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丰
永远不要试图看穿人心,那很可怕。人性禁不起考验,人心也容不得看穿。好在,有些人的心是无须看穿的,与有些人的接触也永远不会使你感到紧张,你把他们叫朋友。
大概10 年前,我看到邓巴数字,才知道一个人的社会关系居然是有限的。列几个数字看看:(1)一个人的社会关系大概也就150 个人,网络社会也并没有变多。(2)20 岁的人比60 岁的人朋友多。(3)我们40% 的时间精力花在5 个朋友上,20% 的时间精力花在另外10 个朋友上。(4)这是因为你的朋友是个圈层,知己1 ~ 2 个,密友5 个,好友15 个,还不错的朋友50 个,只是朋友的朋友(你想想这句话:We are just friends. 就这个感觉)150 个,熟人500 个,能对上脸的1500 个。你看邓巴其实很懒,就是前一层乘以3 嘛,后一层其实是包括前一层的。(5)15 个那一层以里的重要,那是你社会支持的来源。邓巴给了一个操作定义,即如果他们明天死去会给你带来极大的痛苦。(6)每天联系当然就最有情感联结,一年没联系降一半,两年没联系降五分之四,五年没联系那就别联系了。(7)女性会有更多的同性好朋友(异性密友比例才20% 左右),女性维持友伴的方式是交流(talking),而男性是一起做事(doing)……
一个人真正的好朋友才这么一点,让人惊讶,但想想确实是。这很“二八原理”:少量的人占据了你大量的精力。
不同的心理学家认为维持友情有不同的方式,共情、幽默、共同兴趣、可信、不自私等,我都赞同。在我看来,至少要滿足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不以功利的心态看待朋友。别以得失衡量你的朋友,别以功利之心看他,别揣测他的动机,别自私。这种感觉是,“你好就行”。
第二,保持真诚温暖的自我展露。也许不是什么都能自我展露,但只要展露就真诚温暖吧。这种感觉是,“不用说,我懂”。
第三,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支持。这种感觉是,“不管别人怎样,我支持你”。
你说,我给女神当备胎时就是这样做的。是的,但是女神不会这样对你,你也不会一辈子这样对她。朋友会。
(摘自《遇见幸福》,中信出版社,桃& 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