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院校战现场急救课程思政建设探析

2022-12-06 13:04燕颖军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教员思政育人

张 丽,蔡 进,刘 辉,燕颖军

(1.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战术卫勤系,河北 石家庄 050081;2.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教学考评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81)

战现场急救课程是士官院校各专业卫生士官必修的主干课程,对于满足学员(兵)岗位任职需求,打牢战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战场救护能力,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加强战现场急救课程思政建设,使思政教育与战救专业学习有机融合起来,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对于充分发挥本课程受众广泛、贴近实战等实际优势,培养敢战善战、能救善救的卫生士兵,提高一线战场救治能力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1 战现场急救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战现场急救课程是卫生士官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是为战育人的关键课程,与思政课程所承担的育人任务各有侧重,育人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在育人方向、育人目标、育人责任上高度一致,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相互补充、有机衔接[1]。加强战现场急救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是着眼强军目标,培养能打仗、保打赢的“打仗型”卫生士官人才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军队卫生院校铸魂育人的重要方式。

2 战现场急救课程思政的优势

(1)课程性质优势。战现场急救课程是一门聚焦实战、紧贴战场的应用性课程,军味浓、战味浓,课程中所体现的不怕牺牲、救死扶伤的革命主义精神、“一切为了伤员”的白求恩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无不是开展卫生人员思政教育的良好素材。(2)课程类型优势。战现场急救课程一般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易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更易发挥学员主体作用,既满足学员掌握专业技能的内在需求,也易在技能学习中融入战斗精神、奉献精神、大无畏精神等思政元素。(3)教学内容优势。战现场急救课程内容紧贴岗位、紧贴战场,具有思想性、为战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具有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在课程思政建设上有明显优势。(4)教学方法优势。战现场急救课程多采用实战想定、现地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常与作战部队开展战术合成训练,能有效将知识技能传授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将价值观引领与战斗精神熏陶相统一,更易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3 战现场急救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1)课程思政意识不强。部分教员对课程思政存在认知偏差,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没有完全树立起来,片面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理论教员的任务,与本课程教学关系不大,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技能传授上,忽视了课程育人的功能与责任。(2)课程思政素养不高。思政教育需要全体教员共同参与,对专业教员的综合理论素养、个人品格修养、使命担当意识、思政设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部分教员政治理论功底不够深厚。其平时专注于专业理论知识的研究,缺乏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和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深入理解与掌握,缺乏对新时代军事斗争准备热点和现实问题的了解,缺乏人文、党史、军史等知识储备,缺乏对白求恩精神、红色军医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思政素养不能满足课程思政改革需要。其次,思政培训体系不够完善。通过针对性的培训,可以提高教员思政素养,加强思政知识储备,但目前还缺少系统完善的思政培训机制,教员思政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自主学习,提升效果不够明显。最后,思政教员与专业课教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共享不够。思政教员与专业教员之间缺少充分的交流合作,思政教员不懂专业知识,专业教员缺少思政储备,二者的优势和短板没有形成互补。(3)课程思政方法欠妥。采用灵活多变的思政教学方法,是提升思政育人效果的有效途径。常见的思政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法、故事教学法、辩论教学法、情境模拟法、讲授启发法、人文认同法等。但在实践中发现,有些教员对教学方法使用欠妥,影响了思政教育效果。一是案例选择不够恰当。有的教员选择事例、案例不贴切,与教学内容不相吻合,显得生搬硬套、牵强附会;或者选择的案例不具备较强的价值观引领作用,不能体现对战救专业价值理念的弘扬和追求。二是思政内容缺少整体设计。知识点与思政点之间逻辑不够清晰,情节不够生动,难以使学员产生情感共鸣和道德反思,效果欠佳。三是互动过程中引导不够精准。对学员引导不够,导致教学双方频频“出戏”,体现课前资料准备不够充分,观点和价值选择不够精练,教学节奏把握调控不够精准。

4 战现场急救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策略

4.1 提升教员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员是教书育人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课程思政要靠教员去落实,首先考验的是教员的思政意识和思政能力。

4.1.1 强化课程思政意识 教员要提高政治站位和认识高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指示要求,正确理解课程思政的理念和价值,改变专业课教员以往重传授知识而轻思政教育的老思想,增强课程思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2-3]。

4.1.2 提升课程思政素养 教员首先要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才能做到准确把握和有效实施课程思政。作为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思政课教员要从战略全局高度、全局视野充分认识到思政的重要性和自身肩负的光荣使命,积极参加主题教育、专项教育和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等学习活动,要关心政治、时事,了解和掌握国内外以及军队的重大事件与现实问题,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要具有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甘为人梯的高尚情怀,成为立德树人的“铸魂人”、为战育人的“领路人”、战教融通的“明白人”、白求恩精神的“传承人”、卫勤尖兵的“铸剑人”、学员成才的“守望人”。

4.1.3 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教员的育人能力是决定课程思政成效的重要因素。思政教学不能是简单的政治宣传口号,不能是机械的说教,要遵循教育规律、思政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用好“思想教育”这把钥匙,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要做好学情分析,了解学员身心特点、思想动态等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要科学制订课程思政建设规划,提升使用案例式、情景式教学的能力水平;要加强集体备课、试讲,开展示范课、微课、说课活动,打造精品课程。

4.1.4 打造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优秀的教学团队可以充分发挥成员间的互补作用,建立良好的传帮带机制,形成课程思政合力。全体教员特别是学科带头人要培养清醒的理论自觉,不断夯实政治理论功底,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要注重培养团队意识,增强协作精神,加强沟通协调和相互配合,让教员的自身优势得到充分激发;要加强团队之间的交流合作共享,提高思政资源的利用效率,让好的思政案例、课程设计、教学语言能够迅速推广,实现团队水平的快速提高。

4.2 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4.2.1 确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在实现战现场急救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将战现场急救课程内容与习近平总书记强军思想有机融合,与军事斗争准备和卫勤保障现实问题密切联系,与战斗精神、医学人文、军事医德、白求恩精神紧密结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找准与教学内容的关联点、结合点,实现思想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全覆盖。

4.2.2 明确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战现场急救课程内容、组训方式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为战性,课程思政元素相对较多。应按照“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相融合”的思路,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政治方向,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计划中,厘清课程的思政侧重点和切入点,设计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强军思想、战斗精神、医学人文、军事医德等内容,凸显思想价值引领功能。

4.2.3 做好课程思政整体设计 立足学校办学定位,依据任职岗位需求,基于人才培养特色,针对学员思想特点,把准课程性质定位,有的放矢地制订课程思政建设计划、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按照课程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对应关联知识点,挖掘具有本专业、本课程特色的思政元素,编写课程思政案例集,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等。

4.3 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4.3.1 革新教学方法手段 如何在战现场急救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环节,需要教员掌握具体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教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有效转化,思政元素的融入不能突兀和生硬,要选择适当的时间节点、教学情境,结合教学内容恰当融入。其次,要综合运用课堂教学和课外训练,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还要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的应用,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实现教学途径的多元化。

4.3.2 突出战现场急救课程特色 突出服务战场一线救护的课程定位,突出战味、兵味的特色。注重融入和渗透“红色传统、红色血脉、红色精神”的强军文化,“能打仗、练打仗、打胜仗”的战斗文化,“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敢打敢拼的血性胆魄”的战场文化,“救治与伤员同在、一切为了伤员”的战救文化,“人民至上、生命至重、健康至高、人格至尊”的医学文化。如将白求恩战场救治事迹、我军战场救护英雄人物孙伯启和甘文英等的事迹融入课程教学中,培养学员救死扶伤的精神以及家国情怀、军人情怀、战场情怀,增强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做到思政教育自然延伸、无声渗透、有机融合、无缝衔接,达到思想熏陶、行为引导、观念转变。

4.3.3 建立协同合作的育人机制 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新方式,转变各课程“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教学方式,加强与其他课程教员的沟通、交流,形成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计划制订,教学方式方法创新,课程思政效果评估等方面协同合作,形成互补增效的育人机制。

猜你喜欢
教员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校长问题
晚安,教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