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三个维度”

2022-12-04 14:22福建省福州第十二中学张红英
青年心理 2022年17期
关键词:三个维度立德法治

福建省福州第十二中学 张红英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 年3 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初中是落实这一根本任务承上启下的阶段,作用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2022 年4 月25 日又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这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担当使命,努力践行“用心教”,让学生“用心悟”。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从师德、教材、评价三个维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师德维度:以身作则,实践引领,实现双重指向功能

“立德树人”之“立德”,具有双重思想指向,既包括学生德育,又包括师德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指出:“己不正,焉能正人。”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教师,要想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正人先正己,自己有师德才能真正对学生进行德育。

我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时,都会指着课本封面上的“道德与法治”跟学生强调:“道德与法治课是为了培养同学们的道德修养、法治观念、政治认同、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素养,我作为你们的老师,会在这些方面以身作则,努力起榜样带头作用,而不是要求你们做到,而我自己却做不到。同学们今后要多观察我是否达到教材里的要求,我也会观察你们,我们互相督促。”

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框“走近老师”中“四有”好教师的标准(包含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时,我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对我做出评价,他们大多认为我的日常行为都符合这些标准。学生提道:“老师在每节课前问好时,都会和我们互相鞠躬;老师看到班级讲台、书桌脏乱时,都会提醒并指导我们整理;老师从来没有过讲脏话、乱扔垃圾这类不文明行为,并引导我们要讲文明、树新风、懂礼貌;老师和我们一起吃午饭时,从来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并做到了‘光盘行动’等。”

可见学生对我的以身作则产生了印象,这个印象通过评价的形式反映出来,印证了教材的内容,使得学生对教材内容真正入脑入心。上完这节课后,我发现,学生在讲究卫生、尊重他人、文明礼貌等方面进步显著,即使偶尔出现不文明的现象,在教师的提醒下,也都会表示歉意并立马纠正,这实现了教材立德树人的双重指向功能。

二、教材维度:创造性使用教材,拓展育人功能广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应认真钻研《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钻研教材,结合学情校情,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使用教材,拓展教材育人功能的广度,以更精准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是根据学生身心发育成长的规律,以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为主,以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为主题,为创造性使用教材,拓展教材育人功能的广度提供了资源保障和可能。

(一)发挥课本目录的作用,构建育人逻辑框架

布鲁纳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课本的目录是课本知识的高度概括,运用得好可以帮助学生对新学期的学习内容有总体的了解,并把握各单元、课、框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为学习课本中的具体内容打下基础。

例如,结合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都耳熟能详这一学情,讲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课时,我指着教室黑板右侧墙上贴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让学生大声齐读,然后让学生对照宣传栏内容,找出九年级上册目录中四个单元的主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经过查找、比较,学生总结出九年级上册目录四个单元的主题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法治等内容,从而使学生从目录中就能清晰地了解九年级上册总体内容的逻辑框架。

(二)精心设置连接语,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共有六册书,每册书都按照单元、课、框编写,这么多单元、课、框,如果没有恰当的连接语,学生的知识就会很零散,无法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皮亚杰看来,学习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他们认知事物的程序,即建构了新的认知图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置连接语,把各册书、单元、框题的内容串联起来,使学生能厘清学习思路,把握知识与知识、环节与环节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内容,从而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例如,我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课时,就会设置这样的连接语:“同学们,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大家能总结一下自己都学会了处理与谁的关系吗?”学生经过思考、回顾、分享,总结出了:“学会了处理我与自身、我与他人、我与家庭、我与集体的关系。”我又问学生:“那八年级上册又将引导我们学会去处理与哪方面的关系呢?怎样处理呢?”并引导学生去阅读目录,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还要学会处理“我与社会、我与国家”的关系,从而开始后面的学习。我利用自然、简洁、连贯的连接语,引导学生进入有关广阔的社会生活的学习内容中去。

(三)活用教材情境资源,融入个性化语言情境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情境资源,这些资源怎么用,用多少,要结合新课标、教材、学情灵活运用。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一框“公民基本义务”时,教材中“运用你的经验,说说图片中公民的行为体现了哪些公民义务”这一内容是放在框题最前面的,我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直接把公民的义务写在图片旁边,发现学生写的义务名称不是很规范,如把“受教育义务”写成“读书”“依法服兵役义务”写成“当兵”“依法纳税义务”写成“交税”等。

我考虑到学生还没有学习这一框的知识,根据学生的现有经验,做这样的预先思考(或练习)效果不好,因此,教其他班时,我就把这一内容放在了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巩固练习中,从学生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在学完这一框的知识后再做这个练习,效果很好。但这样一来,课前少了“热身”思维,我便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公民义务连连看,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活用教材情境资源方面,我还创造性地将自己创设的语言情境融入教材情境中,起到了感化学生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在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既包括口头语言,也包括体态语言等,教师的语言要恰当、要饱含感情、要使内涵生动化、要使道理浅显化。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列举的模范人物事迹,另外还例举了当今一些先进模范人物事迹,利用多媒体形式呈现,并用自己的语言补充介绍。我的语言饱含感情,有时自己都被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甚至有些泣不成声,哽咽得无法继续。这种语言情境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学生也安静无声、神情肃穆,进入了一种精神境界,感情得到升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的:“真信才有真情,真情才能感染人。”

(四)巧用时事丰富教材,与时俱进价值引导

新课标指出,教学要围绕课程内容体系,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结合国内外时事进行讲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时代背景、学校实际情况、教材内容等,将时事引入课堂,引入的内容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期望,要能使学生对周围人和事充满好奇和遐想,要能使学生对好人好事产生感动与追求,要能使学生了解国家与社会发展现状,从而让教学跳动着时代的脉搏,焕发出时代的光芒。

在引导学生分析时事时,要引导学生科学分析、辩证思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法治观念、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一框“根本政治制度”时,教材中“运用你的经验”的内容是十三大一次会议的主要议程,但因为今年3 月上旬我国十三大五次会议已经召开过了,因此,我就把有关十三大五次会议的视频内容带进课堂,引导学生看完视频后讨论、分享,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优越性以及如何坚持这一制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制度自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认同,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从而达成立德树人之目标。

三、评价维度:转变观念积极评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新课标指出,评价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善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就要使用积极评价。当一个学生按常规竖着去切苹果时,我们不要去斥责他的守旧,而要去赞叹他的执着;当另一个学生别出心裁地横着切苹果时,我们不要惊呼“切错了”,而要去肯定他的创新,这便是积极评价,也是评价观念转变的一种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都应努力使用积极评价,无论是对表现优秀还是欠佳的学生,都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表现优秀的学生可能更能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并以积极的心态,寻求更好的、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对教师的态度也由被动畏惧转为尊重亲切,能积极主动地与教师探讨;各方面表现欠佳的学生则可能会由对学习的厌恶转为比较喜欢,对教师的态度由充满抵触情绪变为积极配合,这使得他们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对自己或者他人的评价也都转向积极的方向,通过放手—让学生自我显现—让他自己自由。

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一框“尊重他人”时,我首先让学生谈谈:“当老师有请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应该怎么做?”学生会说:“要安静,认真倾听。”我又问学生:“为什么要安静,认真倾听?”学生会回答:“无论回答问题的同学平时成绩好还是成绩不好,回答得对还是不对,大声还是小声,都需要被尊重,我们要学会倾听,这既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同时也是尊重自己的表现,也能为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安静的学习环境。”

我接着又问:“那课堂上如果有同学在发言时,其他没发言的同学有出现随意说话或其他不尊重发言同学的行为时,应该怎么办?”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分享,最后总结出:“应帮助这些有不尊重他人行为的同学认识到尊重的意义、不尊重的危害,从而养成尊重他人的行为,在帮助的过程中也要尊重这些犯过错的同学。”

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他人的评价都是比较积极的。因为平常的教学中,我都会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这种教育不只是局限于某一节课,而是随时随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时,我让学生组织了一场爱国诗歌朗诵会,学生热情高涨,特别是朗诵的学生,他们慷慨激昂、发自肺腑地朗读爱国诗句,赢得了在座师生的阵阵掌声,甚至一些师生热泪盈眶。朗诵的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诗句,用自己的形式,如个人朗诵、小组朗诵、齐声朗诵、分别朗诵等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总结和评价朗诵会的时候,我对学生的热情参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请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从师德、教材、评价三个维度,实现“立德”双重指向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转变观念,积极评价学生,增强学生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真真正正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三个维度立德法治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的三个维度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应把握好“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