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超 佛山市顺德区水利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近些年来,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实施规模正趋向于快速扩大。但是从总体角度来讲,基层水利工程的施工项目普遍存在运行环境恶劣、项目管理模式粗放、工程运行效率低下等缺陷,导致基层水利工程的预期效益指标无法得到全面的实现。由此能够判断得出,现代化管理的实践工作措施应当融入基层水利工程的整个建设运行过程,旨在促进基层水利项目的资源优化配置,延长基层水利工程的设施运行使用期限。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施工企业对水利工程施工的关注点也逐渐由原本的建设转移到管理当中。实践证明,工程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着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并且工程完工后能否保证其顺利运转。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保证在项目进行中降低建设成本,以及完工后的经济效益,以保障施工生产的均衡性。
采用先进的手段和技术,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使施工企业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因此,必须重视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但是,目前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给予充分的认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改进手段,提升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水平,以此保障工程质量。
对基层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以及运行使用过程而言,工程现代化管理的总体实施思路应落实于水利工程的质量保障、施工安全监管、工程保养维护等,确保现代化的工程养护管理思路,能够融入基层水利工程的施工项目中(图1)。
由此可见,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实施思路,能够明显优化提升基层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也节约了基层水利建设项目的成本[1]。基层水利工程的管理实践目标,要体现在改善水利基础设施的运行使用性能,发挥出基层水利设施的最佳运行效果。
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基层水利工程所在区域普遍属于偏远山区,决定了基层水利设施工程运行使用环境的特殊性。长期以来,偏远农村地区的基层水利设施由于缺少常规性维护管理保障,进而导致水利基础设施频繁出现地基渗漏、坝体渗水以及调配水资源故障等缺陷,严重阻碍了水利基础设施使用效能的发挥。
通过以上的综合判断,可见现代化管理理念亟需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工程管理负责人必须深刻认识到基层水利工程的实践价值,全面做好基层水利设施的安全管理养护工作,确保精细化工程管理方法融入工程的各个运行阶段。
管理规范制度在支撑水利工程管理的实践工作中,具有非常显著的地位,管理负责人应严格按照规范化的运行管理,切实保障水利工程达到最基本的质量安全标准。但在目前情况下,施工项目现有管理规范制度存在滞后与僵化的弊端,工程管理规范脱离了水利工程的安全使用需求[2]。
工程管理部门人员由于忽视了全面更新水利设施的管理维护制度,造成了工程现有的管理规范呈现混乱的缺陷,无法统一现有的基础设施运行养护标准。由此可见,具有盲目性与滞后性的管理规范,会阻碍基层水利工程整体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增加了管理中的资源浪费。
工程的质量安全效益在根本上关系到水资源的调配使用过程,决定水利工程最大化运行效果能否得到发挥。目前情况下,水利工程项目中智能化管理平台已得到了推广普及。智能化维护保养技术,对降低工程管理成本具有显著的作用,有效促进了建设项目使用期限的延长[3]。
然而实际上,项目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信息素养缺失的现状。没有全面完整地采集实时运行数据,因此埋下安全运行隐患,甚至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用水安全。
现阶段,政府管理部门重点对基层水利项目投入财政经费作为扶持,旨在健全现有的管理保障体系。但是从总体角度来讲,管理经费仍然存在紧缺的情况,导致工程管理部门无法投入物质经费用于修缮当地水利设施。例如,在偏远山区以及某些农村地区,围堰导流设施、水库坝体以及灌溉设施等,普遍存在渗漏等安全风险,不利于优化配置当地的水资源。管理经费匮乏的缺陷,严重阻碍了水利项目设施的最佳管理实践成效[4]。
此外,自然气候对于水利项目施工建设也会产生不可忽视的直接影响,恶劣自然气候可能诱发水利工程场地的地质滑坡以及基坑渗漏等现象。水利工程大规模施工开展过程存在特殊性,施工场地主要为露天施工场所,频繁降雨以及霜冻气象灾害都会阻碍水利施工的顺利实施,同时也容易诱发施工安全事故。
水利建设施工场地普遍存在复杂的地势地形,工程区域的土壤环境也较为复杂,包含湿陷性的工程土壤结构。软弱地基土层会明显增加水利施工难度,从而埋下水利施工安全隐患。施工技术人员在从事水利基坑施工、坝体加固防渗等施工环节中,须密切重视地质条件,增进施工人员以及程勘察人员的信息交流。复杂地质状况极易产生施工安全事故,威胁施工人员的安全。
基层水利工程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复杂的地质状况、水利灌溉的覆盖区域范围较大、工程管理方法存在粗放性等。在当前背景下,全新现代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已经日益取代了水利工程原有的粗放管理方式。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实践作用,在此前提下,应重视以下管理改进要点。
基层水利工程通常包含了大规模的水利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经过频繁的使用,容易产生安全运行隐患。因此,工程管理人员必须确保工程运行维护质量达到合格要求,健全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法规制度[5]。
工程管理人员要准确界定各自的岗位职责,合理划分工程的管理岗位权限,深刻认识到基础设施定期维护的必要性,切实增进管理岗位人员互动配合。
水利工程现有管理规范制度应改进调整,结合精细化管理思路,确保对目前现存的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规范予以修正。在此前提下,工程管理部门应引进体系化水利工程安全评估指标,运用规范化评估体系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能[6]。
项目管理人员要自觉遵守工程管理的奖惩制度,发挥自身的创新实践潜能。工程应配备完善的应急管理预案,通过实施多元化的管理措施,避免产生严重的水利工程损失,保障城乡居民的正常用水。
截至目前,工程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综合业务能力较差的情况,导致水利工程管理手段滞后。为了促进有序的转变,要全面提升工程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管理人员应准确掌握信息化管理平台技术,从而正确使用智能化远程管理控制平台。在此前提下,要做到实时采集动态化工程数据,准确监测安全缺陷所在部位,将动态化管理贯穿于水利工程的实施阶段,准确排查水利工程的管理漏洞与实施缺陷。
水利施工安全控制规范要达到体系化程度,严格监督施工的全面运行。施工人员运用精细化施工安全管理,切实预防水利施工事故发生。施工单位负责人应对安全控制责任给予准确的界定,以此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控意识。
水利施工开展环节非常复杂,施工企业要重视信息化施工安全隐患预测方法。关注工程地质状况的动态变化因素,运用智能化施工隐患预测控制措施,把握水利工程的安全施工宗旨。施工技术人员需重点查找水利工程的隐蔽空间,防止隐蔽施工过程存在人身伤害的风险。
基层水利工程不能缺少必要的管理物质投入,工程管理只有建立在财政经费支撑以及物质设施健全的前提下,才会展现出最优的工程运行效果。因此,从现状来看,工程管理部门针对基层水利项目,应当切实投入更加丰富的财政管理经费,定期修缮存在破损与老化的风险设施。基层水利工程经过一定的运行使用后,管理人员要展开综合性的设施隐患排查[7],以此确保大型基础设施达到工程安全质量最大化效益上目标。
例如近年来,政府财政部门正在全面致力于各类水利基础设施的保养维修工作。对于使用期限较长的大型水利基础设施,应全面检测现有的水利工程基础设施性能,确保将专项财政经费运用于修缮现有的水利基础设施。需科学配置使用工程建设以及保养维护的专项资金,以防专项财政经费流失。及时查找水利工程中的安全隐患,运用远程数据收集的智能技术手段,判断现有的水利工程缺陷。
从根本上来讲,水利工程管理的全面实施过程十分复杂,所以必须全方位严格监管基层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各专业技术人员,要展开实时数据交流以及信息共享,切实保证工程的潜在质量缺陷得到及时排查解决[8]。
BIM管理模型能够全面增进不同专业人员协作,维护了工程最大化实施效益。因此,在现阶段的实践工作中,不同专业管理人员,应达到实时数据互动效果,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效益。水利大坝安全运行管理系统如图2所示。
经过分析可见,基层水利工程由于受到特殊地质条件因素、自然气候因素以及人为施工因素影响,极易产生水利设施的安全使用风险。现代化管理的关键着眼点,应当完善水利工程的管理规范,合理配置工程管理资源。
在全面实施基层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应不断提高业务素养,正确使用信息化管理工具。基层水利工程管理经费投入力度亟待增加,并需要定期维护与保养大规模的水利基础设施。