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保护现状与复壮措施探究

2022-12-05 07:23刘诗瑶
广东蚕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古树名古树树木

刘诗瑶

古树名木保护现状与复壮措施探究

刘诗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陕西西安710043)

古树名木是一个地区的重要名片,承载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更是生物进化发展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价值。文章就国内古树名木保护的现状、古树名木价值展开了讨论,分析了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古树名木的复壮措施,力求使古树名木能够得到全面的保护。

古树;保护;意义;复壮

古树,即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多存于古村镇、寺庙、陵园等地,如陕西黄陵的黄帝手植柏、浙江天目山开山老殿的古银杏等。此外,具有纪念性、历史意义的珍稀名贵树木称为名木,如黄山的迎客松。古树、名木往往一身二任,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历史文化的象征,有重要的人文和科学价值,也是重要的风景资源。在我国各地,通常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古树名木实行分级保护。《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古树名木分为一级和二级。凡树龄在300年以上,或者特别珍贵稀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重要科研价值的古树名木,为一级古树名木;其余为二级古树名木。”

1 国内古树名木保护概况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加大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相关措施也在逐步跟进。各级园林绿化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原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本区域内古树名木进行普查统计,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定和细则。这些规定和细则较为详尽地界定古树名木的概念,以及具体保护、管理措施。此外,各地政府拨出专款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例如,北京园林科研所在1980年成立了古树研究小组,对古树进行了系统的专题研究。1980年—1984年,该研究小组进行了北京市公园古松柏生长衰弱原因及复壮措施的研究,找到了平地古松、柏生长衰弱的真正原因,经初试、中试探索出有效的复壮方法。1986年开始,该小组历经3年对北方有一定代表性的地区(北京、陕西黄陵、甘肃天水、山西太原等)的古树生态环境进行研究,重点对侧柏、银杏、松树等主要树种进行研究,同时对281个土壤样品营养元素进行研究,展开了土壤现状改良的措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复壮效果。

河南农业大学等单位于1999年以古银杏的现状与保护对策为题,对加强古银杏的生长发育、衰老机制、复壮更新、栽培管理及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研究。2015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切实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及自然生境”。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乡村绿化行动,全面保护古树名木”[1]。

2 古树名木的价值

2.1 古树名木的人文历史价值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树名木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是植物文化的载体。虽然在我国传说中的汉槐、轩辕柏、周柏、唐樟等古树的树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但其依旧是历史的重要参照。例如陕西黄陵有千年以上的较大古柏3万余株,其中最壮观的有“轩辕柏”和“挂甲柏”。传说轩辕柏是皇帝亲手所植,高度达到9 m,胸径达到7.8 m,7人都合围不过来,树龄近四千年,树干如铁,无空洞,枝叶繁茂未见衰弱,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古柏之一。“挂甲柏”相传为汉武帝挂甲得名,枝干斑痕累累,纵横成行,柏液渗出,晶莹夺目,无不称奇。这两棵古柏虽然年代久远,但生长繁茂,郁郁葱葱。这种奇景堪称世界无双。“轩辕柏”被英国林学家称为“世界柏树之父”。由此可见“名园易建,古树难求”,古树名木的历史价值和历史古迹一样,备受人们关注[1]。

2.2 古树名木的文化艺术价值

许多古树名木都是文人骚客吟诗作画的重要意象,在艺术发展历程上发挥了与众不同的作用。例如“扬州八怪”中的李鱓曾绘名画《五松图》,是泰山名木的艺术再现。天坛公园回音壁外西北侧,矗立着一棵堪称“世界奇柏”的古柏。它高达18 m,树干周长达3.8 m,种植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它的奇特之处是在其粗壮的树身上,突出的干纹从上往下扭结纠缠,好像九条巨龙绞身盘绕,所以得名“九龙柏”。

2.3 古树名木的观赏价值

古树名木对于各种古建筑而言必不可少,因为其各不一样的形态,具备独特的观赏和装饰价值,独特典雅、参天耸立。例如,陕西省西安市青龙寺内的古银杏树,树龄约1 400年,据史料记载是唐朝贞观年间李世民亲手栽植。银杏树树高25 m,胸径1.8 m,树冠庞大,枝杆交错,每年9月—10月是最佳观赏时节,金色的银杏叶片飘落,树木通体金黄,极为壮观。并且树木根部隆起,像巨蟒一样深深扎入地面;树皮呈黑褐色,布满不规则的菱形斑块,条条沟壑布满庞大的树干,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2.4 古树名木的自然历史研究价值

古树名木如同一本本厚厚的自然历史典籍,随着时间的变迁,树木纹路等会受到温湿度的影响,在不同的树木年龄阶段研究其变化情况,可以对当时的自然历史状况有更加清晰的了解,树木的生长状况和其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紧密联系。古树横截面一圈又一圈的年轮、整棵树木的结构形态,反映着数百年乃至千年的自然环境变迁。因此,古树名木在树木生态学和生物气象学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2]。

2.5 古树名木对现代园林树木选择与规划的参考价值

作为乡土树种,古树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例如,北京郊区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土壤变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认为刺槐可以适应土壤肥力较差较干旱的土壤条件,经过实际栽种,发现刺槐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较差,其对土壤肥力反应敏感,生长衰退早,难以成材,即便在其他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刺槐的成材率也很低。同时期种植的油松长势较好。然而,直到20世纪70年代,油松的生长也出现衰退迹象。此时人们发现,幼年阶段生长缓慢、表现并不佳的侧柏和桧柏长势却平稳良好。故从北京故宫、中山公园等为数较多的古侧柏和古桧柏的良好长势得到启示,侧柏和桧柏更适合干旱贫瘠的土地。因此,重视古树适应性的指导作用,能在现代园林树木选择与规划工作中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人力浪费。

2.6 古树名木在研究污染史中的价值

树木的生长同环境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会在树体上真实地反映出来。例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提取出通过中子撞击的树木的年轮样品,测定年轮样品中的微量元素,最终得到一些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包括汞、铁和银等与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元素[3]。在1910年前后,树木中铁元素的成分明显较少,这是因为当时炼铁高炉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引起的变化[2]。

3 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

3.1 社会对古树名木保护的认知度有待提高

目前,有关部门对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理解不到位,宣传工作不到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短期内的经济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忽视了对古树名木的科学保护。此外,当前对古树名木的相关管理保护法律体系不够完备,古树名木多处于偏远的山区林地,全社会对古树名木保护的认知度还有待提高。

3.2 日常管理制度不完善

古树的日常维护一般是由当地县级单位的古树主管部门进行管理,因为不同技术水平和对古树保护的认知程度而产生一系列保护问题。按照相关规定,对于二级、三级保护的古树,文件要求至少每年需要检查一次,但在经济建设与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显然难以实现这样的巡查维护力度,导致当地古树保护部门对古树的具体状态存在了解不到位、保护不到位的情况。在古树保护人员构成上,一般多为古树所在的乡村集体或者个别负责人,虽然可以依靠当地的古树主管部门对古树进行定期的保护以及季节性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但精心照顾和修剪工作往往会做得不到位,例如地面硬化、不合理的堆土严重影响地下根系的透气性和吸水性,导致很多古树的长势不甚理想。

3.3 古树生长环境受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类活动范围越来越大,改造地形的现象已经十分常见,越来越多的山地成为平原。表现在一些古树出现在了低于或高于当地海拔高度、路面、建筑物的情况,部分古树原生地形海拔和场地建设标高落差较大,不利于古树的健康生长,甚至致其死亡。

3.4 资金不足

由于资金不足,各级古树保护部门在进行古树保护的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4]。比如很多古树遭受了严重的病虫害威胁,大量的古树需要得到修复。然而,由于缺少资金支持,后续的工作难以展开,势必会导致古树的病虫害更加严重,甚至导致古树死亡。

4 古树名木的复壮措施

古树变老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繁杂的生理过程。有关研究显示,古树的生长与其生存条件息息相关。生态体系完善、环境要素条件好或通过人为因素措施改进的古树均生长优良,树体寿命长;反过来,古树长势衰弱,寿命减短,乃至不到百年就枯萎死亡。古树的复壮措施涉及地上与地下两大部分。其具体措施如下。

4.1 改善地下环境

土壤的地下追肥有助于古树吸收到更多的养料,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创造出适合古树根系生长的环境,如施加植物生长调节剂,使其根系更好地生长,通过对树体外部的科学修剪、树干损伤修护、叶面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开展复壮措施,同时进行古树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以此作为古树恢复的重要依据。

4.1.1 开沟埋条

在土壤板结、通透性差的地方,可以采用开沟埋条的方法,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同时也可起到截根再生复壮的作用。开沟的方式包括环形沟、辐射沟和长条沟。环形沟和辐射沟多用于孤立树木和水肥等资源配置距离较远的树木;长条沟多用于古树林或行状配置的树木。据北京中山公园试验,1981年开沟埋条,1985年检查发现大量根系沿沟中埋条的方向生长,呈束状分布,有的新根完全包住了埋下的枝条,效果十分明显。

4.1.2 设置复壮沟-通气-渗水系统

在城市中或者公园中生长的古树,多为长势衰弱的状态,由于地下各种管线密布、砖石密集、污水积存等原因,导致古树不能很好地吸收养分。在这种情况下,古树保护部门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古树的修护工作,如开挖复壮沟、下设通气管道、建设渗水井等。长度和性状因地形而定。有时是直沟,有时是半圆形或“U”字形沟。沟内回填物有复壮基质、各种树枝和增补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的透气性、透水性,促使古树健康生长。

4.1.3 铺设透气铺装或种植地被

古树生长的土壤需要一定的透气性,一般可以采用铺设透气砖来改善。透气砖的材料和形状可根据需要设计。如果古树所在的地方人类活动较少,则可以种植豆科植物,如苜蓿、白三叶、半枝莲等地被植物,这样也可以提高单位面积内的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

4.1.4 土壤的改良

古树在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内生长在同一个地方,土壤养分有限,常易呈现缺素症状。加上人为踩实,导致透气透水性变差。因此,应该重视古树名木生长环境的土壤改良。

北京市故宫园林科从1962起开始用土壤改良的办法挽救古树,使得老树复壮。例如,位于皇极门内宁寿门外的一株古松,幼芽萎缩,叶片枯黄,形似火烧。他们在树冠直射之下的影子范围内,对树木的大骨干根展开措施,掘地深度为0.5 m[3]。挖土的过程中使用原土与沙土、大粪、锯末、腐殖质和含量较少的复合肥搅拌均匀之后回填踩实。采取这样的措施6个月之后,这株古松长出新的叶梢,地下部分长出2 cm~3 cm的须根,最终实现了更好的长势[4]。足以见得,通过有效地改善土壤通气条件,降低土壤容重,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便于古树根系吸收,有助于古树的根系发展,从而使得古树继续茂盛。

4.1.5 生长调节剂的施用

给植物根部及叶面施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仅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对古树的复壮也将会产生明显的效果。

4.2 加强地上保护

4.2.1 古树围栏及外露根脚的保护

为了避免来往人群对古树的影响,使得古树的根系受到游客的踩踏影响而萎缩,可以在古树根系大致范围内的地面部分设置围栏,一般情况下除了维护人员,游客不得进入,并且对地面进行定期的维护与土壤疏松。对于漏出地面的根系予以覆土掩埋或者地表加设网罩和护板予以保护。同时重视对环境的保护,避免产生环境污染。

4.2.2 病虫害的防治

因为古树往往有很长的生长历史,一些不利于古树生长的昆虫会给古树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北京地区的病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等。4月—5月为高发生期,9月—10月为第二次高发期。它们大量吮吸古树汁液,破坏输导组织,削弱机械强度,导致树体损伤,枝叶枯黄。根据北京市中山公园试验,用药剂熏蒸效果较好。

4.2.3 病虫枯死枝的清理与修剪

若古树遭受病虫害的威胁,则应抓紧清理或焚烧枯枝,并美化树体。对具潜伏芽、易生不定芽且寿命长的树种(如槐、银杏等),当树冠外围枝条衰老枯梢时,可以用回缩修剪进行更新。

4.2.4 树洞的修补与填充

古树的主要部分常常因为时间原因而导致内部空洞,之前的解决方案多使用砖块和混凝土填充,但这一方案也有很大的弊端,因为其封闭性较差,长时间下去往往会有雨水渗入,但渗入其中的雨水难以在较短时间内蒸发,古树会因此而内部腐烂。最近几年来引进聚氨酯作为填充材料,除了成本较高外,对树木本身的生长不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因此是目前理想的内部填充物。

4.2.5 支撑和加固

因为古树成长的年代十分久远,所以整个古树的躯干常常会有一定的衰老和中空现象,受此影响容易导致树冠失去平衡,产生倾斜甚至死亡等现象。可以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对其进行扶正,如皇极门内的古松均利用棚架式支撑。树体加固应用螺栓、螺丝等,切不可用金属箍,以避免造成韧皮部的缢伤。

5 结语

本文对古树名木的保护现状进行了基础的研究与总结,阐述了古树名木的价值,探讨了古树保护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借鉴国内外典型案例的经验,提出古树名木的保护复壮措施,为改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1]张树民.古树保护技术研究[J].国土绿化,2012(10):46-47.

[2]王宝华.中国古树名木文化价值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3]陈正兰.古树名木保护措施[J].农家参谋,2019(20):122.

[4]2019年北京推动古树名木保护高质量发展[J].绿化与生活,2019(2):23.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9.08

S788

A

2095-1205(2022)09-26-03

猜你喜欢
古树名古树树木
2022 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启动
《古树》
树木之最
家乡的古树
长兴县上线首批古树名木认养活动
保护古树名木
泰安市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研究
辨认树木
油画《马六甲古树》
古树绿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