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杰, 刘长河, 王艳艳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4)
川芎茶调散始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川芎、白芷、羌活、细辛、防风、荆芥、薄荷、甘草组成,具有疏风止痛功效,用于治疗风邪头痛、恶寒、发热、鼻塞等症,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了该方及其丸剂、颗粒剂等现代剂型[1]。研究表明,川芎茶调散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2],能预防偏头痛[3],颗粒剂也有着解热镇痛活性[4]。目前,关于川芎茶调制剂的研究包括液质联用法测定丸剂成分含量[5]、HPLC-CAD法测定散剂、颗粒剂成分含量[6-7]、HPLC法建立颗粒剂指纹图谱[8]、GC-MS法分析挥发性成分组成[9-10]、颗粒剂质量标准[11]。
川芎茶调制剂中羌活[12-13]、薄荷[14]、荆芥[15]、川芎[16-17]含有多种挥发性成分,但2020年版《中国药典》仅在川芎茶调颗粒项下有薄荷脑的TLC鉴别。因此,本实验参照药典和文献[1,18]报道,建立GC法同时测定川芎茶调散、丸、颗粒中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薄荷酮、薄荷脑、胡薄荷酮、胡椒酮、藁本内酯的含量,以期更全面地评价上述制剂质量。
Clarus 500气相色谱仪,配置FID检测器、TotalChrom色谱数据工作站(美国PE公司);DB-5石英毛细管气相色谱柱(30 m×0.32 mm×0.25 μm)(美国Agilent Technologies公司);SB-5200DT超声波清洗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E240电子分析天平(瑞士Mettler-Toledo公司)。
川芎茶调散(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制剂室,批号210401、210501、210502、210601、210602);川芎茶调丸(山西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200801、20200802、20200803、20210203、20210401、20210404);川芎茶调颗粒(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003、201201、B201001、B201003、B201102;湖南安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10301;国药集团德众佛山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1001)。
薄荷脑(批号110728-201707,纯度99.8%)对照品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α-蒎烯(批号PS020431,纯度96.55%)、β-蒎烯(批号PS020105,纯度95.53%)、柠檬烯(批号PS020126,纯度97.19%)、(-)-薄荷酮(批号PS020152,纯度94.44%)、胡薄荷酮(批号PS012550,纯度99.50%)、胡椒酮(批号PS020565,纯度95.0%)、藁本内酯(批号PS011687,纯度98.0%)对照品均购自成都普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纯化水。
2.1 溶液制备
2.1.1 对照品溶液 精密称取对照品α-蒎烯4.92 mg、β-蒎烯5.16 mg、柠檬烯9.58 mg、薄荷酮31.02 mg、薄荷脑55.92 mg、胡薄荷酮14.52 mg、胡椒酮6.58 mg、藁本内酯34.25 mg,置于同一25 mL量瓶中,乙酸乙酯定容至刻度,摇匀,制成质量浓度分别为0.196 8、0.206 4、0.383 2、1.240 8、2.236 8、0.580 8、0.263 2、1.370 mg/mL的贮备液,精密量取1、1、1、2、5 mL,分别置于50、25、10、10、10 mL量瓶中,乙酸乙酯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各成分质量浓度分别为α-蒎烯0.003 94、0.007 87、0.019 7、0.039 4、0.098 4、0.197 mg/mL,β-蒎烯0.004 13、0.008 26、0.020 6、0.041 3、0.103、0.206 mg/mL,柠檬烯0.007 66、0.015 3、0.038 3、0.076 6、0.192、0.383 mg/mL,薄荷酮0.024 8、0.049 6、0.124、0.248、0.620、1.241 mg/mL,薄荷脑0.044 7、0.089 5、0.224、0.447、1.118、2.237 mg/mL,胡薄荷酮0.011 6、0.023 2、0.058 1、0.116、0.290、0.581 mg/mL,胡椒酮0.005 26、0.010 5、0.026 3、0.052 6、0.132、0.263 mg/mL,藁本内酯0.027 4、0.054 8、0.137、0.274、0.685、1.370 mg/mL)。
2.1.2 供试品溶液 取散剂约8 g、丸剂和颗粒剂各约12 g,精密称定,置于500 mL烧瓶中,加200 mL水,连接挥发油提取器,自提取器上端加水至充满刻度并溢流入烧瓶为止,再缓慢加入乙酸乙酯4 mL,接上冷凝管回流提取4 h,放冷,从提取器上端小心吸取乙酸乙酯层,通过铺有少许无水硫酸钠的漏斗至10 mL量瓶中,乙酸乙酯分次洗涤提取器及冷凝管,洗涤液通过漏斗并入量瓶中,乙酸乙酯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
2.1.3 阴性样品溶液 取缺羌活、缺薄荷、缺荆芥、缺川芎的阴性样品适量,按“2.1.2”项下方法制备,即得。
2.2 色谱条件 载气氮气;程序升温(初始100 ℃保持2 min,5 ℃/min升至200 ℃,20 ℃/min升至220 ℃,保持7 min);进样口温度200 ℃;分流进样,分流比10∶1;FID检测器温度250 ℃;氢气、空气体积流量45、450 mL/min;进样量1 μL,色谱图见图1。由此可知,各成分色谱峰与相邻峰均能达到基线分离,阴性无干扰。
2.3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 μL,在“2.2”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以对照品质量浓度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回归,并以信噪比(S/N)10∶1为定量限,3∶1为检出限,结果见表1,可知各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1.α-蒎烯 2.β-蒎烯 3.柠檬烯 4.薄荷酮 5.薄荷脑 6.胡薄荷酮 7.胡椒酮 8.藁本内酯1.α-pinene 2.β-pinene 3.limonene 4.menthone 5.menthol 6.pulegone 7.piperitone 8. ligustilide
表1 各挥发性成分线性关系
2.4 精密度试验 取散剂(批号210502)适量,按“2.1.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在“2.2”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6次,每次1 μL,测得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薄荷酮、薄荷脑、胡薄荷酮、胡椒酮、藁本内酯峰面积RSD分别为2.82%、2.64%、2.35%、1.50%、1.60%、1.65%、1.23%、2.64%,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5 稳定性试验 取散剂(批号210502)适量,于0、2、4、6、8、12、24 h在“2.2”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7次,每次1 μL,测得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薄荷酮、薄荷脑、胡薄荷酮、胡椒酮、藁本内酯峰面积RSD分别为1.33%、1.33%、1.06%、1.11%、1.74%、1.85%、2.35%、2.16%,表明溶液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
2.6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散剂(批号210502)适量,按“2.1.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在“2.2”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6次,测得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薄荷酮、薄荷脑、胡薄荷酮、胡椒酮、藁本内酯含量RSD分别为1.65%、1.24%、1.03%、1.60%、0.85%、1.20%、1.15%、1.26%,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2.7 加样回收率试验 称取各成分含量已知的散剂(批号210502)6份,每份约4.0 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含对照品的乙酸乙酯溶液2 mL,振摇混匀,按“2.1.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在“2.2”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6次,计算回收率。结果,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薄荷酮、薄荷脑、胡薄荷酮、胡椒酮、藁本内酯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74% (RSD=1.51%)、97.05% (RSD=1.08%)、96.56% (RSD=1.02%)、96.42% (RSD=1.14%)、98.38% (RSD= 1.29%)、96.46% (RSD=1.37%)、96.24% (RSD=0.93%)、95.87% (RSD=2.84%)。
2.8 样品含量测定 取18批样品,按“2.1.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在“2.2”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计算含量,结果见表2。
表2 各挥发性成分含量测定结果(n=3)
由此可知,散剂中8种挥发性成分均有检出,其中藁本内酯、薄荷脑、薄荷酮含量较高,胡薄荷酮次之,其余较低;丸剂中藁本内酯、薄荷脑含量较高,薄荷酮、胡薄荷酮、胡椒酮次之,但均未检测到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可能是由于三者挥发性较大,在干燥过程中损失较多所致;颗粒剂中薄荷脑、薄荷酮含量较高,胡薄荷酮次之,其余较低,但均未检测到藁本内酯,这是因为在制备过程中川芎采用水煎煮提取,并未专门提取其挥发性成分。
3.1 色谱条件选择 本实验考察了DB-5、DB-WAX(PEG-20M)、DB-624色谱柱,发现DB-WAX色谱柱中薄荷脑、胡薄荷酮完全重叠;DB-624色谱柱中各挥发性成分保留时间较长,基线抬高,分离效果不理想,最终确定为DB-5色谱柱。再分别以80、90、100、110 ℃为色谱柱初始温度,考察了不同升温程序,发现“2.2”项下条件最佳,各挥发性成分色谱峰与相邻成分分离完全,而且分析时间较短。
3.2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选择 预实验采用甲醇等溶剂进行超声提取,发现仅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被检出,而且溶剂提取后直接进样会对色谱柱造成污染,影响柱效。因此,本实验改成挥发油提取器制备供试品溶液,可增加取样量,更有利于测定含量较低的挥发性成分。
3.3 结果分析
3.3.1 成分归属 根据相关文献和阴性样品色谱,发现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是羌活主要成分,胡薄荷酮是荆芥主要成分,薄荷脑是薄荷主要成分,薄荷酮是薄荷、荆芥主要成分,藁本内酯是川芎主要成分。
3.3.2 含量测定 同一厂家3种川芎茶调制剂中各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较稳定,均在一定范围内浮动。但2批川芎茶调颗粒中成分含量很低,表明其内在质量较差,需引起关注。
3.4 建议 有关部门可将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项纳入川芎茶调制剂质量标准中,可更全面地控制其质量。另外,企业也可将上述项目作为内控质量标准,以期提高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