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梦雪
(深圳市宝安区图书馆,广东深圳 518101)
随着5G 时代的到来,以各种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新业态逐步实现了与图书馆常规服务的融合,同时也对图书馆读者服务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中就包括了VR 技术。当前,国内大部分公共图书馆都在VR 技术服务体系的支持下开展了读者服务的探索,并推出了一系列深受读者欢迎的VR 技术服务项目,有力地促进了读者服务的创新与发展。[1]因此,研究VR 技术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发展路径,有助于推动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迈向新的台阶。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 技术,作为一项现代化的人机接口方式,可以有效地实现人机交互。该技术主要依托计算机系统,构造包括即时信息、三维可视图以及仿真运动物体等内容的虚拟视觉环境。这种虚拟视觉环境既可以是创作者所设想的三维环境空间,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三维空间的重现。[2]VR 技术运行的关键在于可以通过人机交互接口对虚拟视觉环境进行重现,用户在虚拟视觉环境下会出现多重感官体验,并且可以实现与虚拟环境当中的各类构成元素进行即时模拟交互。
1.多感知性
多感知性是指用户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来对VR 技术所构建的虚拟环境进行客观感知产生综合性体验。多感知性是VR 技术有别于传统3D 展示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VR 技术能应用于多元场景的重要技术基础。
2.交互性
交互性主要是指用户通过VR 技术不仅仅可以客观感知虚拟环境,而且可以对虚拟环境产生影响进而使其发生改变。在VR 技术虚拟环境当中,用户可以借助专用的设备,如数据手环、移动端头显设备等,通过自身的动作或语言来对虚拟环境中的构建元素产生影响,如同身处真实环境当中一样,使这些元素产生即时变化。
3.沉浸性
沉浸性又被称为临场感,主要是指用户通过专用设备被代入虚拟环境,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一体化的感官体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由此激发身体条件反射或本能,[3]这也是VR 技术应用于现实生活服务最为主要的特征。影响用户沉浸性的因素,既包括数据传输速度、图像三维程度、画面真实性等客观因素,又与用户的感官敏感程度、现实认知能力等密切相关。
VR 技术作为一项以体验应用为主的技术方式,需要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相应的设施设备。一方面,图书馆应当根据自身的技术承载能力,购置相应的VR 技术设施设备;另一方面,图书馆还应当结合馆藏资源类型、馆员服务能力等,积极开展VR体验项目的策划、开发、组织与运营。[4]在这一过程中,馆员服务能力是关键,他们不仅要具备熟练使用、维修维护VR 技术设备的能力,还要准确把握VR 技术体验项目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能够创新性地进行VR 体验项目的开发与推广,并在充分总结读者体验效果与深层次需求的基础上,灵活地对项目进行调整,不断提升读者服务能力。
图书馆应当借助当前广大读者对于VR 技术体验的热情与兴趣,通过VR 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联合应用,在情境体验、文献资源检索和阅读服务等方面,来实现读者服务的创新发展与优化升级。图书馆应当加强在读者非结构化数据汇集与分析、读者行为识别与大数据分析、读者VR 技术认知与自主创新等方向上的研究与应用,给予读者更为方便、快捷的个性化、多元化、智慧化体验。[5]例如,深圳市宝安区图书馆所推出的“VR+图书”项目,VR技术设备通过搭载物联网技术,能够实时追踪读者的头部动作,并捕捉读者面部表情,在此基础之上,运用大数据技术来精确分析读者的阅读偏好,并给予相应的阅读建议,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全民科普工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围绕自身的技术服务能力,面向读者开展科普宣传与推广服务。VR 技术作为一项以增强用户感官体验为主的技术类型,具有明显的科普宣传与推广导向。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VR技术的这一优势,构建以VR 技术展示与应用为主题的科普宣传与推广服务项目。一方面,图书馆馆员可以对读者进行VR 技术理论讲解,使他们对VR 技术产生更深层的认知,并熟悉VR 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状;另一方面,还可以指导对VR 技术应用具有兴趣的读者进行VR 场景制作,增强读者技术自主应用的体验感,浓厚科普宣传与推广工作的氛围。
深圳市宝安区图书馆自2018 年引入VR 技术以来,一直以“活跃阅读氛围,丰富阅读体验”为导向,从细节入手,开展了多层次的阅读服务。目前,已开展的服务主要集中于智能导航服务、立体化参考咨询服务、多功能资源检索服务以及青少年课外数字阅读服务四大领域。
图书馆传统模式下的导航服务,主要以文字和图片为主,很难为读者所快速识别。[6]深圳市宝安区图书馆针对这一问题,借助VR 技术,形成了与图书检索系统所匹配的精确定位智能系统。该系统有效模拟图书馆整体环境,给予了读者高逼真度的视觉感知体验,通过前期图书筛选定位,系统可以直接引导读者找到目标图书,这不仅节省了引导读者筛选图书所需的时间,而且有效地提高了馆藏图书的流通效率,同时读者通过自主探索,可以增强对图书馆馆藏资源布局的认知,从中体验到寻找图书的乐趣。
不同于常规的参考咨询服务,借助于VR 技术所实现的立体化参考咨询服务可以通过打造生动、活泼、温馨的氛围,来引导读者实现与参考咨询馆员间的情感互动、即时情景交流。为实现这一目标,深圳市宝安区图书馆在“读者阅读会”系列活动中,探索性引入了VR 服务技术,进行虚拟背景环境的打造。在活动过程中,读者与参考咨询馆员可以同步置身于虚拟的情景环境中进行互动交流。参与各方不仅可以进行语言的在线互动表达,而且肢体行为、表情动作等与情感互动息息相关的细节,也获得了有效传递。[7]这种面对面、个性化、动态深层次的参考咨询服务,有助于拉近馆员与读者间的距离,提高双方的互信程度。
目前图书馆所提供的检索服务结果通常以目录摘要、论文或者专利等简单的形式传递于读者,并不能够给予读者深入指导。利用VR 技术,能够实现检索过程以及检索结果的多维化、可视化,有效引导读者从不同层面探索资源、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利用VR 技术还能够实现对检索结果中研究方法、数据、图表等的可视化表达,这有助于加速读者的理解过程,减少科研的生命周期。深圳市宝安区图书馆创新性应用了VR 技术所支持数据的转换功能,实现了对复杂数据的转换,从而有效揭示了不同资源间的关联性,读者无须提供特定的操作系统或阅览器,只需下载指定的阅览器插件即可访问所需的VR 场景资料。
随着数字化校园的逐步普及,高年级青少年普遍具备了基础性的信息素养,学校也期望通过数字化阅读途径来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这就为图书馆与学校联合进行课外数字阅读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深圳市宝安区图书馆紧抓这一机遇,在充分调研走访合作学校课外数字化阅读合作意向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提供的课外阅读指导目录,利用VR技术制作了与课外阅读相对应的虚拟体验场景。在这些场景当中,读者可以直接在线读取数字文献资源中所涉及的技术路线、图表、动画模型等可视化表征的内容。2019 年春节期间,为配合深圳市宝安区部分小学国学文化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深圳市宝安区图书馆推出了“网络书香过大年——福随春至·戌狗迎新VR 体验活动”。通过对新年主题场景、文化古籍、戏曲节目等内容的虚拟场景模拟,使青少年读者对国学文化产生了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认知,促进了国学文化的弘扬。
VR 技术作为具有开放式发展特征的技术,不仅要注重实现技术的动态升级,而且还应当逐步实现与图书馆新兴业务的融合发展。在技术服务体系动态升级方面,图书馆应当积极关注VR 技术发展动态,及时升级现有的技术支撑系统,更好地适应读者的需求;在技术与新兴业务融合化应用层面,应当侧重于通过VR 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化技术的联合应用,实现新兴业务的智慧化、智能化以及深度展示化,体现出VR 技术对于新兴服务项目的支撑性作用;在组织管理框架完善方面,应当大力推进技术支持部门服务流程的重塑以及VR 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优化工作机制,提升服务读者的能力。
为了利用VR 技术实现读者服务的深层次拓展,图书馆需要加强各类馆藏资源的整合力度,构建适用于VR 技术的专业化虚拟数据库,并形成面向读者个性化需求的资源共享共用途径。[8]在构建虚拟数据库的过程中,图书馆应当积极利用OpenCV 以及UDK 等技术方式,完成馆藏实体资源的数字化与虚拟化,再结合Web3D 技术,将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嵌入资源库当中,充实数据库内容。同时,图书馆还应大力推进网络VR 资源的自主馆藏化,通过统一汇集、筛选、分类处理现有互联网中的VR 资源,来逐步将其融入已建成的数据库当中。此外,还可以充分借助云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远程的数字资源交互服务,最大限度地赋予读者数字资源使用权限,以供具有VR 设备的读者调取使用。
随着读者对于VR 技术服务个性化诉求的增长,图书馆不仅仅需要完善VR 技术应用的基础条件,还应该积极整理读者在使用VR 技术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最终形成能够指导面向读者个性化需求的VR 技术服务项目。一方面,图书馆需要以满足读者个性化阅读诉求为出发点,将大数据分析形成的读者阅读偏好与VR 模拟图书馆场景进行绑定,当读者接触VR 技术设备之后,即可迅速形成引导路径供读者选择,从而节省读者的检索、分析与判断时间;另一方面,可以结合读者对于虚拟场景需求偏好,根据读者所提出的服务内容来量身定制VR 主题,拓展读者的服务体验。
目前,VR 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产业链涉及内容也非常广泛。图书馆面向读者所提供的VR 服务归根到底只是VR 产业众多发展方向中的一项,所开展的服务项目也必须在产业链中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才能够陆续开展。因此,图书馆只有加强与VR产业链上下游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才能够持续促进自身服务能力的增强。例如,上海图书馆与实体书店联合推出的集休闲、娱乐、餐饮以及VR 体验为一体的“阅读隧道”项目,给予了读者多层次的阅读体验;再如,重庆市图书馆与VR 设备供应商联合举办的VR 体验活动,进一步向读者展示了最近的VR 设备与服务项目,深受读者欢迎。借助与VR 产业中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图书馆可以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拓展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并由此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其中。
VR 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VR 技术作为一项以读者直接应用为主体的技术类型,不仅拓展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而且有效地展示了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人性化,还给予了读者高效的服务途径。展望未来,公共图书馆应当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导向,依托自身的组织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积极拓展VR 技术环境下读者服务的内容与方式,打造集智慧、人文、靓丽、书香、学习与放松于一体的服务环境,更好地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