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隐喻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分析与应用

2022-12-05 06:41:32涂佳俊
大众文艺 2022年21期
关键词:形状隐喻三角形

涂佳俊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665)

动画,是一门既年轻又源远流长的艺术门类。年轻,是因为它是现有的艺术门类中最晚诞生的。源远流长,则是因为早在出现文字与语言之前,人类就已经开始运用连续的图案或图画来进行交流与记事。这些图案演变成了后来的象形文字,而这种方法,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在与绘画、电影、音乐等多种艺术的融汇后,形成了动画这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渡过了最初懵懂的探索时期后,在20世纪30至40年代,动画大师们已经找到了这门艺术十分成熟与有效的表达方式。当时的作品,如《猫和老鼠》《兔八哥》《BB鸟与歪心狼》等,它们打破了地域国家的差异,跨越了观众年龄的鸿沟,经历了岁月时代的变迁,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打动观众并给他们带来欢乐与愉悦。这,便是动画独特的魅力。

一、动画角色对于动画魅力的承载作用

动画的独特魅力来自它的许多方面,如夸张的肢体语言,诙谐的表演,恰到好处的音乐氛围等等。而成功的角色设计,则是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无论是肢体动作上的张力,还是表情情绪上的感染力,都是基于原本的角色之上。业内大部分专家学者都持此观点:一部动画作品,即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但动画角色形象不生动,也难以激发观赏者的观看欲望,从而使动画作品失去意义,所以,动画角色是整部动画发展的载体。[1]所以观众是否能被角色的形象所触动,产生同理心,影响的不仅仅是观众是否会继续观看,更是决定了观众能不能产生对整个故事的代入感,能否被故事中的泪点与笑点所戳中。不仅如此,虽然一个好的故事架构与剧本编排能让故事情节在推动与转折上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再配合华丽的场景与美妙的音乐等因素的烘托,能让观众沉浸在这个如梦似幻的童话世界中,但是角色,一直都是观众观察与进入这个世外桃源的唯一入口。所以成功的动画角色形象,是联结梦幻的动画世界与现实中我们的桥梁,让我们为他们的悲喜而感动,为他们的爱恨而交织,在我们进入它们这个奇妙世界的同时,它们亦走入了我们的心底,牵动着我们的心弦。

二、动画角色的图形设计理念

(一)在动画制作的局限性下出现的设计理念

受制于动画制作本身的局限性,动画中的角色相比于其他的艺术类型,会更注重简化与概括。尤其是在二维动画的制作中,在每秒至少12帧的前提下,太过繁复的细节会大大加重动画制作的难度与勾线上色的烦琐度,最终导致角色“无法动弹”。因此,在强调简化与概括之后的设计过程中,首要目标就是动画角色的轮廓外形。在设计初期常常以“剪影”的表现形式进行,主观屏蔽角色的所有细节,只停留在轮廓所框出的形状与体积上进行推敲。这样的设计思路虽然源于动画本身的局限性,但它亦是成就动画独特魅力的重要一环:重视外形轮廓的设计思路使得动画角色在观众眼中更容易排除其他干扰脱颖而出,而干净简洁的设计也能使得观众轻松记住并留下深刻印象。诚如毕加索所说“单纯的美,不是粗糙、不是肤浅、不是原始,而是最高的智慧和内在丰富的单纯”。所以,尽管在三维动画逐步发达的今天,有了强大的电脑技术帮助下,人们已经渐渐摆脱了二维动画上面对角色设计的局限性,但许多优秀三维动画作品在角色设计上仍然保留着一贯的思路:简洁。因为这不再是一个弱点,而是一个吸引观众的优势。在这种设计思路与方法之下,角色的轮廓形状是否成功则显得至关重要。这需要的正是设计“语言”中最基础最基本的“语法”:图形。

(二)图形与其视觉隐喻的特征

图形是人类对自然世界认知中产生的最初最混沌的概括描述。它与其后逐渐演化出现的符号和文字不一样。后者更加的复杂与精确,在沟通的过程中更加多样化与高效率。而图形相对原始,它并不具有精准与确定的含义。它源于对自然的简单概括,在这种高度抽象的过程中,使图形形状表达的不仅是它的直观表面,它更作为一种媒介,诱导出个人的联想和情感。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个体根据他们各自的经历与经验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观感感受,也出于个体各自对于世界的体悟差异,对于图形也能产生不同的解读与体会。虽然如此,图形仍然拥有其普遍性的认知规律,这也正是在研究视觉传达中图形的隐喻所寻找的图形的特质。在学者郝兵的研究中提道:图形语言如果表达的准确,是完全可以替代文字的,并且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完全靠图形就可以让人明白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是图形语言独有的特质。[2]正是这一特质,让图形传达的信息能够跨越国界、民族、文化的差异。而这是20世纪30至40年代的一批美国经典动画能够影响世界范围的观众,给他们带来欢乐的原因之一。这一批经典动画大部分都没有台词对白,它们抛弃了受到地域限制的语言来传达信息,转而把角色的信息融入了设计中。用角色本身的图形概念更加直观生动的去传达关于这个角色的性格与特征。最终塑造出了这么一批老少咸宜、经久不衰的角色。而且这些角色故事中的性格,与观众从他们外观形状上得到的图形暗喻是吻合的。这不仅仅在观众心中留下了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还能更顺畅地把观众引入到故事中,代入到角色里,最后沉浸在动画中享受快乐。

三、基础图形的视觉隐喻与运用

基于考古学的发现与确认,语言视觉化的第一步就是创造出象形文字,而对比各个古代文明的起源文字不难发现,他们拥有的共同特点是充满了各种圆形、方形和三角形。[3]这并不是巧合或偶然发生,而是产生于人类对于自然规律认识总结概括后的必然性。因此,我们也将这三个形状视为最基础的图形并试着探索它们在角色设计中的图形隐喻运用。

(一)圆形的特征与应用

圆形,在原始时代,这个形状来自太阳于月亮。虽然看似简单,但其在性质上却一直是一个特殊而神秘的形状。这个形状在古埃及人眼中是神赐予人类的神圣图形,而在中国,圆也有着许多特殊的文化含义,如“太极”的图案。但在现代,随着几何数学等学科的发展,圆的视觉信息已经褪去了它神秘与神圣的外衣。它当下所传达的视觉特征更多的是圆润、柔软、毫无棱角等等。圆与带有圆属性的轮廓、边线、和形状所传达给观众的心理暗示常常是可爱、无害、有弹性、好欺负等等。这些关于圆的图形隐喻表达,有一些是源自人类的本能,自古便如此,例如可爱。当一个以圆为基础图形设计的角色,或整体轮廓偏圆润的角色出现的时候,对观众产生的暗示和隐喻是让观众产生对婴幼儿的联想。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在婴幼儿时期会更加饱满,有“肉嘟嘟”的感觉,整个轮廓也相对偏圆。而且这个隐喻不仅存在与动画角色中,生活中亦是,如偏圆的脸型会更让别人觉得亲和,也就是俗称的“娃娃脸”。同时,这种亲和力也使得圆形让人产生无害,没有攻击性的暗示。这和圆本身并无棱角的图形本身属性也有关联。

这个设计思路在实际的运用例子则有《哆啦A梦》中的机器猫,它全身上下除了肚子上的口袋是一个半圆形,其他位置全部都是圆形组成。这也正体现出了机器猫这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可爱、温柔、富有亲和力。另一个例子便是华纳动画中的著名角色“崔弟”小鸟。它的特点是可爱、无害与容易被欺负,这也使它常常是剧中反派的目标。正是这种以圆为主元素设计的角色,也更能激起观众带着“母爱”的保护欲,让观众带入剧情之中。另外一些圆的图形语言表达,则和当下时代有关,比如圆的弹性。在近代出现了球类,才把弹性这个属性赋予到了圆的隐喻当中。所以,如“崔弟”与另一个同属华纳的“兔八哥”角色,它们的脚部都会设计得非常圆润与饱满,这正是在设计图形上就赋予了它们蹦蹦跳跳的弹跳感。

(二)方形的特征与应用

方形一般分为正方形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语言表达,正如它在文字与语言中的表达类似:方正。所以它常常传达出来的隐喻与暗示有力量、正义、刚正不阿等。不同于毫无棱角的圆形,方形的4个直角,显得会更加的刚毅。也不似圆形的圆滑,方形会显得更加稳重。而它的负面暗示则有顽固、呆板等等。长宽差距并不大的长方形所蕴含的隐喻与暗示与正方形类似。很多所表达的信息都基于图形的特征本身,以及人对于这个形状所产生的对其他人刻板印象的投射。例如国字脸与寸头,有时候这样的外貌特征容易与军人或者士兵产生联系。它所传达的部分暗示依然大体上符合方形的语言表达。军人重视纪律的特点作为优点能解读为刚毅、正气等,而作为缺点可能则是不解风情。

方形在实际的设计运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则是20世纪初的美式漫画与其后改编的英雄动画中的一系列的超级英雄角色。他们的男性英雄角色大多为国字脸与方下巴。他们身为英雄,作为正义的代表,身负绝对的力量与责任。而方形的负面特征暗示,如木讷呆板等特性,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基于小说《弗兰肯斯坦》中被制造出来的怪人所改编创造的各种角色。不仅动画,怪人它在大部分艺术作品中的角色造型都是以方形为其主要的形状。这个角色在改编的作品中往往拥有强大的力量和木讷的性格,不善表达常遭误解。

(三)三角形的特征与应用

三角形这个形状在自然界中,常常出现为荆棘、尖角、牙齿等等。在基于人类对于自然本能的感受,这个形状的图形语言常常表达的是尖锐、攻击性强等。也正如图形本身的特征,三角形由至少两个锐角组成。越为尖锐的角度,给人们带来的直观视觉感受就会越尖锐,易使人受伤,如刀尖、箭头。同时这种尖锐的形状,再加上箭头的联想,也能在攻击性强的基础上产生快速、敏捷、划破空气的感觉。但是,三角形形状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三角形正反放置颠倒之后在视觉语言上会有较大的区别。正放的三角形基于它本身的图形特征,特别是正放的等边三角形,它能传达的图形信息是稳定于平衡。而它还能传达出庄严、神圣、权力等暗示隐喻。这些感受则基于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它类似于某些具有象征寓意的古代建筑,如欧洲教堂高耸的塔顶或是非洲黄沙中庞大的金字塔。它也类似于尊坐高位的权力者在宽厚椅子上戴着高高帽子所高度概括后的轮廓形状。但倒放之后的三角所传达的图形隐喻就完全不同了。与正放的三角形相反,倒三角形传达的图形隐喻是极不稳定,因为它在图形本身的表现上就是只有一个锐角作为立足点同时上大下小。同时它还能传达的隐喻有两面三刀,奸邪狡诈,欺善怕恶等等。正如本段落刚开始所阐述的三角形基于自然所传达出的图形语言就是带有攻击性的。倒三角的形状是更加放大了这种感觉。因为上大下小的特征,与男性宽大肩膀这一身体特征简化概括后得到的倒梯形类似,给人压迫感与威慑力。

以正三角形作为整体形状特征时,常常是因为角色穿有宽大的长裙,这样的形象大多是女王或者公主,这也正符合三角形的一个图形隐喻。日本经典的游戏与动漫IP《精灵宝可梦》中的蜂女王与沙奈朵,就是以三角形为主体形状去设计的。同一作品中,以倒三角形为主的角色有阿柏蛇与大针蜂,所赋予的性格特征是危险与恶毒,也是此作品中经典的反派角色之一。然而,以三角形这个图形作为整体轮廓的生物特征较为稀少,更少出现在人体身上,因此更多时候三角形会作为一个角色设计时的辅助图形。最为常见的则是在角色脸型的设计上,倒三角形是非常经典的“坏人”脸谱。比如国内经典的动画《葫芦娃》中的反派角色蛇精,又如美国漫画与动画《蝙蝠侠》中的小丑等等。

四、图形组合的效果与实际运用

在角色设计的实际运用中,更多的时候设计理念并不仅仅是单一的一个基础图形。会将不同的基础图形,或基础图形所含的图形属性进行组合。因为随着艺术表达的整体进步,脸谱化的表达方式已经在慢慢被淘汰,角色的性格与个性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这样的前提下,使得只使用一种基本图形为元素的角色设计思路变得乏味,难以符合当下的观众审美。但在图形组合的这一个过程中,保持简洁有效的设计表达方式依然是动画角色设计的核心。

皮克斯的电影《机器人总动员》中的两位主角瓦力和伊娃是非常成功的角色设计案例。瓦力的设计理念相对于伊娃会更偏向于单一的基础图形:方形。这种偏方形的图形暗喻在它身上体现的更多的是老实、纯真。与此同时,它也包含着方形的负面隐喻:木讷的性格。最后传达给观众的视觉感受则是一个憨厚的农家小伙子。而在它的眼睛设计上,却是用了夸张的圆形,而且十分接近人类的眼珠。在对比影片中其他机器人角色的眼睛,瓦力的眼睛设计是并不合群的。比如伊娃的眼睛就更为抽象,像电子屏幕上的两个光点。亦有一名微生物清洁机器人角色,它的眼睛是以方形为主的两个光标图案。所以可见瓦力的眼睛是设计师有意为之的,而且还是特别强调的部分。因为在故事中,这个留守地球的垃圾清理机器人身上,不仅仅只有旧时代遗留的垃圾,还保留了旧时代人类的美好:温柔、善良、感性。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设计师把瓦力的眼睛外形特意强调,并设计成了类似眼泪形状的椭圆。在这样的外观设计下,使得观众第一眼见到瓦力产生的初感觉,与之后故事发展中体现的瓦力性格,是相互印证吻合的。这正是一个成功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让观众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就已经被带入到了故事之中。

另一位主角伊娃,她的设计最主要的图形是倒三角形。但如前文分析,倒三角包含了大量负面寓意,它如何作用在故事的女主角身上呢?设计师为她加入了大量圆的属性,最终把她的整个外形棱角去除,整体显得圆滑与流体。而头部,则是可以悬浮,分离身体成为一个单独的椭圆图形。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作为主图形三角形的隐喻,在伊娃的身上依然保留:故事的开篇,伊娃出现时是带有超高的机动性与破坏力的,且相比瓦力,伊娃有着更多的敌意与攻击性。而随着故事的推进,观众会渐渐认识到伊娃是一个外冷内热,外刚内柔的女性角色。这也是设计师在组合圆形与三角形的时候,为什么会将倒三角作为主体图形元素,而不是设计得更偏圆形。主体元素是观众第一眼看到的,也正是角色性格上给观众的第一印象。而辅助的图形元素所蕴含的暗喻是在观众对角色有了更多观察后才感受到的,也正是观众随着故事对角色有了更深入了解后所产生的体会。

结语

角色设计在动画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不仅仅是因为作品的画面风格,更是从角色的造型上通过图形的隐喻来表达抽象的人物性格。通过角色把观众引入故事中,再通过故事,强化观众对于角色的第一印象。这样的一个循环,能使得角色更加深入人心,受到观众的喜爱。并希望以此,来推动国产动画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形状隐喻三角形
挖藕 假如悲伤有形状……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4
《活的隐喻》
民俗研究(2020年2期)2020-02-28 09:18:34
你的形状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画一画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剑南文学(2015年1期)2015-02-28 01: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