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领域来华留学生在华学习期间的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2022-12-05 08:18邓嵩嵇炜王江帅
智库时代 2022年40期
关键词:跨文化留学生辅导员

邓嵩 嵇炜 王江帅

(常州大学)

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发展中,能源合作是一个主流行业,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会。“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如俄罗斯、中亚五国、尼日利亚等国都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产国。近年来,我们与一带一路国家尤其是能源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华留学的人数迅速增加,所涉及的专业也越来越多,”石油工程”也成为了一个热门的专业。

由此可以看出,“石油工程”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与时代发展是同步的:一是“一带一路”背景“民心相通”,是我国对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石油企业为开拓国际市场,为世界能源领域的合作提供大量的人才的土壤。由于我国许多石油企业在与“一带一路”国家进行生产合作时,往往会遇到一些语言上的障碍,导致了双方的合作效率下降,因此,拥有高技术的石油技术人员对合作的项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石油领域中亚-非洲学生来华学习情况分析

当前,随着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组织的发展、成熟和稳定,中亚-非洲留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在全国留学生数量上占比越来越高,其中石油领域专业也深受留学生喜爱。

一些来自中亚地区和非洲地区的留学生受本民族文化影响,在远离原生家庭和文化的严格束缚背景下,常常表现出纪律意识淡薄,个性怪异乖张,学习不够认真刻苦,甚至发生违法违纪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日常教学秩序。其中,迟到早退、旷课、夜不归等问题较为突出,导致中亚-非洲学生在学校的管理上呈现出较为特殊的特点,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使教师感到困惑的是,大多数来自中亚-非洲的留学生,因年龄、生活习惯和文化的差异,在学习态度、上课出勤、课堂纪律、住宿、交流等方面表现出很多问题。

一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积极。许多中亚-非洲学生在中国求学时,对学业缺乏热情,迟到、旷课现象比较严重,无法按时完成作业。

二是教室纪律不健全。在课堂中,有不少同学无视教师的警告和批评,玩手机、聊天、睡觉,严重地影响了的课堂教学。

三是作息昼夜交替。许多留在学校的中亚-非洲学生,往往在夜间不能准时入睡,或者彻夜未眠,早晨起床或者刚开始入睡,这就造成了他们的迟到和缺席。

四是对宿舍的管理规定有违规行为。许多中亚-非洲留学生彻夜不归,通宵在网吧、酒吧;还有的学生,趁着宿管不在的时候,把社会上的朋友带到自己的宿舍过夜,晚上吵吵闹闹,影响恶劣,甚至出现损坏宿舍公物等行为。

二、石油领域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分析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文化往往包含着特定的生活习惯、交流方式和思维方式。由于文化传统的独特性,使来华的学生面临着跨文化的问题。通过对江苏省高校石油专业来华留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比较适应中华文化,但也有一些学生在语言沟通、人际交往、社会价值观和教育模式上有一定的问题。

(一)文化环境差异产生心理压力

语言不通是留学生在我国留学面临的最大难题,虽然他们留学之前都经历了汉语能力的培养,但是大多数人的汉语水平能力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很难进行日常的交流,尤其是面对一些成语、诗词,以及文学名著等时。此外,不同国家、地区的大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很容易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这些都会导致来华留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紧张和畏惧情绪。

另外,在来华留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习俗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来华留学生仍然依照自己的习俗行事,那就会很不协调,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异样目光。但是,在新的情况下,这种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在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环境下,留学生的语言习惯、人际关系、交往方式等都是不同的。在与原生活环境不一样的领域中,他们会出现认知上的失调,表现出紧张、震惊、窘迫、无助等情绪,从而形成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

(二)社会人际与价值观的冲突导致与社会脱轨

“人是社会性和政治性的动物”,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交往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与人的双向互动与信息交换则是社会的各种领域。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沟通,不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人际间的信息交互都是“跨”“达”的文化适应的一个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一个不可磨灭的跨文化维度。来华留学生的个人认知习惯与中国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的差别,当他们离开了家庭、朋友的密切的社交圈子之后,他们的精神压力就会变得不同,从而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到他们和外界的交流,甚至影响到他们的社会化。我们对来华留学生社会环境适应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很多来华留学生在与中国同学交流、参与活动少、性格孤僻、缺乏共同话题等方面都是困扰来华留学生的主要问题。

(三)教学模式差异造成“学业窒息”

留学生受的教育程度与国外的差异较大,造成了“学业窒息”的现象。这种“文化冲击”往往与学习环境、学习评价、教师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的学习风格有关。随着“一带一路”背景的深入,中国留学生的来源也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出国留学的主要目标是完成大学学业,并获得更高的学历。但也因为各国高等教育体系程度的差异,生源素质参差不齐,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使来华留学生在语言、专业及知识储备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差距,造成了他们的基本知识层次不同,再加上语言不通,往往会出现“不会就不会”的恶性循环,从而出现了逃课、请假等负面行为。此外,由于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培养方式,来华留学生在教学、学习方法、评估体系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作业无法按时完成,与教师的交流也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在各种压力下,来中国的留学生的学业表现不佳,深深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之中。

三、跨文化适应解决措施研究

(一)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咨询机制

在国内,中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系统已全面建成,能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问题学生的筛查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基本实现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对一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能够获得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能够及时地发现和进行心理干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也能得到良好的心理咨询。但是,来华留学生所拥有的精神卫生资源相对匮乏,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几所大学开设了专门针对留学生的心理咨询中心,而且目前大多数高校还在坚持辅导员“保姆”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教育。2007年,《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规划》颁布实施,其中提到的外国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是“盲点”,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些心理问题的处理方法并不适合来华留学生。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管理者应该针对留学生的跨文化心理问题制订一套专门的心理辅导与治疗制度,并将其纳入到大学的心理健康系统中,针对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治疗,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心理问题。

(二)加强留学生辅导员心理咨询工作的水准

留学生辅导员主要负责解决留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并承担起教育、管理等职责。他们既要关心外国学生的生活学习,也要为外国学生提供思想指导。部分留学生辅导员英语能力强,但缺少专业能力,留学生是一类特殊的学生,要成为外国学生的辅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技能,并接受过外事工作的训练。但是,留学生辅导员缺乏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往往缺乏识别、判断和指导的能力。从当前各大学的状况来看,来华留学生人数急增,来华辅导员队伍缺乏专业化,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当前,由于国内高等学校辅导员普遍缺乏跨文化交际心理咨询的有关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再加上国内院校在这方面的培养力量不足,使得辅导员在跨文化交际心理上常常面临着一个不知所措的状态,而无法使其良好地应对新的学业环境和校园生活。因此,必须完善高等学校的辅导员团队建设,以加大对学生跨文化交际心理辅导的工作。

目前,我国的留学生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对于留学生的培养与管理尚未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各个大学对于外国学生辅导员的作用也没有统一的规范。与国内学生的管理工作相比,留学生管理更加复杂,也更加需要协助,这导致了留学生辅导员在工作中的职责范围不明确。其次,在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上,应该加大与外籍老师的互动、交往与沟通,以便于在处理留学人员的跨文化交际心理问题上形成合力,使对来华留学人员的心理教育措施可以真正地进行落实。要定期与外籍学生开展沟通与互动,使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更为和谐。只有具备优秀的跨文化沟通与心理指导技术的辅导员,才能够更有效地发现问题,并加以干预,从而达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的目的。

(三)跨文化心理障碍的新媒介运用

新媒体的兴起,使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沟通,信息的传递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新的媒介的优势,使来华留学生适应中国的文化。来华留学生在到达中国之前,可以利用网上的视频和图片,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从而对中国的风土人情、社交礼仪、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和外国学生进行直接的沟通。此外,通过新的媒介技术,他们可以在中国与远方的亲人朋友聊天,有效地减轻了他们在异国的孤独和焦虑。其次,通过因特网,来华留学生能够与当地的同乡、同校的人进行沟通、交流或聆听对方的心声。可以利用上述方法为来华留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最后,网络拥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和教育资源,可以实现多种学习方法,从而可以很好地解决留学生在中国大学的不适应问题。由于新媒介的普及,国内当下的流行文化能让留学生随时随地都能了解和掌握。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可以构建来华留学生的网上心理支持系统,为来华留学生提供网上的心理咨询,为来华留学生提供心理咨询。

(四)创新教学方式,培养留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来华留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学习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再加上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与我国的不同,一些来华留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学业任务时感到力不从心。学习适应是一项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使更多的来华留学生减轻学习上的压力,高校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高校应该做到因材施教,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的确定要根据留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是建立留学生教学改革试点院系,实行通识分层、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培养模式,建立学校、学院、学科、专业四级课程平台,探索国内外学生分中有合、合中有别的多元化融合教育模式,提升留学生来校后的学习适应力;二是针对留学生的学历、语言能力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培训,设立海外专业班,制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计划;三是在教学形式上,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避免单向传授知识,高校要根据来华留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点,编制适合来华留学生的专用教材,在课堂中加入互动环节,提升课堂体验,采取“中西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网上预习,加强线下互动交流,专题研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调研,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四是推动改革学生学业的评估制度,根据留学生的学习、性格特点,坚持学生第一的评估理念,坚持“终结性”和“过程性”的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考核,同时坚持评价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最终构建科学的学业评价体系。根据评估改革,通过“学业导师、朋辈互助”“内外一助一”“学习辅导”等方法,全面提高留学生的毕业率,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五)丰富校园活动,促进文化融合

留学生在中国完成学业,不但能得到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在中国的生活经历也将是他们一笔宝贵的生命财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校要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心理问题。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文化交流周、各种社团等,为中外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使来华留学生从内心愿意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亲身感受中国文化,并逐步融入中国文化。通过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让不同国家的学生对不同的文化有更多的了解,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从而消除跨文化的隔阂。在这一进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习俗。此外,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主办方要尽可能地为留学生提供使用汉语进行沟通的机会,让他们更快地融入中国的风俗习惯中,并在校园文化中尽可能地将自己国家的文化和中国的文化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接受中国的文化。

四、总结

由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直接关系到留学生的国家教育政策,因此,对石油行业的中国留学生进行跨文化适应研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走向民族复兴的新道路上,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来华留学生的国家战略层次的重要性,不受“文化差异与适”应性的表象的误导,改变观念,正确理解来华留学生的国家战略价值观,强化其文化个性,树立其特色,创新思维方法,增强其在中国的跨文化问题上的作用。

猜你喜欢
跨文化留学生辅导员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和辅导员谈谈节日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带领中队辅导员做好少先队工作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