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互助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构建

2022-12-04 14:22福建省福清市瑞亭小学
青年心理 2022年17期
关键词:长方体知识点能力

福建省福清市瑞亭小学 李 衡

数学学科知识点多且内容抽象,与其他学科相比,需要学生具备极强的逻辑思维与思考能力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而这一需求也对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及方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教师应适当创新与优化教学模式,调动学生自主思考意识,并通过合作互助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此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一、自主互助学习模式的含义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对数学概念性知识进行深入分析与多维度思考,生成主动意识,找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并正确解读。同时,还可通过学习独立完成数学实验操作流程的规划与设计,结合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自由选择、布置作业,实现学习效率与质量的全面提高。自主学习模式可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层次剖析,并科学、正确运用到生活中,为学习行为打造自主空间,益于学生学科素养与学习能力的提升。

互助学习则是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对学习成果与态度进行相互检查与监督,构建互帮互助学习课堂,以此强化班级全体学生综合能力,满足素质教育根本需要。采用互助学习形式,能够使学生逐渐形成集体主义思想与合作精神,还可锻炼、培养其动手实践与问题分析技能,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为获得预期自主互助学习效果,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了解、把握每位学生个性特长与行为特点,确保教学设计针对性,达到“共同发展、差异发展”的教学目标。为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有秩序地顺利开展,帮助学生充分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点,获得理想中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教师需注重自主互助学习模式的有效渗透,以此转变传统学习模式,帮助学生生成正确学习观念,实现主动发展与全面发展彼此间关系的充分协调。

二、自主互助学习模式教学现状

(一)教师认知不足

教师缺乏对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正确认知,在老旧、落后授课观念影响下,无法创新出适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仅通过被动式接受的方法学习课堂知识,并完成教师设置的课堂及课后任务。这一教学形式严重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也无法获得理想中的学习成效。

(二)评价标准单一

数学是一个需深度思考与探索的学科,可使学生在学习中感知其趣味,数学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锻炼学生问题思考与解决能力。但是许多教师仍然以分数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忽略了学习过程的评价,导致数学学习表现出极强的功利性。学生逐渐形成了“为了成绩而学习”的不良观念,不利于后期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

(三)预习效果不佳

学生在课堂上要想有效进行自主互助学习,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初步的课前预习,但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方法,预习效果不佳导致课堂上自主互助学习很难收到实效。大部分学生仅仅是对教材概念性知识进行了粗略浏览,未深层次思考其中涉及的问题,不符合自学要求。此外,小学生不具备较强的认知能力,无法实现对课内、外学习资源的科学使用,问题思考时过于表层化。

(四)合作习惯未养成

开展课堂互助活动时,不分享、不倾听现象极为显著,只是因为想要获得更高课堂表现分数而参与到讨论中,不利于合作学习的高质量进行。与此同时,一些小组在问题讨论时,没有围绕教师所提问题加以深层次展开,导致无效讨论,不能发挥出互助合作的解疑作用。且基于功利性视角组织的学习讨论活动,很难实现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也会抑制学生自主互助学习意识的形成发展。

三、自主互助学习模式构建策略

(一)“操作体验”让自主互助学习动起来

自主互助学习中,需要以“操作体验”为抓手,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和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的习惯养成。教师依据学情,组织学生就学习内容展开细致观察与深度猜想,并进行实验与分析,带领学生切身体验,实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教学目的,增强数学知识建立的完整性。

要想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就需注重自主操作的开展,而自主互助学习模式同样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对此,教学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基于教学需求,投放多元、大量实验材料,再采取小组教学方式实现自主与互助学习相结合,依据自主体验与感受,学习、理解、内化数学概念,强化学习效果。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事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准备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如魔方、文具盒等,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紧接着,给予学生充分观察、触摸、测量物体的时间,在自我探索或相互讨论中总结长方体面、边以及角的特征,尽可能通过表格的方式显示出来,加以适当引导,执行动手操作。

用小棒搭长方体时,教师应加强沟通与指导,帮助学生形成对长方体的感性认知,达到课前导学预期效果,讲解与长方体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棱、面、顶点特征等,并提出课堂自主互助思考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由多少条棱组成?棱的长短有什么特点?”在简单且有极强关联性的问题引导下,使学生利用实验操作时生成的感性经验,实现对长方体的深度探索,并在问题的独立解决过程中,正确认知长方体与正方体,逐渐建立起与之相关的数学概念。

(二)“趣味探究”让自主互助学习玩起来

当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多样要求,既要积极落实教学任务,还需充分考虑小学生行为特点与心理特征,优化教学活动流程。而“好奇”能够为学生探究数学问题提供强大的驱动力,督促学生围绕感兴趣的数学内容进行主动思考和讨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应把握小学生充满好奇心的特点,设计趣味性学习内容。编写小学数学教材时,为便于学生理解,以对话、图片内容居多,其中不乏生动、有趣的内容,有益于学生探究欲望的激发,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思、在玩中成长。

例如,教学“图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找找身边的图形,看谁找得最多”这一活动,从而完成趣味情境创设。在活动中,学生随手拿起身边的文具盒、笔筒,甚至有学生将椅子拿起来,向其他学生展示自己认识的各种图形,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和讨论欲望。

在学生形成浓厚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你能创造出多少个图形”的活动,给予学生观察、发现、讨论和总结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班级人数进行分组,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一起摆出图形,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深入探究平面图形各边长的特点。

紧接着教师可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怎么将一个四边形变成三角形呢?”要求学生根据问题设计出满足题干要求的图形。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可以发现将正方形沿对角线切割就能得到两个三角形,对图形的变换产生浓厚兴趣。经过深入探索,一些小组还能主动完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各种图形结构的分析和转换,给出不同的答案,反映出学生在图形学习中能够根据所掌握的概念性知识,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有效增强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小组分工”让自主互助学习顺起来

要想充分发挥自主互助学习模式的应用价值,需要教师始终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互助能力作为课堂教学首要目标,为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所打造的生活实践课堂掌握自主互助学习的要点与方法,生成主观意识,主动帮助其他学生,并接受小组成员的帮助;还能够在小组讨论中实现自我表现,有效锻炼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从而达到对学生数学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

小组分工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知识点学习,通过为学生划分不同工作内容,使学生了解小组讨论时自己的研究侧重点,以此增强对知识点的印象,并达到自主探索、学习的效果。此外,在分工时,可使小组成员明确彼此间的学习薄弱处与强项,既发挥出学生长处,又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自发性地对知识点进行学习。与此同时,其他小组成员也可将发现的不足加以说明,并帮助学生克服,以保证小组讨论与课堂实践效果的大幅提升。

通过对小组分工学习方法进行研究,其与自主互助学习理念相符合,是保障自主互助学习成效的关键。

例如,教学“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教师可为学生构建模拟实践课堂,将教室布置成商场,根据班级人数以及学生数学学习综合能力进行科学分组,由小组讨论推选出组长,组长的首要任务是带领组员分配在组内的角色,成员人数在4 人左右,角色分别为付款人、采购计划人以及总结人。完成小组分工后,按照最初制定的小组顺序,各小组分配等额现金即40 元(标有数字的卡片),依次前往教师开办的“超市”购物。

采购商品前,由计划人根据现有金额以及商品出售价格进行合理规划,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加法与减法知识的使用,还能够锻炼学生口算能力;紧接着将罗列的购买清单提供给付款人员,在结算时借用加减法知识,对所付金额进行核算,并确定最终找回现金,确保付款准确性;设置总结人的作用是对比购买计划及实际购买商品,并通过笔算的形式核算、记录现金的支出。

各项工作结束后由组长组织成员共同探讨采购实践所积累的经验与教训: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可以使负责各环节的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的正确使用,培养学生笔算及口算能力。而实践结束后的小组探讨,为学生意见的表达提供了平台,使学生能在互帮互助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点的巩固,有助于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

(四)“小组竞赛”让自主互助学习活起来

自主互助学习模式已逐渐发展成为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组织形式,但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很多学生过于依赖“互助”这一要素,遇到学习问题时,通常在第一时间寻求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帮助,而忽视了自主思考,该现象的存在不利于小组互助开展,并极大程度上抑制了小组讨论动力的生成。

为规避这一问题的发生,教师需探讨能够有效结合个人思想以及小组互助的教学策略,加强自主互助学习模式的深入探索,采取既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又可实现学生互帮互助并强化其团队意识的教学形式,以此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性、积极性。

小组竞赛活动可使学生整体思维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得以活跃,并探究问题答案。在此期间,教师可分别设置抢答、探究性解答等活动,其中抢答竞赛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性思维,经过简单思考给出正确答案,为小组加分;而探究性竞赛则是利用较高难度的题型促使学生相互讨论,在互相帮助下,提高小组竞赛成绩,在多元化竞赛形式的支撑下,实现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探究协同发展,促使自主互助学习模式应用优势得以充分彰显。

例如,教学“长度单位”一课时,主要涉及“米”与“厘米”的换算,为保证学生能够有效掌握这一内容,教师可在授课前,基于自主互助学习模式,组织全班学生开展课堂竞赛,帮助强化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先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确保各小组学习能力相持平且人数一致。

为获得理想中的课堂互动效果,教师应适当提高问答频率,并以正确抢答的方式进行计分。设置问题时,需始终围绕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自主思考能力。如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我先向左走50 米,再向正前方走700 厘米,共走了多少米?”很多小组成员会在第一时间抢答并给出答案“750 米”,却未注意到题目中的“陷阱”,经过教师指点以及部分学生的及时反应,通过换算得到正确答案。

基于自主互助学习模式的竞赛活动既能够使学生对题目进行独立思考与判断,提取关键性要素,有助于长度单位换算知识点的巩固,同时还能在自主思考、相互帮助下完成问题的正确解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想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发挥数学学科教学价值,就需加强自主互助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学生操作体验、趣味探索以及小组竞赛、小组分工等方式,锻炼学生思维与自主思考能力,强化互助合作意识,从而打造出高质量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长方体知识点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抓不变量巧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