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
——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12-05 08:18贾珊珊
智库时代 2022年40期
关键词:证书试点学院

贾珊珊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技术及装备管理中心)

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首次提到,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其中,“1”是必选项,指学历证书;“X”是不定选项,可对证书级别和证书种类任意组合。高校在1+X证书试点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有机融入“X”证书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探究教学改革之路,从而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学,教师教的质量高低和学生学的效果好坏将会直接影响着高校所培养人才的质量。1+X证书制度下,对高职院校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1+X证书试点工作为例,介绍学院试点工作推进现状,分析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学院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学院1+X证书制度试点推进现状

(一)高度重视,积极参与试点工作

2019年,自1+X证书试点申报工作启动以来,我院结合学院实际,精心筹备,积极申报,成为了建筑信息模型(BIM)、Web前端开发、汽车运用与维修和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四个证书的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并制定了《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1+X证书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的1+X证书制度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各职能部门及教学系院分工,为1+X证书工作的有序推进建立了组织保障。随后,积极参与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的1+X证书申报工作,截至目前,我院成为了食品检验管理、旅行策划、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等30个证书的试点院校。

随着2021教育部第四批349项1+X 证书制度试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公布,目前共有448项“X”证书可供学生选择[2]。在证书遴选上,学院充分调研,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就业需求、就“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考核内容与形式等事宜与培训评价组织沟通,选择适合的“X”证书进行考核。

(二)以点带面,有效推进证书开展

2019年,我院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四个证书试点院校后,积极与培训评价组织对接,完成了建筑信息模型(BIM)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两个证书共计283名学生的考核认证工作;2020年,我院组织823名学生参加了财务数字化应用、Web前端开发、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等8个证书的考试;2021年,我院继续扩大“X”证书试点规模,共有1230名学生参加了工程造价、人力资源共享等11个证书的考核工作。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学院试点证书数量和参与试点人数逐年增加,专业覆盖率逐年扩大,证书通过率显著提高。截至目前,我院共计完成22个1+X证书、37个考试批次、2336人次的考核认证工作,覆盖学院34个专业,专业覆盖率达到70%。

(三)以牵头院校身份,积极参与证书建设

随着我院1+X证书工作的稳步推进,试点工作成绩显著,2020年和2021年,我院先后被河北省教育厅确定为建筑工程识图、粮农食品安全评价、数字创意建模、界面设计、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旅行策划等六个证书的牵头院校。我院以1+X证书制度试点牵头院校工作为契机,与“X”证书培训评价组织共同研究,从目标任务、工作措施、组织实施等角度出发,制定了六个证书的试点工作推进方案,布局证书考核站点,并充分调研省内、省外“X”的收费标准,考虑区域差异,与评价组织协商证书收费标准,明确费用构成要素及分配比例。

二、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计不合理

学历证书“1”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关系,但是在高职专业课程设置中,往往存在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未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岗位需求,课程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深度不够,导致学生在考取“X”证书时往往需要课下额外参加教师的集中培训,额外增加师生负担。在课程目标设计上,重知识目标的培养,轻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达成,无法满足社会企业等对会计人才的全方位需求。

(二)教学过程不够丰富

当前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师主导的教学现象。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校进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教师应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结合班级学情分析,积极探索课程改革,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师自身能力不够

当前高职院校仍然存在师资队伍配置不合理的现象,高校有待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由于大多数高校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验,自身教书育人能力与1+X证书职业标准所要求的师资能力仍有一定差距。因此,一方面,高校可通过鼓励教师到企业培训或者到实际工作岗位上实践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可通过聘请企业专业、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来丰富学校的师资队伍。

三、学院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重构课程体系建设

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强调根据企业需求设置专业,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结合工作岗位生产流程开展教学活动。

1.结合岗位工作流程对课程进行设计

吴全全等指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范式包括普适性工作过程、教育性的典型工作过程、参照系和学习情境等要素[3]。对课程进行设计可从以下四个步骤出发:一是根据专业所从事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完成岗位任务所需要的核心能力进行设计;二是将知识点按照由简单向复杂的方式进行设计,构建该专业新的课程体系;三是了解授课班学情,根据学情及学院现有的教学实训资源等客观条件,选择合适的工作过程任务来设计学习情境;四是结合岗位工作流程,将工作环节转换为学生的学习任务。

2.根据职业技能证书标准对课程进行设计

各“X”证书的职业技能标准是由教育部和行业企业专家依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而制定的。高职院校在修订人才培养目标时,应与职业岗位需求对接,而课程目标的制定要与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能力需求对接。因此,在对课程进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高度融合,通过分析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来明确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具体内容及技能水平要求,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指明方向。

3.根据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

将职业能力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职业能力目标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三部分,教师应考虑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两者间的关系,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根据职业教学和学生能力的特点,课程设计时遵循“理论知识适度够用”的原则,调整课程理论与实训课时的比重,将重心放在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上,通过课程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二)优化教学实施过程

课前,教师应借助学习通、智教云平台等建立自己的课程资源,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件、思政案例、课程知识点音频讲解和课堂学习任务单等资源上传到课程线上平台,并在每次授课前提出具体任务要求,学生借助线上平台,按照教师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点学习。

课中,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时,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反馈情况和课程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将知识点由浅及深地进行讲解,并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中,选取岗位工作中的任务情境,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式、小组责任制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课后,借助线上教学平台,通过推送资料、参与话题讨论、发送问卷调查等方式,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意识,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适时调整教学行为,不断优化课程设计方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三)构建全新课程评价体系

学院在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后,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构建“企业参与+教师点评+组长打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主要由理论考核、课堂任务完成情况、网络教学平台中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等几部分构成,教师根据课程性质特点等合理设置各部分权重。其中,理论考核主要是采用阶段性测试、结课考试等闭卷形式完成;课堂任务完成情况主要从进度、展示效果、职业素养等几个方面根据任务工单记录情况、操作视频、现场展示等进行打分。评价方式包括教师点评、组长打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网络教学平台学习任务情况评分是由教师从系统导出的,评分项主要由课前任务、课堂活动、课后作业等几部分组成,活动形式有课堂签到、话题讨论、抢答、分组任务等。

四、学院在教学改革中的思考

学院在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过程中尽管在管理制度、师资培训、证书考核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证书认可度不高、教师为学生培训能力不足、证书配套资源不够、培训评价组织对职业教育参与度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我院1+X证书试点接下来的工作进行以下几点思考。

(一)统一认识,提高参与1+X证书试点热情

(1)学院应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足够重视,对制度本身具有足够的信心。由于1+X证书制度试点时间尚短,当前仍然存在1+X证书制度的专业覆盖率不全面、缺乏国家层面系统的指导框架、院校在试点过程中面临着国家奖补资金不到位、没有成功的实践案例可借鉴等问题。尽管困难重重,学院也应积极参与试点,结合高校特点,探索属于自己的1+X证书试点之路。

(2)调动院校教师参与试点的热情。学校在推进1+X证书制度工作中要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试点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作为教学主力军,在“X”证书的选择上更具有发言权,他们在选择证书及培训评价组织的过程中,通过与培训评价组织就证书职业标准、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等问题沟通,能够帮助教师对1+X证书有一个更系统、全面的认识,提高教师参与试点的热情,进而推动学院1+X证书的有序开展。

(3)调动学生考证的积极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学历证书的有效补充,对于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提升学生就业本领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应借助宣传栏、海报等形式宣传1+X证书制度。同时,各教学部门可通过组织1+X证书技能比赛提升学生对1+X证书的认识。

(二)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加大配套资源建设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依托“X”证书第三方培训评价组织来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是学院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建立保障机制。

(1)建立企业资源共享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将企业资源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1+X证书制度背景下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的主体是以第三方培训评价组织为代表的企业和职业院校的教师,但无论是企业还是职业院校,他们在课程设计及开发中都有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因此,职业院校应借助1+X证书制度这一创新机制,与企业加强合作,探索并建立企业员工与职业院校教师间的紧密合作机制。

(2)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的保障制度。学院在1+X证书试点工作的推进过程中,首先需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培训评价组织的师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培训效果和考核评价能力,然后,教师再对参与“X”证书的考核的学生进行培训。同时,学院应做好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工作,多引入培训师、行业企业专家及技术骨干等人员作为学院兼职教师,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和培训能力。

(三)有效约束评价组织行为,保障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培训评价组织和试点院校作为1+X证书试点工作的主要参与方,二者是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的关键。在试点过程中,在制度层面,既需要考虑各“X”证书评价组织的盈利空间,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又要兼顾和维护教育的公益性。

(1)建立培训评价组织遴选机制。“确定遴选原则,对培训评价组织的资质进行审核,优先从符合的条件中遴选,从行业的龙头企业中选择”[4],将具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拉入“黑名单”,从而保障参与试点工作培训评价组织的质量。

(2)建立并完善保障机制。根据证书的试点情况,从职业技能标准、师资队伍培训、教材编写、题库建设、考点设立、教学培训、考核评价等方面着手,建立并完善 1+X证书运行的保障机制。

(3)建立评价组织退出机制。对培训评价组织实施动态管理,对具有捆绑销售仪器设备、借师资培训收取高额培训费等盈利属性过于明显的培训评价组织,限时责令其进行整改,对拒不整改的企业,实施强制退出机制,从而保障1+X证书试点工作的良性发展。

五、结语

学院按照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岗位生产过程对接等要求进行重构课程体系,调整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在疫情常态化和互联网+信息技术背景下,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开展教学,构建“企业参与+教师点评+组长打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教学评价新体系,培养学生具有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为高职院校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开展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可行的实践经验。

猜你喜欢
证书试点学院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本刊核心证书
收录证书
重磅!住建部通知,21地开展城市更新试点!
20处试点 北京探索古树保护新模式
深入开展证券公司结售汇业务试点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