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琳,张君娇
(1.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205;2.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中学,武汉 430205)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这里便成为了革命的中心根据地,也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基于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以及党内党外的严峻形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一次深刻的党史教育活动,以化解分歧、统一认识。这是我们党在历史上首次集体学习党史的一次伟大尝试。
此时,中国国内正处于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国民党在消极抗日的同时,实行“反共”政策,1941年制造的“皖南事变”将反共高潮推向最高峰。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被卷入世界大战,最终形成世界性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使之向着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了解,就不能有胜利”。[1]36在这里,毛泽东实际上强调了学习历史知识对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意义。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国内矛盾,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党史教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方能指引中国的革命实践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党在幼年时期,由于理论准备不足,缺乏实际斗争经验,某些同志不同程度地犯了“左”倾错误,其中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曾给党内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和危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错误根源在于没有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只停留在表面,不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必然是行不通的。“犯错误本身有两个方面:第一是犯了错误,不好。第二是犯了错误之后又会变成经验。”[2]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毛泽东认为必须要加强全党对党史的学习,从中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抗日战争爆发后,党员队伍迅速发展壮大,由抗战初期的四万人增加到1940年的八十万人。党员来自社会各个阶层,部分入党的工人、农民、青年、少数知识分子甚至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党内组织生活,也缺少革命斗争的经验。因此,为了统一他们的思想,使党员在思想上与党组织保持一致,为中国革命凝聚强大的战斗力,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1.党史学习问题的提出
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历史命题。为了扫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的重重障碍,他号召全党开展学习竞赛,加紧对马列主义革命运动史和中国历史的学习。“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3]309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需以史为鉴,加强对党成立以来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与反思,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此后,学习党史开始受到党内的重视并提上日程。
2.在高级干部中开展党史教育
延安时期的党史教育率先在高级领导干部中展开。“一般地说,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都要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与趋势;并经过他们,去教育那些文化水准较低的党员。特殊地说,干部应该着重地研究这些东西,中央委员会与高级干部尤其应该加紧研究。”[1]36党员干部是党员中的关键少数,他们的一言一行对普通党员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党史教育率先在干部中开展,有利于调动全体党员学习党史的积极性。
抗战时期,毛泽东多次强调各党员干部要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党自身的历史。己身不正,焉能正人?党员干部只有以身作则,积极进行党史学习,才能带动全党党史学习的开展。延安在对县、区级干部进行党史教育时,主要采取分期、分级、互助的形式。首先,在内容上采取分期的形式,将党史分为大革命时期、苏维埃时期和抗日战争三个时期;其次,将党员干部分为区级干部和县级干部,不同级别干部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教育,对学习的文件按性质进行了分类,每天规定固定的学习时间,极大提高了党史学习的实效性;再次,在学习党史过程中对疑难问题召开小组反省会,由理论水平较高、理解能力强的同志帮助文化水平较低、不能自主阅读的同志。
1939 年2 月,中共中央设立干部教育部,决定在各干部学校开设党史学习课程,学习中国近代史、革命史。张闻天亲自主编教材,杨松讲授。当时在抗日军政大学、中央党校、马克思列宁主义初级班等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主要有“中国问题”“中国共产党”“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世界近代革命运动史”等。各学校也明确将党史学习列入教学要求之中,如八路军军政学院在教育要求中明确学员要“了解社会历史和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获得中国近代革命运动史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经验”[4]。各党校党史课程的开设,标志着延安时期党史学习的正规化和系统化。
1941年9月,中央决定成立学习研究组,“以中央委员为范围,毛主席任组长、王稼祥同志任副组长”[5]203,领导全党的高级干部集中学习六大以来的文件。学习组以六大以来编印的历史文献合集为主要学习内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问题,纠正党员干部中存在的错误思想,并定期针对重点问题组织讨论。高级学习组“第一期半年,研究马恩列斯的思想方法与我党二十年历史两个题目”。[5]202学习小组的形式,保证了学习的有组织性,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后,各地也相继成立了高级学习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从政治路线上分清是非,统一认识。
毛泽东非常重视各地高级学习组的活动,指导编选了《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和《六大以来》等学习文献。他强调学习组的重点应放在中共党史的学习上,要求将六大以来的83个文件通读一遍,进一步明确对过去路线的认识。1942年10月至1943年1月,中共中央在西北局召开高级干部会议,266名县级以上和团以上地方干部参加了会议,中央高级学习小组成员和中央党校209名领导干部出席了会议。高干会的召开,使党员干部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党的历史,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教训。中央高干会召开后,各县也相继开展了干部学习活动,学习党的历史和党的方针路线。“现在各机关的同志,响应中央关于学习运动的号召,组织了学习小组,有的已经开始学习,而且有了相当的成绩,这是很好的。”[3]176
1.从方法层面看,采用了“古今中外”的方法
1942年,毛泽东在中央学习组讲话时明确指出了研究党史的方法:“我们是用整个党的发展过程做我们研究的对象,进行客观的研究,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个别细节,而是研究路线和政策”。[3]399毛泽东同志强调,研究党史不仅要研究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历史,还要研究共产党成立以前的历史,包括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期间的历史;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发展全过程,了解历史的来龙去脉,全面的研究。“如何研究党史呢?……就是全面的历史的方法……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3]400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党史学习要结合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国情,分析党在每一阶段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背景及原因,在党的历史经验教训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以史为鉴。
2.从理论层面看,注重学习重要文件,编印党史文献选集
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矛盾论》中严厉批评了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危害,为党史学习研究奠定了唯物论基础。“自1938年开始,由延安解放社陆续重印和译出《马克思恩格斯丛书》10部、《列宁选集》第1至第18 卷、《斯大林选集》第1 至第5 卷”[6],这些都成为了党员理论学习的重要教材。列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国家与革命》、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也作为党史学习的重要文献。延安整风时期,党编译过诸多党史文献合集,中共中央把六大以来历史文献汇编成《六大以来》,供党内学习,掀起党史学习的热潮。《六大以来》和《六大以前》主要收录了中央文件和中央领导人讲话,对党史的学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1943 年,毛泽东组织编辑了《两条路线》,揭示了党的历史上两条错误路线的斗争。六届七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决议》,总结了党自成立以来的经验和教训,成为延安整风时期党史教育的标志性文献之一。
3.从实践层面看,注重实地考察,总结实践经验
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张闻天、任弼时等人多次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并开展座谈会,深入了解各地方党史学习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深入贯彻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工作原则。
1.开展教育座谈会,讨论有关党史教育的路线方针问题
1943年9月,延安的党史教育活动进入到总结阶段。9月至10月,中央政治局召开座谈会,回顾党的革命史,总结经验,辨析以王明为主的错误路线问题。同时,党内对《两条路线》的核心学习从1943年11月一直持续到1944年4月底。中央党校上千名干部集体学习,共同讨论。1944年3月3日、4日,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党校作了《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报告,提出研究党史的基本方法,指出要有合乎历史实际情况的眼光,同时也认清了“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党中央又将座谈会这一形式进行推广,从1944年至1945年初,分别召开了多次历史经验座谈会,“如湘赣鄂边区、湘赣边区、鄂豫皖边区、闽粤边区,赣东北边区,闽西北边区党史座谈会及红七军,红五军团历史座谈会,华北座谈会”[7],进一步弄清党历史上的路线是非问题。这一时期所收集并整理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党史研究奠定了基石。
2.《关于若干历史问题决议》
1944年4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高干会议上作了《学习和时局》的报告,这是针对1941年至1943年有关党的历史问题的讨论所作的一次讲演。该报告统一了全党的共识,对延安时期整顿三风做了全面的总结,对时局问题进行了分析。1944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成立历史问题决议委员会,由任弼时领导,主要负责起草党的历史问题报告工作。1945年4月,经过反复修改、全党高级干部多次讨论,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顺利结束。关于党史问题的研究和学习也终于在全党达成了一致。
延安时期的党史教育,是我党在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进行党史研究和学习的实践创新活动。在此期间,党成立了专门的学习小组和组织机构,编印了大量的党史文献。1939年成立了中央干部教育部,1941年成立了中央学习小组,在对党史进行深入学习的同时还成立了专门的党史编写组。中央发布了大量学习党史的文件,如《中央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8]227《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8]333《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干部策略教育的指示》[8]451《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延安在职干部教育质量的决定》[8]524《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9]等,都体现出党对此次学习的高度重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是延安时期党史学习能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实践使毛泽东深刻认识到统一全党思想认识、肃清错误观念的紧迫性。他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中反复强调学习党史应该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10]毛泽东严厉批评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42年至1943年,张闻天亲自率领团队进行实地考察,整理调查研究报告,作为党史学习的重要资料。正是因为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延安时期的党史学习活动才能深入人心。
延安党史教育活动开展期间,党员的学习范围不止局限于党自身的发展历史。“在中国历史的学习中,毛泽东特别重视近代史的学习。这是因为近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依据”,“轻视本国历史的学习与研究,导致党内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盛行。这使毛泽东感到有必要加强党内的历史教育与历史学习”。[11]我们党非常注重在党史教育中融入中国近代史教育,不断增强共产党人的历史观。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帝国主义摧残和压迫,学习近代史有利于增强共产党人的家国民族意识,也为民主革命的继续开展提供了历史的经验借鉴。
延安时期的党史教育是与延安整风运动相结合而开展的。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党开展了学习整风运动,以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冲突矛盾,亟需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一场思想政治教育,以统一全党的认识,扫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的重重障碍。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不仅纠正了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党内风气,统一了全党的共识,更是为中国革命的继续深入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奠定了思想基础。
1938年开始至1945年结束,七年的党史教育活动在党内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发展。党史学习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本土化的过程,学习马列著作、党史文献,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再将其应用于实践,从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其次,统一了全党思想,党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得以提高。通过此次党史教育,我们党增强了历史自信,提升了对问题的辨识能力和与错误思想作斗争的信心与勇气,并最终成长为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核心力量。再次,为“七大”的顺利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经过此次活动,我党在思想、政治、组织和军事等方面达到了高度的巩固和统一,为“七大”的顺利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全党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为毛泽东思想的最终形成贡献出了集体的智慧。最后,开辟了党史教育的先河。延安时期的党史教育活动是全党进行党史学习的一次伟大尝试,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为党今后开展理论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党中央提出开展“四史”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推进,我们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中仍存在短板和不足。首先,党史教育的实践力度仍须深化。党史教育大多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充分的实践体验,在广大党员心中形成心灵共振的程度尚有待深化。其次,党史教育的深度有待拓展。目前党史学习非常注重知识要点的灌输以及对重要人物、事件的学习,但往往忽略了对党史的整体发展脉络的梳理。最后,党史教育对象不够全面,对于普通群众以及广大学生群体而言,党史教育宣传的力度和广度还不够,中小学的党史学习课程覆盖面也较窄。针对以上短板和不足,结合对延安时期党史教育的历史考察,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当前的党史学习活动进行完善。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也是党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时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学习历史文献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毛泽东先后发表《实践论》《矛盾论》两篇文章,反复强调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1941年,《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指出:“粗枝大叶、自以为是的主观主义作风,就是党性不纯的第一个表现;而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则是一个党性坚强的党员的起码态度”。[3]361当前,各地各级开展的党史教育虽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我们仍要加强理论学习与当前社会发展的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党史教育要有针对性,要将党史理论与生动的社会实践相结合,真正发挥以史铭心的作用。
“我们研究党史,必须全面看,这样研究党史,才是科学”。[3]406坚持问题导向始终是贯穿党内集中教育的一条主线。自党成立以来,每一次集中教育活动的主要动机都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着重于解决党的建设的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12]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中国共产党开启了新的赶考之路,如何继续作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都是党所面临的迫切任务。我们要通过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在汲取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教训中,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正确路径。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方式方法的创新。要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明确学习要求、学习任务,推进内容、形式、方法创新,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12]党史教育要坚持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开展特色鲜明和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在继续沿用延安时期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的同时,我们要根据时代的变迁大胆创新,丰富党史教育的形式,使党史教育既要生活化、富有趣味性,又要讲究针对性和科学性。开展党史教育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手机、网络等多媒体技术形成合力,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传播方式。《1921》《长津湖》《悬崖之上》《我和我的祖国》等大量优秀的党史题材影视作品涌现并取得不错的成绩,充分体现了党史教育在方法上的创新,有效避免了传统灌输式的空洞说教。党史教育要继续打造互联网舆论主阵地,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挖掘党史题材,不断创新党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学习党史,还学习中国的革命史和世界历史。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指出研究党史必须全面看待历史,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研究党史上的错误,不应该只恨几个人。如果只恨几个人,那就是把历史看成是少数人创造的。”[3]406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进一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有着几千年不间断历史的国家,中国的历史既有繁荣发展史,也有艰难屈辱史,只有通过对历史的深入思考,方能更好树立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坚定信念。全面学习党的历史,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发展至今的来龙去脉,才能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2022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指出:“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3]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在变局中开新局,就需要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坚定正确的方向,充分汲取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增强历史自信,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
延安时期的党史教育活动纠正了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和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鲜明特点。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为全国干部培训教材所作的《序言》中强调:“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都告诉我们,没有全党大学习,没有干部大培训,就没有事业大发展。”[14]从成立时的开天辟地到百年后的改天换地,百年奋斗征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其奥秘之一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铭记历史的经验教训,在每次重大历史关头,不断反思历史、领悟历史,围绕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勇于自我革命。百年党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加强党史学习,赓续红色血脉,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基础之上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