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资源共享 多层面联合共研 多渠道家园合作

2022-12-04 19:52江苏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幼儿园
小学科学 2022年16期
关键词:幼小入学科学

◇何 芸(江苏: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幼儿园)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衔接过渡的教育过程,是幼儿在入学前后幼儿、家长、学校所参与的活动,也是幼儿在学习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转折期。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幼小科学衔接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并提出具体要求,为我们实施科学衔接提供了依据。有效开展“幼小衔接”,不但有利于入学前后的幼儿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和发展,而且能为幼儿的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严格落实《指南》精神,通过多元化资源共享、多层面联合共研、多通道家园合作等有效策略,创设有效的衔接环境,构建科学的衔接课程,同建紧密衔接活动,助力幼儿科学入学。

一、多元化资源共享,创设有效衔接环境

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为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提供了坚强后盾,我园与小学部相邻而设,有多年来附属办学的历史,又为幼小衔接活动提供了大量文化和物质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优势资源,能为全面、系统、科学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创设良好的环境。

(一)共读《指导意见》,为有效衔接提供政策依据

《指导意见》分别以附件的形式对幼儿园、小学提出了具体的职责要求,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依据。因此,我们通过教研活动组织全体教师认真解读《指导意见》,帮助教师全面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深入贯彻落实《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遵循幼儿发展规律,科学实施教育活动,围绕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结合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把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融入幼儿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中,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等各方面准备,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二)共建联动机制,为双向衔接提供制度支持

我们建立了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学习共同体,成立工作小组,建立工作机制,通过业务园长、业务校长引领,骨干教师领衔,全体教师参与的形式,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深度合作。搭建交流平台,分享有效经验,为提高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制度支持。

共同制定实施计划。幼小学段面对面研讨,梳理目前幼小衔接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制定幼小衔接工作方案,将内容有效纳入园务、年级组、班级计划,并认真执行。

定期开展联合教研。双方建立健全联合教研制度,将幼儿园、小学纳入双向教研制度主体,定期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及时研究解决教师在幼小衔接实践中的困惑问题,充分激发教师积极性,切实提高有效衔接科学化水平。

关注典型案例提炼。注重幼小衔接活动的过程性,尊重幼儿主体性,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经验的建构与获得,及时反思、梳理幼小衔接工作的经验,形成可供其他幼儿园以及小学借鉴的经典案例。

(三)共同挖掘资源,为科学衔接提供环境保障

开园多年来附属办学的历史背景,让我们拥有大量和小学部共享的操场、体育馆、报告厅等公共资源,加上与小学部内部相通的硬件条件,也为深入开展衔接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走进校园,认识新环境。借助实践活动,我们组织幼儿多次进入小学部开展深度体验。幼儿去实验室、食堂、操场、教室里一探究竟,沉浸于“找不同”中乐趣无穷,在与哥哥姐姐们的对话中,解答着心中的困惑。幼儿在三年的幼儿园生活中,亲眼观察、亲耳聆听、亲身体验,逐渐熟悉小学校园环境,萌发了对小学的美好期待。

走进课堂,感受新氛围。我们组织幼儿观摩一年级集体教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近距离观察书本、文具,了解小学生具体的上课、学习方式,体验不一样的坐姿与游戏,感受小学生认真听讲的学习氛围,萌发对小学生活的积极向往。

衔接作息,适应新要求。幼儿园与小学集体活动时间差距明显,为了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活动,我们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同时,科学调整各年龄段作息安排。如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30 分钟左右,并根据需要将集体教学活动增加到每天两个,帮助幼儿在身心适应和时间概念上做好充分准备。

二、多层面联合共研,构建科学衔接课程

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是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关键,由于受不同年龄段教学不同要求不同特点的影响,幼儿园教师习惯以游戏为形式,注重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其自主学习。小学教师则以分科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对彼此的教学方法不熟悉不了解,容易对“幼小衔接”形成误解,导致开展衔接教育各自为营、各自为战,无法形成科学的衔接体系。因此,幼儿园和小学成立双向衔接工作组,开展多层面的联合教研,共同建构科学有效的衔接课程,显得至关重要。

(一)专题研讨,明确课程方向

我们从促进幼儿身心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围绕共同的教育目标,在学习环境、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作息制度等方面将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进行了全面对接,而其中最主要、最具有难度的是两阶段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对接。幼儿园大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组建联合教研团队,依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共同探讨两阶段教育尤其是课程与教学的衔接机制。同时围绕“原有课程的适宜性”“通过多种活动将入学准备的目标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相结合”“如何让幼小衔接的课程融入园本课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长期、全面又深入的专题研讨活动。同时遵循《指南》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融合《指南》目标和小学一年级课程标准目标及内容,整理系统的幼小衔接的课程体系。课程以周为单元,每周均包括了四大准备及知识、能力、态度、习惯、方法和品质等板块的内容,逐步扩展经验,不断提升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二)课堂观摩,共研课程融合

每年刚入小学的幼儿出现的典型问题主要是幼儿园和小学授课形式不同、幼儿园与学校一日生活方式不同导致其出现的暂时性不适应。我们尝试携手一年级教师开展课堂观摩研讨活动,活动展示涉及科学、语言、数学等多领域,教师们站在幼儿园及小学的角度听课评课,从材料准备、教学策略、情境创设、游戏精神的贯彻、课堂互动等方面分析幼儿园与小学课堂不同的教学模式,探讨幼、小两个学段教学模式的融合共通,以此解决幼儿在入小学后学习上的不适应。

(三)游戏体验,丰富课程形式

游戏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我们通过创设小学游戏体验区,帮助幼儿在日常游戏中更好地感受小学学习环境,熟悉小学学习生活。如邀请小学教师参与指导、共同创设“太湖小学堂”的区角,创设规范书写、阅读的环境,通过环境的隐性教育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前书写、前阅读习惯。幼儿在区域活动时扮演学生和教师,模仿小学生上课的样子,比如身体坐正、胸挺直、两手放桌面、举手回答问题等,初步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另外,开展“课间十分钟”的活动也是对小学作息时间的有效体验,即在两节集体活动之间增加课间休息,让幼儿自主开发游戏内容,制定游戏规则,体验作为一名小学生在课间活动中游戏的快乐,有效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规则意识。

三、多渠道家园共育,同建紧密衔接活动

幼小衔接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第三方——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幼儿的行为习惯、身心素质、学习品质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科学态度的影响。因此,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多通道向家长全面宣传幼小衔接相关政策、展示衔接措施,邀请家长参与衔接活动,帮助家长科学掌握教育理念和教育规律,使家长和教师同步对幼儿进行衔接教育,共同为幼儿快乐入学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多渠道,重宣传,让家长全面了解衔接理念

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班级群等网络资源,多渠道向家长介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宣传幼小衔接相关政策,展示幼小衔接科学措施,密切家园联系,缓解家长焦虑。通过开展家访,召开家委会、家长会等方式,了解家长在幼儿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帮助家长科学处理衔接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衔接理念和教育理念。开设“幼小衔接”专题家长学校,邀请地区教育专家、小学部业务校长到现场,就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如何为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做好物质和精神准备,向全体家长开展全面具体的指导,帮助家长陪伴幼儿科学做好准备,积极面对入学。

(二)多合作,全参与,让家长深度感受衔接活动

重视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结合衔接工作实际情况,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帮助家长全方位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形式和机制。如邀请家委会代表参加联合教研、课堂观摩、参观小学等活动,引导家长深度感受我园幼小衔接的有效举措,全面理解科学衔接的重要性。我们还通过优秀家长评选、优秀家委会评选等方式,鼓励家长以第三方视角提出科学、有效的建议,有效地促进幼小衔接与家庭教育同步同向进行。

科学的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小学、家长和社会等多方面形成合力。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建构幼小衔接联动机制,共同推动幼小衔接顺利、规范、科学进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入学,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幼小入学科学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入学面试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入学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