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安平
农产品电子商务村级物流体系构建路径研究
冉安平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402160)
文章针对农产品电商物流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构建基于共享经济村级物流体系的必要性。按照共享理念,从搭建区域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打造一站式区域农产品寄存共用网点,共同打造农产品流通加工产业集群和构建农产品村级共同配送模式四个方面,提出了农产品电子商务村级物流体系的路径,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以期通过重构、整合、共享农村电商物流资源,推进农产品上行流通,提升农产品的销量。
共享经济;农产品电子商务;村级物流体系;构建;路径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就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做出了相关部署,为电子商务推动乡村振兴带来了历史性机遇。然而,农村电子商务作为推动“互联网+农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兴产业,在发展中仍然面临诸多阻力,尤其是农产品上行乏力,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初一公里”难以打通。基于此,本文引入共享经济基本理念,探讨农产品电子商务村级物流体系的构建路径。
国内关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模式、物流运营服务和物流体系三个方面。
(1)关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研究。李莉(2017)提出“生鲜农产品直供基地—加工企业—电商平台—冷链物流企业—社区自提点”物流模式[1]。张园(2018)提出“客车班车+协议”的汽运物流模式和“乡镇小超市+自提点”的超市物流模式[2]。姜晓红(2018)提出“物流企业+电商企业+服务站+农户”县村级业务组织层面的物流模式[3]。
(2)关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运营服务的研究。李博(2020)从完善制度建设、规范政策法规、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的电子商务意识等方面,提出创新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运营服务机制的路径[4]。武晓钊(2016)提出以电商运营服务平台为核心,完善物流配送和村级电商服务站功能,实现在线培训与交易服务[5]。
(3)关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的研究。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对提升农村地区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提高农产品流通附属价值,解决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上行物流难题非常重要。张宁(2019)认为辐射物流体系能整合农村散乱的资源,为各方带来规模化的经济效益[6]。陈汉明(2018)以“缆车技术+”配送为着手点,提出以“云配送平台”为中心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7]。
在Uber、Airbnb、滴滴出行迅速发展过程中,共享经济逐渐成为一种被大众接受的新型商业模式,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目前,学者们关于共享经济的研究主要涉及共享经济内涵特征、驱动因素、商业模式以及影响四方面。由于共享经济模式固有的特点和优势,如张宇、金明玉(2018)指出共享经济模式具有相关资源租赁与共享的循环利用、资源交叉融合利用的再分配、大额固定资产设备的共用、无形知识与智力的共享交互等优势,被应用到了众多领域[8]。张迪瑜、王计平(2019)构建了共享租衣模式[9],杨志国(2019)构建了共享经济推动乡村度假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径[10]。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对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为村级物流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相关研究中体现出一些间接的共享经济理念,比如云物流配送模式、物流资源整合策略等。还有学者直接研究基于共享经济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例如,赵广华(2018)构建了共享理念下的四种共同配送模式[11]。但将共享经济的理念用于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的研究鲜见,有待深入探究。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在众多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为解决农产品电子商务村级物流体系构建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
农产品电商物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农产品上行问题的关键发力点,是打通农产品与消费市场之间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在相关政策大力推进和农产品消费需求倒逼下,农产品电子商务得以蓬勃发展,有效带动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相比于其他类型物流体系,农产品电子商务村级物流体系面临着特有的挑战。第一,农产品种类繁多、产地分散,加大了“最初一公里”配送难度。第二,绝大多数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导致区域内的村级物流需求出现间断性。在产业集中的地区,相当一段时间内,造成物流资源闲置甚至浪费的局面。第三,受农产品品种、区域环境等因素影响,农产品上行中的标准化难度大,再加上农村地区运输网络与路径有待优化布局,运输路况复杂多变,降低了物流体系的运作效率。第四,农产品电子商务村级物流体系建设起步晚,区域产业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尚未搭建,一站式区域农产品寄存共用网点还未配备,农产品流通加工产业集群还未形成。第五,国家倡导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给村级物流体系的发展提出了节约资源、降低能耗的要求,给农产品电子商务村级物流体系建设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共享经济依托互联网平台,能够实现分散资源的整合利用与优化配置,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因此,利用共享经济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基本理念,重构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体系,整合农产品供应商、电子商务平台与网商、物流服务商、社会闲置力量等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资源,提高农产品上行流通效率,进而提升农产品的销量。
以服务区域重点特色农产品产业为导向,整合区域内电子商务物流供需两侧资源,搭建“一网多用”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集电子商务活动、信息点服务、过程管理等功能于一体,切实实现信息共享。在电子商务活动方面,由电子商务平台主导,农户或农产品供应商发布农产品销售信息、网上交易,提供交易过程中的订单查询。同时,围绕电子商务企业,适时共享物流中心、物流快递、农产品供应商等参与实体的信息,提高农产品上行中的流通效率。信息点服务方面,由地方相关政府部门主导,行业企业参与,对区域特色农产品、民俗产品、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进行推介。在过程管理方面,由物流行业企业主导,对农产品出村前的产品质量和流通环节进行监控,并利用区块链、条形码、无线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有效衔接农产品出村前的交易、运输、存储、包装等环节,并对各环节进行检测与追踪,以及对全过程的物流服务进行评价。
由地方政府统筹,电子商务、物流快递、邮政、供销社等多方参与,以联盟、合作等形式,共同建立“一站多业”的农产品上行寄存共用网点。
(1)科学布局寄存共用网点的选址。以村为基本单元,加强统一规划,杜绝重复建设。选择村民集中度高、便捷性强的区域,如乡村便利店、集体活动中心等,且能够满足网络服务需求,有效发挥一站多业的功能。同时,建立寄存共用网点专人负责制,落实寄存共用网点的运行与管理工作。建立寄存共用网点日常维护、运行考核、农产品存储与调度管理等相关制度,定期开展相应的检查工作。
(2)完善寄存共用网点的功能。侧重于农产品上行物流配送服务,实现宣传引导、普及培训、便民服务、增值服务等功能活动。具体做法:着力宣传引导,引导村民树立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渠道的意识;开展普及培训,改变村民农产品网络销售的行为习惯,并适时提供农产品电子商务相关信息;提供便民服务,为村民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网络购物、生活缴费、物流金融等服务;拓展增值服务,根据本土区域农业特色,提供包装服务,树立特色品牌。
构建政府指导、流通企业主体、电商服务企业参与的农产品流通加工模式,共同打造区域支柱产业“出村前”的流通加工机制,打通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渠道,将农产品供应链重心逐步上移。
一方面,打造一体化冷链流通加工产业链。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四大类农产品上行中损失率均在10%以上,其中,蔬菜类超过20%,严重影响农产品上行质量。这就需要在农产品上行流通中,从农产品采购配送、运输包装、存储运输、消费配送等环节,引进冷链技术与装备,各环节共同打造一体化的农产品冷链加工产业链。另一方面,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产品增值。围绕农产品产地终端,依托一站式区域农产品寄存共用网点,物流快递合作社、农户共同组建农产品出村前的增值加工。建立以初加工为主、精加工为辅的渠道,打造农村地区以特色为核心的农产品产业。同时,建立农产品产地加工的补贴机制,吸引社会资源投入农产品增值流通加工领域。
近几年的探索实践表明,基于共享的共同配送模式,有助于解决农产品“最初一公里”配送的难题。
第一,集成配送模式。这种模式由区域内统一的网点(区域农产品寄存共用网点),完成区域内所有电子商务平台或物流快递企业农产品上行的配送任务,包括集货、暂存、分类以及送往下一个镇县级物流配送节点。
第二,商贸型企业联合共同配送模式。农产品批发、零售的商贸型企业,为了满足生鲜类农产品及时、冷储、冷运等需求,联合共建自营的生鲜农产品上行配送体系,布局城、镇、村统一配送。同时,借助自建配送体系,开展“农超对接”工程。
第三,快递、物流企业与邮政合作开展共同配送模式。快递、物流企业与邮政通过框架协议,借助邮政在农村地区的物流网络优势,完成农产品电子商务乡村配送服务。
第四,农产品众包配送模式。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或区域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将农产品配送外包给社会物流资源,如客运捎带、农户进城捎带等。
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农村物流问题的前提条件,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建设的开端。
第一,合理统筹农村地区的运输网络,科学规划运输路径,缩短运输距离与时间,降低农产品配送成本。按照先通畅、再优化的思路,确保每个建制村建成出村运输渠道。
第二,完备冷链配套实施设备。以农产品产地为源头,加强村级冷库建设,降低流通损失,也为农产品县级干线运输质量提供前提保障。同时,发挥区域产业集群的效应,提高冷库的使用效率。
第三,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以农村宽带、网络基建为突破口,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冷链物流领域的应用。以农产品供应链为核心,建立生鲜农产品流通检测平台,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
目前,农村地区电商物流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因此,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1)政策导向,地方政府制定倾斜性激励政策,引进电商物流专业人才。(2)行业牵引,联合地方高校、电商物流企业,制定各层次人才需求标准与业务技能要求,与地方高校通过定向、订单培养模式,形成电商物流人才队伍建设的阶梯式长效机制。(3)自身培养,电商物流企业加强内部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电商物流技能与业务培训,并通过提高福利待遇、优化绩效考核等方式,引导相关人才投身于农村电商物流事业。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成本高,完全依靠市场推动,实践效果较差。因此,需要借助政府激励力量刺激农产品电商物流快速发展。健全个人、中小型企业的征信认证体系,提高贷款融资能力;简化相关贷款申请、审核、放款流程,为农产品电商提供便捷的贷款融资渠道。设立冷链物流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建设或改造冷藏、冷运、托盘等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设备。通过减税降费、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农村物流基础、网点改造、冷链设施建设项目。通过出台信息资费优惠政策,普及农村信息化。通过农产品上行配送补贴,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工作。通过出台奖励政策,打造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基地。
共享经济的发展为解决农产品电商“最初一公里”物流问题带来了新动力。因此通过搭建区域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共享平台,配备一站式区域农产品寄存共用网点,共同打造农产品流通加工产业集群,构建农产品村级共同配送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上行的流通效率。同时,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共享物流体系的健全过程中,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专业人才队伍、相关激励政策是重要的基础保障。
[1]李莉.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7(19):138-140.
[2]张园.基于电子商务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优化研究[J].农业经济,2018(8):143-144.
[3]姜晓红,刘萌萌,余伟.村级物流服务点发展模式优化设计:以河南商城县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0(3):26-29,21.
[4]李博.互联网环境下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运营服务机制建设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0(12):22-23.
[5]武晓钊.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运营服务体系建设[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8):99-104.
[6]张宁.农村电商物流企业服务体系构建[J].农业工程,2019,9(4):141-143.
[7]陈汉明.基于云配送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16):124-127.
[8]张宇,金明玉.中国共享单车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8(9):70-71.
[9]张迪瑜,王计平.基于共享租衣模式的服务设计[J].西部皮革,2019,41(16):10-11.
[10]杨志国.共享经济模式下乡村度假休闲旅游资源开发路径[J].农业经济,2019(8):61-63.
[11]赵广华.基于共享物流的农村电子商务共同配送运作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8,32(7):36-44.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9.36
F724.6;F326.6
A
2095-1205(2022)09-115-03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计划2021科技项目资助“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产品电商共享物流体系构建研究”(KJQN202104202)
冉安平(1985- ),男,重庆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供应链优化管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