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
晚饭后,女儿走进自己的卧室,大声地对我说:“妈妈,我要做作业了,您不要和我讲话哦!”说完便在书桌前坐下,开始认真地写作业,台灯的光线温柔地环绕着她。
女儿在清华大学读书,这个假期刚回家,她的小房间已经许久没有亮起台灯了,还有那句久违的“妈妈,我要做作业了”,这曾经习以为常的画面让我倍感温馨。在我的记忆里,女儿做作业的场景是温暖而安静的,从来没有出现其他人说的“娃写作业,鸡飞狗跳”的情形。在女儿高中住校以前,基本上可以保证在晚上十点前完成家庭作业后便上床睡觉。女儿能够保持完成家庭作业的高效率,我们采取的“降维行动”起到了重要作用。所谓“降维”,就是降低对家庭作业各方面的期望维度,以不急不躁的心态陪伴孩子慢慢地成长。
女儿刚上小学的时候,有一项作业是听读20分钟英语。对于这项作业,女儿总是不情愿去做,在家也总不开口读英语。后来我了解到,班里有许多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开始学习英语,口语也很棒,我知道这对于以前没有学过英语的女儿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让她不愿开口说英语。女儿不读英语,我也不强求,平时就在家里有意识地播放一些英语朗读磁带或英语儿歌,希望能创造一种语言的环境。渐渐地,女儿开始喜欢上英语儿歌了。
有一次,我尝试着问女儿:“我们听读20分钟英语,好吗?”
女儿答应了,拿着课本趴在小书桌上跟读。20分钟很快过去,女儿丝毫没有觉察到时间的流逝,还在大声地跟读,我知道女儿对英语开始感兴趣了。高考的时候,女儿英语考了146分,是省英语单科状元。
上了小学高年级,女儿的数学思维训练题已经有了一定难度,有时我也需要静心仔细地推演才能算出答案。这天,女儿在做数学题时忽然对我说“做不出”。我刚巧有一个重要的培训课件要限时完成,没有时间帮女儿解题,便想了想对女儿说:“这道题妈妈一时也解不出,你自己想想,这题你哪里懂,哪里不懂。”女儿听后开始思考,过了一会儿,她高兴地说:“我明白了!”
孩子有孩子的推理方式,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思考,当问孩子“你哪里懂,哪里不懂”时,他们会很自然地从起点出发,一直追忆到了解的部分。这样,孩子无形中就把所学的知识进行了一次概括性复习,往往由之而顿悟。面对孩子的提问,不必急着告诉答案,做一个“不懂”的家长,更有助于孩子形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能力。
女儿有一段时间对漫画非常着迷,自己的零用钱基本都花在购买漫画杂志上了。放学回家,她拿着从报刊亭买来的漫画杂志迫不及待地阅读,完全忘记了我和她约定的“做完作业才能玩”的话。如果我不加制止,女儿回家后先做作业的习惯可能会打破,时间长了再去纠正难度会加大。我开始试着和女儿沟通:“漫画书很精彩,所以你想先看完它,对吗?”
女儿点头认同,我追问:“那作业怎么办呢?”“我看完漫画再做。”女儿手捧着漫画杂志回答。“看完这本杂志就会很晚了,我们不是约定好,回家要先做作业的吗?”
女儿听我这么说,明白自己违反了约定,她感到理亏,不再吭声了。
我又对女儿补充说:“那你今天先把漫画杂志看完再做作业。从明天开始,我们还是遵守约定,做完作业再看漫画。作业完成了,你看漫画妈妈也不管你,这样你不是可以更安心地看漫画吗?”
女儿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并且今天我又能宽容地让她看完漫画再做作业,获得了她的认同,于是便很配合我的提议,答应从明天开始,先完成作业再看杂志。
“降维行动”其实就是一次次靠近孩子的过程,让家长有了和孩子共情的机会。孩子感受到了家长的理解,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完成家庭作业也不会是一场“家庭战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