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潇娴
(淮阴工学院 教务处,江苏 淮安 223001)
MBTI 全称为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中文名为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是由美国心理学家Isabel Briggs Myers 和Katharine Cook Briggs共同制定的,以4 个维度,8 种基本认知类型为基础,优势功能和劣势功能、主导功能和从属功能为辅的人格类型理论模型[1]。4 个维度如同四把标尺,每个人的性格都会落在标尺的某个点上,这个点靠近标尺的哪个端点,就意味着个体有哪种认知风格的偏好,越接近端点,偏好性越强[2]。MBTI因其独到的理论根基[2],基于该理论下的人格测评工具已发展完善为迫选型与非迫选型相结合,兼有中英文版本,自我报告式的免费测试软件,广泛地被运用于国外各大企业管理和大学生职业规划等领域作为职业性格倾向测试的工具,对人力资源配置起到辅助作用。绝大多数文献资料以大规模实证性的定量问卷调查为主,统计各个人格类型的数量分布。该理论在国内较少运用于教育管理,相关的文献大多关注教师和学生,而有关于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这类群体的文献处于空白状态。从该理论的4个维度出发,论述各维度认知类型及其组合方式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风格的影响及其如何合理平衡各认知维度。学校或者中层管理者可以参考此理论匹配教学管理人员工作岗位,而相关岗位人员可以此为参照,构建和完善相应的心理品质与能力。
外倾与内倾是精神能量指向的维度。此维度被定义为精力的来源和注意力的方向,它是区分个体的最基本和最显而易见的维度,是个体和外部世界进行互动的第一种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着后三个维度的运用与发展。对个体而言,以自身为界,存在着自身以外的世界和自我的世界,即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外倾认知偏好明显的人习惯于将注意力和精力投注在外在的人、物和环境等,在与他人相处时精力充沛,反应迅速,行动至上,人际交往重广度。内倾认知偏好明显的人则较为关注自我的思想和情感等,独处时精力充沛,仔细思考后才有决定和行动,人际交往重视深度。如果单纯地从这个维度来看,外倾者不一定健谈,内倾者不一定沉默,此维度和个体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明显关系,但外倾偏好者由于与外部世界互动较为积极,理论上获得的“话语权”的机会较多。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有等级和秩序,属于行政工作的分支,不同的岗位所需要的与外界互动沟通的能力稍有不同。如果所处的岗位为一线办事人员,主要的职责为承接单线的执行任务,要求在具体的业务上有一定的深度把握,并且可以通过间接的媒介如文字、图像等与外界互动,那么在这个维度的偏好上可以不用很外倾。如果工作人员所在的岗位对外联络性较强,有一定的社交和人员管理要求,特别是需要与外界的人和物直接打交道,经常遇到一些需要人际关系协调、业务谈判和需要与多个部门沟通解决问题的工作任务时,性格需要相对外倾一些。随着管理层级的提升,对外互动的任务变多,工作人员性格外倾的程度也会相对增强。在现实生活中,绝对的外倾和内倾都是不存在的。外倾与内倾相互依存,在人格的完整性上两者不可或缺,个体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作适当调整。
感觉和直觉是关于信息获取的维度。此维度的准确定义目前尚有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感觉和直觉是个体搜集外界信息的获取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日常所说的世界观、审美观等,是区分个体差异的重要维度[3]。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接受着各种信息,但是个体间接受信息的方式和习惯不同,于是便有了感觉型和直觉型偏好之分。面对同样的场景,两种认知偏好的注意点不同,依赖的信息通道也不同。感觉型关注的是事实的本身,信赖五官所能感受到的有形有据的信息,注重事物具体的、实际的、当下的、外在的和感官性的细节,被称为“实感”。直觉型注重的是基于感官所及的表面事实之外的,带有形而上的、跳跃性的、抽象的或者宏观性的含义、意义和概念等,被称为“第六感”,是关于表象的二次提取加工。根据这个维度,感觉型偏好明显的人更注重“是什么”,观察问题实际而仔细,擅长记忆和描述大量的有关于事实的信息,行事风格倾向于从当下的小处入手,思维方式和行为受外界普遍性的价值观影响大,适应周边环境的能力比较强,但较少意识到需要打破常规和超前思考的领域,止于表象,容易短视。而直觉型偏好明显的人更关心“可能是什么”,不是很在意五官可感的和当下的细节,偏好于去揭示事物的宏观本质或者是基于事实的想象,无论这种基于事物的解释是主观上的还是客观正确的。该认知倾向有质疑普遍性规则的特征,带有“革新”的色彩。如果直觉功能过于活跃,则被认为是飘忽的,不务实的,无法落地的。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属于管理类的岗位。管理首先需要对日常的具体琐碎事务进行细致化落实跟进,也需要在宏观层面进行规划和把握[4]。国外学者Reynierse调查了1952名企业管理者[5],发现在信息获取的方式上,低层管理者大多更倾向于感觉,随着管理层级的升高,逐渐向直觉过度,高层管理者中以直觉的方式获取信息者占多数。高等学校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跃升了一个台阶,并开始强调创新意识和思辨意识,而非仅仅注重学生基本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仅强调细节化和集体化管理,但是这些提升离不开良好的基础和规范。由此可见,管理必须遵从一定的教育规律。直觉功能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感觉型的经验基础。
以高校教学管理部门之一的教务处为例,教务处分为不同的几个科室,这些科室无论是在空间分布还是在工作分工上都遵循教学工作开展的先后逻辑顺序,呈现由整体到具体的模式。一般来说,教学研究科在教学管理部门中处于引领和牵头建设的位置,负责学校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划制定到各种教学类的质量工程建设与申报,在工作方式上相比于其他科室体现出一定的宏观政策性和灵活应变性特征。例如在工作时间上随机性较大,很多教学项目申报时间不固定,会遇到突发任务,并且很多工作方法需要视具体情况进行摸索,可以在工作方式上做一定程度的创新。教学研究科的工作人员须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拟定各类通知和制度文件,安排教学工作计划给负责具体操作的科室,并能超前预见一些可能遇到的问题,给后续具体执行事务的人员减少阻碍。如果说教学研究科工作内容相较之下还较为“整”,而行政类的科室如教务科、学籍科和考试中心等科室,则是“细”的典型代表,工作内容更加具体微观,需要直接经验的积累,初期上手更难一些,且牵涉到较多的责任意识。行政类的科室工作时间性强,且较为固定,是维系教学机制正常运转的枢纽,关系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建立和稳定,是教学组织和管理的直接执行者。这些科室需要将各类计划进行落实并扫尾,在工作内容上有承上启下的特征,既需要承接并理解上游科室下达的通知和标准,又需要指导二级学院等各个部门进行具体操作,各方配合良好工作方能开展。此类工作内容细琐而繁杂,刚性和原则性强,工作流程必须遵照既定的程序,分多条线开展,并反复跟进。此类工作需要工作人员贮存大量的具体信息和经验,适合感觉型认知风格发展良好的人员,但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宏观把控能力,抓住事物的重点,不能完全事无巨细。另外,行政类的科室在工作环节上和学生利益紧密相关,需要较强的外向沟通能力。
思维与情感是决策维度。此维度是关于对事物的判断权衡与决策的方式。从字面上看思维型的人是理性的,情感型的人是非理性的,事实上并非如此。两种类型倾向都有理性思考的成分,但作决定的主要依据不同。思维型倾向明显的人注重依据客观事实和因果关系,通常会退一步进行思考,对问题进行客观的,非个人立场的分析和判断,重视符合逻辑,认为只有当个人主观情感符合客观逻辑时才可取。他们很自然地看到缺点,倾向于批评,作出决定时不太习惯根据人情因素进行变通,不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情感型倾向明显的人通常从自我的价值观念出发,超前思考,比较关注决策可能给他人带来的影响和情绪体验,具有共情能力,包容规章制度的例外性,重视人际关系和睦与融通。他们作出决策时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具有利他性倾向,同时自身也在乎别人的评价。具有极端思维倾向的人被认为是冷漠的,较少考虑他人感受,过于直白不够圆滑。情感型倾向的人易被获得人际关系中的欣赏所激励,而极端的情感型倾向被认为是过于情绪化且无原则、软弱。
从高校管理类工作的角度出发,通常情况下,需要从合情合理两方面进行考虑问题,既要重视规则的严肃性,也要注重情感疏导。学校管理不同于工厂生产产品的统一化管理和短期营利模式。学校教育教学和培养的对象是人,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以生为本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因此,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应在遵循规章制度和办事流程,讲求客观准确的基础上注意从维护师生利益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尊重师生个性的多元化差异。规章制度的制定需要兼顾到例外情况,全方位考虑。在与师生打交道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既要重视外在规则的严肃性,以理服人,也要在工作中注重沟通与理解。特别是面对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困难的学生,教学管理工作者要发挥内在价值引导和情感疏导,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此维度是关于人们应对外部世界的生活态度。它表明个体是以一种有计划的、确定的,还是随意的、即兴的方式适应外部环境,是信息获取维度和决策维度的综合效应在生活方式上的体现。判断型倾向的人对外部世界有边界感和秩序感,习惯于保持井然有序,喜欢有计划、有条理的生活方式,执行力和责任感较强。感知型倾向的人喜欢变化和开放,边界感和秩序感不强,偏好于不断扩大信息收集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具体的行为表现上,判断型较为果断,而感知型总希望获得更多信息后再作决定。在商店中挑挑拣拣很久还是犹豫不决的人,多半是感知型倾向。在物品摆放整齐程度上,判断型比感知型要更加整洁有序,并且清楚物品的摆放位置。在时间观念上,判断型要更加守时,通常会提前到达指定地点,而感知型倾向的人则经常会迟到几分钟。在面对工作任务时,感知型倾向于选择到最后一刻才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喜欢边做边想,随着新信息的获取而不断改变目标,着重过程性体验,认为最后期限也是可以收缩的。而判断型则在一开始就设立目标,严格准时或提前完成任务,注重每件事的结果,满足感来源于目标达成。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兼具此维度的两种倾向,但受生活和工作要求的影响,需要在两种倾向之间进行平衡。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在大框架上需要设立计划和目标,并且按一定的时间节点推进工作的完成,上下班时间固定,工作内容较为繁琐,很多情况下需要多条线一起开展,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教学管理工作经常会面临紧急的或者时间期限明确的任务,大部分工作任务时限性要求高,需要工作人员首先具备较为严谨的工作态度,在面对某些特殊情况时再辅之以开放性和灵活性的工作方式变通处理。如果工作人员感知型的偏好较重则需要做出有意识的调整,将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并按时按点完成。有调查结果显示:感知型的个体较为孤僻,而判断型的个体显示出较高的社会化程度,在新环境中成长能力强,但是极端判断型倾向容易走入保守刻板教条的境地,完全的感知型自控力较差,容易使事情的发展失去控制[6]。作为个体,一方面要根据内心的感受识别自我的偏好,发挥优势,另一方面,要约束一下性格的弱点以适应工作要求[7]。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在有意识地培养严谨态度的同时也需要灵活变通的精神。
MBIT 理论4 个维度中的8 个基本认知和倾向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在个体身上以组合的方式对行为和态度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的认知功能组合产生了有差异的工作风格[8]。反之,特定的工作环境会要求个体需要具备一定的认知功能偏好。依照MBTI理论4个维度的不同功能和态度组合会产生16种人格类型。16种人格类型按照相似性情特征又可被划分为4种基本的人格类型大类:分别是传统主义者(SJ)、经验主义者(SP)、概念主义者(NT)和理想主义者(NF)[9]。传统主义者具有感觉加判断的维度组合,具有踏实谨慎、追求稳定和实际、维护社会秩序和规则、尊重权威等特点。传统主义者的语言明确而具体,注重生活细节,在社会活动中乐于关心或约束他人,具有责任感并希望获得社会认可和社会身份。经验主义者人格类型也被称为艺术家人格,具有感觉加感知的维度组合,具有务实、喜欢冒险和不喜欢被规则约束等特点。经验主义者具有敏锐的感官,自我感觉良好,享受当下,喜欢实际操作而较少关心诸如规则秩序、道德信念和科学技术等带有约束性或抽象性的事物。概念主义者具有直觉加理性的维度组合,敏锐而擅长发现问题,喜欢辩论和归纳总结,对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感兴趣,渴望获得个人成就。理想主义者具有直觉加感性的维度组合,个性友善敏感,在道德信念中具有利他性,对功利的行为会感到困惑。
“管理”一词的含义指在一定的组织中,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被管理的对象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管理的要素主要是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法等。从管理的定义不难看出,计划与目标,控制与有序是其基本特征,沟通与决策等管理方法贯穿其中。高校教学管理包含在管理类工作的范畴之内,是指教学行政管理人员按照教育方针和教学规章制度、原则、程序和方法,运用相关管理手段,组织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人力、财力、物力、时间和信息等要素,建立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保障教学过程通畅,对教学任务和教学建设项目的完成起到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学管理与一般性的管理工作相比在管理对象、目标和方法等方面有所不同。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兼具管理性和服务性的特点,管理和服务的对象是高校师生,目标是保障教学工作和教学项目的顺利开展,管理方法呈现多元化特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在高校的人才培养职能中起到引领、保障和监督等作用,既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又是执行者,更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建设的监督者。
依据MBTI理论产生的基本人格类型,学校管理者可根据不同的人格类型匹配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岗位,而相关岗位人员应以胜任岗位所需的能力为目标强化自己相应心理品质和工作能力。MBTI 各认知倾向之间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和互相转化的关系,所有的教学管理工作都是多项能力的综合,依据岗位的不同所需的能力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一般情况下,细致严谨性要求较高的教学管理岗位,如涉及教务运行、考务、财务、学籍管理、教学设备维护和教学质量监控等需要处理大量客观且细节化信息和遵守秩序的岗位,比较适合具有感觉加判断这两个维度功能的人员,也就是MB-TI 人格类型中的传统主义者(SJ)。传统主义者务实的工作作风在规范性和执行力要求高的岗位具有一定的优势。在长期面对需要处理常规细节、实际操作执行和具备时限意识的任务时,责任感较强的传统主义者比其它类型的人员更稳妥。经验主义者(SP)也对细节敏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是感觉加感知的功能偏好使得他们在社会规范性、自控力和踏实程度等方面不及传统主义者。而具有直觉功能偏好的概念主义者(NT)和理想主义者(NF)在从事需要重复劳动和强调外在形式的工作时显示出的兴趣不大,且在动手操作的能力上不及传统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传统主义者在社会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最高,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分布在各行各业,在一定程度上比其它类型人员更容易获得社会认可和人际关系支持。传统主义者通常是自控力强和守序的,注重上下级关系,在工作岗位发展的初期也显示出较强的社会化适应能力和踏实务实的作风。因此,其它类型人员在适应规范性和严谨性要求高的工作时,需要有意识地培养感觉和判断的心理品质。
工作政策性和理论性较强的教学管理岗位如教学研究、教学项目建设等适合在感觉认知偏好发展良好的基础上具有直觉和理性认知功能的人员。社会化程度较高的传统主义者虽然在基础性和规范性的岗位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职业生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会出现一些局限性。胜任更高级别的教学管理岗位还需要有长远的预见性眼光、全局性的把控能力和擅于抓住事物重点的能力等。传统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虽然对外界实际环境敏感,注重当下,但是有只看到短期效益和格局偏小等缺点。在需要策划和把控宏观政策的工作岗位,工作人员不能只见树叶不见森林,需要在实际工作直接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事物的规律和本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见和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在必要的时候,能突破表象的限制,创新性地解决问题,不拘泥于常规。因此,工作政策性较强的岗位更适合在传统主义者基础上具有概念主义者(NT)性格特征的工作人员。
工作原则性和精确性强的教学管理岗位,例如涉及招生考试、学生毕业审核、学位学历授予、信息安全保障和教学经费管理等工作更适合传统主义者中的具有思维(T)品质的人员,如ISTJ 和ESTJ。这两种典型的人格类型具有客观公正,严谨仔细,工作执行力强,擅于维护和兼顾各方面利益等特征。
工作内容有一定弹性和发散性的教学管理岗位,例如一些文字图画类的编辑创作、指导教学设计和毕业设计、组织策划宣传活动和服务活动等方面的工作岗位,经验主义者(SP)、概念主义者(NT)和理想主义者(NF)等人格类型可以发挥优势。
对外联络性强和对内协调性强的岗位分别对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性格和能力也有不同的侧重和要求。仅需要对内协调的岗位可安排相对内倾型的人格类型,而需要对外联络的岗位更适合性格外倾的人员。例如在同一个科室中,科长的性格需要比科员外倾,很多情况下会同时扮演对外联络和对内协调的角色,既需要协调统筹科室内的具体工作,又需要负责与领导和其它部门沟通,综合能力也需要比科员更全面。而科员岗位则偏向于对内协调,负责具体的事务处理。
从MBTI理论的基本维度可以看出,外倾(E)、感觉(S)、思维(T)和判断(J)这四个维度因子是偏向于外显的认知功能,而内倾(I)、直觉(N)、情感(F)和感知(P)偏向于是内隐的认知功能。总的来说,在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外显的四个功能是工作人员所需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是工作得以开展落实的能力基础,而内隐的四种功能需要在具备外显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在工作中起到辅助协调和锦上添花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在多元化与专业化并存的校园环境下,高校教学管理和一般性的管理工作不同,牵涉到大量和学生利益相关的社会责任,工作方式寻求严谨与灵活相结合。在具有庞杂性、制度性与严谨性、原则性与准确性等基本特点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具有感觉(S)加判断(J)这一组合的认知倾向的人员比较适合。SJ 组合在气质类型中属于传统主义者,注重细节规范,责任心较强,维护组织秩序。而在进阶级别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会涉及到对外沟通能力、全局把控能力等,工作人员还需具备外倾(E)、思维(T)和直觉(N)等认知能力和行为态度。原则性和确定性强的工作岗位适合传统主义者,弹性和灵活性强的工作岗位适合具有感知功能的经验主义者或具有直觉功能的人格类型。
相比其它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具有特殊性。例如企业管理的目的是营利,生产的产品有固定规格和标准,强调短期内的效益,更注重员工间心理氛围和行为方式上的整齐划一[10]。政府和军队则更加强调服从上级指挥和执行力。不可否认,具有感觉、思考和判断这几个功能组合的人在一般性的职场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在观察细节、判断、计划、组织等行为表现中较为突出,从而更符合“管理”一词的定义[11]。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背景是大学校园。高校的教学过程具有专业化和规范化特点,教育管理工作职责分工更加明确。高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复合型专业化人才,需要站在更长远的角度去思考社会效益,注重学校多元化发展,寻求创新。校园中具有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学生和老师具有个体差异,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管理的工作对象虽然偏向于具体事务,但工作过程中依然牵涉到与高校师生的沟通和协调。教育本身需寻求一种动态管理,虽有规章制度,但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规则去约束千变万化的个体。因此在工作方式上,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应从学生和老师利益的角度出发,在原则性和严谨性的基本要求以外,也就是感觉(S)、思维(T)和判断(J)的基础上,寻求灵活应变、理解、沟通和包容,并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积极调整认知和工作态度。
学校管理者可根据MBTI 不同的人格类型匹配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岗位,而相关岗位人员应以胜任岗位所需的能力为目标强化自己相应心理品质和工作能力。虽然MBTI 对个体的行为表现作出了一定程度上的解释,并给职业兴趣取向和职业素养要求提供了启示,但并未考虑到文化传统、教育背景、家庭环境和工作经验等社会环境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