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农学类研究生党建质量提升策略探究*

2022-12-05 08:18董如壮周立云杜媛
智库时代 2022年40期
关键词:农学研究生建设

董如壮 周立云 杜媛

(扬州大学)

农科研究生是农业科技领域的后备力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提高农科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对推动“新农科”建设、培养适应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的“一懂两爱”高科技农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而高校研究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是党在高校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理论武装、塑造品格灵魂的重要平台,因此,提升高校农学类研究生党支部建设质量关乎党在研究生群体中的领导地位,关系到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对于高校的农科人才培养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实施具有十分重要而直接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下农学类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农学类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新机遇

(1)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持续高度重视进一步提振了对农业科技人才教育培养的信心和期待。在明确“三农”问题重要性的前提下,党中央相继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新农科”建设等一系列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对农业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农科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使得所培养的研究生不仅具备较高科研水平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还具有端正的政治观念、优良的道德情操、过硬的学术品德变得愈发迫切。

(2)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实际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农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于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大,政治强、思维新、情怀深和专业素质过硬的农学类研究生也逐渐成为就业招聘市场中的热点和宠儿。

(3)社会观念的不断转变进一步增强了农学类研究生学农知农、学农爱农的农业情怀和强农使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农业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深度融合,不仅加快推动了以智慧农业为代表的农业智能革命时代的到来,也让社会各界对于农业的传统认知发生了巨大转变,使农学类专业呈现出焕然一新的蓬勃生机,深刻地唤醒了青年人心中的学农热情和强农使命,为农学类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农学类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新挑战

(1)突出的学科专业特点对农学类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农学类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内容侧重于农业相关活动,专业性、应用性、实践性较强,农林类研究生科研实践与农林业生产一线紧密度较高。因此,农林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的组织建设不能仅限于党的思想和政治建设要求,其组织建设以及教育管理模式应与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目标相适应,应该有效结合农林业生产实际,发挥科研实践专业优势。

(2)繁重的学业与科研压力对农学类研究生党建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出了新挑战。一方面受疫情影响,许多课程转入线上,上课互动感减弱,对研究生自律性要求提高,这种短期内授课方式的改变影响了研究生的学习效率,增大了学业压力。另一方面,多点散发的疫情也经常性导致教育教学或科研活动受限或停摆,极大地增加了研究生的科研压力,尤其是对于科研安排连贯性要求较高的自然科学类研究生,科研活动的暂停可能导致其之前的科研工作前功尽弃。所以以上原因客观上导致了农学类研究生学业与就业压力的增加,使得研究生愈发重视“学术深造”而轻视“思想深造”,从而导致在党建活动方面的精力与时间投入严重不足。

(3)新时代下的培养方案对农学类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模式提出了新要求。研究生相比于本科生党员比例较高,且由于其特有的导师责任制、以课题组为单位的学习科研培养模式等特点,在传统的以班级、年级或实验室为单位设置党支部的组织架构常常导致线下组织生活受限,党支部成员间的沟通交流减少,党员与党员、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之间传帮带作用发挥不明显等弊端,同时从团建到党建的接续培养面临新的挑战,不利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4)新时代下农学类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成果向育人实效的转化有待取得新突破。当前,研究生党支部线上活动开展经验不足,创新不够,导致党建活动开展单一化、任务化、形式化,难以激发研究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日益突出。并且很多党支部活动开展同质化严重,不能有效结合专业特色,存在着“党味”不足、“农味”不够的情况,党和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和“新农科”建设的战略布局,这对农学类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不断强化党支部对农学类研究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加速促进党支部建设成果转化为事业发展的实效,实现党建提升与事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二、农学类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对党支部建设的影响

(一)研究生群体的优势

相比于本科生,高校研究生已完整度过了大学四年,有了一定的理论积累和初步的实践锻炼,其知识水平高,综合能力强,思想主流健康稳定,积极向上,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中坚力量。一方面研究生年龄较大,思想观念成熟稳重,更容易理解党和国家的政治信仰,感受理论知识的思想伟力。而且研究生知识面广,学习能力强,学习目标明确,善于理性思考,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受学科专业培养影响,农学类专业的研究生大多勤奋刻苦,踏实肯干,具有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

(二)研究生群体的不足

(1)价值观念的不唯一性。当代研究生享受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的极大丰富,感受发展红利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同时,作为网络生活的“原住民”,受网络多元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部分研究生价值观念多元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不强,政治热情不高,四个意识有待提升,四个自信底气不足。

(2)入党动机的复杂多样性。受社会不良价值观影响,部分研究生的价值判断标准越来越倾向于现实物质主义,更加侧重现实物质利益,出现功利性入党倾向,将入党看作是进入社会后可以利用的“资本”,宗旨意识淡薄。

(3)农学类学业科研的多点分散性和高压力性。通常研究生党支部设置以班级、年级或实验室为单位,但研究生阶段传统的年级与班级概念弱化,研究生学习、科研与生活的时间和空间分散,往往以课题组或实验室为单位[3]。因此,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横向设置党支部,会由于导师不同、专业方向差异以及学习居住分散等原因导致成员间交流少,凝聚力差,活动难以统一组织,易使民主评议流于形式而组织力大幅削弱;而单纯以实验室为单位纵向设置党支部,虽然具备研究生专业方向相近,职业发展目标相似,学习、实验及居住场所相邻,日常联系交流相对较多,活动开展更为便捷等优点,但也由于方向集中,容易形成小圈子,滋生人情问题,影响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并且不同实验室党支部人数之间差异较大,不利于各支部间的综合管理。同时当代研究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科研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和人际交往压力等,容易产生厌学、烦躁心理[4],导致主动接受政治理论教育的时间精力不多,学习状态不佳、心理准备不足、情感认同不强而影响个人入党的积极性。

三、探索“五位一体”农学类研究生党支部建设质量提升策略

(一)优化党支部组织架构设置是研究生党建质量提升的坚实基础

要结合农学类学科特点和专业培养方案,打破传统的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模式,突破班级、年级、实验室等单一划分根据,结合研究生学习生活的各类具体单元,推动研究生纵向党团支部改革,综合考虑专业方向、课题团队等单元,探索建立人数规模均在25人左右的师生联合纵向党支部,选聘课题组中政治信仰坚定、综合素质过硬的中青年专业教师担任党支部书记。这样设置的党支部,规模相似、专业相近,党支部设置与科研学业活动范围重合,而且导师加入研究生党支部,可以极大地提高党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课题组教师做党支部书记能有效引导学生同时兼顾“学术深造”与“思想深造”,增强其参与组织生活的主动性与便利性,并且以同样模式推进研究生纵向团支部改革,将团支部建在纵向党支部下,由对应党支部和上级团委同步指导下属团支部开展工作,增加党支部教育引导作用,做好团员的教育培养,真正实现党建带团建,党团一体化。

同时,积极探索“结对帮扶”活动,引导每名学生党员联系3-5名非党员、团员同学结成帮扶小组,通过线上线下加强联系引导,推动构建研究生基层党建团建全覆盖的互联、互通、互动、互助的良好局面[5]。

此外,为应对部分研究生长期外派实习调研的实际情况,克服研究生流动性强的问题,应积极探索将支部建在网络上的可行路径,利用QQ、微信、腾讯会议等网络媒介为联系纽带,对流动期限长、长期不在校的学生成立临时网络党支部,督促他们及时参与组织生活,向组织反映思想动态,完善实习流动党员或因疫情导致物理距离变大引起的教育管理缺空,探索推进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进网络走深走实。

(二)选优配强支委队伍是研究生党建质量提升的核心关键

支委会是党支部的核心,加强研究生党团支委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团工作质量的核心关键。首先,党支部书记是支部前进的“排头兵”,其个人理论素养、综合能力、工作方式对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支部书记要熟悉了解党务工作内容,深入支部,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善于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工作办法,凝练工作经验,提升工作能力。其次,各支部委员要明确工作职责,积极参与支部建设,从研究生二三年级中推选骨干力量承担工作,并指派党支部委员担任下级团支部书记或委员,从而加强党支部对团支部工作的指导,确保党的政策方针能够传达给每一个党员、团员,有效落实党建带团建,真正实现党团共建。最后要重视对支委成员工作能力的系统培训和换届交接的接续培养工作,定期举办党务工作培训会,注重在低年级学生中提前发掘培养得力支委。

(三)强化党支部制度建设是研究生党建质量提升的前提保障

加强党支部制度建设既要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又要健全管理考核制度。要办好党性课堂,制定党支部书记系统培训计划,运用“互联网+”党建平台,建立“线上+线下”党性教育模式,分层分类对党支部书记开展党务工作及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培训,举办经验交流会、学术研讨会、先进党支部展示观摩等,丰富学习提高的机会,从而提升导师参与党团建设的积极性和思政育人的能力,切实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融入推动学校中心工作、加强支部自身建设的能力。另外,还要加强考核制度建设,制定党支部年度党建工作任务书和支部书记个人承诺书,建立教师党支部书记年度述职评议考核制度,以支部工作成效和群众评价为重点进行考核,把支部书记履职尽责情况作为评先评优、奖励表彰、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加强示范典型建设,选树、宣传优秀典型,把支部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有机融合起来。

(四)创新党支部活动形式是研究生党建质量提升的必要条件

党支部学习活动与组织生活既要以坚定全体党员理想信念、提升理论素养为目标,又要立足当下,扎根实际,迎合研究生群体特点需求,这样才能够不断增强党团组织的号召力与凝聚力。要高度重视党员再教育,深入贯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同时,注重提升党员的教育感受度,将党员教育从一维授课教育向多维度发展,将学习教育从书本向现实迈进,通过集中学习、实地走访、参观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在历史和现实的伟大实践中感悟思想伟力,提高学习效率;要发掘研究生特点与专长,与研究生的日常生活和学科领域紧密联系,探索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中增加科学研究与学术探讨的元素,如博士生宣讲团、学术沙龙、就业指导、科技竞赛等主题党日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发展需求相结合,使研究生在党团活动中施展个人才能的同时提升政治思想意识,增强研究生的积极性;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借助互联网手段,多方利用现有平台资源,积极开拓使用学习强国APP、共产党员、求是网等新媒体学习阵地,营造实时学习、全员学习的热烈氛围。

(五)推动党建成果转化为事业发展的育人实效是研究生党建质量提升的最终目标

高校研究生党支部作为国家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党支部建设的最终成果要体现在思想行为、道德品质、学习成效、科研成果等各个方面,要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互融互通,逐步挖掘研究生党建特色,树立优秀党支部的品牌效应,最终转化为促进事业发展的育人实效。例如在理论学习中加入学术道德教育,引导研究生党员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通过学习红色革命故事增强研究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攻克科技难题的决心;通过组织评选和宣传选树在科技竞赛、科学研究或志愿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典型,激发和增强研究生创先争优的热情,鼓励和感召更多的研究生投入到奉献社会、回报祖国的行动中去,达到身心发展与学术研究并肩,学术理想与家国情怀并重的美好状态,进而实现党建工作和事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代下,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要立足新时代、把握新特点、开创新局面,正视新时代下出现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充分把握农学类研究生教育特点,遵循农学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牢记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建设工作,不断探索优化创新“五位一体”的党建质量提升策略,培养更多的可信、可靠、可用、有德、有为、有才的高素质农业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和新农科建设贡献青年力量。

猜你喜欢
农学研究生建设
《农学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广西农学报》投稿指南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