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香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进入新时代,世界形势和社会环境都具有新的时代特点,这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研究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路径是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
从当前学界对辅导员的研究成果来看,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都是从不同角度和功能进行分析的。笔者认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中对学生实施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导师。从职责上看,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就业指导、日常管理和服务。从身份上看,辅导员既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管理的专门人员;从发挥作用上看,辅导员既要发挥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也要发挥对学生成人成才和素质能力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更要发挥对于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方面和其他管理辅助方面的重要作用。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是在高校中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对高校完成立德树人重要使命和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影响。
1.职业
职业是随着社会分工而出现的,对于从业人员来说,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或途径。因此,在职业发展中,职业的产生会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形成人与环境的关系,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进入社会的角色,对于社会来说,是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并履行社会责任的代名词。
2.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顾名思义就是人在社会中,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和所要求的知识、本领、心理特质等,既包括理论方面的,又包括实践方面的,还包括心理素质方面的,体现着职业岗位所需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集合,它既是对从业人员提出的岗位要求,也是实现某一职业发展目标和完成既定任务的重要保障。对于不同的职业来说,对职业能力要求有一致的,也有不同岗位所特定的,总之是一种人的综合能力的体现。
3.辅导员职业能力
许多学者都对于辅导员职业能力进行了研究,但都是立足于不同的角度,对其内在特殊规定性未达成共识。有的学者从行为结构方面进行研究,有的学者从人格方面进行研究,有的学者从知识结构进行研究,都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界定。笔者认为,从理论层面看,辅导员职业能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主要表现在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展现的专业知识、管理水平、心理素质、工作态度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表现等所形成的综合素养和行为模式。在职业能力的内容方面来看,包括胜任对学生进行教育方面的政治引领、思想指导、人格塑造、学习生活管理、心理疏导、活动组织、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拓展性能力。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处于核心地位,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对学生、学校和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
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情况对于人才培养和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内在价值。一是对于人才培养来说,面对新时代的新特点和新要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学生管理水平。特别是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越来越重视辅导员的培养,一些省份还给予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津贴,这也彰显了国家对于辅导员职业的重视、对于提升职业能力和育人实践能力的投入水平,说到底,也是为了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二是对于辅导员个人成长发展来说。国家提倡辅导员队伍要朝着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对于辅导员的地位、待遇和职务晋升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倾斜政策。对于辅导员来说,职业能力是个人素质、职业水平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从职业化来说,职业能力的提升可以促进自身思想觉悟提高、促进职业理想更加坚定,提升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胜任力和自信心,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能够形成更多的育人成果和育人经验,在辅导员职业生涯中实现人生价值。从专业化来说,职业能力的提升是辅导员必须要走的一条路,只有提升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够运用娴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有效的育人实践去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形成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科研成果进而指导工作实践。因此,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辅导员工作的根本目标就是立德树人。职业能力的提升能够帮助辅导员通过有效的工作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和成长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只有思想问题解决好了,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活动、生活和成长当中,所以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立德的过程。辅导员职业能力高低体现着辅导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也体现着辅导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工作经验,能否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解决问题,这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进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所以对于辅导员来说,职业能力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学生管理工作能力、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心理疏导和沟通态度、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经验等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学生最为信任的导师,辅导员职业能力是自身的隐性因素,但也确实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显性因素,这一点辅导员要意识到,更要主动去提升,完成自身的使命。
从当前辅导员队伍现状来看,一些高校的很多辅导员都是非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虽然在国家的号召下,高校近些年辅导员的引进都开始要求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但是在高校中其他专业毕业的辅导员数量比例还是很高。在后续工作中,非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的辅导员在校学习期间并没有系统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在工作开展中就存在着不能有效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管理的问题。尽管各高校后续也会组织辅导员进行职业能力提升的培训,但是这仍然会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质量,这是问题之一。其次,很多辅导员都是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甚至很多是本科留校的学生干部,虽然他们也有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经验,但是在理论储备方面并不到位,很多时候不能有效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再次,就是辅导员的年龄问题。很多高校引进辅导员为应届硕士毕业生,缺乏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再有就是个别高校的辅导员也存在着年龄偏大的问题,使得工作中缺少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与学生也存在着代沟,这不仅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是制约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各高校对于辅导员的考核评价与职务晋升都有自己的考评体系和内容,这既可以激励辅导员发现工作不足,也为辅导员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方向。但是,从当前考评体系运行的效果来看仍存在着以下影响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问题:一是内容上,有些考核以辅导员每个学期的个人总结为主,写的内容多、文字精彩则分数高;有的以学生获奖情况为加分项,学生获奖多则给辅导员加分;有的则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寝室检查和活动情况量化折合到辅导员分数中;还有的以辅导员的科研成绩作为考核赋分项目,这些都直接成为影响辅导员工作方向和态度的风向标。在考核形式上,有的不注重量化,人为因素过大,影响辅导员工作积极性。有的注重量化,但是量化指标不合理,对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毫无帮助。在考核成绩与职业晋升的联系方面,缺乏系统的标准,有的甚至脱节,各自成体系,这都会影响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职业能力的提升。
对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范围目前没有准确的界定,总之与学生管理和教育相关的工作都能够与辅导员相连。辅导员不仅要接受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和二级学院的双重领导,而且学校很多与学生相关的事务也要通过辅导员与学生联系。所以说,辅导员不仅面对着学生日常管理方面的事务性工作,还要接受诸多职能部门的指挥并完成布置的任务,这使得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每日要忙于处理学生出现的各类问题、上报各种表格、完成相关部门布置的任务以及做好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这些工作占据了辅导员工作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使得辅导员难于分身,无暇提升职业能力。
各高校针对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问题也在开展相应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但是也存在着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培训流于形式。面对当前党和国家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形势,大部分高校都开展了系列工作落实国家要求。但是在落实效果方面还是存在打折扣的情况。很多培训以学习和研讨形式为主,多停留在学习文件和工作交流方面,培训没有具体针对性。二是培训投入力度不够。一些高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对于辅导员队伍的培养缺乏长期和系统的规划,资金投入的力度也相对不足。三是缺乏有针对性的实践培训形式。对于职业能力提升来说缺乏系统科学的培训大纲和内容,在培训时间方面也没有充分保证。四是辅导员自身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很多人对职业能力缺乏正确认识,对于培训有应付心理。
1.提升理论知识学习能力
辅导员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因此对于辅导员来说,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扎实的理论基础: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工作中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中,既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指导,也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方式方法。三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思想政治工作的依据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因此辅导员不仅要了解国家发展大势,还要掌握国家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和要求,既按照国家要求培养学生,也按照国家要求发展自己。四是党史国史知识。这是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五是心理学、管理学、哲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其他问题要能够有抓手,掌握心理、管理、就业等方面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
2.提升科研能力
辅导员队伍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科研能力提升是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高等教育中,辅导员不仅要处理日常学生管理事务,还有一项更重要的职能就是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规律,这也是辅导员自身可持续发展必备的能力。所以,辅导员要确定自己的科研方向,在完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在学生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规律,进而指导未来工作实践。职业能力中的科研能力提升目前被大多数辅导员忽略,基于自身工作开展研究进而反馈于学生工作,这是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一条宝贵经验。
3.提升沟通能力
辅导员沟通能力是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因为辅导员不仅要和学生沟通,还要和其他管理部门和职能部门沟通,更要与家长沟通,所以沟通能力是辅导员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有效沟通能力不仅是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内心理论知识的丰富和工作经验的积累,所以辅导员要学习沟通的技巧,要定期开展谈心谈话,了解学生思想情况、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以及情感情况,以便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处理解决问题时能够有的放矢。辅导员还要学会共情,这样更容易站在学生角度去看问题、想事情,有助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总之沟通能力的提升不仅是语言表达,还要用真心、真情去做工作。
4.提升创新能力
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虽然是相对固定的,但是创新精神和能力却是需要不断培养的,这也是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创新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能力。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还是学生活动、科学研究等工作,都可以在创新的基础上提升工作的质量。例如探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方式、创新喜闻乐见的学生活动方式、创新数据统计与管理的方式、创新信息技术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等,都需要辅导员老师多思考,勤学习,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研究形成有效创新经验。
1.提升辅导员对职业能力的认知水平
为了更好地提升辅导员对职业能力的认知水平,高校要做好顶层设计工作。要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尊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规律,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和培养,在待遇、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辅导员倾斜政策,在辅导员的考核与评价方面制定客观公正的考评体系,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只有对辅导员的工作价值、发展规划充分重视与尊重,才能激发辅导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激励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岗位与使命,进而促进他们更好地提升职业能力。
2.完善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工作体系
要结合辅导员工作实际建立提升职业能力的模块体系,分为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理论模块包括对辅导员开展的理论方面的培训与再教育,如鼓励辅导员提升学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面的专题培训、支持辅导员参加各级各类的理论学习等;实践模块则通过开展具体工作对辅导员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等方面进行有效提升,制定考评体系包括辅导员在学生的主题教育、党团工作、资助帮扶、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日常管理等方面的目标和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激励辅导员向上向好,潜移默化地提升职业能力。
3.引领辅导员提升学术研究素养
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提升既是基础性能力的体现,也是发展性能力的体现。高校要加大对辅导员科研活动的引领力度,支持辅导员结合本职工作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学生健康成长规律等方面的专题研究,在课题申报、论文发表等方面出台激励性措施,加大经费支持力度,以此鼓励辅导员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和素养,丰富辅导员知识结构,培养辅导员的科研兴趣。
4.完善选聘和考核机制
打破传统的辅导员选聘思维定式,结合高校情况,实施校内招聘与社会招聘相结合、定期招聘与特色招聘相结合、入职招聘和带编招聘相结合的招聘方式。在辅导员考核方面,要将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作为考核重要目标之一,结合职业能力提升的要求设定考核指标,同时要保证考核结果与职务晋升、评奖评优挂钩,这样既发挥了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同时这也是对于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一种激励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