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强
(唐山市路南区农业农村局稻地动物防疫站,河北 唐山 063300)
干扰素是具有广谱抗病毒功能的活性蛋白,是动物体内形成的细胞因子,具有种属特异性,可影响RNA与蛋白质的合成。为了提高生猪的养殖质量,帮助养殖户最大化获得经济效益,使用干扰素治疗生猪病毒性疾病是非常有前景的。
1.1 干扰素的特性干扰素是由病毒诱导体内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干扰素是一种糖蛋白,其分子量不高,对生存环境要求稳定,大约在4℃环境下能够保存,若要长期保持其活性,需置于-20℃环境中,最高温度不能超过50~60℃。动物整个机体的防御系统而言,干扰素是病毒诱导体内免疫细胞早期形成的因子,能在不断生长过程中逐渐显现其生物活性,其表达比病毒复制过程更快,已有科学家从白鼠与牛痘病毒实验中,证明了干扰素对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但没能研制出干扰素药物,只能利用注射剂帮助动物激活自然细胞的活性,如果动物一旦感染病毒,则可用干扰素破坏病毒在动物细胞内的复制,增加免疫力,缓解病痛。
1.2 干扰素的作用(1)抗病毒 所有类别的干扰素均具有抗病毒作用,使用任何一种干扰素都能强化生猪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尤其是Ⅰ型干扰素,对感染初期病猪的作用较好,可抑制和抵抗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进而削弱病毒的感染力。干扰素的作用机理是与细胞膜上的干扰素受体结合,由细胞内的信号系统传递信号,活化抗病毒蛋白基因,形成抗病毒蛋白,阻止病毒核酸复制与蛋白合成,抑制体内病毒数量的增长,使病毒不能达到侵害机体数量。
(2)抗病菌γ-淋巴细胞型干扰素的抗菌能力是最好的,它可以降低病毒存活数量和病毒的蛋白受体数量,逐步减少机体细胞对病毒的供铁量。同时γ-淋巴细胞型干扰素可以在诱导后帮助生猪体内产生NO,直接杀掉病菌。
(3)抗寄生虫病 干扰素的作用机理是激活巨噬细胞发挥作用。激活的巨噬细胞可表达高水平的诱导型氧化氮合酶,催化生猪体内的L-精氨酸产生NO,NO有抑制和灭杀寄生虫的功效。
(4)免疫调节作用 干扰素主要有α、β、γ三种类型,α干扰素主要由白细胞产生,β干扰素由成纤维细胞产生,γ干扰素由淋巴细胞产生,其免疫调节作用最佳,可以刺激中性粒细胞,将原本的吞噬能力放大,进而呈现较好的免疫作用。
总之,几种干扰素的作用功效各有差异,在临床治疗上还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
2.1 传染性胃肠炎及轮状病毒感染抗病毒是干扰素的主要功用,猪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感染都是常见病,且感染率和死亡率都较高,会给养殖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常用的抗生素会在生猪体内残留,不利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干扰素对这类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好,按照使用说明书规范操作。通常采取肌肉注射,1次/d,一般连用3d。3d后病猪会明显好转,再配合辅助药物,如穿心莲、双黄连等,一周即可恢复健康。
2.2 蓝耳病蓝耳病又称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症,也是常见疾病,多发于哺乳期母猪与小猪。该病也可选择干扰素肌肉注射治疗,注射剂量按生猪的体质量计算,1次/d,一般连用3d。同时,可配合复方灵芝多糖或搭配复方柴胡,能有效治疗蓝耳病。此外,猪蓝耳病在患病初期,仅靠干扰素就能治愈,不需要搭配其他药物,但病情严重,则必须配合其他药物。
2.3 口蹄疫口蹄疫多发于夏季高温环境中,同样需要肌肉注射。口蹄疫不同于其他疾病,注射干扰素的同时,应将转移因子一同注射到病猪体内,1次/2d,3次为一疗程。当然也可在后期添加灵芝多糖与干扰素一同治疗。需注意的是,口蹄疫传染性极强,一旦发现病例应及时隔离病猪,病死猪需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2.4 猪伪狂犬病猪伪狂犬病多发于母猪、小猪和保育猪,临床表现为母猪流产、母猪产前产后死亡、小猪腹泻不止、小猪口吐白沫等。治疗该病应以预防为主,即母猪怀孕前后注射疫苗,仔猪出生后肌肉注射白细胞介素。一旦患病应立刻肌肉注射干扰素,1次/d,一般连用3d。同时,可在饲料里添加阿莫西林预混剂和卡巴匹林钙溶性粉,连续治疗1周后病猪明显好转,若一周后仍有病猪未得到缓解,则可以使用干扰素加庆大霉素一同注射。
干扰素作为一种活性极强的糖蛋白,在使用中有许多注意事项。(1)不能与含有氯离子的消毒剂同时存在,当养殖者给病猪注射干扰素后,病猪使用的食槽、水盆不能含有氯离子。(2)干扰素不能与磺胺类药物同时使用,即使病猪的病情必须使用这类药物,也应遵医嘱。(3)给猪肌肉注射时不可用葡萄糖盐水稀释,而应该用无菌注射水。(4)给生猪注射完干扰素48h内,不能与其他疫苗同时注射,也不可以混合注射,这是为了保证干扰素的生物活性。
动物病毒性疾病是难以控制的,干扰素的问世打破了只能预防不能治疗的尴尬局面,不仅提高了病毒性疾病的治愈率,还能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促进养猪业的发展,因此干扰素的应用是值得推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