]等观察穴位艾灸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结果示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可有效降低血压和中心动脉压。王巍[23]在常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患者,每天艾灸涌泉穴15 ~ 20 min,7d 后观察组血压水平、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降低。吴瑞华[24]等将高血压患者24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联合清肝明目降压药枕治疗。研究发现,治疗12 周后,治疗组的降压水平、中医证候改善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疗效是正确与否的唯一注脚。通过文献对照组、治疗组研究表明,毋庸置疑,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中医外治法合并药物干预下,治疗高血压的有效率高于单一药物干预疗效。中医外治法,任重道远,中医经络学说十二皮部的原理学海无涯,还须深入挖掘。在中医辨证施治和辨证施护的理论指导下,临床效果取显著。并且对血脂也有影响。临床医学的客观性表明,尽管中医外治法对原发性高血压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毒副作用小等优点,但穴位选择、证候的改善和机理探讨较少,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利用现代科学手段继续探索,建立起一套规范系统的治疗及评价标准体系,为应用中医外治法辅助治疗高血压病提供更具有中医中医特色的治疗护理方案。下一步,我们拟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方面进一步探讨中医外治方法的切入靶点及作用机理,也不失为一个可行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